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宝宣布关停,7500万人怎么办?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1-12-30




作者 |魏宇卓 郑宇轩

编辑 |丁奕然

设计 |王浩南

12 月 28 日,支付宝小程序相互宝发布公告,互助计划将于 1 月 28 日正式停运。



今年关停的互助平台,前前后后加起来有 10 家,相互宝是这些互助平台中规模最大,并且最受关注的。




01为什么相互宝会引起巨大关注? 

本次相互宝关停事件异常火爆,微博上,其谈论量是其他互助平台关停的 10 - 20 倍。


甚至,新浪旗下的新浪互助关停时,连话题都没有生成。



为什么相互宝关停会引起如此剧烈的关注和讨论?


因为相互宝,引发了“众怒”。


1)无预期突然关停项目,用户失去“信任感”

 

这次相互宝宣布关停,没有一点征兆,在 12 月第 2 期结束时(第 1 期每月 14 日收费,第 2 期每月 28 日收费),突然宣布停止运营。

 

相互宝毫无征兆地突然宣布停运,让用户无法理解。

 


相互宝曾经发出过一套 Q&A,其中承诺用户:“人数少于 330 万,计划也不会立刻停止。”



可通过相互宝发布的数据可知,直到闭停前,分摊人数还有 7495.38 万,这与当时的承诺不符。



从产品角度来看,相互宝其实只是一项大病互助计划......平台的职责是保障用户进行互助,保护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权益。



每一个参与互助宝的用户,都是对互助有需求的,希望在未来也可以接收到其他人的帮助;平台承诺用户在此平台互助,既安全,又可靠。
可是,平台突然中止运营,就等于撕毁了“承诺书”,践踏了用户给予平台的“信任”。
这真的是合理的么?
其实此次相互宝引起巨大关注,除了突然关停,也是因为此前也出现过的“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用户的情绪爆发。 2)没做好用户增长应对,涨价带来“欺骗感”
18 年 10 月 17 日,支付宝正式上线相互宝(当时名为相互保),短短一周后,加入人数高达 860 万。

当时,相互宝的标语为“0 元加入互助计划”,同时,还在宣传 banner 上特别标注“帮助一人不超过 0.1 元”。

但这其实只是平台在“玩”文字游戏 —— “一人”、“0.1 元”,虽然并没有欺骗用户,但是大大降低了用户的心理预期。
这样导致相互宝常因“分摊金涨价”而被诟病。 

分摊金到底是怎么算的呢?为什么从 19 年的几毛钱,一路飙升到现在的一个月需要 15 元左右。

首先,我们要知道分摊金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将生病患者所需要的医药费,平分给每一个用户。

所以,参与人数的减少和理赔人数的增多,都会导致分摊金不断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2020 年开始,相互宝的参与人数达到了 1 亿左右,分摊金近乎稳定,每个用户只需承担 4 元。

但是,从 2021 年开始,分摊人数开始骤降,被帮助成员却反而一直增长。
单单从 1 月至 3 月,被帮助成员就同比增长了 704 人,分摊人数骤降 637.27 万。

相互宝可能内部对分摊金涨价,做过相应的应对方案,但在大部分用户的视角上,并不理解这种无通知的涨价行为。

这种不停涨价,收取金额和用户心理预期不同的情况,带给用户强烈的“欺骗感”。
这种被平台欺骗的感觉,也成了这次事件被大众高度关注的第二大因素。

3)每月分两次自动扣款,带给用户“失去感”
相互宝从 19 年开始,就执行着每个月 2 期的互助计划,将项目时间周期拉短,可能是为了更好、更快速地帮助别人。

这就导致,每个月用户要被扣款 2 次,每次扣款(最初的 0 元到现在的 7 元)都会让用户产生一次“剥夺感”。
尤其是当用户关联家人后,一个月的扣款提示数直接翻倍,例如,绑定三个人,一个月要扣六次款。

对比保险来看,一年交一次保费,虽然单价贵,可扣款的感受并不强烈。
并且,如果用户不支付公摊金,就不会被相互宝所保障,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用户将这份频繁扣款的厌恶感一直压在心底。
用户被压抑的情绪,在这次相互宝宣布关停后,彻底爆发。
在社交媒体上,会有很多用户对这一点发出质疑。


02相互宝为什么关停?

 分析相互宝关停的原因,运营社认为,其受到政策监管、盈利状况、舆论批评三方面的压力。
1)监管压力: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保险 相互宝是网络互助计划,而非保险。 相比于保险,网络互助计划看似门槛低、缴费少,但其实存在了一些问题: 网络互助计划不受证监会的监管,偿付能力不受保障(平台的总资产是否能偿付负债,来为用户提供足够的保金)。如果经营状况出现问题,无法保证能够让用户获得预期的赔付。
缺乏监管,再加投机取巧者的大量涌入,想要借此“发财”,导致网络互助行业“非法沉淀资金”、“经营者携款潜逃”、“打保险擦边球”等乱象频发。 正因如此,2020 年 9 月,银保监会对于网络互助的监管政策进一步收紧。 银保监会在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局,撰文提到: 

相互宝、水滴互助等网络互助平台会员数量庞大,属于非持牌经营,涉众风险不容忽视,部分前置收费模式平台(提前收取用户费用)形成沉淀资金,存在跑路风险,如果处理不当、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在这样的形势下,相互宝的关停是必然的。
2)盈利压力:入不敷出 前文中我们提到过,用户分摊金额主要包括:赔付金额与“8% 赔付金额”的平台管理费。 其中,平台管理费是相互宝的主要收入来源,会用于分摊金额收支、案件调查审核、诉讼仲裁公正、日常运营维护等方面。  随着产品使用人数从 800w 升至 1 亿人,赔付金额不断攀升,管理费也随之增长。虽然平台的收入增加了,但审核成本的增长速度要比获得收入的速度快不少。 首先,用户加入门槛低,审核人数只增不减。
平台的审核成本主要来自于实地调查、专业审核、大数据防欺诈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成本。
譬如,为了保证受助案件的真实性,相互宝会派遣专业调查员进行实地调查。 
由于加入门槛低,会有不少身体患有疾病的用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加入。
随着审核人数的上升,后期的审核成本也随之上涨。
其次,拒保的审核成本并不计算在赔付金额内。 管理费只从最终获得赔付的金额中抽取,那些审核未通过、被拒保的用户所付出的审核成本,只能由平台自行承担。 当审核成本不断增加,超出收入的管理费时,就会使得产品出现“入不敷出”的状态。

3)舆论压力:审判机制受诟病

 

相互宝的赔偿采取了陪审团公示制度,当用户不满足互助金申领条件时,可以通过申请“陪审团”介入,对案件进行重新评判。

 

这看似是用公信力来保证评审结果的公正,但在具体执行时,还是出现了问题:入门门槛低,决策成本低,结果不能服众。

 

用户想要获得评审团成员资格,只需要购买相互宝满三个月,并答对 6 道题,入门门槛较低。

 

例如,审判过程中就出现了由于“无法证明疾病是意外”而拒保的情况。


53 岁患者因无法证明脑出血是摔下楼梯后所导致的“意外事件”,而被拒保。

 

图源:知乎用户 @互助哥


百度贴吧还出现了专门分享、吐槽相互宝“拒保案例”的「被拒合集吧」,帖子数达到 900 余个。




03

结语
说到底,相互宝是一个好产品么?
回答:是的。
从 2018 年到 2021 年,整整 3 年多时间,它帮助了 179127 名患病成员脱离苦海,这些数据背后是可以在赔付公示上看到的真实案例。

而且,这次关停对蚂蚁金服有害无益,有媒体推算,这次事件将导致蚂蚁金服亏损 30 亿。
因为,从下个月 28 日起,用户的“互助分摊”将消失,但互助案件还会继续发生,所产生的所有成本将由官方承担。

即使 ta 是个好产品,但互助产品的关停也是必然,正如知乎的@虎山行不行 所说:

“这类产品你说 ta 好,ta 是真的好;你说 ta 难做,ta 也是真的难。”


最近有很多小伙伴私信求“运营干货”分享。但精力有限,没法一一回复。


我手头上正好整理了一份内含155篇硬核干货文章和社群运营、活动策划等超全的资料包,可以免费送给大家。


领取方式:关注微信公众号【运营研究社】,回复关键词【资料包】。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