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能让孩子长高的旗号,他们用生长激素赚了上百亿!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2-24


哈喽大家好,我是宇宙第二反套路、防忽悠、揭秘商业和资本真相的镰刀粉碎机柴妹,快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吧~


“如何用一句话让男人为你牵肠挂肚?”


——“你身高才178?”


在当今社会,身高早已成为不少人的择偶标准中最关键的一项,所以很多家长选择从小抓起。


孩子不仅学习不能落下,身高也不能太矮。



过去在我们的印象里,想要长高,无外乎几种普通方法。


比如多喝牛奶、多运动等。


但世道变了。


现在想要“长高”,只需要注射一种生长激素。




有两个案例对比。


某地一名13岁小女孩,因身高只有1米58被母亲强制要求每天跳3000遍跳绳,结果不仅没长高,反而患上了胫骨结节骨骺炎。


还有对夫妻,孩子读三年级,可身高却只有1米24,在朋友的建议下去医院检查发现孩子的骨龄晚了两年,于是他们给孩子注射了生长激素。


单从案例来看,生长激素似乎是个可以让人长高的好东西。



那生长激素到底是什么?


所谓的生长激素,又名增高针,其实就是由人脑垂体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能调节各种细胞的代谢过程,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


而生长激素用于临床治疗的历史已有40年,且在过去30年里相关研究又经历一系列突破进展。


所以这的确是个好东西。



但东西好归好,有没有用和用在哪里却不一定。


目前市面上的生长激素主要按疗程计算,分为粉针、水针和长效针。三者的区别就是价格和次数不同。


水针必须每天打,价格一年大约在4万左右;而长效针一周只需要打一次,相应的一年费用则至少十多万。



贵吧?


贵就对了,不然企业怎么赚钱呢?



想给孩子打生长激素的家长们,估计都看过这句广告:“身高70%靠遗传,30%靠后天,生长激素让定制身高不是梦。”


在这里必须点名长春高新。


长春高新一路从小公司成长到今天的千亿市值龙头,全都仰仗旗下专门研制激素的金赛药业。


金赛药业对长春高新的贡献占据总公司利润的90%以上。



而根据长春高新2020年的财报显示,长春高新合并利润表中营业收入85.8亿元,销售费用超过25亿元。


在报告期内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比例从2017年到2020年分别为36.8%、38.6%、37.8%。


按照最低的粉针价格来看,这个数据相当于每针生长激素都花了400元进行宣传销售。



企业在宣传时,只会告诉你生长激素有多好、作用有多大。


可他们不会告诉你,生长激素只适用于矮小症,努南综合症(Noonan 综合征)和SHOX 基因缺少但不伴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患儿。


据美国儿科内分泌学会估计,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儿童发病率在3000分之一到10000分之一不等。


也就是说,撑起77亿生长激素市场的那些人,可能本身并不适用于注射生长激素。


那么问题来了。


不缺乏生长激素的普通健康小孩,可以通过注射生长激素达到长高的目的吗?


在某乎上有一位从14岁开始注射生长激素的女孩现身说法。



父母花费7万元给她打过几个月的生长激素,在这期间,她的骨骼并没有闭合、每天也坚持运动。


但几个月下来并没有看到效果,她就选择了停药。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长期坚持每周打一针。



当然,在她的评论区里,有人认为有效,也有人认为无效。


根据研究发现,生长激素大概可以让成年身高增加2.5厘米到7.6厘米,这是一个研究出来的平均值,究竟能不能长高,还取决很多因素。


还有的研究估计,50%的患者经过治疗后身高增加了5-10cm。



可问题在于,这些身高究竟是他们原本就可以发育到的、还是生长激素的功劳,我们根本没办法知道。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通过生长激素长高,那就只能听天由命。


至于是否愿意花高昂的费用去等待一个不确定的结果,那就是各位父母自己应该思考的事情了。


当然,由于生长激素这玩意儿历史相对过短,目前无法知道其长期风险。




但是在这里,大家必须知道生长激素背后的一些猫腻。


之前有个数据显示,市面上的生长激素30%以下是在公立医院销售,而剩下的70%以上都在处方药更容易开到的合作医疗机构销售。


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生长激素针剂太暴利,早已在暗中形成一条潜规则。



还是拿我们前文中提到过的长春高新来讲。


有记者梳理发现,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1~6月,子公司金赛药业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97.22%、96.97%、97.02%。


比贵州茅台还高。


也就是说,假如他们卖出去7万的针剂,自己能赚67000元。



在这种情况下,一只生长激素针剂成本多少,估计大家都可以想象得到吧?



除了暴利与成本低之外,还有不少医药代表会利用家长想要孩子增高的迫切心理,将生长激素吹成“灵丹妙药”。


《半月谈》杂质曾曝光过一个案例,有的小孩才4岁,就有医药代表怂恿家长打生长激素。


而医药代表还会向医生许诺提成,生长激素一般都是长期注射,只要孩子一直打针,医生就会一直有提成进账。



长沙有个案例,一16岁女孩因身高太矮打了生长激素,结果一年后身高没长多少,体重倒是多了十公斤。


长胖这个副作用,在某乎那个案例里也提到过。


但是除了长胖,这个女孩在三个月后还被查出假性发育,得一边注射抑制针控制、一边注射生长激素。


两年内,一家人在这方面花了将近13万。


要知道,生长激素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治病,而不是“揠苗助长”。



自生长激素出现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媒体抨击其滥用乱象。


2013年,《中国经营报》和《证券市场周刊》发文指出生长激素龙头企业长春高新让医生赚回扣、滥用生长激素;


2016年,湖南某儿科医生亲自向媒体曝光生长激素滥用乱象;


今年8月,新华社直指生长激素存在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副作用,一篇报道让长春高新股价跌停...



可是尽管这么多人抨击,不少企业还是凭借生长激素赚的盆满钵满。


归根结底,还是大家的思想离不开“身高焦虑”。


矮并不意味着不健康...


所谓的一米八,也不是所有人的身高“标准”。


与其把希望寄托于这些昂贵暴利的生长激素、把辛苦赚来的钱奉献给那些企业...倒不如给孩子多买点有营养的食物、多运动运动。


END

主笔 | 小陆
编辑 | 四少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