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划水,华语乐坛一潭死水
1
最近苹果发布了Apple Music 2021年度热歌,周杰伦直接杀疯了。
前10里周杰伦的歌占了9首,前50里占了42首,里面还有很多上榜歌曲是他04、05年出的,对华语乐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毒打。
除了苹果的榜单,QQ音乐也给了一个华语歌手单日收听人次排名。
周杰伦歌曲的收听人次断崖式领先其他人——这些还是VIP歌曲,要收费的。
讲真,考虑到腾讯和苹果在苹果税上面打死打活的样子。
能让他们得到统一意见的事情,恐怕只有周杰伦牛逼了。
周董真的牛X,但说真的,我觉得整个华语乐坛在变差。
而且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回顾十几年前的华语乐坛,周杰伦虽然已经强的不行,但当时真是群星璀璨。
提起华语歌手的时候,我们会说周杰伦牛叉,不过其他人也不差,陈奕迅、林俊杰、王力宏等等等等等等。
大家只是方向不一样,从来不能说谁就稳稳压制谁。
那个时候我们还有期待,还觉得未来会有更多的好歌出现。
这些老牌歌手会出新专辑,也会有更多有天赋的新人和他们交相辉映。
大家是真的卷。
但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周杰伦不但没有被一代新人赶旧人,地位反而更牢固了。
我听我侄子说,他们00后里,最受欢迎的歌手竟然还是周杰伦。
这是好事吗?
我甚至感到很害怕。
我们都知道周董近五年有多划水,和当年的他自己比,现在的他肯定已经不在巅峰状态了。
但他的歌怎么还更能打了?
当年是华语乐坛半壁江山,现在直接华语乐坛姓周了。
为什么当年的好歌层出不穷,因为那个时候华语乐坛更卷,而且卷的方向单一。
毕竟当时还没有4G、5G,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短视频和直播,就算在网上听歌也是听音频为主。
对大部分乐迷来说,听歌就是听歌,和长相人设无关。
反正我戴上耳机只能感觉到歌好不好听,歌手就算是个秃头也不影响我喜欢他。
换句话说,就算你长得再帅,如果歌不好听,一样要挨骂。
想要吃这碗饭,想要站稳脚跟,他们必须在歌曲的质量上往死里卷。
既然你选择当歌手,那就是要比唱歌,没有捷径可走。
不光要卷死同行,还要超越从前的自己,不然乐评人的嘴巴能毒死你,一不小心一个固步自封的帽子马上就扣上来了。
现在的乐坛一样很卷,但卷的方向已经不在质量上了。
我不会写歌,当不了创作型歌手,但如果我长得好看,那我可以去当偶像,只要资源到位,一样能火。
如果又没有才华,又长得不行,还可以到处上综艺,各种炒人设炒CP。
人类的XP是自由的,只要曝光度足够,总会有人喜欢我这一款。
假如说以前的歌手卷起来,是把4分精力放在歌曲创作上,4分精力开演唱会现场表演,2分精力用来应付接代言、拍广告、上综艺、接受采访这些琐事。
那现在的歌手,就可以把5分精力用来上综艺,5分精力用来买热搜。
至于作品,这东西很重要吗?
如果唱得实在不好听,不是还有百万调音师么。
一切花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成问题。
当新人都开始在这些地方卷起来的时候,还怎么出好歌,怎么和周杰伦这些老一辈歌手竞争。
方向错了。
越努力,弯路走的越远。
当然了,这种变化虽然对听歌的人来说是坏事,好歌变少了嘛。
但对这些新人歌手来说,却不一定是坏事。
因为以前只有一个维度可以卷,那没有才华的人就真的是一点机会都没有,怎么捧都捧不起来。
但现在可以使劲的领域这么多,理论上只要通稿买得足够多,各种节目去得足够勤,任何人都有机会火起来。
高情商的说法,现在的华语乐坛给了那些不是天才的人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低情商的说法,怎么现在什么垃圾东西都能被我听到。
我不想宽容,因为我觉得好音乐已经被干的七七八八了。
怎么现在什么垃圾东西都能被我听到。
除了卷的方向变了,互联网的出现也让好歌变得更难被发掘了。
注意,我说的不是互联网让好歌变少了,而是更难被听众找到了。
过去是存在一套对好歌的筛选机制的,从发歌开始的每一道流程,都在筛选出好歌,淘汰掉烂歌。
能最终被乐迷听到的歌,都已经是经过残酷筛选的产物。
就算不合口味,也不太可能是一坨奥力给。
顶多是艺术风格问题。
因为那个时候发歌的成本很高,录制唱片、前期宣传和渠道分发,每一步都是要花钱的。唱片公司帮歌手发歌,又不是真的要帮他们实现梦想,人家是要赚钱的。
如果真的是奥力给,连发出来的机会都没有。
就算发出来了,粉丝支持你的成本也高,他们要用真金白银去买专辑、买唱片,还都是线下渠道,就连帮你刷量都不好刷。
粉丝付出了更高成本的支持,自然会期待歌手更高质量的回报。
在听到烂歌的时候,产生怒火也更旺盛,这本身就是一种监督和制约。
2003年7月16日,周杰伦的《以父之名》首发的时候,全亚洲有超过50家电台在同步转播,有超过8亿人同时收听。
直到现在,我都认为《以父之名》和《夜的第七章》(尤其是后者)是华语RAP的天花板。
我是周杰伦我都怕死了,这么多人如此有仪式感地等着你,你敢糊弄他们?你敢辜负他们的期待?你敢一次性给上亿人喂奥力给?
地球还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存在,就算是外星人都会被愤怒的乐迷撕碎。
他必须给出最杰出的作品,必须用最牛逼的歌,让全世界记住每年的7月16日,这一天属于周杰伦。
但是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普及以后,这套筛选好歌的机制失效了。
各种简易的编曲混音软件的出现,让一个人只需要花点时间自学,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制作歌曲,出歌的成本变低了。
出了歌,我可以发在抖音,可以发在B站,可以发在微博,可以发在网易云音乐,而且都是免费,发布的成本为0。
这些歌也不需要收费,我可以免费让大家听,有了流量以后再靠其他方式变现。
用户的支持成本很低,只需要一个免费的三连和关注,所以我的歌质量不用太高,不用太打动人心,只要“还可以”,就有可能火。
而且就算我的歌很烂,也不会被骂得太惨。
反正是免费的,大部分人会选择右上角点叉而不是骂我。
我又没收你钱,你如果真的不喜欢,多看我一眼都是浪费时间。
当游戏的主题从质量战争变成了流量生意,耐心做好歌的策略就不适合这个版本了。
就算做出了好歌,也会被淹没在烂歌的汪洋大海里,那我还做个屁。
甚至越是想火,越是不能把歌做得太好。因为在移动互联网上,新歌的主要用途是给短视频配BGM。
越是口水歌,使用场景越百搭,越容易火。
你做太深了,品位高了,但路走窄了。
旧的好歌筛选机制失效了,新的好歌筛选机制还没建立起来,事情直接就混沌化了。
发在随便什么地方的、随便什么质量的歌,都随时可能因为一些随便什么理由火起来。
同样的,也有可能永远火不起来。
支配你的歌能不能火的规律,不再是歌曲的质量,甚至也不完全是有没有资本助推。
而是【运气】。
大家的运气都差不多,影响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就变成了尝试次数。
当你知道你输出得越高频,成功率越高;
磨砺得越久,成功率越低的时候。
你还愿意十年磨一剑,去磨一首好歌吗?
大家不愿意,大家会选择走量,做很多很多不同方向的、水平一般的口水歌,发到不同平台去撞运气。
没火,损失不大。
火了,那我就赚了。
拼概率的时代,最正确的策略就是,加大尝试次数。
当然了,现在就算一首歌火了,也没什么意义了。
因为原作者赚不着钱啊。
以前一首歌火了可以吃一辈子,那个年代很多歌手也没那么强,可能也就一首歌比较红。
光靠这一首歌,他就可以出名,然后靠这个名气去很多县城走穴,接一些小品牌的商演和代言。
可能发不了大财,但收益率也不算低。
所以那个时候有天赋的人愿意去尝试,愿意把天赋挥洒在歌曲创作上。
他们知道,自己是有希望拿到高回报的。
但现在歌火了也没用啊,又带动不了歌手本人的名气。
《热爱105°c的你》的原唱叫阿肆,是歌出名还是人出名?
她当年还有一个《我在人民广场吃着炸鸡》。
《漠河舞厅》的原唱叫柳爽,是歌出名还是人出名?
你辛辛苦苦写一首歌,马上有一百个版本的翻唱,谁tm还在乎原唱是谁。
大家都是截取一段当BGM,截取的还不一定是你的原唱。
翻唱的播放量几千万,你的原曲播放量只有几千。
连歌里出现的地名都被带火了,你还是一毛钱都赚不到。
你去强调你才是原创,人家还要嘲讽你,说你的歌是靠别人翻唱才红的,没有翻唱你什么也不是。
质量好坏不重要也就算了,原创作者被忽视也都忍了。
但现在连钱都赚不到了,你让那些有天赋的人怎么选?
谁还愿意辛辛苦苦做好歌?
别和我说什么狗屁音乐梦想,我现在就是要赚钱。
好好做歌的人反而赚不了钱,这tm就是最大的问题。
最后这些有天赋的人都去视频网站和短视频平台了,至少做视频还能有个号,可以接接广告。
还有一个很客观的问题,歌曲的创作题材就那么多,能用的词、能写的曲都是有限的。
前人越是珠玉在前,后人创新就越难。
现在可能也有牛叉的作词人和作曲人,但他们出生得太晚,注定绕不开方文山黄霑李宗盛等等。
第一个写出飘洋过海来看你的是天才,第二个就是烂俗了。
为什么现在烂歌多,方文山这些人要背一半锅。
他们把中文好词好方向都写完了,让后人还怎么写。
而且后人一不小心和前人撞思路了,哪怕只有一部分相似,也摆脱不了抄袭的嫌疑。
这都不能怪别人标准严苛,因为到底是抄袭、缝合还是借鉴,本来就很难分辨。
就算强如周杰伦,一样会觉得自己活在夏洛的阴影下。
一种表现形式被探索到极致以后,大概率不是勇攀高峰,而是另辟蹊径。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这样的。
问题是在音乐上另辟蹊径非常非常难,运气好还可以创造一段乐坛故事,运气不好就是演出事故了。
但是没办法,为了创新,为了区别于前人,后人只能往一些非正常的道路上去尝试,哪怕这些道路大概率通往地府。
搞出各种花里胡哨的舞台效果。
不光是华语乐坛在越来越烂,整个世界的内容产业都差不多。
当年中岛美雪号称养活一半港台歌手,不是说说而已。
现在日本音乐越来越卷,但牛X的歌手的代表作,一想好像也是5年前的事情了。
就连工业化生产商业电影的好莱坞都不行了,本来好莱坞大片就是除了好吃以外没什么营养的薯片电影,现在你的薯片还变了味。
吃起来不但不爽,还开始恶心人了。
你想拒绝这些低水准的产品,但是你环顾四周,发现你的选择其实并不多。
从乐坛到书籍市场再到影视产业,大家都在变烂,只是变烂的速度有所不同。
不烂是相对的,但烂是绝对的。
你茫然地站在互联网平台之间,看着五花八门的内容产品从流水线上批量下来,被算法分门别类派送给你。
你仔细咂摸咂摸,发现所有产品的水准都是一样的低。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你想给自己的信息茧房装修得好一点,都没有满意的装修材料。
时间一天天过去,好歌越来越少,好书越来越难找,好电影出现的频率越来越低。
到最后,全世界都在摆烂,都在整活,都在赌你别无选择。
只有一群迷恋旧时代的幽灵,不愿意接受这个越来越糟糕的世界。
他们抱着十年前的老歌,听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三千万遍。
苹果和QQ苦笑着互相看着。
给出了最终答案。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