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变“暖”了
1973年,全世界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设备“Dyna Tac”诞生在摩托罗拉的实验室中。
在1987年进入中国后,他又有了一个如雷贯耳的昵称:“大哥大”。在当时人均月收入仅有50-100元每月的年代里,能拥有一台落地价值2万多的“大哥大”绝对是实力和地位的象征。
1996年,随着锂电池技术的普及以及市场对于便携的更高需求,摩托罗拉再次发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StarTac”,让手机的形态再一次跃升,一举改变了大家对于手机厚重的刻板印象,让手机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轻薄、时尚。
时间进入到21世纪,如果我们将功能机作为手机的第一纪元,那么诺基亚的“塞班”系统打开的则是第二纪元。
在其他品牌还在试图将更多诸如摄像头,翻盖,26键字母键盘塞入手机时,诺基亚发现了一个新的方向:既然手机功能多样化是趋势,那么手机就必须像电脑一样拥有一套诸如windows的操作系统协调各项功能的运转。
2001年,首台搭载“Symbian6.0”操作系统的诺基亚9210机型面试,并打开了智能机的发展道路。
2020年,随着手机制造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完善,无论是手机硬件技术还是市场规模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与此同时,伴随着5G和AI时代的到来,科技市场的竞争早已从各个品牌比谁功能多转变到了比谁更懂用户。
例如苹果、三星、华为,各自都凭借其完善的产品线以及高度智能化的融入,坐拥了无数铁粉和消费者。你只需要一个账号,你就能随时随地的控制你的电脑,PAD,手表,手机,甚至是家电。
不单包括手机,纵观整个科技行业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始终都是围绕“用户需求”在不断发展,以“人”为中心就是整个科技行业的核心信条。
最近,除了苹果,三星,华为,我也有发现了另一家企业始终在践行“以用户为中心”,默默投入,那就是vivo。
技术创新,铸科技之矛
12月16日,vivo开发者大会如期在线上举行,看完此次开发者大会给我的第一个感受:
很强大!
vivo的所有开发优化都是围绕用户需求出发,用技术创新铸造了一把尖实且锋利的矛,让它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市场上始终可以站稳脚跟,与其他顶尖品牌过上几招且立于不败之地。
大会上,vivo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以“设计驱动:携手打造科技之矛,共同成就人文之悦”为主题,围绕“性能,续航,移动网络,WIFI蓝牙,出行,家居,办公,影音”而展开。
性能:
对于一款智能手机而言,性能强大与否是消费者选择购买的基础因素之一。就像我们看到很多科技博主横向对比同价位手机,谁的能效比最高,谁打开的“王者荣耀”的速度更快,谁的人机交互更出色。
而vivo则通过建立完整科学的人因分析,设计出了多项系统优化方案,例如:设计出了能优化解决多款应用并发造成手机卡顿问题和智慧调度系统算力和能效的计算模式。
在内存方面,vivo通过升级去年提出的内存融合1.0到2.0版本,最显著的效果便是消费者虽然买的是8G内存的手机,但享受的是类似12G内存的体验。
但不论出厂配置说的多么天花乱坠,说到安卓机,很多人的刻板印象就是越用越卡。
而vivo也一直在“抗老化”方面做斗争,不但牵头制定了手机抗老化的行业标准,并在系统性能体现的主要方向都做了最大的优化,就去年而言,vivo全系机型都能达到至少36个月的抗老化5星标准。
此外,今年vivo首发的“全场景持久流畅体验泰尔五星证书”,也获得了行业权威实验室的肯定。
续航:
笔记本电脑的电池设置一般有3个选项:均衡,性能,节能。但经常打游戏的小伙伴们很清楚,在均衡和节能模式下运行GTA5,使命召唤,战地等大型游戏时电脑性能基本扑街,游戏体验无限接近于0,而在性能模式下不接电源,玩个半小时电量就会报警。
这个问题对于手机也一样,似乎性能和续航永远是对立面,许多用户不得已只能边充电边玩游戏。而当vivo看到这个痛点时,它所尝试的所有努力就是尽可能打破这两者的对立关系。
除了通过智能冻结后台应用降低能耗外,vivo在耗电量最大的部件屏幕上也下足了功夫,vivo通过引入自适应高帧率刷新技术来解决非必要时刻的屏幕高能耗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将你手里里的每个百分比的电量都用在刀刃上。
移动网络:
举个简单的例子,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用户,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只和wifi隔了一堵墙信号就变得非常差,十分影响使用感受。
经过vivo对于这个问题的反复测试发现,就像墙对wifi信号有阻隔一样,用户平时握持手机的姿势也会对信号产生干扰。于是vivo不但在手机内置了多于一般手机的天线数量外,还对此设计了一套智能切换算法和一套功率倍增算法,保证用户无论是横持还是竖持的情况下都能获得最好的信号效果。
让我最惊讶的一点在于一张“寂寞”的背影照片,这位vivo工程师在三年多时间,在深圳和岳阳高铁线路上往返了200多趟,行程超过35w公里。只为不断优化设备在高铁场景中的信号。
出行、家居、办公,vivo的开放式IoT生态:
无论是出行、家居、办公,都是我们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场景,而像苹果,三星,华为虽然也在做全域生态这个事,但目前多数仅限于自己的产品矩阵内,少有对外合作。而相对于这种闭环式生态,vivo的开放式IoT生态的优势就非常明显,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产品,而不被局限在某个品牌。
经过3年的努力,截止目前,vivo的IoT生态共吸纳了50余位合作伙伴,80+种品类,超2500个SKU,覆盖了95%以上的核心场景,累计智能家居活跃用户更是增长了2.6倍。
以出行为例:vivo不但做到了75个常见汽车中控品牌的覆盖,并且每季度都会更新车载库,以方便用户使用,并且继2020年vivo发布的车联网产品Jovi Incar后,Jovi Incar已经进化至2.0版本。凭借其3000多万的vivo手机用户,目前产品上线了至少80余个汽车品牌,生态及服务合作伙伴达70家。
简单来说,Jovi Incar2.0全面将1.0时代的有线连接变为了真正的无线连接,而你的手机就是比你车钥匙功能还要齐全的“智慧型车钥匙”远程解锁,远程启动,远程开空调都不在话下。
看了以上这些,我理解了周围的主题:“共同成就人文之悦”的第一层意义。
何为人文?
“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这是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人文更多特指人类的精神文化,而其核心便是由关注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几个要素组成。
反观vivo的技术创新的初衷不就是一切以围绕关注用户,尊重用户需求而展开的吗?
“累计35万公里只为优化高铁场景的信号问题、8G的实际内存用出12G的体验、抗老化达36个月的5星标准,开放式IoT生态”。以上这些只是vivo开发者大会上vivo为用户做出创新努力的冰山一角。
用科技守护“特殊群体”
在说第二个感受之前先看个短视频:
很暖心!
vivo在关注普通消费者的同时对于特殊消费群体的关怀也十分到位,大会上播放的一个标题为“当听力受损者身陷自我孤岛,我们就用技术打破屏障,让他们“听到”来自世界的共鸣”的TVC让我为之动容。
查了下资料,根据保守估计,我国听障群体有近3000万,但听障专业服务人士仅1万名,3000:1的比例,让专业服务人士也无能为力,并且无论是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也因高昂的价格应用率不到5%。
可以这么说,你走在路上,你并不会发觉听障患者和你在外貌上有什么区别,所以这群人也极易被社会所忽视。但他们由于先天或者是意外导致丧失了获取声音信号的能力,对于他们而言危险随时可能发生。
虽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他们也能通过文字视频等手段获取到有用的信息,但是相较我们正常人而言,他们获取的信息大概率也是残缺的。所以有很多听障患者或多或少会深陷“自我孤岛”无法自拔。
通过这则TVC短片我们看到了:
通过vivo声音识别功能,让一位失聪的妈妈“看见”了孩子的啼哭、发现了烧开的水。
通过vivo语音文本互译功能,帮助了一位热爱画画的听障女生走出家,认识了新的朋友并建立了友谊。
通过vivo无障碍通话功能,解决了一位听障外卖小哥和客户的交流问题。
2021年作为vivo的信息无障碍分发力年,vivo不但通过研发升级无障碍技术,给深陷的自我孤岛的听障人群搭建了一条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推出“声声有息”公益帮扶行动。
vivo也将携手听基会共同挖掘听障人士需求,开展针对中国听力障碍相关研究。并且通过公益赠机等形式,向重点需求听障人士捐赠搭载无障碍功能的手表和手机,满足听障人群的需求。
此外,对于留守的老人和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vivo还推出了远程协助功能,可以远程操作手机界面,帮助老人进行打车,挂号,查健康码。此外还针对老人推出了订制的“简易桌面”、“一键拨号”等一系列便捷功能。
前面我们也说了什么是人文的核心要素:关爱,关心,尊重,关注。如果说vivo的技术创新是关注和尊重消费者的需求,那么vivo对于特殊消费群体就是做到了剩下的关心和关爱,而这恰恰也就是vivo“人文之悦”的第二层意义。
就像我们常说的,每个伟大的品牌都会参与到社会议题中,而vivo就是这样的一个品牌。
结语
“这就是vivo所坚持的「人文科技」的力量,它不是冰冷的,它具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周围在演讲中这样说到。
我认为,“人文之悦”即是vivo周围这次演讲的主题,也是vivo提倡和发扬的核心价值观。
无论科技怎么发展,最终服务的还是人。21世纪的世界不缺一家牛逼的科技公司,更值得被消费者记住的而是一家有温度的,懂用户的科技企业,而vivo则做到了这一点。
就像乔布斯曾说过:“世界非常复杂,也非常嘈杂,我们没有机会让大众牢牢记住我们,没有一家公司能做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必须很清楚地传达,想要消费者记住我们的是什么,而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品牌的核心价值。”
<end>
编辑:王根尧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