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才是核心竞争力
1
1985年,拯救生命(live aid)演唱会用音乐照亮世界。
这场大音乐会的初心是为了非洲救灾。
1982到1984年,非洲发生了严重的大饥荒,几十个国家饿殍遍地,河流干涸,仅埃塞俄比亚就有近千万人受灾。
这股地狱般的景象传到外面,一个名叫Bob gelddolf的音乐人与一些知名团体共创了一首《他们知道今天是圣诞节吗》,意在筹集七万五千元善款。
筹款效果不错,等到演唱会真正举办时,捐款效果更是到达了巅峰。
一场包含着皇后乐队、齐柏林飞艇等大腕的演唱会唱下来,最后足足筹集了5000万善款,若是再加上大西洋两岸的数字,这个善款能达到1.5亿美元。
彼时一个汉堡还不到1美元,这个数字,足够让1亿人吃顿饱饭了,更别提以英国为首2000架次的空运,在玩命往非洲扔粮食。
按理来说,这样规模的营救,别说急救非洲了,就是再塑非洲也绰绰有余了。
但非常黑色幽默的一点是,事后再回溯这场世纪大援救时,大家都停留在艺术层面上的赞美,没有人对善款的去向复盘。
稍作研究就能发现,当年花团锦簇的赈灾义演之下,是一塌糊涂的救灾现场。一直到演出前夜,救灾物资分配还未进行,等待演出后,物资根本没下船,十多万吨粮食烂在码头堆积成山,负责运输的司机开出天价,最后先卸载的还是军火。
至于音乐人自己亲自找车运输时,已经是五个月后了,这一路被当地军阀盘剥抽成,真正能到难民手中的物资,又有几成?再看看现在的非洲,又是何光景?
这么声势浩大的世纪大营救,难以掩盖住公益背后的两个核心问题。
效率和持续,这两个词,是公益的技术门槛。
好心是好事儿,但只靠好心,办不成事儿。
2
讲完这个故事,这时我们考虑一个问题。
公益是什么?要实现什么?
为什么这个名词要跟效率和持续挂钩?
先说前者,公益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公益最不需要所有人一起上,一窝蜂的扎堆捐钱捐物,事后无人在乎。
这个行为消耗了所有人的热情和爱意后,真正能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
公益的募集,只是开始。
公益的重点,在于交付。
公益需要的效率,是需要你算清楚账,你的捐助对象是谁,他在哪里,他需要什么东西,他是否比另一位捐助者更加紧急,我该送多少过去,怎样减少路途中的损耗,如何更加快速的运送到他手中,他后续还会需要什么东西。
这是需要冷静调查的,需要数据驱动的,在算账这个环节,一拍脑门是会出问题的。
我说我一拍脑门,希望大山的孩子随时喝牛奶,要给他们五十吨新鲜牛奶补充补充身体,费劲周章送过去了,牛奶变成了酸奶,运费比牛奶还贵,是好心,但也确实还能做的更好,捐钱在当地建个牛奶产业显然更好,还能解决点就业岗位。
再说持续。
很多时候说到求助,很多求助者并不是一时困顿,而是他当前所处的环境有问题,是或生理或客观的条件让他陷入当前的状态。
要做的不是一时救急,给他一份吃完就没的一波流。
而是需要授人以渔,让他有能力自己走出这道难关,自己能挣到钱。
客观点说,公益其实要比商业复杂,所以才与效率和持续挂钩。
商业只要赚钱就完事儿了,不用管消费者能不能发财,而公益要权衡的太多了。
公益流程要救助困境中的人,跟商业流程中将一分货送到大山深处或田间地头,本质是相似的。
需要供应链,需要成熟的基建,需要稳定有序的运营团队,需要强大的物流体系,需要更严格透明的成本核算,需要更熟悉情况的执行人员,比起商业,公益还要省去消费中付款的环节。
这中间每一环都是成本,每增加一环都会有直接造成潜在的信息不透明,直接造成效率下降,它需要比商业体系下要求更高的专业人士进行执行,更加透明的成本公示,乃至特意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每一笔交易进行监督。
最理想的结果是,公益实现了,帮扶的对象也成为了体系中某一环的一份子,能够获得赚钱的机会,再也不落入困境之中。
那公益需要商业技术体系来兜底,来拆解这些问题,进行更高效更灵活的资源分配。
这套在我们社会上成功运转的商业体系,在公益这件事上,也依然会奏效。
政府做主力,商业层面上谁应该来做公益?谁天生就不能与公益割舍,天生与社会责任挂钩?
是各大企业,责无旁贷。
大企业投过钱,早在当年就做过可靠的技术体系,多年来知道该怎么做,怎么把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
怎么配送给需要的人,怎么找到这些人。
这些其实都是促销中非常成熟的体系,现在,需要换一个领域发光发热。
需要一个个大企业带头入场,然后小企业随后跟上,大家一起形成产业化,让公益的效率提起来,每个环节都透明可靠、有人监督,让上下游都有人能够参与进来,持续造血,最后彻底革新这个生态。
公益,是目的;
商业,是手段;
援助一个个需要帮助者,是最终结果。
3
2005年,一位苏州母亲,在自己的生命末期,为女儿开了一家网店。
02年,她就被医生断定活不过半年,可是想到女儿,她硬是多撑了几年,现在她给这个小店取名叫魔豆宝宝小屋,就是告诉女儿,生活再难,也要挺下去。
为了孩子,得活下去。
她的医生为她发帖求助,淘宝为她打理店铺,无数网友光临,买东西,帮她宣传,在那个年代,让虚拟世界中善意汇成一片海。
一个母亲,只想给女儿留个念想,没想到,一点求生的执念,足够撬动世界。
当年有人上架了1元善款的筹款链接,淘宝顺势推出了“爱心宝贝”功能,只需要卖家将商品设置为爱心宝贝,每当一笔交易完成,就会有一笔善款进入苏州红十字会的爱心账户,支持魔豆妈妈们创业。
母亲离开了,化作星星,再有孩子和母亲夜行,有星彻夜长明。
这个因无数网友们自发善举而诞生的项目,如今被坚持运转了十几年,阿里将其升级为公益宝贝,用这套商业模式稳定救助着更多人。
或者是动物,比如长江中的鱼。
长江生态环境一直受到违法者捕鱼捕捞的破坏,协巡员人手吃紧,力有不逮,在寒风中追赶违法者,往往面对受伤生病的风险。
而当地渔民面对着转业困难,收入受影响,往往只能冒着违法的风险捕猎。
最后的结果是长江江豚、中华鲟、长江鲟等物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物种进一步走向灭绝的绝境,这一场角力中,没有赢家,三输。
公益宝贝的出现,从另一个维度化解了这一场零和博弈。
一笔笔善款到达留住长江的微笑项目账户,成功将一位位“捕鱼人”转变成“护渔护豚员”,渔民们有了新工作,协巡员有了新血液,动物们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从三输,成功变成了三赢。
这样的项目还有许多,像免费午餐项目中368所学校近4.5万师生得到了营养午餐;
爱的分贝项目中,648位听障孩子听到了世界的声音;
杨帆捐书项目,1533所乡村学校得到了近240万册新书。
在这15年里,阿里成立了专门的公益部门,打通、接入了中国扶贫基金会这样的专业公益机构,供给商家们可以自由选择合作的机构与项目也逐渐增多,坚持的越久,更多社会领域中的问题被解决,被盘活。
以往这些问题,我们想不到,看不到以后,不知道怎么解决。
现在依然不知道怎么解决,但是我们购买公益宝贝,就有一笔捐款到达项目账户,总会有人拿出专业的方案,替我们解决。
我们可以全程无感,也无须做什么生活形式上的改变,只是照常进行日常交易,就能够持续的救助需要帮助人。
不是我们热血冷却,而是我们相信有商业体系进行优化资源配置,早有技术解决了这些问题。
换句话说,这种“无感”,实则是这套体系的“顺滑”。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有技术者,不能在需要技术时束手旁观。
阿里经受过双11这样商业史上的奇迹的难度挑战,商业模式运转成熟,多年来持续投入基建,物流也经得起考验,在这个时刻,阿里就应该拿出区块链这类新技术,解决公益中常见的信任问题。
需要你时,你得带头上。
拿技术沉淀说话,从卖家确认商品参与公益宝贝项目开始,就有平台运营人员进行沟通匹配,对接相应的公益机构和项目,消费者购买宝贝后,公益组织得到品牌推广与资金募集,一直到受益人获得帮助结束,这是一条互联网协同科技公益结合的链路。
然后这条链路运转起来,带动整个生态参与。
每一笔交易,花了多少钱,捐了多少钱,会去往哪个机构,会被怎么使用,消费者和商家都可以通过蚂蚁链看的清清楚楚。
公益宝贝这个项目不是一时热血,而是坚持了15年,运营的越发成熟,就是要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哪些需求更急迫、问题更创新的公益项目进行救助。
什么叫产业化做公益,什么叫涓滴效应。
大企业出动,正视、解决公益中效率与持续的问题,拉低整体的门槛,让小企业、小商家、机构、个人都能够有序的参与进来,明确分工,持续的解决自己能做到的事,受益者也能加入这个正向循环中,这就是产业化。
从一个人,救一群人,变成一群人,去救助另一群人。
从大水漫灌,爱心一窝蜂,变成大家持续不断的市场交易,就有一笔笔捐赠变成有源活水。
当前技术环境下,这是公益这事儿的最优解之一。
4
公益宝贝持续运行了15年后,在今年双11升级,得到了更多的展示窗口。
过去有800万商家参加,消费中通过485亿订单,帮助了4300万人次。
在15年后的今天,参与的商家、消费者及企业,或许可以更多一些。
公益门槛越低,越有可玩性,参与进来的人越多,越能将公益的说教意味拆解,变成日常的生活方式。
三天成交12亿笔公益宝贝、2.7亿人参与,便是证明。
对消费者而言,搜索公益宝贝,可以从公益活动页面看到你的爱心足迹,了解自己的累计贡献和参与项目。
打卡也好,集邮也行,都是生活中的趣味和盼头,这些项目分享到朋友圈,还可以产生社交价值。
消费着、玩着就能做公益,那谁不想在朋友圈里做一回大善人。
对商家来说,不仅可以一键开具公益票据,今年增加了商家公益专属标识为其增加公益曝光。
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商业属性,选择合适的项目,比如母婴企业十月结晶在捐助上会更聚焦在帮大山深处的孩子找到属于他们的“童伴妈妈”,为老人提供爱心午餐。
而美妆行业的花西子会更偏重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项目,公益心很美,美也是生产力。
每天都会刷新排行榜捐赠笔数TOP100,是商家,难免想努力卷起来,多上榜刷刷存在感,换你一句“这些国货行,能处”。
对真正的受益人,他们不必担心爱心难以持续,当年的魔豆妈妈的意志依然践行在世界上,有公益机构在切实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将高峰期的一笔笔捐款统计归纳好,最高效的运用在他们身上。
三方都在前行,都能赢一次。
大家在参加一年一度的双11时,解决自己购物需求,还能捎带手的通过交易解决公益难题。
这就够了。
那公益的目的,不会太远。
这就是我们发展商业和技术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迭代,商业体系自我更新迭代,公益流程也会随之变得更加透明,更加无感,无数个商家参与进来,无数个消费者踩破门槛,在第三方机构监督之下,也不会存在着阴影,受益人有朝一日,也能变身施益者的一员。
那我们设想中更加友善、更加美好的新世界,就算是彻底到来了。
大家一起努力,不会太远。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