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刊词:中国设计师需要一把叫“商业”的锤子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1-26



Hi!欢迎来到i’M Channel品牌设计频道。这是i’M的第一篇文章,我会向你讲述i’M是什么、你为什么需要它、以及接下来的计划。




*文章作者


“市场需要设计师,核心是需要设计师每次动手前的思考和选择,操作技巧反而退居其次。很多项目失败的原因是对错误的问题提出了正确的答案。”——段绪



01 商业化、职业化

不久前和新入职的品牌设计师吃饭聊天,聊到职业规划,他说:“先好好干好好学,未来就都是自己搞个工作室。”


越轻描淡写,这越是普遍从业者认为自己必走的一条路。在我看来这是个问题,因为这个市场中,从业者目标都是走向商业化,而非职业化。



商业化是指将当前的模式规模化复制,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职业化则是在行业里某个环节不断成长。


一个健康的市场应该在有优质成果产生的同时,让环节中每个人都从中获得不断提升的回报,从而形成优良的市场环境。


包括我在内,从业者普遍认为中国的设计市场尚不能称为健康,主要现象是:

1.视觉的最终决策人非视觉工作者;

2.设计师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带来的主要病症就是:市面上的好设计少、人才不断流失。



02 问题出在哪

打开一些设计师平台,像进了另一个次元。和现实世界不同的是,这里非常多有创意、有想法的好设计。但为什么最终走进市场的不是它们?


“市场需要的是设计师动手前的思考。” 


如果设计有步骤,最抽象就两步:

1.想好做什么;

2.做。


设计师往往花2份精力拍脑袋定方向,8份精力细化视觉方案。


但是客户——这个花钱让设计进市场的人,只能和你讨论前面被草草带过的方向问题,而被它牵动着的8份精力的视觉方案,不得不被拆的七零八落、重新来过。



这时发生了两件事:1.你失去了客户的放任,TA开始大肆把控创作;2.时间不再允许打磨细节。——又一个差强人意的作品诞生了。

 

你当然可以给错误的问题提出正确的答案,它的创意可能很酷、视觉很炫,但企业不会花钱让它走进市场。


就这样,随着时间推移,市场里的“甲方”们普遍不再敢放手给设计师,设计师也习惯了任由甲方摆布,从创作者退化为执行者。这就形成了行业的主要病灶(客户控制视觉+设计师角色退化)。



03 夺回“权杖”!

设计的本质是“翻译”工作,将策略翻译为视觉信息作用于市场。而翻译,要精通的是两边的语言。换而言之,如果你不理解商业、市场的运行逻辑,很难做出好设计,带来好的结果。


想想如何让你相信一个翻译员?设计也同理。


深入其行业、认知其处境、站在其视角,像花钱的人一样去思考问题,再用自己的专业去做最好的设计,让最终决策权回归视觉工作者手里。


一个人做到了,一个项目就好了;一群人做到了,整个行业就好了。



04 增加收入

不论产品、服务、To B、To C。市场上任何差强人意的营收,原因都不来自购买者,而是产品价值不足、起码是看起来不足。


你不会去理解一个饮料厂家的说:“市场不尊重我们山楂味碳酸饮料。”


设计行业也一样,我们常听“这个市场不尊重设计的价值”。站在企业视角,如果视觉不能帮企业赚钱,你愿意花这笔投资吗?从业收入则也无从谈起。



再借用一次马东的发言,这在设计行业同样行得通。与艺术本身不同的是,设计是一门“有艺术性的生意”,只有先成为一门好生意,好作品、好生态才会接踵而至。


而第一批加入这个变革的那些人、机构,也注定成为未来行业的佼佼者。在别人看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看到机会。




05 i'M Channel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在服务号 @目朗 Mulang  中一共分享了近二十篇专访、知识及案例文章,尝试全面的分析项目、阐述设计师——尤其是品牌设计师在工作中所采用的商业思维、策略流程,弱化了“设计”的占比。



期间,我们收到了很多正向反馈,也看到了很多问题。


拍脑袋定创意,其实并不是设计师的爱好。


即使认可商业意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设计师也很难通过常见渠道学习,因为市场、品牌、商业知识内容都忽略了其与视觉工作的关联性,由其倒推工作方法很困难。



于是,i’M Channel诞生了。


我们计划打造更广泛的内容纬度、更细致的工作技巧,为设计师提供那些“用得上的”商业知识,用目朗所做的真实商业案例,将设计与品牌、商业、市场之间的关系娓娓道来,让设计师拥有专属于他们的商业意识。成为第一批进入未来市场的人。


当然,如果你希望看到“更好玩的创意”、“更炸的配色”、“更炫的几何图形”,这里并不是一个好地方。





06 学以致用

同时,如果你是独立工作者、或者正处实习期间,同“青训计划”一样,i‘M Channel也会不定期发布目朗内部的项目组邀请,欢迎你参与到项目当中。




07 “i'M Group” 交流社群

我们组建了一个社群,主要功能是:

 1.日常相互交流,向段绪和总监们提问;  2.目朗的项目/岗位发布;  3.投稿与主题内容征集。


添加下方微信,备注「im」,我们会尽快向你发送邀请链接。




08 开放平台

另外,i’M Channel不是一个媒体账号,而是一个平台。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我,也只是众多内容作者之一。


同时i‘M也向全体目朗人、设计从业者发出邀请,诚邀你作为I'M Channel作者之一,分享你独到的见解、经验、故事,在为你匹配资源的同时,你也会获得一笔来自i'M的创作基金。

投稿邮箱:yanghaohai@mulang.net

投稿微信:Mulang_Phil




- 写在最后

启动i’M Channel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的逻辑是希望通过提供一系列设计师用得上的商业、市场、品牌知识,以内容质量为第一要素,吸引更多从业者的关注,加速目朗与整个行业的发展。做一笔双方都“划得来”的买卖。


“乙方”,本应是专业的代名词,在某个领域拥有绝对能力和话语权的一方。与其让10分的视觉走入设计师平台,我们更愿意让7分的设计走进市场。



近期内容预告:

1. 《设计提案,先胜而后战》-建斌的提案技巧

2. 《怎么为设计项目做市场调研》-解决让你头疼的调研工作

3. 《目朗品牌组-品牌设计项目全记录》-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以上为暂定标题,具体以实际推送为准。



©本文作者:杨昊海 | 视觉设计:杨昊海、廖庆玲、高添、罗洪鼎 | 策划:牛子威、郑瑞鑫 | 特别鸣谢:段绪、孙建斌、张岱齐 等同事们

文内出现的文字、图片、知识版权属于其合法持有人,i‘M只用于信息传递,非商务用途。若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