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注定不会成为Freitag” | 这里有品牌做公益的 5 种思维方式
本文是#System2行业观察#之公益行业系列的第三篇。前两篇我们分享了公益人群的洞察与公益行业的分析(可点击查看),在第三篇我们将目光投向品牌,和大家分享一下品牌做公益的几种思维方式。
大家双11的快递都收完了吧。我也小小参与了下,也就买了二三四五六十个吧????
不过在清空购物车的时候突然发现,Freitag的包居然被下架了,点进去一看:
Freitag,不愧是你:环保公益先锋艺术家。反消费主义一级学者。本届双11清新脱俗第一名。
当然,Freitag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这么做的也不止是Freitag。
尤其是这几年,许多肉眼可见的变化正在发生:越多越多的新世代开始拥抱公益,越来越多的政策开始倾向公益,而公益也依托于科技开始迅猛发展。而这所有的改变,都让公益成为了品牌不可忽视的一个命题。
但与此同时,大家也会产生一个疑问:品牌做公益,到底要如何避免真的变成了“做公益”?换言之,也就是如何有效地建立品牌心智资产。
首先,
让我们排除两个“错误答案”。
错误思维方式 1. 任务打卡
什么意思?就是下面这张图的意思。
图片来自Twitter@Anton Gudim
把做公益,当做任务,纯打卡,没有心。
在之前河南暴雨中,有些品牌为我们完美示范了这个错误答案:发发几条不痛不痒的加油微博,纯粹消费公众情绪,然后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
甚至还有一些房地产商趁机搞起了促销——“入住高地,让风雨只是风景”,“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有车位,无烦恼”,“暴雨无情,楠山有情,暴雨天定房,额外补贴3000元“???
还是网友清醒,一语道破真相:
前车之鉴也不是没有。当年超强飓风Sandy横扫美国东海岸的时候,Gap就跳出来在推特上说——“所有受飓风#Sandy影响的人们,请注意安全!我们今天打算在Gap.com上狂购。你们呢?”
一边让大家注意安全,一边让大家赶紧买买买,这就是典型的“把公益当作卖货外衣“的品牌自杀式行为。
此处引用CCTV6说过的一句话:在灾难面前,就算什么也出不了,闭嘴也是一种善良。
错误思维方式 2. 使命肩负
说“使命肩负”是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也是非常“凡尔赛”了。因为这个错,不是错在不能这样做,而是错在根本做不到。起码大部分品牌都做不到。
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就懂了——Patagonia,一个户外运动品牌。
如果你看过他们家的官网,可能会产生和我一样的疑问:这到底是一个商业品牌还是一个公益机构?这老板到底是在做生意,还是在做公益然后不小心做成了生意?更让人费解的是,这公司赚钱吗???
但再翻翻资料就会发现:它是美国户外零售店销售量第一的品牌,是人送别称「Patagucci」的品牌,还是在今年一举打败Nike、Apple成为「最引人注目品牌」的品牌。
所以Patagonia究竟做了什么?
故事要从创始人Yvon说起:一个户外运动极端狂热分子。
从小就酷爱攀岩,自学铁匠贩卖岩钉,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长大后因为攀登峭壁而声名大噪,生意规模也不断扩张;但与此同时发现了岩钉对岩壁的不可逆破坏,立马叫停所有业务;甚至还自己给自己征起了税,每年拿出1%的营业额,用来保护环境。
他和员工说,浪来了就翘班去冲浪吧。他也说自己,是攀岩者、冲浪者、皮划艇和滑雪爱好者,还是铁匠。
所以在他带领下的Patagonia,创造的是一种全新的户外运动生活方式,一种让户外运动可以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他们生产的产品,环保永远是第一原则:登山服是用回收的饮料瓶做的,冲浪短裤是用无农药无化学废料的100%有机棉做的。
他们经常鼓励用户,能翻新的就别买新的:早在10年前的黑五,他们就买下了《纽约时报》的整版版面,喊出了那句著名的“Don’t buy this jacket”。
他们更是不能忍受任何破坏自然的行为:怒怼特朗普要缩减两个国家公园保护区的决定,叫板市政会议提出的河流开发计划。
几乎每一个看完他们品牌故事的人都会忍不住在心底大喊:这**也太酷了吧!
是酷呀,所以才说大部分品牌都做不到。无论是创始人本身的特质,还是品牌表达的极致。
如果要给每个品牌一个公益指数,毫无疑问,Patagonia就是100%,而那些把做公益当作做任务的品牌就是0%,完全两个极端。
但对于大多数品牌而言,无论新锐的还是传统的,其实都是处在0%-100%的中间地带。基于此,我们也梳理了品牌做公益可行的三种思维方式,希望能为大家打开一些思路。
思维方式A
理性捐赠
这应该是品牌最容易想到的做公益的方式了。但它的bug在于,看起来容易做,但做起来容易白做。
尤其是捐钱。大家看这张象限图就会很清楚:
几乎可以说,我们大部分品牌都在第一象限“是应该的”和第三象限“无人关心”里游走,能到第二象限且被送上热搜的真的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对“捐的多的这个多”和“小企业的这个小”要求太苛刻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条公式:企业实际捐赠金额/公众认知里的企业资产。这个比例越大,戏剧张力就越大。
比如鸿星尔克,它的企业资产在公众认知里非常低,说白了就是很穷。过去的to be No.1,现在居然连微博会员也买不起,连董事长去直播间都要骑自行车的那种,是真的穷。
但这么穷的品牌,居然捐赠了5000万耶。戏剧张力就出现了。
无数网友开始心疼:“你们捐的也太多了吧,真的,尽力就好”“点赞才两千,我有点意难平”“怎么宣传下啊宝,我都替你着急”……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捐5000万的安踏、小米、还有vivo,都没有上热搜。品牌反应速度是一方面,但更关键的是,他们在消费者的心智里,还不够穷,捐的还不够多,完全没有达到公式的基准线。
当然,捐了三倍也就是1.5亿的阿里巴巴更是没有姓名,因为这“是应该的”嘛。
除了对品牌自身条件的苛刻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决定了这个套路基本没有什么可复制性。
从事件的角度来看,大型灾害事件往往拥有更高的公众关注度,但事件本身的随机性对品牌的反应速度要求很高。
从公众的角度来看,大家开始对数字脱敏,9亿纳税、5000亿共同富裕,阈值越来越提高。就像看娱乐圈八卦一样,再怎么离谱也不稀奇。
而更重要的,也是最近大家一直在讨论的是,即使是被送上热搜的鸿星尔克,也就不到100天,脱粉30万,销量一夜回到解放前。
这迫使大家去想清楚一个问题:品牌的捐赠行为如果能在短期内快速带来知名度、美誉度、甚至产生直接的销售转化,那要如何将其转化为品牌长期资产?
能做到这个问题的前半句话已经很不错了,但从品牌长期价值的角度来看,后半句更重要。
我们需要意识到,“捐赠”只是一个流量入口,和TVC一样,最终看的是品牌有没有能力去做承接,有没有相关的公益基因去搭建更丰富的联想。如果没有,就是无效。
那品牌做公益还能不能捐赠呀?能呀,但需要换一种姿势——理性捐赠,想清楚捐给谁,捐什么,怎么捐,如何通过捐赠的方式创造更丰富的品牌联想。
我们看五菱。
疫情期间,五菱官宣要转产口罩。从提出想法到日均50万只口罩的产能,五菱只用了3天。
创始人的魄力和团队的执行力都很恐怖,但更厉害的点在于,它能非常精准地抓到了品牌捐赠这个行为与品牌资产之间的强关联。
五菱的口号是什么——“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所以转产口罩支援一线这件事,是完完全全地生长在五菱的价值体系里的。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家不记得水星家纺、报喜鸟、三枪内衣也生产过口罩,但记得五菱。
我们再看可口可乐。
为频发的自然灾害研发应急供水机制,“净水 24 小时“在雅安地震中创造速度奇迹;为外出打工人建造特殊电话亭,用一个瓶盖兑换三分钟免费国际热线;为视障人士推出特别版的盲文定制可乐罐,就算看不见快乐也要分你一罐。
快乐打开的方式有多少种,可口可乐捐赠的形式就有多少种。
所以在捐赠之前品牌一定要想清楚一个问题:我们的捐赠行为,包括我们捐给谁,捐什么,怎么捐,和品牌本身的价值体系能产生多少关联。关联越多,品牌联想越丰富,那么就能越有效地建立品牌心智资产。
思维方式B
观念倡导
如果说理性捐赠是向外看,那么观念倡导是向内看,看见品牌所有相关人群的“弱势困境”。
比如内外。目标人群是女性群体,在男权社会里就有天然的“弱势困境”。
所以内外一直在做的是为女性发声:从品牌创立之初,就创办了一个女性公益论坛「她说 Her Voice Forum」,然后定期邀请各行各业的女性来分享故事,提供更多的自由表达的空间。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一起穿过黑暗,交换力量。
再比如美赞臣。目标人群是新晋宝妈,宝妈的“弱势困境”就非常明显了,简直就是女性的升级版本。
而美赞臣抓住了“弱势困境”中的N个痛点之一——外出哺乳的时候找不到母婴室,就此发起了“喂爱1平方”的应援计划。每收到一个实名应援,品牌就捐赠1块钱用来建立母婴室。最终,在10个城市建立了27个“喂爱1平方母婴室”。
这两个例子可能会让大家觉得,相对来说,女性会更容易陷入“弱势困境”,那目标人群不是女性群体怎么办,目标人群也没啥可挖掘的弱势困境怎么办。
老龄化这么严重,我们能做什么?
抖音邀请了大家童年的老朋友“济公”,和大家聊了聊老年人上网会遇到的各种问题。
同时还陆续发起以下活动:上线短视频课程,激励平台创作者为中老年用户制作教程;发布招募启事,邀请中老年用户代表,参与适老化升级;甚至开通老友专线,帮助中老年人直接解决上网难题。
选择看见,看见中老年人的触网困境,科技冰冷,也温暖。
跑腿小哥在酷暑里奔波,我们能做什么?
菜鸟联合高德地图、圆通速递等8个品牌在18座城市发起了“城市超人补给站活动”。
每个补给站里都有一个大冰柜,里面储备了充足的冰饮,快递员、外卖小哥、环卫工人、交警,只要是户外工作人员都能免费领取。
选择看见,看见我们的“城市超人”,因为他们超乎常人。
甚至离我们更远一些,原料生产地的农民生活条件艰苦,我们能做什么?
雀巢投入大量资源扶持中国咖啡原产地云南的咖啡经济:向当地无数农户推广咖啡种植技术,并帮助他们提高管理水平。既保证了产品的生产质量,又极大地提高了农户收入,实现了商业与公益的双赢。
观念倡导的关键就在于看见。看见品牌所有相关人群的“弱势困境”,包括消费群体,企业员工,甚至上游供应商。
相比于捐赠,这种思维方式的好处在于,和品牌受众的关联性更强,所以感知也会更强,品牌心智资产更容易沉淀。
但bug也存在。因为执行周期和范围的限制,这种观念倡导往往会被人诟病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但对实际的改变微乎其微。
关于这一点,或许可以这样去看待:能正视一个社会问题,为一群弱势群体发声,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即使受助的人有限;其他一切,交给时间。
就像内外陪伴女性走了10年。用10年把追求身心自由这个理念编织到每一件产品里、传递到每一次对外发声中。用10年陪伴中国女性成长,才打开了今天的局面。
思维方式C
产品洞
相比于前两种选项,合理的改造或利用产品特性,可能是一种更讨巧的做法。
就像我们开头提到的Freitag这个品牌。它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产品材质,不用皮,不用塑料,全部用二手的:用回收的卡车车篷油布做主体,用自行车的内胎作包边,用汽车的安全带作背带。真·产品即公益系列。
风靡硅谷的Allbirds也是一样的道理。用美利奴羊毛,用桉树纤维,用各种植物基材料来替代传统鞋服中普遍使用的石油基材料。甚至,它还在全线产品上贴上“碳足迹”的标签,清楚地告诉消费者这双鞋从取材到制作完的全过程,造成了多少碳排放。真·看得见的环保。
从产品特性出发,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为品牌增加“公益显著性”。比起捐赠型或者观念倡导这种需要靠品牌一直主动去“说”的方式,要来的“省力”得多。
当然呢,它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最明显的就是它没有办法适用于所有品类,比如女装。
我们看时尚可持续做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做不起来。因为女装这个品类对于款式的要求非常高。如果为了公益,局限了材质选择,局限了加工工艺,就相当于局限了产品最核心的功能价值,那么一件衣服再环保也没有意义了。
相比之下,运动鞋服就稍微好做一些,因为对款式的要求稍微低了那么一丢丢。虽然Allbirds也因为“平平无奇”的外表被调侃为“硅谷足力健”,但不影响它还是卖得好。
第二个局限性就涉及灵魂拷问了:当公益与生意起了冲突,你会怎么选择?
很大程度上,外观相同、功能相似的产品,有无公益属性的区别就在于成本高低。如果要为了公益,增加额外支出成本,你愿不愿意降低利润?
在这个问题面前,Patagonia毫无疑问直奔公益,甚至是不计成本地直奔公益,确实人家也就是这么做的,但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企业都是Patagonia吧。
不过这个问题倒是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自测题。因为它的回答基本就决定了这个品牌做公益是更适合「使命肩负」思维,还是「其他」思维。
以上提到的两种局限性都有破题的解法,毕竟过度消耗和公益环保之间就差一步:循环利用。
比如之前H&M一直在做的旧衣回收计划。消费者拿着自己的旧衣服到HM门店,就可以获得H&M的85折优惠券。不限任何品牌,只要是旧的衣服,甚至闲置的纺织品都可以。
再比如三顿半的返航计划。大家都看过那个成图率很高的小罐子,非常好看,但全是塑料。返航计划就是把这些塑料罐子收集起来,用来兑换品牌周边。而这些被收集的塑料罐子也会被投入利用,再做成周边,以此循环。
不过显然三顿半比H&M做更好:
1. 用兑换周边的方式将“环保可视化“:让消费者能直接感受到品牌是拿着回收的塑料罐子去做循环利用了,而不是随随便便就处理了。相反,H&M到底拿旧衣服去做了什么,一直都是公众很大的质疑点。
以及相比于优惠券,周边还是更聪明的做法。优惠券给人太强烈的引导再消费属性了。明明是循环利用,怎么还有了循环浪费的感觉。
2. 用长线主题活动搭建了用户管理体系:一年两次的返航计划,约定好时间,约定好地点,约定好去做同一件事——仪式感已经来了,忠诚复购和超强粘性也就不远了。
好,最后我们用一张图总结品牌做公益的五种思维方式:
当然,排除头尾两种,其他三种思维方式对大部分品牌而言,没有孰优孰劣,也不是非此即彼。更多的是根据品牌当下的情况做出更合适的选择或组合选择罢了。
要知道,品牌做公益,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
作者
Cookie Zhou / 系统2资深策略顾问
参考:
1、界面新闻. 《突发灾难当前,品牌们就别想着“营销”了》
2、品牌几何. 《Patagonia:小而美的公司是如何做到行业顶尖的?》
End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