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婴拼多多:像个孩子一样道歉,像个奸商一样赚钱
作者:苏青阳,首发:鸟哥笔记
钱能解决很多事,但遮不了羞。
3亿人都在用的拼多多上市了,但平台积累已久的各种问题也集中爆发。
这家从头至尾都没有廉耻之心的公司,凭什么市值300亿?
7.26日,纳斯达克股票代码PDD在科技股的一片哀嚎中鹤立鸡群,这个市值逼近300亿的“巨婴”用首日40%的涨幅啼出了它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嘹亮哭声。
一石激起千层浪,迎接它的一方面是资本的狂热的赞叹,另一方面是整个舆论口诛笔伐。一边是“消费降级”、“服务3亿人民”、“五环外不懂拼多多”、“拼多多商业成功必然有其道理”,另一边则是“拼多多都是假货”、“拼多多让历史倒退”。
拼多多的商品假不假,其实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也不需要枚举拼多多的假货有多么荒唐,成交占比有多高,因为整个舆论争吵至今最可笑也最有趣的一点就是,无论是拼多多的支持者还是拼多多的反对者,甚至是拼多多的高层都出奇一致的认定,拼多多就是个卖假货的平台。
一种莫名的荒谬感。
这一场口水战竟然能在“拼多多就是卖假货的平台”这个基础条件下掀起。支持者的论调,不禁让人联想起最近另外一个很出名的人章文的话:“可以理解为一夜情”、“并未强迫对方”、“你男友那么多,给我睡一下怎么了”,有些异曲同工的妙处。
拼多多在这场舆论里面,没有摆出一个成熟的商业公司、一个影响3亿人生活的产品正确该有的姿态,反而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委屈。像极了被姑娘们告发,气急败坏的章文,恼羞成怒,强奸你们怎么了?
所以,今天并不想过多讨论拼多多假货应不应该,我相信稍微一个智商正常的人都能在10秒内做出合理的判断。抛开那一套套的商业模式、商业理论、商业价值的形而上,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存在即合理”创造“新的神话”“连最难搞的美国佬都买单了”,我们回到人的本身,如果拼多多是一个人,那么一定是一个丢掉了廉耻心的人。
一、从外部来看,拼多多的公关和一系列言论丢失了基本的廉耻心
由外入内,我们先看看拼多多的言谈。
从一系列水军也好,公关回应也好,拼多多承认假货问题,并理直气壮的为假货平台做美化、开脱、诉说自己的委屈,感觉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却从来没有去正视和关注过,面对问题如何去改进,也从未拿出过真正的诚意,除了“我们工作人员上班也在打假”的敷衍。
为了让大家能够生动的理解,我可能会做一个不那么恰当的对照。
很有种地痞无赖的气势,我错我有理。
真正的消费降级,不是从正品到假货,你可以便宜,但你不能欺骗。你可以服务广大低收入群体,但前提是真的服务好,不是卖完不管。你可以刚起步,很多事情还无法承担,没人逼你承担那么多,那你自己就不要急着扩张去坑害3亿人,先把自己捯饬利落了。
拼多多的商业真的是神话?只看到淘宝也有假货,淘宝做出了多少努力怎么视而不见,淘宝已经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和机制,怎么不学?明知道自己有假货,明知道假货会被口诛笔伐,为什么不聚焦怎么解决问题,只叫嚣自己委屈?
所有公关态度都是一家企业的缩影,拼多多对外界公关至今都没有找到廉耻二字。
二、从企业诞生之初到企业文化本身以“钱”为核心,迷失了基本责任感
归根结底到一家企业本身,拼多多从创立之初,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廉耻心。
1、 拼多多的创始之初:黄色游戏脱胎,利用人性漏洞吸金
这里节选一段文字,来自news速递,现在原稿件在网上已被和谐,无法打开(资本的力量啊)。
5年前,拼多多的CEO黄峥做擦边球页游手游时,可能想不到游戏公司的一个内部孵化项目,竟然能这么快上市。
拼多多背后的公司曾经简称为寻梦游戏,团队在2012年年底成立。
寻梦游戏的团队骨干主要是黄峥上一个创业项目——电商代运营公司乐其的核心成员。他们耐不住寂寞,随黄峥一起出来再创业。
刚起步时,寻梦游戏致力于海外游戏研发,做的产品包括《女神之剑》《夜夜三国》《风流三国》以及德州扑克等手游、页游项目”。这些信息从某些游戏行业网站上都能看到,属于已经过时的公司介绍。
首先是他们的页游《女神之剑》,这个属于前者,很容易搜到。进入游戏不久后,就遇到了“偷看女神洗澡”的戏码。女神已经完全露点,这里我们进行了打码处理。
其实不用进游戏也能遇到这种场面,在《女神之剑》的官网首页就有。官网提供了一些美术素材,第一张就是两点全露的,如下(但已做打码处理):
而寻梦游戏另一款页游《风流三国》,如今和《女神之剑》一样,都还在运营。《风流三国》属于上文提到的后者的情况,就是擦边球,但没发现有直接露点的情况,像下面这样,给你个美女,身上也不穿衣服,而是在关键部位云雾缭绕,似挡非挡,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我都打码了。
拼多多能成功,很多时候靠的是近乎于生理刺激的低价冲动。类似的刺激,早在他们做页游的时候就驾轻就熟。性-免费-低价,一脉相承。大家知道,国产氪金页游手游虽然免费,却往往是最贵的,很吸金,这应了黄峥那句“我们的核心不是‘便宜’”。
2、 拼多多的用人观:钱多速来
市值300亿的拼多多,目前员工仅2000~3000人左右,人均产值高到可怕。拼多多的迅速扩张,拼多多作为一家企业,还没形成自己的文化,也没有自己成熟的管理体系,一直顶着劣质山寨货名声的拼多多,丰厚的资本是其吸引人才的唯一凭借。
我本身也是行业内的人,经常听猎头报出拼多多的天价offer。腾讯毕业2-3年的普通员工,如果跳槽去拼多多,工资以2-3倍的基础在翻倍,阿里巴巴的P5-6员工可以拿到35K甚至以上的base月薪,还有价值不菲的期权。这还只是BAT中最基础的层级。
对于腾讯3-1的高级工程师或产品经理,阿里P7的员工,年薪100万只是一个基本的起步。拼多多挖人最狠的是在2017年,据微信内部人员消息,微信一个部门上到总监下到基层员工,一整个部门全部被拼多多挖空。
薪资开的高的算上期权激励高达1亿,打包价1000万左右的遍地都是,只要是微信的员工,哪怕你是刚毕业的,也能拿到100万+的年薪。面对巨大金钱利益的诱惑,远在广州的微信员工纷纷不远千里奔赴上海,投身拼多多的建设中。
这件事曾经还惊动了马化腾本人出面警告,虽然都是自家人但也不要太明目张胆。自此拼多多一方面暗中用高额的报酬吸引对口渠道QQ微信的人才,一方面投鼠忌器,千叮万嘱每一位候选人在离职手续办完前不要透露自己是来拼多多。
高额的现金薪资,海量的期权激励,一下子让BAT里面的精英趋之若鹜,为之疯狂。但也有不少人是不愿意来拼多多的,尤其是阿里的员工。大部分阿里的员工普遍认为拼多多是一家缺乏责任感口碑差的公司,同是电商行业,即使面临巨大的金钱诱惑,也仍不乏坚持自我的阿里人。腾讯员工尤其是上海分公司,则不断饱受着选择的煎熬,一边是钱多多,一边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腾讯。
但无一例外,只要选择去拼多多的人一定是因为钱真的太多。
在迅速的扩张期间里,进入拼多多这家公司的员工,并不知道自己的使命是什么,大多数都是抱着捞一笔的心态。而拼多多本身,也并不清楚挖了这么多BAT的精英,到底需要他们来做什么,只是先储备着,将来总有用。
就这样,一个全靠钱,一个全为了钱,稀里糊涂组成了雇佣关系,纯粹的买卖关系。并且鱼龙混杂,充斥着各色人物,既有BAT的精英,也不乏早期团队和社会上吸引来的人员,各自有着不同的文化体系和荣辱观念,为了钱在一起共事。
这些员工日日夜夜的加班,因为高额的工资让他们变成工作的机器。
他们周末单休,产品通常1周一个迭代,加班到凌晨2点是家常便饭。没有生活,完全是通过付出健康的代价在换取回报,从某一点来说和富士康并无二致。没有追求,没有生活,变成在流水线上无法下线的厂工。
上市的那一夜,很多拼多多员工一夜暴富,他们很多人欣喜若狂,更多的是要去迎接外人欣羡的目光。
但真正的困难也许还在后面。黄峥当即宣布期权锁3年,只是一个常见戏码,靠金钱管理的模式,金钱永远无法给与自由,只会是更大枷锁。等到资本家们赚的盆满钵满,拼多多退去创业神话的光环后,这些呕心沥血的生产工们是否还能如约拿到那笔足以财富自由的股票,也许还是个问号。
3、 拼多多的价值观:钱多多
• 花巨额广告费砸广告,打开网络平台,到处充斥着拼多多洗脑神曲;
• 开出天价薪资赤裸裸的诱惑各行各业的精英;
• 利用消费降级,赤裸裸的去欺骗3亿人民口袋里的钢镚儿;
——在它成长的所有阶段里, 彻头彻尾贯穿始终的就是有钱就是好,拼多多就是钱多多。
拼多多在自己成长的路上,表现的完全不像是一家创业公司,有着段永平、腾讯的背后支撑,更像是一个富二代,做事、成长、甚至是交友的手段里都充斥着一个钱字。
拼多多组建于2015年9月,至今不足3年时间,已完成了4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过30亿美金,王卫、段永平、丁磊、顺为资本、IDG资本、新天域资本、红杉资本、腾讯产业基金等著名企业家、投资机构和企业都参与了拼多多了投资。
三、为什么社会反对声音这么大?藏在“伟大”逻辑背后的千疮百孔
社会并不是缺乏包容,而是拼多多本身错过了太多正名的机会,执拗的在用诡辩之道对抗着整个社会的公德,从公司的业务重心和方向上,拼多多从来没有把廉耻当回事。
1、 造福?
拼多多的售后链条了解一下:
真的是为了服务好穷苦百姓?还是拿可怜的山区人民当自己的遮羞牌?连穷人的钱都骗才是真正的无耻!还能给自己立牌坊,简直是厉害。
假冒伪劣真的满足需求了么?尤其是电器类产品,质量无保障,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引发问题。假冒的奶粉,让“三鹿”又有了冒头的机会。
农村人买东西贪图便宜,那是因为他们多花钱也买不到真品,索性选择了山寨,其实他们也渴望让孩子们吃的更健康更安全。
2、 打假?
拼多多的打假就是一捅就破的窗户纸。
黄峥曾在京财网采访中提到,全公司三分之一的人在打假。
确定不是在开玩笑?三分之一的人有多少?专业么?怎么打假?能打多少假?
一句“大家都很努力”就企图敷衍过去,平台打假有哪些项目、举措、真刀实枪的投入只字未提,也从未深刻检讨之所以拼多多会有这么多假货的根本原因。
便宜和假货绝对不会有必然联系。路边摊的青椒肉丝,比百货商场高档餐厅里的青椒肉丝一定便宜的多,但这不代表因为为了保证百货商场里的青椒炒肉便宜,我都得上白条肉、僵尸肉、都要用地沟油。
3、 幼小?
出身就含着金钥匙的拼多多真的弱小?有段永平、腾讯等强大的资本背景,如果真心把钱和精力稍微放在正确的事情上,绝对不至于今天的局面。
拼多多从初创到现在也有3年时间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难道第一次发现平台的致命问题?拼多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发展伊始就有足够的机会和时间去优化这个问题,尤其是明知道淘宝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不提前借鉴现有的措施和经验?
在对待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上,现在并不是当年淘宝刚创立的那个一片白纸的年代,如今行业针对打假和平台规则早已有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机制,国内对于假冒伪劣的打击力度也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了。
打着自己还幼小和别人走过同样的路的名头,就一下子把整个行业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品牌信心一下子拖入深渊。
4、 公平?
拼多多两头坑,食物链底端的穷人和穷商户都是这个资本血馒头下的受害者。
其实,拼多多的坑,不光是坑用户,也在坑可怜的小商户们。2017年沪上金融圈发布报道,拼多多借打假牟利,冻结货款多达几千万。面临舆论压力时,拼多多采取粗暴措施假一赔十冻结了商家的资金池,且没有做好商家处罚的事后管理,在具体判定真假的程序上也显得很随意。
从拼多多的模式来看,事前以低标准招商,事后又以商家达不到平台的要求进行罚款,律师认为,其有以打假牟利的嫌疑。最终导致大量商家围堵拼多多总部大楼,这就是著名的拼多多商家维权事件。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对记者指出,拼多多近几年快速扩张,吸引大批的个人商户入驻,由于这部分商户中很多并不能提供高素质的服务,虽然平台制定假一赔十等规则,但审核环节的漏洞缺失、以及平台粗暴的处罚方式,造成了如今商家和平台间的“内乱”。
这本质上是因为拼多多平台机制的设置缺陷,缺乏公正的环境,使得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最终都成了受害者。只有拼多多依然还是那个钱多多,靠着资本的原罪不断榨取着商家和消费者的每一分价值,实现自己的赚钱野心和快感。
5、 为什么不指责淘宝?
淘宝的努力不要视而不见,偷换概念。
淘宝这几年付出的昂贵的代价和努力,这几年推出的中国制造、淘宝打假平台、以及近乎严苛的淘宝的淘宝用户评价体系、商品信息监控体系、七天免费退换的保护机制,以及健全的客服系统、投诉和反馈渠道等等这一切,都在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尝试管理、规范商家行为。
努力打假同时,更重要的是缔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交易环境,如果你发现是假货你可以申诉、可以退货,绝对不会申诉无门。这更是肩负起了社会责任,扶持和鼓励中国制造,努力从劣质假冒生产厂商,向提供更优质的产品服务和努力建造自己的品牌上引导。
淘宝为了提升客服体验,成立了专门的集团客服体验事业群,致力于解决客服系统,搭建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
即使如此,淘宝这几年也并没有少遭受的舆论压力,但是淘宝从来没有逃避责任,为自己开脱,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的转型,用真刀实枪的举措和投入来回应舆论的质疑。也因为自己的假冒伪劣难以管理的问题,孵化出了今天的天猫商城。
更为重要的是淘宝母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的更多业务例如阿里云、支付宝等诸多都在为社会造福。
6、 拼多多业务的核心就没重视过相关工作
拼多多一直忙着扩张自己的流量领地,拼多多最核心的三条业务线分别是QQ端、微博线、微信线。
从这个构成看,拼多多从开始就是抱着流量大腿,把用户当人头,以渠道为核心建立的业务核心,重在如何获取社交流量。
而后端的建设一直处于被忽略的状态,甚至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的商家系统。也许做黄色游戏起家的拼多多,根本也不明白一个完整的电商系统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也并不清楚电商业务应该如何踏踏实实做好。一向运气不差的他,总觉得凭借着自己的小聪明,和那点人脉关系,只要能搞到钱,搞到流量,还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四、为什么同行纷纷喊打喊杀?它在践踏行业的尊严
行业不是缺乏共赢心态,一定要打压初露头角的拼多多,更多的是震惊。是因为一个没有任何基础,靠投机取巧把戏上位的公司竟然也能成功。
1、 电商链条的投机取巧,基建缺失,脆弱的流量帝国
电商涉及的几个基础元素
对象:卖家(BorC)、买家(C)、商品、平台(电商)
行为:生产、供应、仓储、物流、交易(含支付)、营销、售后、客服
其他元素:供应商、平台(支付)、资金、物流公司、
构成三条大链
供应链:供应商、仓储、物流、商家、平台(电商、产品)、买家
交易链:卖家、买家、商品、平台(电商、产品)、平台(支付)、资金
服务链:售后(交易后)、营销(交易前)、客服(交易前、中、后)
基于这些基础链条和对象,大到供应、仓储、物流、支付、售后,细到商家管理规则、商家管理系统机制、客户服务系统、平台规则规范,商品规则等等皆非一日之功。
拼多多在整个电商环节上基建严重缺失,靠着借用京东、淘宝已经培育好的基建之上,靠压榨和剥削中小商家本身来临时搭建起一个能跑通的交易流程,整个电商交易是建立在沙层之上的。
没有完善的物流管理和规范,没有健全的监管机制,没有基础的平台规范规则,早期的时候更是不需要经过太多资质认证就可以直接注册成为拼多多的商家。
只有2000多人的拼多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交易量,根本无法独立支撑起这个电商王国。
没有淘宝、没有京东,没有本身经过淘宝多年培育的淘宝卖家的成熟链条和文化,拼多多的电商可以说就不可能存在。
然而淘宝花了巨大力气去建立的对中小卖家的约束、规范,淘宝牺牲巨大利益用自己克制换来的打假决心和转型,拼多多在一夜之间就将其摧毁。
拼多多整个电商生态的缺失,制度的的缺失,在千疮百孔的电商体系的前提下,却一路高歌猛进,不断的砸钱,通过吸引和欺骗无知的“下沉人群”获取自己的利益,上市圈钱,急功近利的突进。
今天所有舆论的痛,都是拼多多要还的债。
如果都动这种小聪明就能在2年内迅速身价数百亿,对行业里真正勤奋耕耘,默默支撑的人来说,岂不是一种侮辱。
2、 社交电商创新?社交电商背后的真实是资本利益的交换
众所周知,拼多多打的旗号就是开创了新型社交电商。并引发很多老板觊觎,纷纷对自己的员工说,你们看看拼多多,就是靠营销起的量。
殊不知,这成功的背后水很深。
拼多多并不是唯一一个想出并做出拼团业务的公司。早在15年淘宝就上线了砍价刀功能,2011年团购的鼻祖“聚划算”业务就已横空出世,各大小拼团软件更是数不胜数,那么为什么是拼多多?
这个成功的秘密,不在于拼多多的砍价、拼团模式,而来自于它的亲爸爸——腾讯。
众所周知,微信对于流量的管理一项是克制和严苛的,任何活动,或内容如果在短期内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就会立马被系统监控并屏蔽。微信对于诸如淘宝等这样的竞争对手更是不允许其转发到朋友圈里。残酷严苛的社交流量管理下拼多多为什么唯独例外?
拼多多的广州分部办公大楼就在腾讯广州研发中心的本部大楼里面,拼多多的员工和微信的员工在同一个大楼里办公。
微信对拼多多的态度一直有着难言的暧昧。一方面本身是腾讯投资的公司,但张小龙所带领的微信一直是腾讯内部最独立的BG。那么为什么连微信都和拼多多暧昧不清呢?这要从小程序说起。
张小龙曾说小程序可能是人们连接万事万物信息的最好载体。张小龙对小程序一直报以厚望,曾把小程序当做微信最重要的战略。微信的野心不光是连接人与人,更是希望能连接万事万物,小程序就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2016年微信小程序内测,2017年小程序正式上线,第一批上线的小程序里面其中就有一个拼多多。
小程序推出伊始,声响巨大,仿佛移动互联网一场变革的山雨即将来临,一时间风满楼。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程序运转一段时间后,并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小程序成绩可谓差强人意,小程序并没有像预想中那样找到自己合适的切入场景,从而改变用户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习惯,也没能如愿干掉“笨重”的App们。
我猜微信是不甘心的,或者认定了这个方向。为了坚定外界开发者的信心,微信需要一个故事,需要一个让所有人都参与到小程序开发当中来的故事。必须抛出微信9亿月活的诱饵,讲一个小程序和社交流量的故事。
拼多多就是微信的故事,是微信的公关手段,也是微信小程序部门的重要KPI。腾讯背景,加上拼多多强大的渠道手段,两者不谋而合,小程序发展的这一年也正是拼多多爆发的这一年。
微信对于拼多多不仅格外纵容,更是暗中扶持。两者的利益捆绑到了一起,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据知情人称,小程序团队2017年的部门KPI就是靠拼多多完成的。
所以还傻傻崇拜拼多多的创新,幻想从微信中攫取流量,做第二个拼多多的创业者们可以清醒下。拼多多能成功不是因为它搞了什么社交电商的创新,而是它的爸爸叫腾讯。
最后
从企业文化到业务核心,在到电商本质,拼多多从头到脚都看不到一丝合理性,是一个靠资本和关系,用投机方式堆砌起来的电商帝国,其从头到尾一直在利用金钱和人性在组建自己的公司、团队、业务。
最可怕的是,直到今日面对全社会的舆论压力,依然在使用自己的小聪明设法避开锋芒,在拼多多及其创始团队身上我都没有看到廉耻二字。
只有知耻方能后勇。
所谓耻者,不足也。知不足而后勇,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可成大勇。
秦穆公曾三败于晋,誓不服输,养精蓄锐,发愤图强,终杀败晋军,威震诸侯。
越王勾践被俘吴国,养马多年,卧薪尝胆,历尽磨难,终横扫吴国,成就霸业。
宋岳飞不忘“靖康之耻”,率军转战疆场,精忠报国 屡立汗功,名扬千古。
清蒲松龄曾屡试落第,受尽嘲笑,矢志不渝,励精图治,终著《聊斋》,世代留芳。
这家势头正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互联网新贵,最重要的应该是像他的前辈们那样知道什么是廉耻,知道什么是格局,而不是依赖自己的一点小聪明和诡辩设法去逃脱责任,人获得多大的利益就相应的要扛多大的担子。它的亲爸爸,没有梦想的腾讯尚且在不断反思中前行,何况于它。
拼多多,不要觉得今天被众人嘲讽是委屈了。想要走的更远,不光是解决假货的问题,假货只是根部溃烂的表象,首先要知耻,知道耻于何处,没有自己的文化价值,没有成熟的商业体系,没有远大的格局。而后勇,建立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和社会担当,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商体系和行业壁垒,建立自己的清晰使命和远大格局。
钱能解决很多事,但遮不了羞。
与其诡辩,不如扎扎实实考虑如何解决自身的问题。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
八年专注干货分享,App运营推广加油站!
公众号:鸟哥笔记(ID:niaoge8)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9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