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雇主品牌?用4个问题系统拆解
原标题:深度 | 广告圈的朋友问我:什么是雇主品牌
上次有广告圈的朋友问我,好像越来越多甲方在做“雇主品牌”,会陆陆续续找agency做,并且也在数英看到不少校招广告。所以“雇主品牌”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因为在这个领域创业了5年,我们GoBrand团队主要扎根在雇主品牌领域,所以今天就捡其中几个问题展开谈。
本篇文章约4000字,主要是对以下4个问题的思考:
1、喊了这么多年的雇主品牌,究竟是什么?
2、雇主品牌和消费品牌,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3、雇主品牌传播应该怎么做?
4、国内目前的雇主品牌建设现状,推行的困难点和改变方式?
1、 喊了这么多年的雇主品牌,究竟是什么?
雇主品牌,这个概念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怎么吸引和留住人才。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海外传入中国后,受到HR行业追捧,近五年来更加受到关注。为啥呢?
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的企业已经过了粗犷的高速发展期,市场红利逐渐消失,竞争加剧,二是出生人口在不断减少,劳动力供不应求。
因此,企业面临着人才激烈竞争的局面。身处其中,过去五年,总有客户不断和我们诉苦。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经济体量的国家,在未来也将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10年前,风靡世界的是可口可乐、耐克、苹果、麦当劳、欧莱雅等欧美品牌,往后10年,风靡世界的也许将会是今天这一批正在逐步成长壮大的国货品牌,他们将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成为国内消费的主流,并进入全球市场。
所以,一方面是企业增多、市场增大、竞争加剧,另一方面是人才供应量逐年减少。
这个过程中,大大小小的企业们如何更立体地表达自己,强化自己的人才竞争力,成为令大家头秃的难题。而“雇主品牌”,就是行业想到的“解决方案”。
但是,在我看来,雇主品牌是一个综合因素所导致的结果,是由内而外的改变,很难一时间“扭转”过来。一个60分的企业,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做出90分的雇主品牌;但一个90分的企业,却可能做出60分的雇主品牌。
而这个“综合因素所导致的结果”,在企业内部体现为“体验”,在外部体现为“口碑”。
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公开透明的社会环境里,内部雇主体验差,外部口碑一定差,只想改变外部口碑,是治标不治本;当内部雇主体验好,外部口碑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即使有不好的地方,也可以通过对外沟通和传播来解决。
阿里的“807事件”,就是雇主品牌内部体验的外化。在今天如此透明的时代,企业的雇主品牌已经不再只是人才端口的事了,会直接影响公众对你这家企业的看法。
2、雇主品牌和消费品牌,有哪些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因为同样都是做“品牌”,所以雇主品牌必然参考消费品牌的做法,整个行业都是如此。但是,没有多少从业者真正明白这两者的同与异。
相同的地方,主要有两大方面:
1)都是去吸引和留住某个群体,只不过一个是人才,一个是消费者。
2)同样都要基于“好产品”,产品是1,品牌营销是0,再好的营销也拯救不了烂产品。
不同的地方,主要也是两大方面:
A)消费品牌的基础是“产品”,但产品不好,改变相对容易;而雇主品牌就不一样了。大层面上,公司的发展前景、制度、文化都不是短期内能改变的,小层面上,你在这家公司的体验,则因部门而异、因团队而异、因上司而异、因工作内容而异……远远不像一个产品那样,可以很快迭代改变。
B)目标群体的决策成本不一样,决策时所需的信息量不一样。 像日常消费的产品,用户决策成本低,买错就买错了,大不了下次不买,所以在这样的领域,广告传播效果比较好,用户购买决策时,不需要很大的信息量。
但择业、婚恋、B端大型设备采购、买房等等,这种决策成本非常高。一个错误的择业决策,你很可能就把职业前景给搭进去了,所以你的每个决策都会小心谨慎,掂量再三,到处打听和搜索看看别人怎么说,所需要的信息量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to B”销售采购那种1V1、面对面的深入沟通了解,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而如果希望通过规模化的广告传播来解决直接转化的问题,希望以此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不现实的,它通常不会直接导致人才的择业决策。
但话说回来,雇主品牌的广告传播是不是就不做了呢?并不是,还得做。在下一个问题展开讲讲。
3、雇主品牌传播应该怎么做?
雇主品牌的广告传播还得做,是因为它的作用,不在于后期的人才转化,而在于前期你要清晰地告诉受众“我是谁?我在做一件什么事?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志同道合的你,要不要来跟我一起玩?”。回答这个问题,是雇主品牌的核心。其它的发发官微推文、打打岗位信息广告,通常都只是做了一层薄薄的信息呈现而已,效果有限。
传播的方式:
1)可以是事件营销,传递“我是谁”的同时提升知名度。载体和形式不限定,什么都可以,关键在于事件是否抓眼球,是否能引起话题讨论,甚至争论。
2)另外的方式,也可以是通过品牌视频、态度海报、深度采访、公关活动、线下体验等,塑造企业的雇主形象。 其中,我最推崇视频形式的表达,因为雇主品牌的塑造,不是干巴巴的理由说服,得靠一个个故事来传递。雇主的体验和口碑,蕴含在一个个故事里,比如这家企业的创业故事、员工成长的故事、产品创新突破的故事等等。而视频,是故事的最佳载体。
那为什么说,这些做法,才是真正在做雇主品牌呢?我们需要回归“品牌”的本质来看。
关于品牌和广告的本质,我比较认同Havas集团CCO孙二黑的观点——品牌的目的,是识别你的目标群体并“创造共识”。而所有广告传播的目的,是累积品牌的共识。有了这种共识后,强大的品牌最终会做到让它的目标群体对它产生“偏心”。
再深入一层,做品牌共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是“立场”。
以前的品牌要“有观点”,现在的品牌要“有立场”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我是广告人,我说“广告就是品牌里面最重要的一环,没有广告你做不出品牌”。这就是一种立场,它一定会引发争议,一定会有一波人支持你,有另外一波人反对你。
如果今天的品牌没有鲜明的立场,不会创造话题,大概率会被淹没在无尽的声浪中,因为你要竞争的,可不止是别的同行竞品,还有每天不断涌现的新闻。看看微博热搜就好了,多少和品牌有关?很少。
所以,作为品牌,你要梳理你和你的目标群体的立场,你们究竟代表和捍卫什么理念或价值观?然后,和你的目标群体站在一起,去行动和表达立场,同时要留出舆论空间,不要怕争议,这样才可能真正出圈,以小搏大。
这也是胜加CCO马晓波的看法。近几年胜加创造了《方太 | 油烟情书》《踢不烂 | 未完成》《踢不烂的你》《B站 | 后浪》《五四青年节 | 重逢》《宝洁 | 老简历》等等很多出圈的传播案例,背后和马晓波“打造立场”的方法论有关。
而回到雇主品牌本身,其实这个领域,更是表达立场的绝佳战场。因为做得好的企业组织,天然有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
比如乔布斯时代的苹果用“海盗”来形容自己,想击碎老大哥IBM;比如马斯克的“移民火星”本身也是一种有着鲜明立场的计划;比如当年还没长大的阿里和马云,代表的是“普通人也能逆袭”的立场等等。你需要通过你的立场,表达“我是谁?我在做一件什么事?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志同道合的你,要不要来跟我一起玩?”。
甚至说,用事件来表达立场,这个“事件”未必得是传统的营销手法。
比如前阵子BOSS直聘上了热搜——取消大小周,且员工薪资中的“周末加班费”仍正常发出,薪资总额不变。这个事件不是传统的营销传播,纯粹就是一个制度改变,一次官宣,但它很好地表明了BOSS直聘的“立场”,是一次正面的雇主品牌营销案例。
这就是回归品牌本质来看“雇主品牌”的威力。而一些不懂行的HR,通常只想着在传播上怎么玩出花样,总是问“今年还有什么可以玩”,但其实并没有触及本质,就是为了做而做。玩得再好,也没有给雇主品牌累积共识,这预算白花了。
到此,我们再把逻辑捋一遍:
1、品牌的本质,是通过创造共识,和你的目标群体站在一起,让他们产生偏心。
2、品牌共识的最高境界,是立场。有立场才有话题,有立场才有“战场”,才不会自己玩自己的。
3、立场,一定是带着偏见的,要敢于留出讨论乃至争论的空间。
综上三点,用我自己的一句话来总结就是: 没有偏见,就没有话题;没有偏心,就没有品牌。
当然,你的立场要正向,不要没底线,比如你说杀人是好的,这就是人神共愤的立场了,必死无疑。
4、国内目前的雇主品牌建设现状,推行的困难点和改变方式?
由于雇主品牌这件事往往是HR的招聘部门在做,导致两个方面的推进困难:
1)招聘端的HR们难以说服公司高层关注和投入资源。内部从上至下的制度改造几乎不可能,公司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了,或者说,能改变的往往很少。
2)雇主品牌,其实不是招聘HR的真需求,他们真正的需求是“招人”,雇主品牌只是其中的手段而已。如果能解决招人,他们才不会花钱去做雇主品牌这个东西。所以,哪怕HR说我有一点预算来做雇主品牌,那也是为了马上见效,为招人的KPI服务。我们前面讲的雇主品牌两大本质——对内的“体验”和对外的“口碑”——都是长期的活儿,HR是真的没时间、没精力、也没钱去管的。
如果你问我,这个难题有没有什么解法?
有!——把雇主品牌这摊事,独立出来,不再附属于HR招聘部门,有独立的专业团队,有独立的预算,有独立的考核,并且这个团队必须由公司高层带队,最好是懂品牌营销的高层,以及由品牌部、文化部、人资部的成员共同组成。这是我目前认为值得尝试的解法。
在这点上,宝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雇主品牌内部体验、外部口碑及雇主品牌的传播上,都是值得行业学习的。
例如,宝洁最近一条名为《老简历》的招聘广告短片被很多人转发,在HR圈子和广告圈子都备受关注、广受好评。视频里没有什么故事,拍摄质感也一般,但创意切入点很棒,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清晰展现了“宝洁是黄埔军校般的存在”这个Key Message。顺便还把“每一位新入职的宝洁人,都会在简历的背面写下一段祝福的话”变成新的传统。
这就是胜加CCO马晓波说的“内容事件化,事件内容化”的公关思维。
而这种专业的公关思维的背后,是宝洁值得称赞的雇主品牌组织架构。宝洁雇主品牌的最高负责人是许有杰,他同时也是宝洁大中华区的传播与公关副总裁,他对外的Title是“宝洁大中华区传播与公关暨招聘和雇主品牌副总裁”,虽然写在名片上字多了点,但这对宝洁雇主品牌的塑造来讲,才是一个健康的、持久的解法。所以,宝洁在雇主品牌上能做好,是有理由的。
洋洋洒洒写了4000字,雇主品牌的话题就先到此吧。 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多年,哪怕有一天我退出这个领域了,也希望自己能给它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这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心。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