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岁的张艺谋冲刺“残奥会”,老谋子:我只是笨鸟先飞!
首发:日本设计小站
原标题:71岁的张艺谋,又开始冲刺“残奥会”了!一天只睡3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老谋子:我只是笨鸟先飞!
“老谋深算”张艺谋
——日站君
冬奥会完美结束,国师张艺谋又一次重现2008年的盛况,举国欢腾!
然而,再见亦再见,刚忙完冬奥会闭幕式的老谋子又开始为冬残奥会做准备。就在前两天,张艺谋工作室发布了一条导演精心筹备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视频。
网友一边期待老谋子的开幕式,一边又开始心疼他。连着两场的开幕式,这工作量可想而知。
因为他,“老谋深算”这个成语有了另一种解读:张艺谋导演就算老了也对开幕式有着很深的打算。
01
工作狂张艺谋
张艺谋71岁了。
外人在意泱泱大国的体面,家里人担忧的是他的身体。张艺谋的妻子陈婷,在2月14日的一条微博引发了争议.
陈婷虽是担心老谋子身体,但言里言外像是在抱怨国家。
网友:您这发文不是在表示张导的辛苦,倒像是怪他因为国家,冷落了小家,但是家国面前,国就是最大,一时不知道该理解您的担心和牵挂,还是该认为您在给张导拉后腿。
不吹不黑,张艺谋完全就是个工作狂。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老谋子也不停歇,依然是前所未有的高产,《悬崖之上》《狙击手》《坚如磐石》,还抽空演了个电影,还在筹备一部电视剧。
拒绝社交、应酬、休假、旅行等等一切电影之外的东西,“晚上回家继续看碟,有时候一口气看10张,凌晨5点睡,上午10点起床继续。”
当我们再把张艺谋的一天拉长到几年,才会清晰明了的发现:这些年,张艺谋的生活远远不止奥运会!
2019年到2022年,张艺谋指导冬奥开闭幕式期间,中途还导了国庆70周年晚会,并完成了4部电影的拍摄。
2018年初,张艺谋筹拍《一秒钟》的时候是68岁,同时主持推进着八九个不同的大项目,全天的工作是直到次日凌晨3点才结束。
纪录片曾经跟拍了张艺谋2018年筹拍《一秒钟》时的一天行程,如下:
他的日常状态是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走路5公里,只吃一顿饭。
如此高强度的工作量,如此令人瞠目的工作效率,张艺谋始终坚持把每一件经他手的工作做到淋漓尽致。
问他为什么这么拼?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张艺谋是这的样回答:“回想我的经历,一步一步碰上好机会,可比我有才的多的是,假如我还在浪费时间,虚度光阴,说不过去。”
努力才是硬道理
老谋子作为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凭借的也是这一份初心。
张艺谋是怎么拿到总导演的?我们先来看看崔健团队,崔健在竞标时发言说:“我没有想太多,更多的一种感受……”
我们再来看看陈凯歌团队,陈凯歌在陈述方案时,他慷慨激昂地念起了杜甫的一首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他俩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导演组很明确,我们要的是可执行的方案,不是诗人。
李安团队准备的非常充分。李安邀请了林徽因的侄女林樱,来担任开幕式场馆的设计。李安还准备将开幕式场馆,打造成一个大型沉浸式电影院,李安准备挖掘中国古典文化,向世界展现一个文化的中国。
但这种充分,跟张艺谋的准备比起来,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张艺谋打电话给相关负责人,请他安排几个人下楼搬标书,这位负责人忍不住笑了:“不就是一份标书吗?还得着几个人来搬啊?”
负责人跑到门口一看,着着实实下了一大跳,“好家伙,整整装了两大卡车。”“有两个缩小版的鸟巢,鸟巢旁边是24个黑匣子,一个黑匣子里有4本书,全是关于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设想。”
“张艺谋每天只睡三个小时,有时甚至可以不睡,想起工作上的事,经常半夜起来等天亮……”
然后跟团队的专家,一遍又一遍地沟通,一遍又一遍地推倒,一遍又一遍地重做,琢磨了整整五六个月,才做出了一套套可执行方案。
“没有想到张艺谋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就连预备方案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备案,也都准备好了。”
就连李安也不得不感叹:“我本来还想竞选总导演的,现在我觉得,我能给张艺谋做个助理就不错了。”
02
最有争议的电影拓荒者
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张艺谋已经28岁了。
他毕业自北影摄影系78班的一名学生,他和陈凯歌、田壮壮是同班同学,这群人后来成了中国第五代导演。
仿佛是天生为电影而生,第一次当摄影师、第一次做男主演、第一次拍电影,张艺谋都是一举登顶,没什么悬念。
原本他拍照的初衷,只是为了逃避车间劳动,换个轻松点的活儿,后来却走到了第五代导演的前列,乃至走入了国际。
登顶之后,是下坡的开端
在早年拍摄的电影的前八年,老谋子追求人性的拍摄,《红高粱》、《代号美洲豹》、《菊豆》、《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巩俐是他最好的搭档。
有人说,他和巩俐合作的八年,是彼此的黄金时代,后来他的电影,她的作品都不尽人意。
但让他的口碑毁誉参半的,是商业电影的开始。
忙完奥运会的国师拍了回归后的第一部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拿到了史上最低分。
而后,《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口碑呈现两边倒。
一面说他驾驭大场面的能力是当今中国华语电影导演里的屈指可数,一面说他的电影失去灵魂只是一个崇洋媚外的文化尸体。
《长城》的上映,张艺谋又被骂了。
国际合拍,西方面孔却成为中国英雄,画面绚丽而空洞,视觉浮于形式。
那几年,骂张艺谋似乎成为了全民共识和狂欢。
被骂急了的张艺谋,有回说:“你信不信,我今天就是拍部《活着》,也会被人骂。”
确实,张导在《十三邀》说,现在再拍80年代的片子,大众压根不会买账,市场确实变了,但张导顺应20年代国家主义兴起的潮流,走火入魔了!
央视《第十放映室》曾评价他是“中国电影的拓荒者”。
赞誉的背后,其实是后继无人的尴尬。
03
色彩美学,绝了!
“用色彩讲故事,不是张艺谋的首创,但是,却是他做的最好。”
虽然总有人说张艺谋讲不好故事,但张艺谋的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却是那一幕幕或艳丽,柔和或冷峻,色彩鲜明,风格突出的镜头画面。
从1987年《红高粱》一战成名开始,馥郁的色彩和恢弘的场面,便成为他的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红高粱》后,《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红灯笼、《秋菊打官司》中的红辣椒、《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红棉袄、《英雄》中金黄胡杨林中的红衣侠女……
张艺谋让这片饱满而热烈的中国红,一次次成为全世界最为瞩目的颜色。
《满城尽带黄金甲》是以金黄色为主色调:皇袍凤袍金光闪闪,黄金的琉璃、镂雕的走廊柱子,金色统一的服饰、头饰、摆设,华丽的地毯……
大片的金色铺陈在装饰上、战甲上甚至是妆容上,举目所见,皆是一片苍凉的繁华。
作为张艺谋执导的首部武侠电影《英雄》,影片分别运用了黑、红、蓝、绿和白作为各个故事的主色调,让观众更容易理解每段故事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绪。
《十面埋伏》虽然在情节上与《英雄》关联不大,但是在用色上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张艺谋开始深入探索中国古典色,应用于电影艺术的融合之法。
《影》这部影片,让老谋子终于解锁了高级的黑白灰,他说“这部电影是一个水墨精神的美学,就希望它像画卷一样的慢慢打开它……”
张艺谋主动放弃了“红色”的煽动性,不再选择用红色的涂抹获得情感的强化。影片中的血色也是淡淡的、沉闷的红,这种压抑的色彩,将整部电影变作了一个不可言说的秘密。
在《张艺谋和他的“影”》这部纪录片中,张艺谋对美术部门千叮咛万嘱咐,这次色调一定要淡雅,一定不要出现大红大绿。听完这一句,电影院中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
04
笨鸟先飞的张艺谋
张艺谋是个低调派,许多人家拿来批判他的标签,追起源头,他一早就贴到自己脑门上了。
他说自己就是个俗人,在电影上,只是笨鸟先飞。还常把许多事定义为“农民做法”。
但提到创意,他气吞手里的一缸子水,不客气了。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他也说:
我希望不要固步自封,把自己标签化、类型化。跟着时代走,不断去尝试新的电影类型,才能“青春永驻”。
这一点,许知远也有共识,他在《十三邀》对张艺谋的人物侧写里写道:“四十多年来,没人像他一样,即使在高度受限的环境下,仍做出如此广泛的尝试。”
最后,将张艺谋的两句话送给大家:
“我们老喜欢看辉煌绽放,它背后一定有漫长和不为人知的准备,准备过程中,你未必知道哪个方向会有光亮。
准备是有价值的,也有苦中作乐的美感,你以为在消遣时光,其实你在为未来铺路。”
素材来源:
《张艺谋和他的“影”》
《张艺谋的作业》
《张艺谋的2008》
《十三邀:许知远对话张艺谋》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作者公众号:日本设计小站(ID:japandesign)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