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潮的健身方式,竟然是跑去捡垃圾
有这么一群经常慢跑的人,为了让城市恢复干净,他们决定做出一些改变。在街头、在公园……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奇怪的是这些慢跑的人都背着一个垃圾袋或者手里捧满塑料瓶。甚至出来遛狗的人,也在闲暇之余收捡垃圾。
近来,这种健身兼具公益环保的行为通过Instagram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火遍全球。
一、当下最酷最潮的健身方式
其实,这是一个正在火遍全球的新型环保运动方式Plogging。“Plogging”一词出自瑞典,它的派生词,来自“ plocka upp(拾取)或PLOckaskräp(拾取垃圾)和jogga(慢跑),是一种集慢跑和捡垃圾于一身的运动,我们也可以称Plogging为“拾荒慢跑”。
就是这么一项看起来朴实无华还有点脏兮兮的运动从诞生的那天起就直接秒杀了“健身房炫腹打卡和朋友圈晒步数”这些健身套路,得到了全世界网友的响应。连BBC、卫报、华盛顿邮报都争相报道“最环保的运动新风潮来袭!”
二、始于瑞典,Plogging的“蝴蝶效应”
在2016年,一位生活在瑞典北部一个干净且美丽的小镇的瑞典人Erik Ahlstrom,原本以为瑞典所有城市都是这样的一尘不染。直到他来到首都Stockholm斯德哥尔摩,才发现这座“北方威尼斯”竟然遍地垃圾!
虽然对大城市的环境污染倍感失望,Erik大叔还是想着能不能做点什么?因为平时也有跑步的习惯,所以就叫上了Runers一起,边跑步边捡垃圾。这一尝试逐渐成了一种习惯,出门就带上垃圾袋和手套,也渐渐成了他们的运动标配。
每次跑完步,大家还会摊开垃圾袋比拼并且把自己收集到的垃圾拍照发上Instagram和Facebook。
通过主流社交媒体,这一新型锻炼方式迅速扩散至英国,意大利,芬兰,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等国家。
瑞典大叔为了“一点点改变”而做出的尝试让Plogging真正变成了一种运动。甚至有健身应用程序正式将它收录为运动类型的一种。如果你在社交媒体搜索#Plogging的标签,会看到无数正在行动,来自全球各地的“打卡”,与垃圾合影正在成为潮流。
三、事件直击:Plogging为何风靡全球?
社媒传播事件能够风靡的原因大多都具备相同的因素。Plogging能够风靡全球,和一两年前的ALS冰桶挑战、丢书大作战的传播逻辑基本一致。都是从公益角度出发;传播内容被目标受众高度认同;传播发起或传播过程都有焦点人物或者焦点事件,且不断有更强大的声音加入推波助澜;传播内容的趣味性以及媒体的立体化覆盖。
ALS冰桶挑战,旨在引起人们对“渐冻人”的关注和了解,同时募款治病。从各界大佬到明星、网友,都纷纷湿身为公益,引发全球挑战热潮,达到了现象级的活动声量。英国学霸“赫敏”伦敦地铁丢书事件,其合作方Books On the Underground为公益组织。
当这一有趣的行为传入国内,便在多个城市出现了模仿者。最成功的的便是新世相借势数十位明星/KOL联合助推、整合线上线下且跨界联动京港地铁、海南航空、滴滴顺风车等实现“海陆空式”覆盖,最为惊叹的是执行力比agency还强。
而Plogging火爆的原因同样具备以上关键因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主流正念力,一场全球“自救”
“主流正念力 (Mainstream Mindfulness)”这一观点由奥美公关高级副总裁罗希特·巴尔加瓦Rohit Bhargava在他的著作《Non-Obvious》(非显著趋势)中提出: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正道”,追求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正念力可以减少压力,提高我们的情绪积极性和生活质量。而这背后的健身、跑步、瑜伽、旅行等关联行业也在不断高速发展。
但是,全球变暖、塑料污染等问题也在不断考验着我们的生存环境。据统计,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被倒进海里,有些动物,因为塑料垃圾的污染而死去。而海鲜爱好者也会吃进塑料颗粒。
在主流正念力的驱使下,Plogging已演变成一场全球自救。活动发起人一开始也只是让生活的城市变得更美好,但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都开始带着垃圾袋跑去街道、海滩捡垃圾。不用在健身房炫腹,这却是一项最酷的运动。因为它不仅是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可以让世界成为更好的世界。
2、内容的趣味性,迎合当下健身趋势
从社媒事件传播的要素来看,趣味性是针对传播内容呈现的关键环节,参与信息传播与否,基本靠这些关键点来刺激。而“趣味健身”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健身方式,不同于传统健身项目个人埋头训练,更注重趣味性和团队精神,通过共同完成任务,达到健身和social的双重目的。当单一的跑步延伸到一个更有趣,更有意识的运动方法时,它改变了整个生活。正如Plogging一样,使人期待锻炼,疯狂燃烧卡路里。
据统计,边捡垃圾边跑步的运动效果比正常跑步更好。同样跑半小时,可以比普通慢跑多消耗30大卡热量。并且捡垃圾的动作近似于健身中最常练习的基本功深蹲。不仅能协调双腿肌肉,还能顺便训练核心肌群,让运动效果更加显著。
3、参与门槛低、广泛的受众基础
Plogger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个袋子,或者再加上一双手套。Keep America Beautiful(一家非营利组织) 的副总裁说:“Plogging 是一个新型的运动,它不仅简单而有趣,还能让每个人都帮助建立起更清洁,更绿色和更美丽的社区。你只需要携带一个垃圾袋回收物品,然后运动起来。这不仅可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还可以改善当地社区的状况。”
4、名人效应、运动达人PUGC助推,网友自发传播
至于如何描述Plogging受青睐的程度?就连冰岛总统也参与到了这项运动当中。正如当年的冰桶挑战赛一样,比尔盖茨、扎克伯格等美国IT业大佬开启ALS后,“冰桶”风暴便火遍全球。
(图为冰岛网友与偶然碰到的总统合照)
除了名人助推,许多运动达人也加入传播行列。在国外主流社交媒体上各个城市发起的plogging运动已成热搜话题,如“plogging伦敦”“plogging 纽约”“plogging法国”等等。
健身达人们人会在媒体上分享自己的健身照片及成果,用花式创意的PUGC鼓励更多的网友加入这项户外运动。
四、关于Plogging“拿来主义”的几点思考
无论是ALS冰桶挑战、丢书大作战的公益传播,还是A4腰及假人挑战的趣味参与。Plogging都具备火爆社媒的诸多特质。如果将这项运动复制到国内,能否实现较为理想的传播效果?我们可以简单讨论:
1、 无需预热,直接降低事件营销成本
当年我们声讨丢书大作战刷屏的背后是一场不完整、没有铺垫预热的传播。但某种程度而言#丢书大作战#的借势很成功,由于“赫敏”丢书事件引发的热议和广泛的受众基础已事先为“铺垫预热”做足准备,所以这场事件直接省去这一环节并大胆尝试把内容的生产过程设置成随机。而Plogging由瑞典发起,通过Instagram和Facebook等社媒火遍全球,也已经做好足够的铺垫预热,所以直接的“拿来主义”从活动预算角度来说,无疑降低了成本。
2、 如何避免营销作秀?
Plogging的火热是在主流正念力的驱使下,发起的一场全球“自救”,无论活动发起人还是后续世界各地城市的传播,都没有脱离公益性质。在国内如何延续?首先应杜绝形式大于内容的作秀。其次,在明星及KOL的选择上,个人标签或身份应该与活动相符。标签匹配的明星/kol能将活动再度拔高、转化成正面向上的社会公益效应。反之,很可能演变成一场营销+公关,却是失败的公益“自救”。
3、Pick跨界合作与提高用户参与感和交互
一方面,目前国内健身行业仍处于增量市场。举个简单的例子: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的最新研究报告“从2016至2018年,线上运动鞋销售额持续走高。其中跑步鞋连续两年贡献了最高的消售额,男性是线上运动鞋消费的主力,消费人数和消费额均高于女性。95后消费者人数和消费额在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
另一方面,整个社交健身App虽然用户基数大,但健身内容同质化严重,许多 App则面临变现和内容突围的压力。这就需要通过线下的训练或者趣味性的活动提高用户的参与感和交互。对于90后、95后,他们更希望在线下场景里面去运动。许多品牌可以以此为契机,联动社交健身APP发起Plogging活动,双方实现流量嫁接,用户转化,实现1+1>2的跨界联动效应。
4、活动的持续性及叠加效应
真正的公益不是蹭个热度,为了热点而热点,实际上参与环保的程度却很低。而是坚守环保理念,线上、线下可持续性地开展。这一点可以参照苹果、HM、星巴克每一年的4.22世界地球日的绿色营销活动。
甚至将“绿色思想”这种环保概念融入到企业经营使命之中,上升到战略高度。
当然,Plogging的持续性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垃圾处理的问题。可以进行垃圾分类,对于可回收的垃圾消化处理。可以联合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创作,比如设计跑步鞋,或者开发产品周边、举办艺术展,扩大活动的公益效应。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有人说像上海等许多城市,街道上很少看到垃圾,即便有也是环卫工人的分内之事,然而这并不意味着Plogging没有发起的必要。可以倡导大家到公园、旅游景点、海边,甚至在登山运动途中清洁山野垃圾。保护环境,共创美好,Plogging这种有趣又环保的运动方式,你们愿意组织或者参与吗?
数英用户原创,转载请遵守规范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7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