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布衣的舆情,就这么避过去了?
公关圈有一个看似是“潜规则”的规则,一个危机需要另一个危机的出现才能盖过去。
甚至有编辑都写进了电视剧里。
但如果企业真这么想的,就太天真了。
江南布衣的低俗设计童装舆情,正好遇到了孟晚舟回国,保持沉默是好的危机公关手段吗?
大叔聊聊,先做个时间轴。
9月19日,有网友在微博发帖称,家人购买的江南布衣旗下的童装上印有不恰当的图案,上面赫然印有“欢迎来到地狱”,“让我摸摸你”等英文字样及多处疑似炼狱等相关图案。
随后的几天,陆续有网友也晒出了自家买到的江南布衣童装,开始有媒体跟进此事,更多在童装设计以及宣传海报上的道德问题,也被网友陆续扒出并放大。
9月24日,一篇《暗黑、炼铜、X虐、邪典…骇人听闻的江南布衣童装事件深挖!》的微信文章,很快就突破10万+,进一步将此事升级。
9月25日,《经济日报》发表评论《国潮别做歪生意》称,在国风劲吹的当下,作为国风鼻祖之一,江南布衣偏偏要走“暗黑”歪路,真是可惜。
9月26日18点37分,@西湖发布 称,西湖区相关部门约谈江南布衣,成立由区市场监督局等部门和属地街道组成的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
来自壹沓科技大数据检测系统的数据,江南布衣的舆情在9月22日开始爆发,在9月26日迎来最高峰,随后逐渐下降。
与此同时,另一个更大的热点也在此期间爆发。9月25日,孟晚舟回国的消息开始传出,很快占领各媒体头条,声量持续暴增。
二者在26号到27号完成交替,孟晚舟回国的声量盖过了江南布衣的舆情。
从数据来看,江南布衣的舆情,真的在因为另一个更热的热点,在减弱啊。
企业也道歉过了,政府也介入了,现在就应该闭嘴,避风头。
这个危机公关的处理逻辑,对吗?
大叔认为不对,理由有三个:
1
第一封道歉信只看到了自夸。
回看也是唯一一封企业官方的正式回应,其实江南布衣的有效信息不多:
1、问题产品下架和退货。
2、成立专项调查组。
3、强调了价值观,大面积自夸。
如果这只是第一封而不是唯一一封回应,大叔认为还算及格吧,因为公众和媒体都在关心的核心点是:作为一主打原创设计的品牌,你的设计师是如何把这些问题图案用在童装上的?这些图案是否代表企业价值观?
江南布衣成立专项调查组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国潮品牌变成“阴间”品牌,设计问题是标,本是企业价值观。
7天过去了,公众都在期待你说说你的“本”啊,调查组有什么结论?到底该用什么力度来处理此事?没有下文,没有行动,这也是大家无法原谅这家企业的原因。
2
热点交替只是多争取了点时间。
孟晚舟回国的大热点,确实吸引了更多的关注。虽然公共资源是有限的,但你企业的问题,不会因为其他企业出了问题,而自动解决啊,热点交替只是多争取了点时间而已。
大叔看到,江南布衣应对媒体的策略就是“不回应”,很快,媒体关注的焦点开始从设计扩散到上市公司业绩、设计师人数、创始人国籍等方面。
以9月24日到9月29日的收盘价计算,短短4天,江南布衣的市值跌去了21亿港币,折合人民币17.4亿。
对于江南布衣来说,最佳的二次回应时间是在9月30日,也就是十一长假的前一天,前有晚舟回国,后有国庆假期,企业的回应带来的二次伤害可以比较容易控制。
3
政府介入前就错过了一个机会。
江南布衣为什么迟迟不进一步回应,大叔猜测,一方面是主观原因,就是想故意拖,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就是西湖区相关部门介入了。政府一介入,企业就不好再在政府宣布阶段性结论之前再说啥了,像亚朵酒店在阿里女员工事件中先于当地警方之前“自爆”的做法,确实罕见。
其实,江南布衣已经错过了一个解决的二次回应的机会,就是在自己宣布成立调查组后以及在政府介入调查之前。这么一件如此关切企业价值观和核心品牌资产的事件,企业的管理层竟然无人站出来发声,还不如录了一个道歉视频的田园主义创始人。
综上,大叔认为,江南布衣的“沉默式”危机公关,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做法,因为你的问题依旧存在,并不以其他热点为转移啊。
现在最要紧的事,就是赶紧配合政府,公布调查结果,或者向政府申请,企业能否主动先公布调查结果,创始人能否先表态发声,而不是等……
截至目前,江南布衣旗下多个官方微博账号都处于停更状态,难道舆情就这么避过去了?
来自江南布衣的官方微博显示,其童装新品发布会将在10月17日作为上海时装周KIDSAWEAR的闭幕大秀举行,也是其童装品牌成立十周年的活动。
难道江南布衣打算把这场秀变成官方道歉大会或者家长抗议集会?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排版支持。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