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傻钱多?养小鬼?听听玩偶艺术家怎么说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1-10


90后关于玩具娃娃的记忆,大约是从儿时的芭比开始的。到了今天,更多的娃娃类型出现,“娃圈”也如同兽圈、LO圈、JK圈、盲盒圈等小众圈层一样,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


玩娃娃的人称呼自己为“娃娘”和“娃爹”,他们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娃娃上,还会在生活中发起聚会(简称“娃聚”),带上娃娃聚在一起拍照聊天。“太太”、“壮士”、“孕期”、“米子”,都是圈内人相互识别的独特词汇。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娃圈的种种也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今年7月,BJD娃娃《鲲》在上海亮相,除了将传统戏剧元素与赛博朋克的艺术融合带给大众外,创作者黄山也让BJD娃娃再次突破小众圈。


BJD文化,其实早已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且出现于许多的影视作品当中。2004年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攻壳机动队2 INNOCENCE》便是以BJD为题材,同年上映的韩国恐怖片《人形师》同样映射了部份人对于这类具高拟人程度实体的恐惧感。


但与大众文化进行比较,BJD的普及度依然不算高,甚至无法用潮玩、手办等标签直接将其定义,圈外人也常会用某些猎奇的眼光看待BJD玩家……


破圈了,又没完全破????????BJD娃娃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存在?BJD娃娃的幕后从业者又是怎样看待娃与娃圈?今天,我们邀请了一位「BJD娃娃人形设计师」,一起聊聊「娃圈」那些事儿。


*BJD(Ball—jointed Doll),即“球型关节人偶”或者“球型关节人形”。泛指各种拥有球型关节的精致可动人偶(人形),由于关键部位装有球型的关节,使人形能够做出许多接近于真人的姿势。


观察日记

H. L. Oldie (乌克兰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德米特里·格罗莫夫(Dmitry Gromov)和奥列格·拉德贞斯基(Oleg Ladyzhensky)共用的笔名)在《玩偶大师》写道:“玩偶既不属于生者的世界,也不属于死者的世界。因此,玩偶可以做一些人和物都禁止做的事情,超越物质的极限,才能把可能和不可能结合起来。如何做到?那取决于玩偶艺术家的水平。”
作为一名BJD娃娃设计师,仅凭热爱,似乎还不足以让自己和买家同时满足。

“用心做事,不断学习”,这是曲海狗希望自己能一直坚守的。

你还知道什么小众职业?


策划:有数青年观察局
采访|奥陌陌编辑|Fei插画|张凯伦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