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工作,哪个更痛苦?
1
一直以来,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读书和工作,到底哪个更辛苦】。
前几天俩朋友找我喝茶,刚好就聊到了这个。
一个是博士在读的大龄学生,一个是工作七年的职场油条,按理来说他俩没啥分歧,毕竟都是被社会毒打过的人,井水不犯河水,然而这俩人在跨年夜的聚会上因为上班辛苦还是上学辛苦,吵到现在,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找我做裁判。
我其实很想说你们争这个干嘛,为啥不争买单呢?
职场人率先开始了发言,他说工作这七年,体检报告的问题部分有7页。
偏头痛,颈椎病,腰肌劳损,韧带拉伤,尿酸高,血糖高,工资不高,年纪轻轻就活成了医学观察对象,活体标本,各种疾病的培养皿。
最关键的是,因为总加班,生活不规律,体重飙升,已经从120斤涨到了180,除了基金不涨,全身什么指标都框框乱涨。
上学呢,起码不用朝九晚五,就算不逃课,也不用加班,每天还能打打球运动运动,别的不说,最起码有个好身体。
最累的活动也就是抄别人作业或者陪女朋友逛街。
工作就不一样,成天都是别人抄自己方案,女朋友更别提,早就没了。
累了,不会再爱了。
博士听完发出一声冷笑说,一提到运动就来气,我导师很喜欢打羽毛球,但是技术又不咋地,让学生满场捡球,从前只是脑子积水选了读博,没想到现在膝盖也积水了。
关键是打完球也不能休息,熬夜做实验写论文都是常事,也要成天肝,自己虽然没有那么多中年病,但是这发际线肉眼就跟自己的勇气一样,肉眼可见的退缩。
每天照镜子,自己都怀疑自己到底是读博的还是修佛的。
逃课那都是本科干的事情,都读到博士了,文章发的越晚毕业就越晚,谁也不愿意把自己拖到三十几岁。
倒也不是所有导师都会拉着学生打球,有些倒是懒得很,一动不动,但是他们折腾手底下的学生动啊。
读研第一年啥也没干,光贴发票了。
而且还不是给我报销。
最重要的是一把年纪了还没钱,一个月科研补贴不到两千,比全市最低工资还低一百块。
反观工作的人,再苦再累赚到手里的也是真金白银,钱骗不了人。
职场朋友听完立刻摆了摆手,他说钱不是这么算的,比如你那个博士宿舍在市中心,双人间,有独立的卫浴和客厅,一年才不到5000块钱,而同样地点同样大小的公寓,租给我们上班的一个月都得4000。
同时学校的食堂也便宜,十块钱一大盘子菜,最关键的是卫生,不用吃一肚子地沟油。
这么综合下来,社会人每个月的吃住成本就比学校高出来好几千,读书虽然拿的少,但那是纯收入,自己虽然明面上赚的多,那是没有抛除生活成本。
博士说按照你这个计算方式美国人应该还不如越南人生活的舒服,毕竟美国物价又高房价又贵,越南啥都便宜,甚至都不用工作,每天吃点香蕉都能活。
职场朋友立刻点头表示认同,他说肯定是越南舒服,不然美国人为啥总往越南跑。
博士说,说的那个舒服是我理解的那个么?
你说的明明是。。。。
我立刻打住了他们的对话,示意他们俩,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
职场朋友继续说,上班的话每个月车贷房贷小额贷都要还,这么多年除了裸贷不给批以外,其他的贷款自己还了个遍。
为什么裸条不借给男性?
凭什么不借给男性?
男孩子的DIO图难道就没有用吗?
这是地地道道的性别歧视!
我要报警了。
博士说,你还有车贷要还的烦恼,不错了,自己这几年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共享单车,因为地铁太贵了,根本坐不起。
再说你把房子租的远一点,外卖戒了改成自己在家里做,很快就能省下一笔钱。
但是自己的收入是实打实低,就这么说吧,如果自己想买一台iPhone 13pro,得从出的那天开始攒钱,攒到明年出14pro的时候,再去抢个优惠券,应该能勉强买得起iPhone12。
有没有钱无非是开源和节流,自己每天被科研绑架死,开源肯定是没得开,时间都用在写论文搞实验上了。
节流,已经很少了,再节就要枯竭了。
而职场上,每隔几年跳个槽工资就能有明显提高,这收益,杠杠的。
职场朋友说还跳槽,现在这个状况自己不失业就不错了,哪敢跳。
遇到了好老板还算舒服,万一进到职场里每天都是打杂,老板脑子再有点问题,自己不仅干着不爽,还只能忍,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你知道天天给仇人磕头是什么感觉吗?
我告诉你,上班就是。
最受不了的就是老板无穷无尽各种画大饼,成天告诉自己要延迟满足,结果我越延时老板越满足,刚入职场的时候老板还只是开奥迪,现在都已经计划买布加迪了。
谁也不知道跳槽的后果,万一跳走了结果更差了呢?
还不如现在这样苟。
博士朋友听到这里,眼角突然有了一丝丝湿润,他说,你是因为未知才苟着,但是你总有一天可以选择不苟,而我是没有退路了,不苟就得滚蛋。
你可以跳槽,我却不能更换研究方向。
比如遇到一个弱智导师,压根没得选,退学重新考研?
成本太高。
而且现在考试一年比一年卷,谁能保证同样的卷子来一套自己还能不能考上。
如果不退学,就只能日复一日被导师折磨,论廉价劳动力,谁能有我廉价。
白天贴发票,晚上写论文,周末还得陪打球,逢年过节还得给导师送礼,有时候还得接他家孩子放学,这哪是人过的日子。
画大饼最起码还是说好话给你点希望,但是搞学术,老师不喜欢画大饼。
因为他自己都混成那个熊样,画大饼也没人信。
他自己想起自己的生涯都得掉头发。
他们通常直接pua。
先是精神打压,告诉你,你写这玩意啥也不是。
然后人为摧毁,压着你的论文死活不给发。
最后就是控制,断你经费补贴,伤你自尊,延期毕业,再打三年工。
自己一个学弟被打击成抑郁症,忍无可忍,选择了去自由搏击恢复精神。
导师知道学弟原地起跳后能用膝盖直接击碎头盖骨,而且成功率比他做实验还高的时候,果断给他毕业。
简直是社会教育。
职场朋友立刻安慰:这只是小概率事件,大部分导师不是这样的。
博士说:不,能用膝盖击碎头盖骨才是小概率事件,而你选了天坑专业被迫读研,就算研究生毕业了也是失业,为了找工作只好咬牙读完博士,而读博又遇到了一个脑子上差一个膝盖的导师,这才是大概率事件。
本科加研究生七年已经搭进去了,不得不读。
读呢?
要么膝盖积水,要么膝盖击头盖骨,进退两难。
你就说吧,咋整。
他们两个人都陷入了漫长的沉默。
身后的服务员听了半天,突然说到,你们俩的问题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读书终有尽头,打工无穷无尽。
读书,是你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收益,是一个可量化的过程。
换成人话,就是需要一条路走到黑,一旦踏入到学术领域,你就没得选,必须死磕一条出路,在磕出来之前,就是没钱没尊严没退路,过得好不好一切都看命,命好遇到一个好导师,给署名,发奖金,还能跟研究生学妹原地结婚。
毕业找个好工作,那读书就非常舒服的。
如果命惨遇到一个不好的导师,要么忍到毕业职场见,要么忍不住到法场见。
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
而工作呢,说白了就是单一路径被打破了,过去在学校大家都是人以群分,跟你玩的都是跟你水平差不多的。
到了职场,什么样的人都有,大家都是被利益绑定在一起的人,你没法筛选,都是老板筛选。
工作肯定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由上而下级别森严。
与读书相比起来,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复杂,就连未来的发展也是不确定的。
有的同事干上几年告别打工人,创业融资都走了几轮。
而有的同事辛辛苦苦却只能做螺丝钉,他一直不跳槽就是稳定,也有可能逃脱不了35就被开除的命运。
所以,打工人的痛苦不仅仅是钱和身体,更有因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惧。
我们三个听了服务员小哥的话,半晌没有回应。
我们懵了,半天一个菜没点,人家小哥还搭了一堂课给我们。
我问小哥生活到底对你做了什么,能让你如此了解这一切。
他叹了口气。
如果你也是一个没有出路的非全硕士,靠着来餐馆兼职赚生活费的话,你就全懂了。
读书也不惨,工作也不惨。
自己赚生活的那个才最惨。
平时吃工作的苦,周末吃学习的苦。
所以什么最惨。
穷最惨。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