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士邦 | 防艾公益24年,远比营销更重要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2-01



20世纪90年代,在一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中,村民们迫于生存的压力,走上了卖血赚钱的道路。与此同时,一种叫做“热病”的世纪绝症正在悄无声息,却又肆无忌惮地蔓延。


这是电影《最爱》的剧情。


影片将目光聚焦在这群艰难地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群体,描绘了在偏僻的山村里,因为信息的匮乏和生存的压力,从而诞生的一系列悲剧。


这一切悲剧的源头,就是艾滋病。


如果说过去滋养艾滋病的摇篮是社会的落后、是人们的无知、是在巨大生存压力下的走投无路。那么更可怕的,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当下,在社会知识水平普及的时代,人们对于艾滋病的认知依旧模糊。


202112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仅在去年一年,我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8819。艾滋病毒,是致死性最高的传染病毒。


有人,正在致力于改善这一情况。



从真实出发,记录6047故事的侧面


“14%的用户从未接受过性教育”

“仅有17%的用户认为安全套最重要的作用是防艾滋病”

“72%的用户都有过不戴安全套的性行为”

“人们对安全套「可防病」的重要性的认知率仅37%”

......

今年11月,在杰士邦与丁香医生发布的一份《性安全认知与行为调研》报告中,我们从6047位丁香医生活跃粉丝的真实故事中,看到了这些出乎意料的结论。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调研之下,真实的数据所体现出的性安全认知缺失令人汗颜。特别是对于安全套使用认知的巨大偏差,也使得「防艾」之路变得艰难。


医学上明确指出:艾滋病主要存在三种传播途径,分别是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其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但只要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基本就能阻断经性途径传播的HIV病毒。因此,我们需要以更理性、更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安全套。

 


当艾滋病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公开的讨论、理智的审视以及多方的参与就显得十分重要。在通过对6047个真实故事的深度剖析后,丁香医生与杰士邦总结出了多条关于性安全相关结论。不论是对“性”的健康认知,还是年轻人对性的观念,都为我们描述出了当下社会中亟需我们面对的痛点。



让高校「防艾」不再是刻板的说教


在长期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下,从“谈性色变”到“谈艾色变”,对于性与艾滋病的话题,人们多少还是怀有回避的心理。这就为防艾教育的推行增添了许多阻碍。


而更令人心痛的事实是:艾滋病年轻化趋势的愈发明显。


在智研咨询发布的《2021-2027年中国抗艾滋病药物产业发展动态及市场前景趋势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截止2021年6月底,仅仅6个月,中国艾滋病发病人数已突破2.86万例,其中有10%的患者是青年学生。


青年的艾滋发病人数逐年升高、“大学生感染艾滋”的报道屡见不鲜,让社会将更多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高校群体,防艾及安全套使用的校园教育迫在眉睫。


当代年轻人,是最理性也最感性的一代。他们不喜欢刻板的说教,但却能够被科学的知识所说服,更易于被感性的内容所打动。


这就需要有人牵头走进高校,将安全套使用的重要性以科学、轻松又正向的方式传递给青年人们。

 


其中,以全球领先的安全套企业杰士邦为例,近年来其一直都在尝试用更加轻松、活泼、贴近于年轻人的形式在高校内推广防艾事项。从与涂鸦艺术家Keith Haring(凯斯·哈林)IP合作科普防艾观念,与丁香医生联合开展社会调研再到全国范围内,在多地疾控中心的专业指导下与青年自愿者协会、校红会等机构共同在近50所高校开展校园防艾公益活动。


 

我们看到了,高校的防艾普及正在逐渐朝着科学、轻松、感性的方向发展。通过丁香医生等权威平台理性报告数据的输出,能将青年人拉出防艾的新信息茧房,为安全套的使用「去魅」,而感性的趣味宣传,则更易于被当代的年轻人所接受。



「防艾」是一项全民话题


在中国,“艾”是一味中药。


但自1987年4月3日首例艾滋病传入我国后,“艾”逐渐地成为了“艾滋病”的代名词。艾滋病在大众眼中就像洪水猛兽,带来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因饱受异样目光而被套上的人性枷锁。


我们需要更理性地看待艾滋病,学会用更加科学的方式抵御它的到来。这是一个全社会、全人类的话题。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防艾知识、防护性安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品牌纷纷投入防艾抗艾的公益活动,致力于让两性亲密关系可以朝着更健康、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细微之处,方能体现善举。


在杰士邦与天猫医药健康共同开展的线上公益活动中,只要用户点击助力,杰士邦就会向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捐赠10元钱,以及10只安全套。


以恰当的方式,在最适合的地点,确保真正给予所需人群更加精准的帮助,这才是一个品牌社会责任感的最佳体现。


一个成功的、长久的品牌,仅仅传播产品的卖点还远远不够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是品牌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价值与更深层面的意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品牌才能够深入人心,经久不衰。



<end>

编辑:吕佳彤、潘莹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