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跨学科的“雨林”,实现“无限学习”与拔节成长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1-25

作者:根元咨询

在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是雨林;在思想界,知识或学科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是校园。
在许多人的眼中甚至是人生经历中,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便是“学习”与“工作”的分界,“求知”与“谋生”的分界,甚至是“月亮”和“六便士”,“诗和远方”与“眼前的苟且”之间的分界。
在根元咨询,我们从来看不见这道横亘在学习成长之路上的界限。我们将自身定义为“求真、向善、知美”的组织,以跨学科的丰沃思想资源构建美好商业。我们是一群有着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心理学、传播学、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多元学科背景的“雨林物种”,在一个成长性的平台共同熔炼思想洞见与商业实践,同生共长,蓬勃无限生机。
今天,我们以“根元圆桌派”的形式,邀请了四位在品牌咨询领域不同学科背景的顾问,请他们聊聊在根元这片跨学科的“雨林”中,不设界限的学习和成长。


主持人 | Dandan
与会人 | Knight、Eric、Jess
整理 | Eric、Xuning


传播×经济金融×人文地理×中文=?

Dandan:我的本科可以说是侧重于英文的旅游管理专业,国外的说法是hospitality,毕业后只觉得学到了一些工具层面的英文,作为工作语言可以,但是缺少了某种专业化的思维方式。后面研究生就转到传播学了。传播学设置在新闻学院里,一个方向是新闻学,另一个是策略传播。

当时的传播学还比较侧重于整合营销传播或者说campaign规划,其中包含了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媒介研究、市场调研、广告学、公关学、传播理论、新闻写作等等课程。还记得学期末的一个综合练习是“如何通过沟通帮助在地交通部门减少交通事故”,这背后是综合要素的考量和研究。传播学可以在企业的品牌沟通、社会组织公益议题沟通,甚至是政治主张沟通等等场景中发挥作用。

Knight:我是学经济的。经济这门学科,大多数人会觉得是教你怎么赚钱,其实不是。它最底层的逻辑是帮你做选择: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怎样去做一个最优解,让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更高效。所以它里面会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可能更偏文科一些,还有一部分是特别理科的,有大量的算数。

我学的是经济学里的计量经济学(Quantitative Methods),其实就是定量分析——给你一堆数据,把这些数据加工分析,然后做出判断选择。学之前,我觉得我对国计民生还蛮懂的,学之后,其实是用一种更系统化的思维来去看待这个事情。我研究生学的是金融,金融是一个工具性的学科,就是纯算的东西;但是经济是有思维性的。

我最近常想到一句话:你经过了千辛万苦之后,有了顿悟,而你的顿悟在别人看来只是常识。为什么?因为有前人跟你有一样的顿悟,他们把那些顿悟总结成各种各样的知识点,你学了100个知识点,就学到100个很厉害的前人的顿悟。我觉得学了经济之后,就是在你做很多决策的时候,可以看得更清楚、更明白。

Jess:我本科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大类培养的模式,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工商管理相关的专业课居多,再根据每个方向有一些针对性的课程,旅游管理师资配的都是心理、地理、历史、管理学背景的老师,当时我对偏地理背景的、旅游资源规划相关的课程更感兴趣,也因此研究生就跨专业保研人文地理学,属于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学院下的研究方向有城市规划、城市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等。

人文地理是个翻译说法。它叫人文地理,但它又不是我们惯常所说的“人文”。人文地理分很多方向,国内人文地理目前都比较偏重经济地理,院长常说location and connection。区别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会和人、文化有关,但从学术角度上,大部分研究还是从地理的视角去研究经济问题、产业问题。为了让别人易于理解,我经常用空间经济学、经济地理这样的说法:在城市空间组织和地区区位的条件基础上,去研究对整个经济发展及产业布局的影响。

Eric:我是学中文的。大家会觉得中文系是不是培养作家,其实中文系跟文学创作的关系很弱,更多地是教你“鉴赏”和“解读”。在这个大类下面又大概分两个方向,一块是语言,一块是文学。语言那一块蛮理性的,当中甚至有一些细分,像语音学等就跟理工科很近了。文学基本上就是文学史、文学评论、文学理论。

我的学习经历是在中文系下面从文艺理论走到了文化理论、文化研究。在跨学科的趋势下,很多年之前从国外兴起了一个交叉学科叫Culture Studies(文化研究),传统做文学研究、做社会学研究,做人类学、传播学等等的学者,都会涉足这个领域。这个领域下有一些分支,其实跟西方的后现代思潮密切相关,比如说性别研究等等。我研究生读的是这个专业,研究生论文写的是艺术博物馆和文化治理(cultural governance)。


当能力溢出学科边界,就是长久的财富

Dandan: 难得听到大家这么细致地讲到各自在学校的学习经历,让我也重新认识一遍你们了。现在我们都选择了在根元工作,想听听大家在根元的工作中,原来的学习所获还有哪些在这里延续,或者有一些新的习得,又交叉到一门新学科?

我先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现在回想起来,觉得传播学专业形成的两种思维方式在后面的工作中还是蛮受用的。一个是沟通,我比较注重沟通效果,无论是工作中关于品牌与受众的沟通,还是同事伙伴间的工作沟通,我都希望以一种恰当的方式,实现期待的结果。

另一个可以说是同理心吧,换句话说就是时时站在对方的角度,关注你的受众(target audience)关注什么,期待什么,如何去实现共同的目标。因为对受众的理解对于传播人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不知不觉地这就成为很多工作的出发点,生活也是如此,帮助处理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Eric:本科的时候,读到一位很牛的前辈学者总结古代文学研究当中的两个支柱,一个叫文献学方法,一个叫文艺学方法。文献学做的就是古典文献的一些考据、目录学的整理、不同版本的梳理等等,它对于材料的搜集、鉴别、去伪存真,以及体系化的整理这种能力的要求很高。文艺学就是文艺理论,它其实是解读和阐释意义(meaning)的:现象和事实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前者是一个根基,如果没有那些版本、基础的话,就会弄不清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后者也很重要,如果只有前者,文学的意义和价值是无法被充分解读和彰显的。所以我觉得抽象概括一下的话,这确实是两种比较基本的方法。

在现在的工作中,我们有时候做品牌审计,比如梳理它从以前到现在的流变过程,作为桌面研究的重要部分,其实就是一种文献学和目录学的基本功,对资料的搜集和版本的整理。还有一块其实就是后面说的解读意义的事情,这是我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与品牌领域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有时候我们寻找品牌机会方向或者要在所谓的策略到创意表达的跳板往上跳的时候,就需要依靠后者。所以,我觉得这两种能力在根元都还能用上。

Knight:就我的所学来说,行业和企业研究的部分在根元得到了延续,读书时一直也是做这方面。还有,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思想方式——怎么看待问题,从什么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整个思路、解决方案其实都会跟原来的学习有关联性。我觉得现在项目的交付除了代表根元之外,还是会带有一些个人特质在里面的。

Jess:一开始我来根元时就觉得根元那么人文,而我一点都不人文。但后来慢慢想到,我本科也学过哲学、心理学、美学,研究生时也有一些课是比较偏人文的。另外,我的所学和空间关联比较大,遇到一些地产类的项目,就会有更多的共鸣。

事实上,很多东西我一直觉得其实都是一种通用能力,有点像大学通识课程培养的能力,我就觉得现在动用的更多都是这些通用能力。Eric前面说到中文系的文献学也好,文艺学也好,其实任何学科都有这样的一个过程:第一步都是看人家的研究做的是什么,其实是综述的范畴,就是你通过别人的研究总结出有哪些机会点,或者说普遍的规律是什么;下一步,再是你在泥土上创造自己的东西。

所以具体的表述上可能会有差异,但很多底层能力都是通的,对于最后做事情的步骤也好,或者说思维逻辑方式也好,都会有一些影响。我觉得以前做研究时的那些步骤,或者说读书时惯用的思维方式,包括思辨能力或者思维上的训练,都是会带到工作中来的。


这是一块怎样的“磁铁”,吸引了跨学科的你我

Dandan:我还挺好奇的,学经济金融的同学,还有中文和人文地理的同学,都选择在根元做品牌策略顾问,吸引大家的那块“磁铁”是什么呢?

Knight:我毕业求职时投的简历都是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有一天接到了根元HR的电话,我就来面试了。当时面试我的一位策略总监脑子非常灵活,我被震撼到了,我觉得那么聪明的人都在这儿,聪明人的选择应该不会错。回家我又查了下公司背景,创始人Frank是业界权威。当时笔试题目我用了挺多微观经济学的专业知识,二面后我就来了根元,觉得商业创新这个领域很有意思。

Jess:  我当时找工作是比较想找咨询领域的,因为觉得咨询面会比较广,不会只在一个企业里面只看这一个企业的事情。和Knight比较相近的是,我当时是看招聘条件里提到更多是一些分析能力,我觉得这些我都有。然后再一看标题“战略创新与品牌成长”,因为我想要做战略,就被吸引了。

Eric:我之前在甲方就是做品牌的,所以我就是冲着品牌来的。当时在甲方也做品牌定位,接触了一些品牌咨询公司,那时就知道了根元。后来深入了解了一下,觉得很有好感。一家商业组织,但它的一些理念以及背后的人文性,让它在业界独树一帜,这对我很有吸引力。

Knight:我们看到了根元的不同面。


“感性和理性、人文和思辨始终在碰撞”

Dandan: 大家多元的学习所得,不管是知识体系,还是思维方式,在根元都能有所延续,这挺难得的。根元对人文的注重也让大家有机会重新理解人文的力量。那么,有没有一些时候,因为我们的不同而带来了一些碰撞,或者是火花?

Jess:我觉得就是跟Knight讲的那样,不同背景的人,切入点和思考也都不太一样。即使我在这方面不是很擅长,有时候也能提供一个新思路。如果都是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想法的话,肯定会有一些局限性,所以如果说自己可以带来多一点其他视角的话,我觉得是有意义的。

比如说在策略分析部分,既会需要定量的支撑,也会需要定性的洞察,不是分开割裂的。我要去看那些数据,或者说从定量上去找出一些规律,但从数据里面看到的趋势,还要给它一个解释:原因是什么?导致了什么?而在城市相关领域,都要和实际的城市规划、人民生活等内容结合,所以会需要加入一些比较偏社会学的分析,我自己平时也会比较关注一些和社会学相关的思想。

Knight:这个问题得分情况,一种是我主导项目,另一种是我参与项目。如果是我主导,我可以先按整个理性的逻辑先把事“切碎”,往下“落”之后才把人文性的内容加进来。作为项目参与者的话,如果主导者是一位人文感特别强的同事,他往往会找top idea,那也没有问题,但之后还是要往下“切”的,切到具体工作的时候,再把人文性的要素融入进来。出发点都是“目标到底是什么?”有了这个目标,就可以把它拆解。

Eric:感性和理性、人文和思辨始终在碰撞。我觉得在根元做品牌咨询类的项目,在品牌的精神理念或是洞察上需要有一些感性、人文性的东西支撑,但回到工作本身,理性、逻辑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位广告公司的纯创意人员,在根元确实很难开展前期的研究工作,因为研究那一环节就像刚刚Jess说的,有点像高校里面做学术。根元虽然强调人文、创意,但咨询工作的这一层底色或者说是基本功还是在的。

这也是我觉得做品牌咨询蛮挑战的一个地方:我们定位于业务战略与创意表达这两种专业服务交集的那部分,既要有逻辑推理,又要有创意演绎。我想到有位美学家叫伊格尔顿,他说其实审美和美学是两件事:审美是排斥理性的感性愉悦的过程,但是美学其实是一门学科,它也是一门科学,必须要用理性甚至理论化的方式对美做出解读和分析。我觉得咱们的工作里面也包含了这样两股力量和它们的张力关系。


在多样性中创造更多元的价值

Dandan:我们作为专业服务机构,最终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根元汇聚了各路人才,大家在协作碰撞中,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或不同? 

Knight:会有不同。我们做项目,会遇到客户的两大类需求。一类是品牌部发起的项目,它其实是特别传播导向的,品牌定位是完全为传播服务的。还有一种其实是管理层发起的,提案时其实已经在对着CEO聊,如果只是说品牌要怎样,或者说品牌服务于传播,就是把这个事说小了。在“黄金圈”理论(Golden Circle)里,我们其实是要从 why那里出发跟他聊why,品牌只是实现why的工具之一,这个时候我们要用why去打动人心。所以,面对不同的客户和不同的需求,我们会有不同的资源、不同的专业团队去做针对性的理解和匹配。

Eric:Knight说的我还挺认同的,基于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时能有更多的资源和可能性。除此之外,多元背景的人才在遇到不同大类行业的项目时,对于业务和行业理解阶段也是很有帮助的。另外,根元对于人文的重视也能为客户品牌创造独特的价值,因为品牌说到底还是要和人心沟通的,在一些项目里,大家通过前期的研究已经总结出了很鲜明的差异化特点,但这还只是属性(attributes),我们会通过人文视角的转化,将其转变为某种情感或心理感受,品牌也就因此有了某种力量。

Jess:另外还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跟客户合作的时候,客户的观点里面肯定也包含了他们自身的想法。基于多元化的合作背景之下那样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倾听并且理解别人的想法之后,再去看有什么共识点,或者有什么是值得提升的。

Knight:我觉得在团队具有多元背景的公司里面,对别人的尊重特别重要。很多人的想法是超出你的理解范围之外的,你其实是要试图去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想,他这样想是不是对这个事有帮助。你不能先以你的框架去否定一件事情,这个其实是挺奥秘的。


LinkedIn的创始人Reid Hoffman曾说,他会寻找那些拥有“无限学习曲线”(infinite learning curve)的人——那些不断学习,并能快速学习的人。
“无限”是跨越学科,不设边界;“无限”也是学无止境,进无止境。根元咨询的人才观,是“护木成林”,让“无限学习的曲线”,成为根元“雨林”连绵起伏的多彩天际线。

如果你也渴望拔节成长,请加入我们吧

1、品牌分析员(全职)http://www.themetathink.com/career/15

2、助理设计师(全职):http://www.themetathink.com/career/27

3、品牌分析员(实习生):http://www.themetathink.com/career/12

4、助理设计师(实习生):http://www.themetathink.com/career/6

其他招聘岗位也在开放中,更多信息欢迎登陆查看:http://www.themetathink.com/


#主持人

Dandan /
北京公司经理
聚焦客户品牌需求识别与根元影响力打造,关注品牌的社会价值与多元沟通。美国堪萨斯大学策略传播硕士。梦想成为一名背包客,徒步中外古道,在行走中感悟时光的流淌。

#与会人

Knight /资深品牌顾问
聚焦品牌策略、技术品牌打造、品牌架构设计及命名体系规划等。昆士兰大学经济学定向分析专业学士,墨尔本大学金融硕士。喜欢用理性的逻辑思维谋划品牌的感性表达。

Eric /资深品牌顾问
聚焦品牌策略、传播策略、创意表达等。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复旦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在思想文化之外,渴慕青山绿水,喜爱花鸟鱼虫,怀疑自己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不合时宜者。

Jess /品牌顾问
聚焦行业研究、消费者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管理学学士、理学硕士。是个时常在城市中漫步,发现有趣故事的探索者。


图片来源 | unsplash


本文由根元咨询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消息栏回复“转载”查阅须知。

v2-af9e0135ab48a93c02bd8eb5fa2238e3_b.gif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