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鞋服逆天,或许就在今年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1-03

 厉害.jpg

1

文章不长,其实就是标题的意思。


综合了最近几个新闻,结合了自己的感知,我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觉得国产鞋服的突围,可能就在今年了。


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齐聚。


先说人和。


如果今天大家买鞋服,会优先选择什么品牌?


不用回答,大家自己心里有答案就可以,我讨厌道德绑架。


我就说我自己。


我自己过去,虽然也买国产,但主力确实是购买国外品牌。


但今年开始真的不一样了,我真的主力开始买国产。


甚至于品牌认知中,我已经觉得国产进入了酷的范围了。


昨晚上我和朋友吃饭,他指着我T恤上的东北鸡架图案说,这始祖鸟挺贵吧?


我回答,这是安踏。


这并不是戏谑,而是真的有点儿自豪。


几年前第一次传出安踏要收购amer sports的时候,我可不是这个心情,我看着自己一柜子的始祖鸟,觉得天崩地裂。


但现在,我只觉得国产品牌牛逼。


当我对其他人介绍我穿的是安踏的时候,我居然开始有信念感了。


我穿的是始祖鸟,更是安踏旗下的品牌。


在今天,我是真的愿意为“安踏”,愿意为了“国产”两个字买单的。


也确实购买了大量的鸿星尔克,我甚至有一双鸿星尔克X半佛的订制鞋。


鞋柜里也多了特步和匹克,安踏的AT91我直接集齐了所有色号。


我发现,身边很多人也有了和我一样的感觉。


这非常非常非常重要,这是国产逆天的基石。


过去国产运动鞋服品牌,产品能打,但是品牌度不够。


有实无名。


现在品牌度有了,有实有名了。


一个消费品,产品很重要,渠道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市场认不认可,消费者认不认可。


不认可,你产品再给力都卖不出去。


认可了,哪怕你产品不好,都有人买单。


以目前国产鞋服品牌在网络和周边人的评价来看,也许真能实现一次对洋品牌的超车。


上一次大家试图超车,是2008年的奥运会。


那时候奥运会开在了自家门口,大家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对鞋服的需求也旺盛地一批。 


那是国产鞋服品牌的高光时刻。


虽然这份高光,仅仅停留在财报层面。


国产鞋服品牌也准备借机在此刻发起一次冲锋,争相恐后抢市场份额,大有一副想逆袭超车,超过国际一线品牌的架势。


毕竟洋货虽然卖得贵,但我可以卖得多啊。


产能开到最大,门店疯狂扩张。


某家现在被网友们怜爱的国产鞋服品牌在当时有7000多家门店。


满仓干,一把梭。


结果,供大于求。


一是高估了民众对于鞋服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频次,毕竟不能每个月换一双鞋。


二是高估了自己在民众心中的品牌度。


当时有个国产鞋服品牌,想直接和洋品牌PK品牌度,把价格拉到和洋品牌同一档次。


结果消费者完全不认。


大哥,你以为你谁啊,我买不就是因为你便宜吗?


爆仓了。


在奥运会开完的四年后,很多国牌库存多到了离谱的地步,门店的仓库都堆满了存货。


鞋服行业是一个需要提高周转率的行业,库存压着经销商就没有进新品的动力。新品失去了销售管道,触达不了消费者,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去买有新品的友商,长此以往就慢慢失去了市场。


逆袭受挫,超车失败。


2008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窗口,但不是一个适合弯道超车的窗口。


反而成为了洋品牌扩大领先优势、坐稳一线品牌的窗口。


弯道超车的前提是,你车牛X,油加满了,只不过是起步晚,错失了先发优势。


但十年前的国产鞋服品牌认可度不够,车本身重量不行,强行超车很容易翻车。


其他方面还好,二十多年的代工经验摆在那里,怎么都不会差,但是在渠道管理和品牌认知上,国产鞋服品牌还差一大截。


第一次“超车”,很多品牌就是因为渠道管理经验的缺乏,直接就被挤下悬崖了。


再没有起来过。


消费品最好的地方就在于,消费者会换,总有新的一批消费者会长大。


只要你活得够长、够久,总会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国产鞋服品牌,这几年在猥琐发育。


在那次“超车”战里能活下来的,渠道管理的水平肯定是上来了。


经过这么多年的跟跑,国产鞋服在材料研发上、制造工艺上也在不断缩小差距了。虽然高端鞋上的产品力还是稍微欠缺,但大部分产品并不弱于洋品牌。


鞋服本身的上游配套供应商也变猛了。举一个例子,这两年尼龙弹性体材料是非常热门的高端鞋材料,以前都是掌握在国外供应商手里,现在中国厂商也可以生产高性能的尼龙弹性体材料了。


国产鞋服生猛,大家就会对洋品牌【祛魅】。


这次鸿星尔克事件也可以看得出来,新一代的消费者对国产鞋服品牌不仅没有任何偏见,反而是有偏爱。


这种偏爱并不仅仅是国产鞋服自己争气,也是暗含了大家对自己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肯定。


而洋品牌反而因为各种骚操作来刺激国内消费者,各种吃饭砸锅的案例我就不举例了,大家应该还都有印象。


一小部分洋品牌仍然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美誉度和忠诚度可能都要打一个折扣了。


国产品牌美誉度在提升的同时,洋品牌美誉度在下降。


新疆棉事件,真的动了很多洋品牌的根基。


我经常逛的几家综合体,肉眼可见的洋品牌店的人变少了很多。


于此同时,还有一个生产力和库存管理的问题。


虽然洋品牌在产品力上依然优秀,但,你信不信他们现在没有足够的货?


欧美的鞋服品牌和它们的代工商很早就选择了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东南亚作为生产基地。


选择东南亚并不能算是一个战略失误,毕竟赚钱嘛,合理节约成本不寒碜。


但偏偏赶上了这次疫情。


供应链受影响了。


众所周知,全球范围内疫情防控能做到像我们国家这么好的,微乎其微。至少在这些可以代工的东南亚地区,疫情还是很猛,工厂动不动就因为防疫问题而停产。


东南亚代工和中国代工不太一样的是,在中国代工你可以就地采购各种原材料,但是在东南亚很多原材料是需要外购的,这增加了海运的环节。


在疫情前,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多出来的运输成本可以抵消减少的人力成本。


但,疫情来了,这就变成了大问题。


很大的问题。


海运受限,原材料就缺,产能进一步受限。


不但产能受限,而且成本还比以前高了。


成本倒是小问题,你可以少赚点儿,但生产受限、运输受限,这是大问题。


新产品再给力,广告再震天响,但没货。


白给。


国产品牌的认可度上来了,国内的供应链管够。


于此同时,洋品牌的认可度在下降,供应链遇到问题。


此消彼长之下,大家是可以有机会掰一掰手腕了。


挺有趣的。


也挺期待的。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