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观察:七年之痒环宇城
写在前面:
商业世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混沌的系统,每一个细微因素的改变都会带来结果的巨大改变。从这个角度讲,每一个能够在商业世界活下来的购物中心都有其独特的成功之道,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策略可供每一个购物中心移植使用。
商业世界的另一个特点是动态演化,在时间、空间多种维度上不断发展和变化,这需要我们拥有包容的态度和不同的思考方式去观察商业。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都是商业世界的学生,观察、思索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接下来进入正题。
本期观察:南京中海环宇城。
偏与小
地段,是商业项目成败的关键。
南京环宇城的地段应该怎么形容呢?我并不同意很多人认为的偏僻。
偏僻的观感主要来自于环宇城缺乏地铁站,又靠近秦淮河,处在河西板块边缘。对于远距离消费者不友好,但如果从一个社区商业的角度来看,那么环宇城的位置又是适当的。
南到莫愁湖、北到龙江的广阔腹地提供了足够的战略空间,这一区域社区消费群的密度、消费力,以及社区商业的成熟氛围,在整个南京来看都堪称优质。
从数据上看,环宇城的体量也并不小,有近8万平米。
为什么给人的观感会小?首先和相对局促的外部空间有关,道路狭窄、广场面积小。主要问题出在内部:B1与上层的空间连贯性不好,部分次动线造成不少的冷区,以及大店过多挤压了品牌数量。
但在主动线上,环宇城给人的空间感还是很不错的,中庭规模、挑空空间以及透明穹顶,提供了多样性的空间感受。
尴尬之处在于,作为一个社区级购物中心,体量稍嫌大了一些,但作为一个区域级项目,则嫌小了一些。
快时尚
南京曾经是快时尚品牌进驻的重要阵地,在长三角仅次于上海、杭州,当然近年也经历了一波快时尚大撤退,茂业的Forever 21、百家湖商圈的江宁金鹰ZARA、景枫KINGMO的H&M等等。环宇城的3大快时尚UNIQLO、GAP、H&M自开业至今一直坚挺,只是除了优衣库,后两者大抵状态堪忧。且快时尚之外,其他的零售一直难觅亮点。
其实不止快时尚,环宇城开业时官宣的七大主力店 BLT、星美影院、玩具反斗城、H&M、GAP、UNIQLO 和汤姆熊,除了影院品牌几经更迭,其他主力店均无变化。可见主力店的商圈匹配度较高,有较强的消费黏度支持。
首店
环宇城对首店的吸引力是有的,历年引入了不少省、市和区域首店品牌,颇有网红气质。江苏首家“blt超市”、“西西弗书店”、“一条”和“点都德”……这个名录还可以列出很多,尤其是餐饮。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商圈足够优质,品牌瞄准广大的高消费力客群,另一方面也依托于中海商业较强的实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跨区域资源联动。更重要的是,环宇城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研究客群、制定战略、付诸行动,在项目发展的关键早期奠定了市场基础。
据我的不完全观察,环宇城在早期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
1、IP展。通过先后携手海贼王、史努比、迪士尼、哆啦A梦、芭比娃娃等诸多重磅IP,丰富的展览活动早已给年轻群体们留下了“金陵最潮”的印象。
2、明星营销。积极拓展艺术、娱乐和流行文化类活动,更成为邓超、黄磊、王宝强、陈伟霆、彭于晏等一线明星路演推广的首选场所。
3、实体商业平台化。这是一个越来越热的概念,难得的是环宇城几年前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充分发挥强大客流引擎的带动力,开放异业合作,构建互为彼此的跨界生态。
4、经营会员社群。环宇城较早地建立起了一套丰富全面的会员体系,并以公众平台为中心持续经营社群,智慧停车、无感积分等数字化手段也较为完善。
5、首店经济。这一点上文也已述及,环宇城依然抢先南京业内一步,并作为明确的发展策略坚持至今。
这一系列动作,说穿了无非六个字:“强营销、强运营”,但不管是哪一“强”真正做下去都并不容易。
商业是动态演化的过程,但演化却不等于进化。
环宇城开业的当年,整个大河西板块仅有万达、新城市广场等屈指可数的几个商业体。几年过去,河西的购物中心如雨后繁花,商圈势力范围重新划分,另一方面消费升级与分级也带来行业调整重构,对于精细化、差异化运营的要求更高了。
曾经的环宇城,即使缺乏地铁依然能轻易地吸引到更广泛区域的消费者,但现在不灵了。
进入开业的第7个年头,项目早期的营销力度、灵敏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已经逐渐钝化。
这也并非懒惰,更多的是社区型项目的现实选择,客群基本盘无流失之忧,影响力外扩同样被阻隔,躺平是自然的。
有亮点的零售和新业态少了,儿童业态占比多了;IP联动、年轻化的营销动作少了,取而代之以亲子家庭活动为主。
早期以青年客群、年轻风潮为主的项目形象,变得更加家庭化。
那早期的环宇城就不“家庭”吗?并不是。我相信家庭始终是项目的主力客群,只是早期环宇城呈现的状态更新鲜、更“年轻态”,现在似乎“中年化”了。
“一条”线下店的引进,就展示了这一让人纠结的过程。双方的牵手,自然是瞄准消费升级下的“新中产生活方式”去的,当然也延续了环宇城一贯的首店策略。但一条自身在“往上走,还是向下沉”的问题上也并没有很清晰的思路。
如今的环宇城同样面临这个问题。
商业市场的残酷性在于它永远向前看。
起步早不代表能够持续领先,环宇城的发展路径,就是一个不那么显著的、缓慢的螺旋降级过程。这并不明显,但应当引起项目足够的重视。
“流量明星”要保持热度很困难,而过气却是一瞬间的事。
七年,是一座购物中心从探索走向稳定的过程,也是从稳定走向下一段折腾的考验。
坐拥庞大的客群基数,这就是环宇城最大的底气。
拥有这样的底气,我们也希望环宇城在建立社区商业标杆上继续努力,不断进行多维度的创新尝试,探索出独到的商业进化之路。
你的努力都会被看见,反映到商业项目上也是一样的。
(全文完)
推荐阅读:
文章均为原创,部分资料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欢迎转发,如需转载可联系开通白名单。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