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看哭了,90后看完沉默了,00后看不懂 | 这届年轻人快焦虑死了
本篇来源于《青眸》第五期《年轻人的焦虑包》。《青眸》是由蓝色光标数字营销机构创意中心×品牌中心出品的创意议题例刊,以公共议题赋能内容创意。每期从一个热门社会议题出发,与青年营销人共同分享、一起求索。
年轻人的焦虑包
“00后都财富自由了,
你居然连睡眠都不自由”
“月薪4千,副业4万,
你的同龄人根本不屑抛弃你”
“其实,你正在养废你的孩子”
……
年轻人的焦虑
正在被批量制造,批量打包
中了焦虑的毒,就会每晚毒发身亡一次
本期谈年轻人的焦虑
一、背景 / 年纪轻轻,
就上了焦虑的发条
最早的80后已经41岁了,第一批90后即将32岁,前几年还处于话题中心的95后也荣升为00后的前辈。
也许你还有记忆,大约在5年前,“焦虑”随着知识付费和自媒体的崛起席卷了整个中文互联网:
2016年,“得到”APP上线,超过2500万用户通过听课缓解知识焦虑;
2017年,刷屏文章《北京,有 2000 万人在假装生活》引发众多北漂人的焦虑;
2019年,文章《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全网流传,韩寒怒斥其作者制造焦虑;
……
如果说当年的焦虑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制造而生,那么在2021年,年轻人的焦虑已经成为自发的惯性。
年轻人这样形容自己的一天:
“早上:我比狗困
中午:我比猪饿
下午:我比驴累
晚上:我渴望爱”
摘自微博@养胃是我的福报
年轻人创造了这些用来自嘲和解压的流行词:
早C晚A:早上coffee提神开启打工生活,晚上alcohol助眠结束辛苦工作,对人生的耐受程度增加了许多。
死线守门员:对deadline已经没有曾经的恐惧,而是站在门前稳定地迎接deadline的到来。
空气式恋爱:恋爱越久,热情越淡,越视恋人如空气。虽然谈着恋爱,却过上了单身般的生活。
房价式恐婚:买不起房又租不起好房,恐婚程度随房价一路高涨。
社交软件土狗:打开社交软件到处都是白富美小公主,四处游玩,帅哥还多。只剩自己这一条累死累活上班的土狗。
部分概念来自语文指挥中心、GQ实验室
年轻人常常活跃于这些小组和社群:
豆瓣 焦虑症小组 24049组员
豆瓣 反焦虑产出联盟 23209组员
豆瓣 应届毕业生反焦虑小组 15145组员
豆瓣 同辈压力研究中心 202642组员微博 焦虑症超话 5.1万帖子 4万“焦友”
数据来自豆瓣、微博
心理学对焦虑的定义是: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 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而在当今时代,焦虑在年轻人身上又体现出了新的特性:
焦虑的事情更多,焦虑原因更细节。比如脚趾形状不完美,音乐品味过于大众,在Tinder上不够受欢迎,三里屯的街拍摄影师拍了你旁边的路人而没拍你。
单次焦虑持续时间更短。除非遭遇重大事件,焦虑时间往往持续在几十分钟至几天。我们会条件反射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比如刷视频、打游戏、来根烟,甚至加会儿班。
焦虑情绪更频繁地被触发。一天内我们可能焦虑几十次,比如刷到一条工作日悠闲露营的朋友圈,看到一则应届生平均年薪50万的新闻,打开支付宝发现自己还有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元花呗没有还。
二、议题 / 散装焦虑,
你有几包?
01 焦虑的分类
① 外在焦虑
年龄焦虑
80后,90后,00后全都觉得自己是个老东西。
80后早已习惯与年龄焦虑共处。上有老下有小,平级同事越来越年轻,新人工资越来越高,对热搜上的陌生名词满头问号。年龄不允许80后抵抗。
90后在年龄焦虑中反复横跳,仰卧起坐。一会儿30岁了完蛋了,一会儿30岁了人生才刚开始呢。
00后已经被10后喊叔叔阿姨了,但00后不在乎,他们更想在紧张的同辈压力下成为领头羊,毕竟2021年是属于他们的:00后跟苹果CEO对话了,00后奥运夺冠了,00后还成为电竞世界冠军了。
容貌焦虑
美的标准层出不穷,早在2018年,南方周末联合新氧发布的《中国女性自信报告》就给出结论,中国女性不够自信,中国整形女性更自信。2021年,中国女性容貌焦虑更甚,抗衰从25岁开始,医美已成日常消费,焦虑像脱口秀演员张骏的段子一样真实而荒诞:
“之前我跟一个女孩出去约会的时候,我跟她聊天,我就看着她。
结果她问我,是因为我有颈纹吗你一直看它。我说,在你说这个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有这种皱纹。”
男性同样难逃此劫。知乎问题“一个长得丑的男生,怎样才能全方位地变帅,改造自己”有2512万浏览。“外貌对男生来讲有多重要” 浏览量高达3154万,一位男性用户在底下抒发心声,“抱歉,外貌还行的才叫男生,外貌看不过去的只能叫男的。”
《新氧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虽然中国男性医美消费者的占比仅为11.12%,平均客单价却是女性的2.75倍。如今,95后群体里有77%的男性希望通过美妆护肤产品提升自己的颜值,39%的男性接受男性日常化妆。最令他们困扰的肌肤问题是痤疮,最受他们欢迎的整容项目依次为隆鼻、双眼皮、植发、去眼袋。
身材焦虑
女生身材焦虑集中于部位维度和体重,男性身材焦虑集中于肌肉和身高。
今年,随着意大利女装品牌BrandyMelville北京三里屯分店的开业,BM风掀起的身材内卷还在继续。按照BM女孩身高体重表,身高170以上才配拥有超过50kg的体重,这比过去网络上流传的任何身材标准都更加严苛。BM只卖相当于S码的均码,服装腰围平均58,不少人买回家后只能送给侄子侄女做童装。
男性对自己的身材同样纠结,他们在大脑中的斗争甚至比女性更复杂。公众号我要WhatYouNeed在今年6月发布了一份《2021男子身材焦虑报告》,总结出175是互联网男子身高的恶意分界线,并洞察到男性爱看其他男人的小腿——“走在路上,我会很羡慕那些把AJ穿的很好看的人,像我腿比较短,穿高帮的球鞋就不好看。”
中国移动研究院在《2021年“他经济”研究报告》中提到,64%的男性健身是因为对身材不满意,希望身材更加匀称,增重增肌。健身内容平台GymSquare精练也展示出一项心理学研究,当男性在焦虑啤酒肚为什么如此之大时,会产生更深层的忧虑——不应该像女性一样过分看重自我身材。男性身材焦虑背后是男子气概焦虑。
② 内在情感关系
恋爱焦虑
渴望爱情又害怕长时间相处,喊着恋爱却总是在关键时刻退缩,面对感情采取“不主动、不负责、不拒绝”的态度,时而以单身为耻,时而以单身为荣。
社交焦虑
渴望社交又抗拒社交,同时迫于各种原因不得不社交,终日在社交恐惧症和社交牛逼症之间徘徊。有时与新同事侃侃而谈,有时为了避免跟对方同坐一趟地铁尬聊,宁愿上班迟到。
孤独焦虑
根据中国人口普查,2021年单身人口数量2.5-2.6亿,独居成年人数量逾9200万,年轻人相处模式体现为日抛型社交、渣男型相处、鸽子型友人。
③ 生存&成长
经济焦虑
房租、吃饭、打车、聚会……我们在高昂的物价和消费中艰难求生,发工资第一件事是还花呗和信用卡,焦虑之中难免认为现阶段所有烦恼的源头都是没钱
考试焦虑
据《生命时报》采访所示,每年5月,北京安定医院的焦虑障碍门诊就会迎来大批青少年,数量占到了门诊量一半左右——他们都是要参加高考或中考的学生。
职场焦虑
工资低,加班多,老板指手画脚,同事竞争激烈,职业规划不清晰。网友@poooo_chu一语道破职场现实:努力不一定被看见,但休息一定会。
知识焦虑
我们在完成一件自相矛盾的任务:在强调碎片化的时代,用碎片化的方式进行系统学习。不学很焦虑,一学更焦虑。
02 焦虑的外化行为
① 社恐
无事不出门,害怕与人交流,不愿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回避社交,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社会隔离。
② 爱无能
爱让我们心生恐惧。虽然在一段恋爱关系中,却无法和爱人达到真正的亲密,甚至会用各种方法保持自己与爱人之间的距离。
③ 易成瘾
晚睡成瘾
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失眠率是38%,高于全球30%的平均线,睡觉时间更是不停延后,白天是生存,夜晚才是生活。正如网友@leaf3t6me所说,迷恋熬夜是一种病,没有能力结束旧的一天,也没有勇气开始新的一天。
倍速成瘾
2017年,好奇心研究所展示出一份livescience的调查:
“人们观看视频时,每出现一次卡顿,都会使得用户的视频观看总量降低40% ”
“对亚马逊而言,每100毫秒的延迟,他们所需要付出为此的代价是销售额下降1%。
对于Google来说,每额外0.5 秒的搜索页面生成时间即意味着20%的流量流失。”
连我们自己也被按下了倍速键:“PPT改到第二页了!开始研究PPT大神攻略,啊报个PPT班吧,哦有优惠券啊,要分享到朋友圈吗先,这是谁家的狗啊哈哈哈哈……”
2021年,抖音、快手上线了倍速功能,原本就只有1-3分钟的短视频居然也能倍速了。我们焦虑地滑着屏幕,希望能够压缩一切时间。
03 焦虑的身体,在说话
①现实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是人人都会经历的正常现象,是我们在生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基本情绪反应,焦虑的强度与现实的威胁的程度相一致,并随现实威胁的消失而消失。具体表现有失眠、紧张、消极思维、心情压抑等。
②病理性焦虑
病理性焦虑是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无缘无故感觉紧张,担心害怕,坐立不安,预感到有不好的事情即将要发生,并且难以通过劝说等改善。
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都难以痊愈。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还会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如口干、吞咽困难、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胀、胸闷、吸气困难、过度换气、心悸、心前区不适或疼痛、早搏、颈部血管搏动感、尿急、尿频、阳痿、性欲冷淡、痛经、耳鸣、视力模糊、周身不适、头晕及晕厥感等。
③ 相关心理疾病
长期焦虑不仅有可能引发焦虑症,还可能引发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WHO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 。18-34岁青年的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无业/失业/退休人员的抑郁水平最高。
微博博主@氛围帅哥大赏曾半认真半调侃地发文:“来北京打工的后来都得抑郁症了,快成北京特产了,过去人证明自己去过北京都拎北京南站的旅行袋,现在拎北京安定医院的塑料袋,大家没事还互相借安眠药吃,我工作太忙了吃完了,你先给我点,等我开完还你。”
三、追问 / 这届年轻人
为何过分焦虑?
① 社会压力
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结婚率仅为7.2%,创下十年新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结婚率越低,比如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房价、消费升级、结婚成本、子女教育成本……面对经济压力,有钱的不想结,没钱的结不起。卡里有钱远比结婚更能带来安全感。
② 越阶困难
跨越阶层越来越难了,根据社会学统计数据,绝大多数阶层跃升都发生在代际,代内流动通常幅度不会太大。所以,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快速跃升、迷之自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是社会发展的常态,而是特定时期、特定现实、特定政策的结果。
③ 单一的欲望价值体系
我们不再用“实事求是”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而是被注入了太多“幻想”——如果我们在某种年龄没有达到某种特定的成就,那么我们就是没有价值的,我们就是失败的。
④ 幻觉泡沫
阶层分化必然让少部分人真的实现了阶层跃升。当他们的成功通过网络时代展现在我们面前,就变成了致命的诱惑。这既给了我们“快速年入百万”的方法和技巧,也给了我们“快速逆袭”的幻觉和希望。
⑤ 贩卖焦虑
焦虑来源于对比,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需要以及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贩卖焦虑就是根据这五层需求来挖掘我们的痛点,通过贩卖需求痛点赚钱。部分商家或机构通过制造焦虑感,同时贩卖用以抵消焦虑的商品或服务来进行商业盈利,或为吸引眼球、流量变现而歪曲事实,鼓吹畸形价值观。
部分观点来自《年轻人焦虑报告》
高太爷《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普遍焦虑》
四、观点 / 年轻人终将
从“机器”变回“人”
活在焦虑世界里的年轻人并非束手无策。网络传递焦虑,却也传递理智与冷静。当个体发声变为群体发声时,年轻人与焦虑的对抗就越来越有成效。
① 自我反思带动群体反思
接受自己是“人”而不是机器。
在关于内卷、加班的大规模讨论中,获得最多转发与赞同的观点是“把自己当人”。这为年轻人提供了极大的理解与支持,人会疲惫,人需要休息,人不可能连轴转,人不可能永远高效如机器。在偏功利教育的成长背景下,鲜少有人教我们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还好我们现在拥有了改变的机会。
接受工作和生活中存在更多变数和未知。
心理学公众号KnowYourself指出,随着教育年限的拉长,我们比父母辈经历了更长的“不确定期”,比他们在更长的年纪才拥有属于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家庭。现实充满变数,没有人拥有这个时代减少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成功方法。
而在更多的选择与未知中,我们感受到的也并不是更多自由,而是一种消极的无穷无尽感。例如,当想换一份工作时,我们总觉得不考虑完所有可能的“选项”,就无法做出最有利的决定。但往往选项太多,我们应接不暇,最后反而陷入不安。
接受平凡,理解平凡。随着年龄增长,比起过去对英雄的推崇,如今我们对平凡有了更多赞美。翻唱一首歌,做一支簪子,甚至按时下班做一顿饭都富有意义。今年哈利波特手游开服后,网友@秦下巴一条关于学院选择的热转微博恰好能说明这种变化:
“獾院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一视同仁这四个字。故事与人生都告诉我们,勇气有可能被消磨,最高贵的血统也可能生出蠢材,聪敏时常伴随傲慢。而正直,忠诚,包容一切的忠厚与善良,是同样伟大的品质。” 比起我们从前推崇的勇敢的格兰芬多,高贵的斯莱特林,聪慧的拉文克劳,我们现在更理解平平无奇的赫奇帕奇的珍贵,“向往杰出轻而易举,理解平凡难上加难”。
② 榜样力量带动个人力量
网络时代,榜样的力量更明显地帮助我们缓解焦虑。我们从中受到鼓舞,得到信心。
蔡依林:2020年11月,蔡依林在第二场演唱会上发言:“40岁是个很棒的年纪,如果你还没到40岁,我跟你说,40岁真的feel damn good!”
利路修:这位从偶像选秀节目中走出的反内卷选手,激发了全国年轻人按时下班的热情。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在喜剧里哐哐下跪的蒋龙,穷到打饭只打大米饭的孙天宇,小众默剧演员王梓……他们让观众相信梦想值得追寻。
《再见爱人》:年轻人们在离婚综艺里感同身受,并清晰地得到了关于亲密关系的启发。不少人因为节目迈出了现实中的一步,修复一段关系,或更果断地结束一段关系。
③ 大环境下的小行为对抗
用玄学缓解焦虑。许多人参与“转发好运”,用塔罗牌算命,或者拆字看相测姻缘,钻研星座运势,与其说“深信不疑”,不如说将其当成安慰剂,在高强度的竞争与快节奏生活中给自己积极的暗示,顺便打打气。
用田园对抗都市。在贝加尔湖面上溜冰、打卡看得见海的车站、亲手造一栋森林树屋、或者仅仅是坐在某处看树看天……田园生活方式正在迎来更多年轻受众。除了看视频,他们也在把田园梦想付诸实践,哪怕地点只是离家一公里的小树林:“我在离家一公里处小树林里的水坑旁,布设了两台红外相机,用一整年的时间,观察记录了生活在南京城市一角,我身边的野生动物邻居们。就在车声喧哗的大马路旁,靠几棵灌木的荫蔽,一点雨水的润泽,许多小精灵在这里努力求生。”——博主@嘉美猫
用认真生活对抗压力。丁香医生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1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表示,74%的人因疫情改变生命观,93%的人认为人生最重要是“身体健康”,压力如旧,但我们开始选择认真生活:点外卖频次变少,在家做饭次数变多;更抗拒无效社交,更珍惜家人朋友;更反感工作侵入私人生活;比起在家睡一天,周末休息更加充实而有计划;更主动地寻找陪伴,养狗养猫人数显著增多。
一位网友发布了自家猫咪在电脑上睡觉的视频,屏幕随着猫咪呼吸缓慢变化,正如焦虑与生活的碰撞。焦虑越是无法消散,我们就越该珍视那些比焦虑更重要的东西。
用掌握焦虑来解决焦虑。焦虑无法消失,年轻人们便开始试着解决焦虑。有年轻网友整理出了掌握焦虑的具体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吉姆柯林斯提出“二十英里法则”(自律法则),从美国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3000英里路程,三种不同的走法里,最高效且可持续的走法不是卯着劲儿突进,而是每天都慢慢前行。只要每天都在行动,每天都完成计划,就无需气馁,我们并非原地踏步。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提出,当我们压力不足或压力过大,工作效率都会降低。有适当压力的时候,效率反而达到了最佳水平。不要把焦虑当敌人来对待,我们要做的是掌握焦虑,而不是消灭焦虑。
戴维伯恩斯在《伯恩斯焦虑自助疗法》里列举了40多种缓解焦虑的技巧,并提供了富有实操性的掌握焦虑的日常练习,比如写下让你产生焦虑的原因想法,判断是健康焦虑情绪还是神经性焦虑。
我们必须习惯与焦虑共处。许多人在聊到此处时都会提到里尔克的一句话:“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很难,但值得我们试试。
五、扩展 / 创意抛砖
议题
年轻人正在倍速焦虑
客户
拟定为瓜子品牌
推导
每一天,
怕自己被穷叫醒,
怕被同龄人、被时代抛弃,
逼着自己追着时间跑,
表面特别稳,心里慌得很,
一边称自己为“死线守门员”、“社交软件土狗”,
一边用认真生活对抗压力。
品牌深知,没有谁可以拯救谁的焦虑,但至少,
某个时刻,你可以被理解,被拥抱,
某个时刻,你可以轻松一点。
概念
# 轻松一嗑
创意
2支短视频
01
[ 死线守门员篇 ]
洞察/
很多人因deadline焦虑,但总会在deadline到来之前爆发潜能。
故事/
1、球场,守门员男主紧张流汗,球旋着飞来。听见解说员声音,他描述男主状态,希望他放松迎战。
2、男主跃起猛扑,单手抓球。
3、解说室,看到解说员是一个人形瓜子(真人扮演),他激动到头部开口,用黄健翔式解说:那一刻他身体极度伸展,犹如列夫·雅辛灵魂附体,接住了,接住了!
4、特写球上文字:deadline。
落版:
你永远可以接住deadline。
临门时刻,与其紧张焦虑,不如换换脑子。
# 轻松一嗑
回马枪:
闪回,男主单手抓球,切到男主单手抓瓜子动作,
镜头拉开,看见办公室,男主电脑PPT最后一页。
02
[ 脑内剧场篇 ]
洞察/
有些人焦虑,是因为反复纠结已过去的负面的事情,说错的话,办错的事。
故事/
1、 晚上,女主在沙发上emo。头上出现特效泡泡,super:脑内小剧场。
2、进入剧场,女主对镜头,自责昨天说错了哪句话,哪个架没吵赢,哪个锅不该背。
3、人行瓜子(真人扮演)化身导演,不断喊cut!且头部突然开口。
Vo:
每一个昨天,都是已失效链接。
少想点过去的事,让现在轻松一点。
# 轻松一嗑
回马枪:
黑屏,听见导演每喊一声cut,
就传来一声嗑瓜子的原声“咔”。
案例
剩女焦虑《她最后去了相亲角》
SK-II出品的《她最后去了相亲角》是一个关于“剩女焦虑”的正面教材。片子中的她们并没有向压力妥协,而是选择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态度,并开始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这不仅仅是她们的个人发声,也反映了当今社会现代女性的呼声。
成功焦虑《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
日本recruit的广告《人生不是一场马拉松》,开场就是万人奔向同一个目标,仿佛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而队伍中的男主角突然停下脚步发问:“但真是如此吗?”所有人都偏离了原来的跑道,纷纷奔向不同的地方,海边、隧道、极地、婚礼、甚至躺下睡觉……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路,目标不止一个,偏离正轨也好,失败也好,绕点路也行,不用跟别人比,朝着自己的目标一直跑下去就好。
蓝标案例
优思明:人生由我三部曲
——蓝标数字出品
当代女性被打上太多标签,大龄剩女、要顾家、要有事业、要在30岁前要孩子……优思明主张,女性在成为母亲之前,应该先成为自己,人生应掌控在自己手中。
优思明系列短片之《人生由我》,呼吁女性只有把握好避孕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性别平权;《这届爱情观》则借助12星座女性各自不相同的爱情样态,表现女性对亲密关系的掌控力,实现“亲密由我”的美好期望;《随心而育》围绕“生育由我”的理念,鼓励女性在生育上实现自我掌控,成为更好的自己。
安居客奥运借势视频《你不必是冠军》
——蓝标数字出品
住房人总是希望离地铁近一点再近一点,上班的时候不用再做“通勤长跑冠军”去赶早高峰;楼层好一点,有电梯能更方便一点,搬重物不必再做“举重”冠军;房子的结构更合理一点,面积再大一点,进门不用再做“蜗居体操”冠军……随着人们的期待和欲望增加,带来的焦虑好像也越来越强烈。安居客通过洞察这些焦虑痛点,打造“反焦虑”视频,借势奥运热点,通过类比的趣味话题,带走住房人的焦虑,触达买房刚需人群,强化“买房上安居客”的行业认知。
更多优质内容,请关注“蓝色光标数字营销机构”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