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杀死奔驰车主,吵架也要看代价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1-20

逞能.jpg

1

前两天发生了一个悲剧。


一对夫妻开奔驰,然后和保安吵起来了,然后保安直接一刀干掉了男方,自己也失去了自由。


这件事情保安犯罪了吗?


犯罪了,正儿八经的犯罪了。


该判吗?


该,真的该。


死者冤吗?


冤,死者做的事情远远到不了这种结果的地步。


但这件事情超出常理了吗?


没有。


很多人没有一个基础的常识,就是不要在掌握你安全以及体验的人身上求全责备,或者起码不要当面纠结。


这个事情明明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甚至直接不沟通,双方非要用一种完全没有意义的手段去宣泄情绪,最后大家都完犊子,就让人挺无语的。


大家都是辛苦的芸芸众生,何苦为了这点鸡毛蒜皮互相为难。


别说这保安只是砸了一下车,就是现场开了基因锁把车拆了,顶多也就是几十万的事,结果双方争来争去没完没了,最后凶手坐了牢,受害者没了命,这个负数的投入产出比比借了套路贷然后去拉斯维加斯梭哈还刺激。


这些年有些人不知道是不是网上多了,总有一种自己不会受到肉体威胁的嚣张感,沉迷在语言上骂到别人无话可说,搞的现实生活像是网络对线一样,好像全部人生就是为了在此时此刻这一秒压服对手,不这样就白活了。


尤其让人无语的是,他们开始沉迷于放狠话,好像这样恐吓几句就能把对方吓退压服,只要把问题交给管着他的人自己就不用和事情扯上关系了。


可这并不是恐吓。


恐吓的核心不是“信不信老子弄死你”,而是“信不信我和你同归于尽。”


狠人说“弄死你”这个威胁的时候,后面暗含着一个价值判断:“我不怕因为弄死你而坐牢”。


这句话的威胁力在于你和他对换换不起,你不怕对方的反击是恐吓的前提要求。


因为如果你对对方放了狠话,对方的最优判断并不是就此退缩(因为退缩你可能会得寸进尺),而是反过来和你拼命,直接干掉你就不用承受你施加的后果,最差也就是极限一换一。


只有当对方考量一下,觉得和你一换一不划算的时候,对方才会优先考虑退缩。


而现在有些人的恐吓则是单方面认定对方不敢反抗,不敢还击,觉得只要自己亮明身份,对方就只能吓的跪地求饶。


这就是典型的小说里弱智反派角色的思考方式。


一个拥有的更多的人跑去恐吓比你低的人,说好听点是闲的,说难听点就是尾巴翘起来了真以为自己是个人物了。


你怎么知道人家不比你输得起?


去恐吓一个不知根底,而且明显拥有的东西比你少的人,这行为就是在赌命,赌对方是个怂逼被你骂两句也不敢反击,赌对方生气了也只是打你一顿。


你说赌钱,很多人都不干。


你说赌命,哎,真有人上了。


光脚不怕穿鞋的,这话都说烂了。


为啥很多穿鞋的整天闲着没事儿惹人家?


仇家永远是少少的好。


一个保安,一个快递员,一个服务员,这些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根本不可能和他有多少多余的交流,他给了你几分钟的坏心情,也不可能从长远上影响你的生活。


但是你现在去和他们吵架,你最少也要损失半小时,如果打起来,输了进医院,赢了进派出所。


最少也要蹲一晚上派出所。


如果打出伤,赔偿能折腾你一个月,如果遇上赖皮的,你这一年都不要过了,如果对方掏出了刀,这一生都不用过了。


这时候你去回头看看最初吵起来的那些事,也许单纯就是对方态度不好而已,你的时间换成钱,够不够弥补对方态度不好带来的憋屈?


所以越高看自己,越应该谦卑做人,因为退这么一步半步来节约更多时间打游戏明显更合算,没有什么憋屈是一场游戏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来一顿烧烤。


我不是说你要怂,你要装,你要卑微的活着,任人欺负。


而是当一个行为可能带来高风险,而这个行为本身可做可不做的时候,不要做。


规避风险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在街头小矛盾中,获胜的永远只有拥有更少的那一方,因为他们跟你换,你绝对亏,你只要不退,你就要亏更多。


前期受的气都是沉没成本,而经济学的基础就是不要为了救沉没成本而投入更多成本。


就算你真的想修仙,非要追求什么念头通达,不报此仇一辈子都过不去了,那你也没必要当面怼不是?


不管是这一次的保安捅人事件,还是更早的滴滴满分司机撞人事件,或者火锅泼顾客事件,其实都是一样的,两个积累了戾气的人,非要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发泄这些戾气。


而这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


大家都过的够难了,你也糊弄糊弄,我也糊弄糊弄,轻轻松松简简单单把事情糊弄过去不好吗?


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包容,想一想对方的难处,多说几个“谢谢”、“不好意思”,就当活动活动舌头练口活了,这也并不难。


就连打游戏这种有输有赢的场合,每次团战输了说一句“我的”也并不会让你掉分,反而和队友激情爆吵十五分钟更可能收获掉分和小黑屋双套餐。


不是让大家做一个糊涂的人。


而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很多事情是没有意义的,很多真是没必要较的。


“对抗文化”盛行的时候,大家追求的,就只是一个爽字。


那种“我一个人对抗全世界”的爽,那种“我在误解和非议中找寻到自我”的爽,那种“我打败了那些愚蠢唯利是图的垃圾捍卫了自己”的爽。


但很多时候,这种所谓的“爽”只存在于网上,只存在于他人编造的营销案例和个别特殊的例子里,而现实中大量付出代价的案例你看不到,你所能看到的,就只有代价最惨烈的那两三个。


这其实是无脑爽。


很多人,只会觉得自己是成功案例的主人公,却从不觉得自己也会是失败案例里的牺牲者。


当他们第一次意识到风险的存在的时候,代价已经悄然降临。


所以朋友们,狠的时候要狠。


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时候不该狠。


不要让自己,成了对方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些能,真没必要逞。


最后,给大家一个正确案例。


要学习这个。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