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听播客时,我们在听什么
播客今年彻底火了。
上上周小宇宙APP提示,我已经在这个平台上收听了500小时的播客。
仔细回想一下这500个小时,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播客内容并不多。
那是不是意味着,我浪费了500个小时?
这又引申出另一个问题,播客是不是非得要留下什么,才有价值?
借着小宇宙的500小时,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本文的标题:当我们听播客时,我们在听什么?
卷不动,享轻松
以一天通勤2小时来计算的话,500小时其实也就只够听250个工作日而已。
差不多正好是一整年的工作日数量。
此前,我选择打发通勤时间的方式是:看kindle以及中长视频。
然而随着近一年对着显示器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也终于想到应该让自己的眼睛摸个鱼了。
于是,播客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
虽然同样以声音为载体,但播客与得到之类的付费知识音频有极大的区别。
付费知识音频无时无刻都透露着一种都市社会的“卷”气——没有知识的输入,就会被城市、社会和同龄人所淘汰。
而听播客时几乎不会有心理压力,随时可以中止,然后在下一个通勤时间段继续收听。无需逼迫自己在播客中获取知识和观点,就好像在饭店吃饭时,听隔壁桌聊天——左边这桌的对话听不下去了,就转头去听右边那桌的聊天。
在饭店吃饭是重点,隔壁桌的聊天是顺带的;通勤是重点,播客只是顺带的。
重构消失的附近性
关于播客的兴起,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是:附近性的消失,导致了播客的兴起。
(附近性的消失:一是空间概念上,附近的消失,即我们逐渐逃离了真实的生活环境,相伴而来的是对社区的陌生以及朋友间守望相助的消失;二是精神层面,中间地带的消失,个体表现为情绪的快速起落,社会层面是大众道德的情绪化和极端化。)
准确来说,是都市人想要重新构建附近性,所以才有了播客的再次兴起。
请注意,我这边说人群的时候是加了限定描述“都市人”的,目前并非是全体的现代人都需要及想要重新构建附近性的。
不同于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的人还保留着附近性,都市人附近性的消失是最为严重的。
虽然,都市有着更为繁华的场景,但是灯红酒绿终究只属于少数人。
都市生活的热闹过后,留下的依旧是个人内心的空白,以及平台数据库中的一个个标签。
一方面,都市人将一切交给网络与算法。一日三餐有外卖、新闻资讯有算法、购物有淘宝京东。甚至想要看个展,也需要被平台推荐与评论影响。
个人无需了解周围,只需在公司与家之间做好钟摆运动即可,波澜不惊,生活也不会有任何的惊喜。
然而,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附近建立联系是一种动物本能。
另一方面,都市人的婚恋观也已逐渐走向极端。独身主义或者不婚不育主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表面看是高房价与强工作压力导致了这种情况。
但个人觉得,其实是个体主义的流行导致了这种情况。个体主义下,更为强调个人的体验与自我追求的实现。
“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
“不谈恋爱,屁事没事。”
“丈夫,这东西”
一旦个人开始重视和追求个体的体验,那就势必会催生出无数个兴趣。
以抖音为为首的视频平台,代表了全体现代人的最大兴趣公约数,它们能满足80%的人的兴趣,但绝对没法满足剩余20%的人的兴趣。
正因如此,百度贴吧、豆瓣、即刻、小宇宙之类的“小众”兴趣聚集地有存在及发展的价值。
当都市人通过兴趣试着在互联网重新构建附近性时,播客就直接芜湖起飞了(B站也已经通过兴趣,在其内部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的兴趣聚集地)。
播客提供了职场、热点评论、二次元、阅读、时事政治、商业分析,科技报告等各种各样的内容。
每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失去“附近性”的都市人,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播客内容,在互联网上构建起新的“附近性”。
纵使所隔千万里,只要看见播客的订阅数,听众就能知道在看不见的地方有多少自己的同类。
在通勤路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画面:现代都市人一边用耳机切断自己与当下环境的联系,另一边又通过播客与更远的外界建立起联结。
生活是声活
有这样一个故事,早些年国外某公司推出过一款机器宠物。由于这款机器宠物是初代产品,并没有自动避障功能,所以会时不时的发出撞击家具的声音。
在这家公司的二代产品中,产品人员为其加入了避障功能。本以为可以减少对消费者的打扰,没想到却迎来消费者的投诉。
“机器宠物可以自动避障之后,家里又变得安静。家没了生气。”
这个故事,我看到了一个事实:环境音是极为重要的。
做过视频的朋友应该特别明白我的意思。当将一个视频片段的音轨完全删除,转而贴入一条只有配音的音轨后,整个视频的声画是极其奇怪的。只有当加入了各式各样的环境音之后,我们才会觉得视频是正常的、不违和的。
正如手机、ipad没能干掉客厅电视一样,客厅电视除了提供一块可供人看影像的屏幕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制造环境音,提供一个热闹的空间。
电视声一响,客厅就有了些许活力。
人与空间的关系是需要环境音来维系的。
播客为这种关系提供了另一种的维系方式,并且将其从客厅延展到了家的其他空间中。卧室、厨房、甚至是浴室中都可以播放一段播客。
播客一开,声活自在。
500小时本身
我相信,播客永远不会成为现代人兴趣的最大公约数,它只会是一个小宇宙。
而每个听播客的人却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宇宙。
回到本文开头的500小时。
这500小时,需要通过留下什么来赋予意义吗?
并不需要,因为500小时的陪伴就已经是意义本身。
- End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首发公众号:左尔击(ID:leftearji)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