婚闹是一种病,得治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09-26

有病.jpg

1

我们都知道,结婚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不只是把自己拴住了,还有就是婚礼现场,看似温和喜庆,实则暗藏锋芒。


邀请来的客人,很多是在红包炸弹的轰炸下,毕竟人家也不想来,但随了礼不来也不合适,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吃回本上;


双方的亲属,都是在推杯换盏里面用最礼貌的方式说出务实的话,敲定谁做家务谁管理工资卡,然后都带着我这边让步可大了的心态进入现场的;


而收钱办事的婚庆公司,是带着这家最好能赶快完事儿我还有下一个场子希望我的那些烂游戏不会被吐槽太多的打工状态来的。


当然,永远也少不了七大姑八大姨,嘴上说着郎才女貌百年好合金风玉露爱情标杆,眼神里带着你看你娶(嫁)了一个什么东西和我家仔没法比的家族内卷悲歌入场。


于是,一场为了爱情的聚集,少则一百人,多则上千人,心怀鬼胎,嘈杂无比。


卷,往死里卷。



在这种本身就不和谐的场面下,还出现了更骚的操作,那就是婚闹。


闹得尴尬,就让更尴尬的小心思淡化了;


闹得夸张,就让更夸张的小算计遮掩过去了;


闹得猥琐,就让更猥琐的小九九消弭了。


就在今天上午,我看到牛老师一个人躲在角落,把手机捧到离脸只有不到10厘米的距离,不断发出咯咯咯的笑声,我就知道,有人露肉了。


因为如果露的是他,他会嘎嘎嘎。



果然,他在看一个婚闹的视频,视频里面,新郎被装进了吊车拉起的铁篮子里面,然后被婚闹份子用高压水枪喷射。


水流很大,冲的吊篮不断旋转,提供了一个可以360度旋转欣赏新郎浑身上下仅存的那件象征着喜庆和吉祥的红色内裤的机会。


湿身……


然后新郎被拖了下来,被婚闹份子用透明胶带黏在了树上,里三层外三层地缠得严严实实。


捆绑……


接着给新郎头上扣了一个绿帽子,然后不停用鸡蛋砸在身上,透明的蛋清沿着新郎还算健硕的身躯往下流淌。


奇怪的液体……


更关键的是,为了保护个人隐私,这个视频还贴心地进行了模糊化处理。


马赛克……


这些奇怪元素凑在一起,还是男人,引起牛老师的兴趣,也不稀奇。


我都要报警了。



婚闹可真是糟粕的天顶星,不仅种类繁多花样百出,还玩儿出了风格,玩儿出了水平,甚至搞出了行业标准和操作流程。


尽管网上人人声讨,国家也发文禁止低俗婚礼习俗,但是依然挡不住他们的发挥。


既然是披着传统的外衣耍流氓,那咱们就要看看婚闹的起源来自于哪里。


先秦时期,婚礼还是严肃的礼仪,《礼记》有记载:


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烛,思相离也;


娶归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不光没有配套娱乐活动,弄得还挺悲壮,毕竟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嘛,说明古人早就看透了婚姻的本质。



等到了汉朝,社会经济发展了,人也闲不住了,开始对婚礼大操大办。


后汉三贤之一的仲长统第一次记载了婚闹。


今嫁娶之会,捶杖以督之戏谑,酒醴以趋之情欲,宣淫佚于广众之中,显阴私于亲族之间。


又是捶杖又是淫佚,这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婚闹的两大核心元素:色情和暴力。


到了晋朝,玩儿的就更夸张了,还罗列了惩罚措施,如果新郎新娘不接受婚闹,就要,


或蹙以楚挞,或系脚倒悬,酒客酗炎,不知限齐,至使有伤于流血、跻折支体者。


暴力胁迫型婚闹,弄到流血伤残,也算是用生命在折腾了。


都不用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弄不好直接给人都埋了。



明朝的杨慎,就是写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大佬,记载了一些现代婚闹的雏形。


群男子竞作戏调,以弄新妇,谓之谑亲。


当然,狗咬人不叫新闻,人咬狗才是,这些文人的记载,都是最离奇的案子,目的是为了说出那句警言,


“污风诡俗,不可不断者也。”


后世的人,各种试图理论化这种行为的起源,这里面“另类性启蒙”学说成为了主要流派。


古时候,没有各种小网站、小文章进行启蒙教育,于是很多新人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教导下,对新婚之夜应该做什么,具体要怎么做,知之甚少。


再加上那时候是包办婚姻的风俗,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就要洞房花烛,必然更加紧张。


所以在这个学说里面,婚闹承载了诡异的破冰功能,来消除陌生感和距离感。


真牛X,原来破冰竟是顺应祖宗的决定。


失敬失敬。



当然我觉得这个理论,也是扯,除非两个人都有社交牛逼症,不然婚闹只会造成更严重的PTSD,别说给传宗接代助力了,心理性勃起障碍都能闹出来。


这个词我是从牛老师那听说的,其实我也不知道啥意思。


古时候的婚闹,对象主要集中在新婚的两个人,所以也分了两个应用场景。


第一个是闹新娘,正规操作是新娘在婚礼第二天拜见公婆,旁边的宾客大声询问昨夜洞房之事,说白了,古时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占据了绝大部分的脑回路,于是要进行绩效审查。


问题是,性欲,是人类最原始的本性之一,如果不加约束,那就会肆意爆发。


后面口头闹逐渐变成了动手闹,闹新娘成了咸猪手的天下,把本来花钱就能解决的事情硬搬到了婚礼现场。


于是清朝甚至出现了很神奇的一幕,根据《清稗类钞》的记载,民间诞生了一个特种婚庆行业,就是喜嫔,你们想摸,那就专门找人来让你们摸,堪称特种技师捞外快的模式。


感觉和拼团一样。


白嫖文化的出处,找到了。



第二个就是闹新郎,据说是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具体操作模式是男子须不披铠甲,赤身忍受女眷女宾们的棒打以证明男子的勇武,好比少林寺十八铜人阵,掏出板凳打你,过关了才能还俗娶老婆。


根据南北朝时期的《聘北道记》记载,


以竹杖打婿为戏,乃有大委顿者。


在这个过程中,打伤打残的例子很多,有一种说法是,殴打是为了让男方坚强,不过直接打伤了也坚强不起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男方带走女儿或者姐妹,女方家属需要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伤心,不过打坏了直接让女儿守寡,这回路也够清奇的。



我们知道,人类是一个善于卷的生物,于是发展到现在,在有些地区已经实现了产业链上游整合,开始了闹公婆了。


我翻了很久的书,没有在史书上找到和闹公婆相关的记载,也可以理解,毕竟封建时代的三纲五常,子逆父是大不孝,更别说把公公的脸涂上黑灰,然后带个写着扒灰佬的帽子;


再让婆婆带上一个辣椒做成的牛角了。


据说,这背后的逻辑是,闹公婆讲究的是一个寓教于乐,提醒公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和儿媳妇通奸;


而婆婆带牛角意思是不要牛脾气,不要乱给媳妇脸色看。


这个解释可太牛了,我不知道作者是谁,但我知道他八成是岛国艺术爱好者,他当年退出文坛那我觉得太可惜了。



可以看出,历史上的确是有婚礼的时候闹新郎和闹新娘的记载,但是史书上还有很多作奸犯科被抓住杀头的记载呢,所以不能因为“以前就有“,就说婚闹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双标就过分了,以前人还不用电呢。


不过我和牛老师头凑在一起带着批判的眼光研究视频的时候,除了看到人性里面固有的暴力倾向和色情基因,我还品出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一般婚闹能用手扒拉几下就很出格了,这花重金调来吊车和洒水车的婚闹,骨子里面透着一股恨劲,弄得和复仇一样。


我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一个冤冤相报螺旋上升的故事,充满了反弹。



我问过很多被婚闹过的朋友,想听听他们当年是如何在这种比社死更严重,比渡劫更凄惨的场景里面幸存下来的。


他们总是一脸懵逼地看着我,没有啊,我们那时候就是让新郎伴郎做做俯卧撑,做不动了还能塞红包。


到最后都是花钱办事儿,真要有敢对伴娘新娘下咸猪手的,别说家人不答应,其他宾客说不定都动手了。


所以我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圈子的问题。


只要自己圈子里面有这套,那自己参加别人婚礼的时候就要闹,变着花样的闹,如果自己没结婚,那就是提前预支,反正自己也躲不过;


如果自己已经结婚了,这就是新仇旧恨一起算账。


而之所以这些新人被所谓的亲朋好友这样弄而不翻脸,那十有八九也是朋友当年结婚的时候自己也参与闹了,说不定当时玩儿更猛。


大家闹着闹着,想起了自己的社死经历,于是闹的更起劲了。


就像是玩儿互相扇耳光游戏,总有人到最后得用助跑的模式扇对方一下。



这就形成逻辑闭环了,实施婚闹的人没有心理负担,被折腾的人也总觉得有找回场面的机会。


这时候如果圈子里面突然有个人说,兄弟们姐妹们,我结婚就别闹了,这就变成三角债里面有人破产了,链条就断了。


其他人心里会想,那我当时被闹岂不是吃亏了,然后嘴上搬出那套经不起深究但是蛮押韵的逻辑:


来都来了,为了你好,都不容易,大结婚的,吊车都请了,蓝翔优秀毕业生。


于是,很难切断这种血亲复仇一样的婚闹乱象。


这不就是典型的我弄了你,你得弄回来嘛。



要彻底修正婚闹糟粕,我觉得,还是要从法制整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就特别好,那些用鸡蛋砸人的,用饮料浇倒新人身上的,全部依法处理。


我们国家还有刑法: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而婚闹往往是当众行为,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全部依法处理。


刑法里面还有一条:


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这样数罪并罚,一波就给搞定了。


有时候都不用罚这么狠,带走几个人,就够了。


就像酒驾判刑之后,大家都知道喝酒不开车了。


讲道德没用,人家比你废话多,要讲代价。



当然,有人会说,婚礼嘛,求个热闹喜庆,民不举官不究的,这时候把法律搬出来了,多不好,这对新人以后怎么抬起头做人。


这老哥就要给你讲讲理了,根据我不成熟的观察,依然在流行这种婚闹习俗的地方,要么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文化春风还没有吹透,要么是小众区域固执的保留其实没多少年历史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普法的重点发力区域。


在这些地方,一小撮人误以为婚礼是个“合法”性骚扰和“合法”实施暴力的场所,所以,更需要宣传法治精神,更需要树立典型,更需要从严从重。


陋习就是陋习,别以为披上个马甲我就认不出来了。


违法就是违法,婚礼,也不是法外之地。


这个世界最大的问题从来不是较真,而是披着所谓关系的外衣和稀泥。


干丫。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