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送出大礼包,温暖就地过年异乡人

转载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2-01-25

日前,在河南洛阳市涧西区重庆路街道第一社区活动中心,就地过年的商户一家三口领到了社区的免费新春礼包。

01.jpg

图:人民图片

北京市朝阳大悦城的同仁堂门店年货一应俱全。

02.jpg

图:方紫薇摄

新春将至,近期全国31个省市纷纷发布了返乡通知,主流思想是提倡“非必要不返乡”。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历了去年的“就地过年”后,今年无论是从民众心态、市场供给,还是政策“红包”,都产生了不少新变化。

不想给家乡和工作地添麻烦 民众自愿就地过年

“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不能回家,但我不想给家乡和工作地添麻烦,就决定留在本地过年。”今年是付伟在浙江杭州工作的第6年,他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以前临近春节时,同事们都会热烈地讨论抢票话题,但今年办公室里“静悄悄”。

一位火车票贩子向中国城市报记者透露,相比于前几年,这两年“生意”差了很多,“以前客户都不挑车次,只要能抢到票就行,但今年接的单多为非常热门的车次,一些出发时间点较早和到达时间较迟的车次余票都很充足,用不着我们抢。”

作家冯骥才说:“过年是放大的生活,也是情感的总爆发。”虽然不少人有着不能回家的遗憾,但无论在哪里过年,都不妨碍表达情感,直抒胸臆。

“您有快递送达。”“北漂”白领萧萧打开手机,短信提示从老家寄来的年货已到达,远道而来的温情让她倍感温暖,“我收到了丰富的年货,例如卤肉、红肠、干果等等。为了让我吃上热食,妈妈还给我从网上买了锅快递过来。”

看着出租屋里满当当的年货,萧萧特意拍照发了朋友圈,她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我打算除夕一边下厨一边和家人视频连线,远程共享年夜饭”。

眼下网络上流传着不少“今年过节不回家,待在公司挣钱花”“今年过年不回家,防控疫情你我他”之类的段子,而这都是人们就地过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今年是我第二次在上海过年。”龙沐沐在上海市一家咨询服务企业工作,谈及过年,她表示自己的心态已经转变,“我家过年没什么仪式感,我也预料到春节时防疫压力大,所以提前请了年假回过一趟老家。现在通讯发达,和家人随时都能视频语音联系,过年也不一定非要回家团聚。”

当中国城市报记者问起她为什么更希望在上海过年时,龙沐沐坦言,上海的消费业态多样,新年假期可以实现很多计划,例如和朋友聚餐、看电影、逛艺术展、健身与打乒乓球等,“在上海的春节假期会比在老家更精彩。”

03.jpg

图片来源:网络

线上线下掀起消费热潮 冰雪消费或成爆款

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访后发现,今年绝大部分百货商超在春节期间不仅不打烊,还适当延长了营业时间,让就地过年“更暖心”。

北京市朝阳区大悦城永旺超市内,节庆气氛渐浓。记者看到,超市将礼盒摆放在独立柜台上,部分需要预定的新年礼盒是半成品,例如档位在79.9元-199元的寿司礼盒。此外,还有多种蔬果礼盒、熟食礼盒、水畜礼盒等,从红富士苹果、酱牛肉、羊肉片到帝王蟹、龙虾,选择多样,品类丰富。

“新年礼盒是过年走亲访友的佳品,包装高端、品类丰富,拿得出手。”驻足在礼盒柜台的李女士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

在一家“三只松鼠”线下门店,记者看到了整齐码放好的零食大礼包、坚果礼盒等,折扣力度为满199元减35元,满119元减10元。

“可以自由选购零食组合礼盒,无论是送人,还是买来做年货,都比单买划算。”该店店员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受疫情防控影响,部分地区补货有一定困难,所以建议尽早囤年货。

不仅是商品消费热度升温,文化消费潜力也在释放。

记者在一些本地生活类APP的电影分区发现,《长津湖之水门桥》《狙击手》《四海》《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影片将于2月1日上映。截至1月18日,《长津湖之水门桥》承载的期待值最高,新浪微博上#最强贺岁档#的阅读量已达98.1亿人次。

在深圳,“花卉+”主题综合体于近日开幕。深圳白领齐岚对此十分心动,高兴地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我打算去好好逛一逛深圳花市,体验异地新年民俗。”

即将开幕的冬奥会也带热了冰雪经济。在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近期促进消费工作的通知》中,首次将“乘势而上扩大居民冰雪消费”纳入其中。

“去年我就是就地过年,在和朋友聚餐时发现商场的冰场人声鼎沸,一下子激发了我的兴趣。”在北京市工作的郑女士回忆起去年的愉快体验,笑着说,“冰雪消费形式新奇,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收获了快乐。今年过年,我打算再去冰场玩一圈。”

和线下的火爆场景相比,线上的消费活动同样热闹非凡。“春节不打烊”成为各大电商平台与商家的集体选择,各大平台纷纷通过大额补贴、大牌贺岁、爆款直降等优惠措施向消费者提供实惠。

消费对于城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但专家认为,春节返乡整体是人口从更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因此越是经济欠发达、人口净流出较大的地区,消费需求越会被削弱。

“就地过年会改变春节假期的消费格局,在促进工作地城市的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于原籍城市的节日消费以及交通运输、旅游、娱乐等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

04.jpg

图片来源:网络

多地“红包留人”力度下调 专家:回归常态是必然

为了能让民众在当地安心过年,政府层面也陆续推出了就地过年大礼包。

最直接的就是“真金白银”留人。浙江省宁波市提出,对2022年1月26日至2月10日期间在宁波市规上工业企业、限上服务业企业(不含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重大项目施工企业一线生产岗位工作,且2021年12月在甬缴纳社会保险的非宁波市户籍员工给予专项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天100元,每人最高不超过500元。

安徽省芜湖市紧随其后,对非芜湖市户籍留芜过春节的员工,按照200元/人的标准给予过节补贴。

除了一次性发放补贴,不少地区还选择发放消费券。比如浙江省杭州市研究制定了《杭州市关于春节外省务工人员留杭补助实施方案》,决定对春节期间留杭的非浙江户籍务工人员,按每人600元标准,发放电子消费券。

此外,多地还推出了稳岗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租房补贴、困难补贴等。

“在异乡打拼的劳动者留在本地过年,就会对过年期间所在城市的生活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一定要求。”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副教授王鹏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务工人员返乡,城市的综合运行能力就会下降。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地方政府之所以“大手笔”留人,除了疫情防控和保供稳产的需要之外,也有对城市经济的考量。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各城市“发钱留人”在降低疫情风险和促进本地消费的同时,实际上也提高了本地企业节后的返工率,无论对于降低可能的防疫支出,还是对于本地企业节后复工生产都有积极作用,从算大帐的角度无疑是有利于工作地城市的。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城市报记者发现,虽然多城下了“红包雨”,但总体来看,激励力度不及2021年春节。

对此,一些声音认为,这是因为各地财政状况也相对较去年更为紧张等综合因素所致。不过,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达了不同看法。

“我认为这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取得实质性进展。”在袁帅看来,时下疫情在多地仍有发生,但是生产经营与生活回归常态也是必然,“力度的减弱恰恰是好事,表明了今年疫情防控机制更完善,这是胜利曙光到来的信号。”他说。

来源:中国城市报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1月24日 第04 版)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方紫薇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发

05.png

图:新农人袁帅

袁帅:会展业信息化、数字化领域专家。PMP项目管理师,数据分析师(高级),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CEAC国家信息化计算机教育认证:网络营销师,SEM搜索引擎营销师,SEO工程师,全网百万级粉丝自媒体矩阵实操运营者。现任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简称:乡村振兴建设委)副秘书长,“百城千企”智播基地副主任,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融媒体中心执行主任,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翼园(聊城)中小企业总部基地高级顾问。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新农人”培育计划组织者之一,3D互联网数字官网(3D立体官网)服务理念发起人。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