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子大战骗子
1
最近反诈已经成了一个趣味话题,关于反诈的段子也变的特别多。
先有上海警方别出心裁,推出扫码下载反诈APP就可以撸警犬的活动,引发了热议,无数人惊呼“APP已经下好了,狗去哪撸”;
后有主播连麦过程中突然遭遇警察叔叔连麦乱入,一脸懵逼的接受了反诈宣传,视频直接刷爆全网,还带动了不少主播帮忙四处宣传反诈APP。
网友们惊呼为了推广反诈警察叔叔已经放飞自我了。
他们不但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还开始在标语上写起了段子:
更有丧心病狂的把反诈标语印在鸡蛋上:
这几天听说还有地方警察推出了反诈菜,让人不由惊呼这一届警察叔叔真的很会玩。
但玩的背后,其实非常严肃。
因为大力推广反诈意味着网络诈骗现在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网络诈骗不成气候的时候是不需要这么努力的宣传反诈的。
当大家用尽各种方式去宣传反诈的时候,正是因为受害者太多了,波及范围太广了,治理起来太艰难了,所以才要大力宣传反诈,从源头上降低受害频率。
这几年已经有大量被诈骗案例,时不时地就会有一些过于奇葩或者金额较大的诈骗案例冲上热搜。
比如上个月,就有一个武汉女子因为相信网友推荐的理财APP结果被骗220万的事件。
连我都接到过诈骗电话,一个大舌头警告我征信异常,让我提供信息核验,说的有模有样,要不是我就是干这个的,他还真的有机会。
诈骗受害者从大学生到大商人都难以免俗,连腾讯都翻车到要吃老干妈反省,其中更有徐玉玉案这样的恶性案件。
国家成立国家反诈中心,专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这一领域进行集中打击整治,面对的就是这样的严峻形势。
你以为那是段子,其实那是保护你的人在对你喊:
傻孩子,快跑。
2
骗术自古有之,但是骗子学会了上网,就让他们的试错成本变得非常低,他们可以不停发出虚假消息钓鱼,筛选出潜在的受害者,靠信息差对他们进行各种诱导和欺骗。
比如说经典的刷单骗局,就是利用了学生对兼职市场的不了解,通过“提供工作机会”作为诱饵来骗取对方的“押金”。
不少学生或者刚出学校的年轻人,因为赚不到钱而焦虑,这时候突然看到一些兼职刷单的广告,忍不住就被带到沟里去,最后被骗走一笔押金,让本就不宽裕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
还有冒充公检法的骗局,则是盯上了普通人对公权力的敬畏,起手通过先栽赃给你一个罪名,让受害者产生惶恐心理,判断力下降,再利用受害者急于洗脱罪名的心理,一步一步诱导受害者交钱。
看起来手法简单粗暴,其实每个骗术都是心理学运用的大师级案例。
虽然政府机构推广反诈很用心,但过程却并不顺利。
一方面是骗子的伎俩越来越狡猾,技术越来越先进,手法也越来越花哨。
比如现在出现了录音诈骗和人工智能诈骗,直接省略了各种人力操作的成本,利用自动代码重复就能执行出第一层筛选,筛选出来的人再进入第二层的人工诈骗,一下就把诈骗的覆盖范围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
手法上就更牛逼了,最近看到一个新闻,说是有人在医院门口蹲点,自称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只要扫码加钱就能够三十分钟出核酸检测报告,省去等待时间,属实是空气黄牛。
还有假疫苗预约APP,下载后会要你填大量个人信息,把银行卡号身份证号都暴露干净,最后还要来段人脸验证,直接把关键信息都暴露出去,随随便便提供了完美的盗刷环境。
比较魔幻的是直接打电话自称是流调人员,说根据流调信息他已经有新冠风险,需要吃药阻断,当然药不是免费的,需要花一些钱来买。
更魔幻的是,这种骗术,还真骗了很多人。
3
更重要的点不在骗子身上,在普通人身上。
反诈宣传的覆盖范围是有极限的,总有没有被覆盖到的人会中招。
别看反诈的标语和广告牌贴的满大街都是,但总有人会把这些东西当成空气视而不见,脑海中完全没有危机意识,觉得这种事不会落在自己头上。
甚至有的人明明已经安上了反诈APP,却没有反诈意识,我就看到过好几个新闻,说本来都已经安好了国家反诈APP,也确实遇到了诈骗,APP疯狂弹出“你可能被诈骗”,结果他看着觉得烦,把APP卸了,回去继续和骗子聊天,最后成功被骗。
反诈这件事本身的严肃性已经成了宣传反诈的门槛。
撸警犬和连麦宣传的效果优秀,恰恰说明了我们需要一些有趣的反诈宣传。
对现代人来说,只要内容有趣,能够创造meme,他们就会主动去帮助你传播,而如果一个东西无趣,即使是真理,是正确的,他们也不愿意把这东西说出来。
信息过载的时代,大家相比起正确更追求趣味。
各个机构已经试着做一些更亲民的广告,用趣味方式去推广反诈,推出了反诈武侠剧、反诈曲、反诈广场舞、反诈脱口秀之类的活动,用这种趣味的形式去宣传反诈。
因为内容本身就有吸引力,将反诈的知识和内容结合的很好,这些趣味反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是这些趣味反诈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传播渠道太窄。
现在的反诈工作虽然百花齐放,但核心思路依然是传统工作方法,用人力去堆,用大量数量去弥补覆盖范围。
这种方式挺好,但还可以更好。
4
以前传播媒介很统一,掌控了报纸电视这些主流媒体就可以把信息传达出去。
现在媒体多元化,不再是覆盖电视媒体就可以传达向大部分人的时代了,这个时候,内容再精彩再好玩也难以扩散开,因为看到的人只会在自己的圈子里传播。
在互联网时代,要想覆盖更多人,就需要靠近非常底层的互联网基建,从那些进入移动互联网第一个要接触的渠道入手,比如社交软件,比如微信。
国家反诈中心和腾讯财付通一起合作,联手制作了一部反诈宣传小短片,这部短片被投放到微信朋友圈里,广泛地覆盖微信用户。
其实腾讯财付通是腾讯旗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我们常用的微信支付就由财付通提供服务。
以微信朋友圈的触达能力,这次投放在“一次扩散”的范围上值得称道。
而对内容传播更重要的“二次扩散”,则依赖短片本身的内容。
很多渠道宣传不出好效果,是因为本身的内容太枯燥,虽然大范围投放却不能让人产生兴趣,大家知道这个对,但是只停留在表层记忆,没有进入内心。
优秀的内容可以轻易的击中用户,让用户自发的为内容进行宣传,就像主播在遇到反诈宣传后将这变成了一个直播内容,变成了一个梗,进而带来更多人看相关的视频,这就是有趣内容对破圈的威力。
腾讯财付通为国家反诈中心做的这部小短片用动物拟人化的形式去讲实际生活中的诈骗场景,让观看者无形中接受传播保护好银行卡号、保护好个人信息的观念,提高对抗诈骗时的抵抗力。
这类寓教于乐的内容是传播的好帮手。
国家机构能够提供公信力,而腾讯财付通提供了有趣的内容,将具有公信力的有趣内容投放到微信朋友圈这样亿级的渠道里,自然会形成倍数的传播效果,把防诈骗相关的知识扩散出去,制造出高转化率的反诈宣传。
在公安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腾讯协助国家反诈中心进行了这次合作,而这突出了腾讯的企业责任感,不管是提供朋友圈这个超级渠道,还是财付通协助制作趣味短片,都是在承担应该的社会责任。
5
技术进步虽然客观上增加了骗子的行骗效率,但我们也可以用技术来做更多保护自己的事。
他们可以用互联网把诈骗信息撒出去,我们也可以用互联网把反诈信息撒出去,可以用技术在每个人的手机里筑起一道防线,用技术防止更多人被骗。
而有技术和能力的人,就应该去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为整个社会的安全清净而努力。
反诈不只是官方的事,只有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自觉的站出来,自觉地为守护我们的安全和信赖而努力,才有希望将以诈骗为生的吸血鬼们彻底击败。
我们已经做了很多,但还需要做更多。
反诈的路依然任重道远,这场和骗子的战争还会持续很久,希望还有更多人与企业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成为照亮黑暗的火炬。
迟早有一天,我们会让这些藏在暗处的鬼祟无所遁形。
技术,应该是用来保护人。
而不是收割。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