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喆隽教授:哲学方法与批判性思维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2-04


头图.png

金秋十月,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哲学课堂”与根元咨询携手打造的根元通识计划思想课程开启第二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郁喆隽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哲学方法与批判性思维”。

让思想相遇,MetaThink撷其精要,为你划重点:


哲学的源流

1.西方文化本源

◆ 西方的文化当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话题叫“耶路撒冷遭遇雅典”,它不单指这两个城市,而是代表整个西方世界的两个文化脉络:耶路撒冷代表它的信仰、宗教;雅典代表了理性,而且不仅是理性,是以理性为核心的文化根基,包括数学几何、直接民主制、法律、官僚制度等等。

2.从《雅典学院》看哲学思想

1638497416(1).jpg

◆ 柏拉图:演绎推理派,主张理念论,认为眼睛可见之物这种我们经常所说的经验的东西是不可靠的,而可靠的是不变异的东西,或者说是宇宙最根本的东西,他把它叫做理念。

◆ 亚里士多德:归纳推理派,喜欢经验观察,喜欢进行归纳,所以他有点像一个自然科学家。

◆ 苏格拉底:喜欢问别人特别抽象的“二阶问题”,如碰到勇敢作战的士兵和将军,苏格拉底就问他们“什么是勇敢”。可能一开始的问题都会有一些回答的,但一般连续问到第四第五个问题的时候,大家就有点茫然。历史上称之为“苏格拉底诘问法”。

◆ 毕达哥拉斯:他认为万物既不是流变,也不是稳定。万物的本源是什么?是数字。这个思想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相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幻灯片1.JPG



哲学的本质

1.哲学没有确切的答案,而在于不断地提问

◆ 罗素说:“研究哲学并不是为了对哲学问题提出什么确切的答案,有任何确切的答案照例都不能被认为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个人对哲学的看法。研究哲学问题是为了这个问题本身,问问题就是为了问问题,不是为了找答案。因为这些问题扩大了,我们对可能事物的认识就会丰富我们的心智想象力,能减少那种封闭的、束缚我们推测力的教条框框。

◆ 哲学是一种提问,提问题很重要,答案不重要,但是论证很重要。

幻灯片2.JPG

2.把自身当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 康德说过“要把人当作目的而非手段”, 我觉得现代人的焦虑、不安定感、烦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把什么都当作手段,甚至把自己当作手段,而且这已经深入骨髓了,变成一种思维定势了。

3.人不能学“哲学”,而只能学习“哲思”

◆ 哲学有点像体育运动,它是一个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本身不是一个固定的知识。

4.哲学不是心灵鸡汤,而是要解决“二阶问题”

◆ 心灵鸡汤的问题是,当它还不知道你是谁且没有给你做任何检验、病理分析的时候,就已经要给你吃药了,并且可能解决的也只是“一阶”的表象问题。而哲学是解决“二阶问题”,就是思考什么是幸福、公平、正义这类抽象的问题。


哲学的探索

1.哲学始于惊讶

◆ 黑天鹅事件背后有一个小小的哲学故事,跟怀疑论和归纳法有关。以前有一些博物学家比较喜欢观察动物,他们发现英国的天鹅是白的,法国的是白的,德国的是白的,就假定所有天鹅都是白的,直到在澳洲发现一只黑天鹅,才打破了原有的认知。黑天鹅事件告诉我们:所有的归纳法都有局限性,因为一旦出现一个反例,你以前归纳出来“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种全称命题就要被推翻。

2.哲学不是具体知识,而是对“真知”的探索

◆ 知识在哲学下面有一个分支,叫认识论。只有绝对正确的陈述(Absolutely Justified True Statement),或者经过考证考察的、有依据的真命题才叫知识。但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每天接受的信息,大部分都是没有justify的,也不是True Statement。

◆ 有两类知识,一类叫“亲知知识”,另外一类叫“间接知识”。你可以剖析一下自己获得的知识,有多少是直接地通过你的体验而得来的,也就是“亲知知识”?

3.哲学始终在进行自我解剖

◆ 哲学有一种特殊能力,就是把一切对象变成哲学的对象。哲学下面有很多二级学科或者分支,包括物理哲学、生物哲学、社会哲学等等,但没有一个学科叫哲学哲学,因为此中应有之义:哲学始终在刀口向内自我解剖、自我革命、自我改造。

4.哲学的思考方式:思想实验

◆ 假设忒修斯之船停在港口,人们为了保留这艘船,就把它的部件一个个地换掉,过了200年,这艘船上的每一块木板都被换掉了。那么请问这艘船还是原来这艘船吗?这个被称作“忒修斯之船”的思想实验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它涉及到的是同一性问题——A等于A。无论你认为这艘把每一块木板、零件都替换掉的船,是或者不是原来的忒修斯之船,你都需要给出一个判断是或不是的标准。


哲学的启示

1.如何学习哲思

a) 思考就是一种潜水

◆ 我很喜欢的一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人在水中时天生就有上浮的趋势,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达到水底,越往深处潜阻力就越大,也越孤独。进行思考也是这样!”

b) 思考越深越有孤独感,但要耐得住寂寞

◆ 现代生活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孤独。我们很多人现在除了焦虑之外就是孤独,思考得越深越有孤独感,但是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有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你想得越深,越会找到很多不属于你同时代的孤独思考者。

◆ 没有体验过无聊的人,可能成为一群很无聊的人。

2.心目中的“哲学人”具备哪些素质?

a) 批判而不愤世嫉俗

◆ 哲学上的批判,根本上就是找到根据或者说找到观点能够成立的前提。

◆ 康德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就是提出人类运用知性的一个范围,所以感性、知性、理性,不能越出那个范围,不然就会出现二律背反等等的越界现象。后来维特根斯坦也说:可说不可说,对可说的要说清楚,对不可说的保持沉默。

◆ 我们现代人很多情况下会对自己过于乐观,所以没有分寸感,就是没有给自己划定一个很好的边界。所以批判的本意应该是划定边界,不要愤世嫉俗。

b) 学会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 大家本能地会反权威,因为权威意味着压抑、束缚、不舒服,现在人基本上都很不喜欢有人管头管脚。但我们也要分清楚两种权威:恶性权威与良性权威。恶性权威是用一种压迫性的力量使得你永远不可能变成他;而良性权威对人也有一种压制,但是压制的目的是希望你有朝一日能够变成他。一个好的老师就是通过权威的教授方式使得他的学生能够具备跟他一样多的知识,或者有朝一日能够跟他一样有一种批判的思维能力。

幻灯片3.JPG

c)  不要把喜不喜欢当作判断问题的唯一标准

◆《奇葩说》里有个思想实验,假设一个美术馆着火了,你只能救一样东西,你是救一只猫还是救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大多数人的论证只论证到“我喜欢”,但这个问题在伦理学上就很严重:“我喜欢”怎么推导出“我应该”?如果像康德这样的哲学家来回答,他会说他首先考虑的是“应该”的问题,而不是“我喜欢”的问题。我们社会为什么如此分裂,为什么人跟人之间无法好好说话交流?就是因为大家尤其是年轻人用“我喜欢”来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

d) 对世界保持好奇

◆ 尼采提出过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是骆驼,任劳任怨、使命必达、按期交货;第二境界是狮子,说出我要什么,提出自我主张;第三境界是婴儿,用婴儿的清澈眼神去看待这个世界,并永远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

1.jpg


图片来源:iconfont,豆瓣,京东,根元

内容整理:Andy,Eric


本文由根元咨询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消息栏回复“转载”查阅须知。


最后图.gif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