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1月猪肉价格下降逾40%,龙头猪企趁机扩产抢占市场
【摘要】为何亏损之下,巨头们还要纷纷扩产?其实在猪周期处于低位时,会出现养殖户、养殖企业纷纷退场的情况,而对于行业巨头来说,在拥有成本优势的情况下,便是抢占市场的绝佳时机。
元旦、春节一直是猪肉的消费旺季,往往能够为猪肉市场带来有力支持,然而今年的猪肉价格却在旺季持续走低。
2月16日,国家统计局披露数据显示,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下降41.6%,降幅扩大4.9个百分点。而猪企的销售月报显示,虽然多数猪企的1月销量同比大幅增长,但销售收入却明显受到了猪价拖累,下降趋势明显。
“猪肉价格的供给因素比需求因素影响更大,当前主要是存栏量处于高位,供给决定了猪肉价格下行。”民生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从目前存栏量看,预计未来数月的猪肉价格仍将保持低位。
旺季不旺,猪价下行
据各大龙头猪企的销售月报显示,多数猪企的1月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傲农生物的增速一马当先,1月内销售量达到38.08万头,同比增长近1.4倍。
与此同时,新希望和温氏股份的销售数量相近,分别出售生猪129.26万头、150.61万头(含毛猪和鲜品),环比上升20.62%、22.75%,同比上升76.61%、50.01%;而正邦科技的销量同样近百万,共销售生猪95.87万头(其中仔猪6.98万头,商品猪88.89万头),环比上升19.07%,同比增长21.86%。
目前,牧原股份则尚未披露销售简报,按照公司往年安排,牧原股份往往于3月披露1月和2月的销售简报。
尽管各大猪企的销量上升,但销售收入明显受到了猪价拖累。1月份的正邦科技和天邦股份销售收入环比、同比均为下降。天邦股份销售收入55848.27万元,环比下降7.10%,同比下降60.96%;正邦科技销售收入为12.19亿元,环比下降5.57%,同比下降60.92%。而温氏股份和新希望虽同比下降,环比却有所上升。温氏股份的1月销售收入为24.71亿元,环比变动7.86%,同比下滑近40%;新希望的收入为16.38亿元,环比上升6.78%,同比下降34.66%。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猪肉价格下降41.6%,降幅扩大4.9个百分点。
事实上,受国内猪肉供需“错配”影响,1月份猪肉价格表现为旺季不旺。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2022年前四周的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分别为每公斤20.22元、18.72元18.93元和19.59元。而2022年第5周,16省(直辖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已经降到每公斤17.98元,环比下跌8.2%,同比下跌54.9%,较上周收窄0.4个百分点。
“从目前存栏量看预计未来数月猪肉价格仍将保持低位。”应习文表示。
面对1月猪肉旺季期间的猪肉价格持续下跌,IPG中国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猪肉价格旺季不旺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供过于求、供求关系失衡严重的市场状况造成的。
“猪肉价格的下跌是受到冬季腌腊基本结束,节前生猪出栏加快,猪肉供应宽松所致。”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赚一年,平一年,亏一年,可谓是‘猪周期’恶性循环的真实写照。”袁帅指出,经历了非洲猪瘟引发的“超级猪周期”盛宴后,生猪产业可谓步履维艰,相关主体风险管理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
龙头猪企扩产,机构提前布局
明明生猪价格一路走跌,产能长期高位,但各大企业仍纷纷发布了增产计划,其中牧原股份的2022年计划直指5000万出栏量。根据牧原股份在的《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中提出的2022年生猪销售增长率不低于25%的目标。这意味着,牧原2022年目标将不低于5023.875万头。
除了牧原股份外,温氏股份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2022年出栏目标在1800万-2000万头,较2021年出栏的1321.74万头增加了30%-50%。而天邦股份在投资者提问中也表示,2022初步出栏预计600万头,较2021年出栏量增加180万头。
唐人神在机构调研中表示,公司2022年规划出栏生猪200万头。依据养猪事业部的生产计划来看,出栏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上半年出栏占比约为40%,下半年出栏占比约为60%。1月出栏生猪13.04万头,其中肥猪12.93万头,对比2021年1月肥猪出栏3.26万头有大幅增长。
为何亏损之下,巨头们还要纷纷扩产?其实在猪周期处于低位时,会出现养殖户、养殖企业纷纷退场的情况,而对于行业巨头来说,在拥有成本优势的情况下,便是抢占市场的绝佳时机。因此,养殖业的产能计划不完全着眼于一时的盈亏,更多的是长线布局,以实现市场占有份额的提升。
事实上,不仅猪企开始了猪周期的,目前已有机构准备开始布局猪肉市场。
东兴证券认为,现阶段周期拐点预期逐步提升,板块仍有较大的左侧布局机会,重点推荐生猪养殖板块。持续推荐关注成本控制具备明显优势的养殖头部企业,其次关注困境反转和存在较大成本改善预期与出栏成长确定性的二线和小而美标的。
而今年以来,猪肉股的股价一路上行,傲农生物取得了55.12%的累计涨幅,领涨板块;巨星农牧2月11日收盘价为23.55元,盘中刷新历史高点,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达48.29%;牧原股份累计上涨12.07%,温氏股份和新希望分别上涨了8.62%、7.23%。(内容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发)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认为:‘猪周期’形成的本质就是供需错配。生猪养殖业变革可以从拥抱“保险+期货”产业格局创新开始,在生猪市场,既有大型企业养猪供应猪肉,又有一家一户的散户养猪供应猪肉。对于大型企业来说,由于具有猪肉供求和猪饲料供求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能够较好地制定和执行对应的采购、生产和销售计划,实现较好的匹配。但对于散养户来说,猪肉消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信息不对称,供给往往滞后于需求,导致供给的变化滞后于需求的变化,从而产生散户型的猪周期。由于生猪养殖比较特殊,供需易发生改变,使得价格波动较大,从而形成猪瘟及其他意外风险和饲料、猪肉价格波动风险,两大风险极易导致生猪养殖户收入不稳定。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的逐步深入,养殖企业极难再现长期丰厚利润的局面,特别是随着微利、薄利成为常态,生猪养殖行业将重新洗牌,积极运用金融工具锁定饲料成本和产品售价的企业,将会在猪周期的波动中留存下来。
集成运用期货市场风险规避与保险行业承保理赔功能作用,尽管“保险+期货”并不能从根本性地解决和改变猪周期,但其可以帮助数量众多的中小养殖户规避风险,通过“线上+线下”双线闭合,以供应链金融为指导,信息技术为依托践行和落实的“保险+期货”模式,联合养殖户、期货交易所、证券期货公司等多方力量,以期货市场价格作为保险产品中的价格指数确定目标价格和赔付标准,更加精准地反映了未来市场预期,不仅提高了保险设计的精准度,还有效地保障了养殖户收入稳定。同时,引入同在期货市场有相应产品的养殖饲料价格,可以帮助养殖户及时了解未来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和饲养周期,减少因市场波动造成的损失,降低了养殖风险。该模式填补了合理分散价格风险的空白,是对我国传统农(牧)业保险的必要补充和有益探索。在“保险+期货”当前架构基础上,拓展“保险+期货+订单”“银行+保险+期货”等延伸模式,创新解决猪周期价格不可保、市场风险难规避问题,推动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也将只是时间问题。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