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举报 2022-05-09

4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大家好,转眼已经是夏天,一月一度的「印象文案」系列又来和你们相见啦!

工作以后,日子就像是装上了加速器,快到让人觉得短暂地停歇一会儿都要承受浪费时间的”罪恶感“。我们似乎习惯于每几秒就划走一个短视频,却少有耐心在同一件事物上停留太久。倘若在某一天我们尝试放慢脚步,不急于快速地看见每一件事情的结果,自我感受上的“时间”速度与意义是否会有所变化呢?

本期的8句文案,正是我在过去一个月许多次对事物的细品慢嚼中发现的,大概慢下来的意义就是不错过一些美好,把这些用心发现的美好分享给更多的人就是这篇文章的意义。


01

我们依次被关进格子间,
和一张电脑、桌子共度一生,

青春打印成一张封条,
贴在工资卡那一栏。


4月初,一则名为#打工人的诗能有多治愈#的话题热搜引起我的注意,原本以为会被暖到,点进去一看有被扎到。网友@隔花人 的这首诗生动刻画了当今许多打工人的实况,格子间、电脑、青春、封条、工资卡,这些再熟悉不过的词被串联起来,逼仄的空间感扑面而来,连续出现的以”一“为单位的量词又塞满这个原本狭小的空间,不经意激起人们内心一角的混乱与孤独。

然而,语言表达上的自嘲口吻又能很快冲淡人们那一瞬间的忧伤,平添些诙谐意味。生活可能就是这样吧,会有无奈,会有不知所措,但有时一些微小的改变也能带我们去看不一样的风景,比如换种心态,又比如在晚上7点的时候走出格子间,抬头看看月亮。

4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02

怎么引起人类的关注呢,
那就落到种子上吧。
等种子发芽了,长成大树了,
人们会停下脚步,
在大树下倾听我的声音吧。


谷雨时节,OPPO带着全国观众云听了一场雨。视频中,下雨的画面是向全国各地摄影博主征集而来,雨声中稚嫩童声朗读的诗歌则都来自公益组织“是光诗歌”小朋友们的投稿。听着雨声和孩童们天真又富有哲思的内心声音,自己如身临其境,沉浸在这片刻的安宁里。

其中,一首名为《雨的心思》的诗歌尤为打动我。人们在听雨的时候,大概并不会在意一滴雨的去向,可在孩子的眼里,每一滴雨都有它的独特性和心思。除了落在地面、汇入湖海,还有雨滴落在种子上,生根、发芽、长成大树,又或者开出一朵花,原来看似相同的雨还有如此多的不同,雨过天晴后,不一定是雨的退场,而可能是与种子、花草、树木融为一体的新生。

4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于个人而言,也有着和雨滴一般的相通点吧。或许在人海中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一员,但是我们作为自己人生的主角,可以选择前进的方向与道路,可以活出自己的不同,在漫长的时间维度,谁又知道生命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即便没有惊喜,在无数个跟随内心的选择中我们也已然获得自由。


03

生活,总是偏心那些用心对待它的人


4月26日,京东发布了一支由多个日常生活镜头组成的TVC,片中人物故事朴素平常,没有添加理想化的滤镜,倒给人呈现出生活的理想状态。

“生活中快乐是有烦恼的""生活里硬撑可以但没必要”“生活里时间总是不够用”......在铺陈美好之时,生活中的“不完美”没有被忽视,而是被拿上台面与快乐、温暖、闲适等一切好事共存。这不正是生活的本来面貌吗?有让人焦头烂额、气急败坏的时刻,也有令人兴奋激动的暖心瞬间,不管是怎样的时刻,它们都终将化作生活里的小波澜,而那些你用心对待的日子,也都会留下痕迹,然后在意想不到的某天,成为生活偏袒你的标识。

没错,“生活,总是偏心那些用心对待它的人”,这种偏袒,是生活给的,也是自己馈赠于自己的。


04

不怕慢,只怕站。


在《十三邀》第六季第7期,许知远与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葛兆光的对谈始于登香炉山的途中,七十多岁的葛老师一边感慨着“不怕慢,只怕站”,一边还不算太费力地向山的更高处走去,葛老师这漫不经心的6个字被我烙进脑海。

不知大家是否有过在几个选择或一个决定执行前犹豫不决、惶恐不安的体验,我想“不怕慢,只怕站”用在这种时刻再合适不过了。与其纠结做还是不做、来不来得及,不如先迈开脚下的步子,即使慢一点,也总归是离目的地近了些。

4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站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与宏大的叙事背景中, 葛老师形容自己的始学研究如同“绕到后台去看卸妆”,又如“拿着X光照美人”,如此贴近真相与事实,事物那层朦胧的美感便褪去,此时,观察者更需要耐得住那些慢下来、反复求证的时光,正是一代代这样“不怕慢”的人,为后世踏出了一条更宽阔的路。《十三邀》的一位观众留言道:“在历史学学习过程中,经常反复叩问自身一个问题即‘我的研究有什么意义’,或许在变动不居的当下,让心灵暂且平静就是人文社科的意义所在。”同样让人动容。


05

读书是我终身的爱好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习总书记分享他的阅读故事时说:“读书是我终身的爱好”。

为什么要读书?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有人试图在书籍里寻找通往大千世界的道路,有人渴望在文字的浩瀚大海找到开启自我心灵大门的钥匙。不管最初促使一个人拿起一本书的动因是什么,那些将书本拿起就再也放不下的人在书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净土,又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迸发出新的东西,在这种动态交流中萌生的力量感是阅读更为珍贵的意义。

4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或许当我们不再追问阅读的意义,只是将其作为如同一日三餐般自然的存在,变成一个终身的爱好,我们才能看清阅读到底让我们通往何处。幸好,在“变”成为“不变”因素的时代里,还有书卷搭成的“避难所”。


06

我们可能会经常一个人独处,
但是这种状态下未必一定是和别人孤立的,
或者说也可以理解成一种互相在精神上的鼓励。


《但是还有书籍2》播出后,豆瓣上不断有人发帖力荐这档小而美的纪录片,图书编辑、翻译、图书管管理员、二手书摊主......在不同的领域里的“匠人”故事被娓娓道来,故事主角身上的坚守、纯粹像是一阵春雷,唤醒埋藏在人们心底已久的那颗有关热爱的种子。

顾晓军,中国国家图书管管理员,一个在读到动人的文字时即便面对镜头也会忍不住哽咽、流泪的男人,更是早在9年前就有人在豆瓣发帖寻找过他。原因是贴主每次来图书馆,都能看见他手捧一本波斯语书籍,很认真地阅读、做笔记,而这样的专注其实已经默默感染了许多个来图书馆的读者。在节目拍摄期间,还有人特意上前感谢顾晓军:“您就像一个扫地僧一样,给了我一些指点,给了我一种激励。”

4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访谈间,顾晓军分享了一句他很喜欢的谚语——"I‘m alone but not lonely",紧接着他解释道:“我们可能会经常一个人独处,但这种状态下未必一定是和别人孤立的,或者说也可以理解成一种互相在精神上的鼓励。” 记得中学时上英文课老师时不时会提及alone和lonely的区别,在我看来顾晓军的所言所行正是对这两个词微妙意义差别的最好解读。身可独处而心不孤独,这大概也是喧嚣当代生活里的某种解药。

1652069690400587.png


07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英雄,
只不过是无数普通人,
在坚守内心的光。


Vivo携手微博与微光剧场,根据几个普通人的真实生活,为我们讲述了几个没有结局的故事。时常找不到答案的生活和没有结局的故事和一样,会让人疑惑、迷茫、惶恐,但又总有人像故事里的人一样守着内心的一束光,不断活得前行的力量。

故事中,开了20年厂子的老伍,在工厂关闭的那天,想尽办法保留最后一台机器,可这台机器和他的坚持都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与理解。几万块购入的机器被再次收购时被嫌弃太破旧,只值两千块,不愿意贱卖这台机器的老伍只好将它带回家,被妻子抱怨:“这日子还要不要过了”。于旁人看来,工厂都没了,死守着一台机器的确挺傻的,但对老伍来说,这最后一台机器更像是自己内心的一束光、一道防线,装着过去被燃烧掉的青春岁月,也装着对未来的希望。正如片尾老伍说道:“人总得留一些念想,会有那么一天,我老伍会再次听见机器转动起来的声音。”

影片的最后,没有反转,没有奇迹,但老伍静静地站在废墟里,心中还保有一丝坚定的信念,这就是生活最动人的答案。世界上的英雄,不过都是无数普通人在坚守内心的光罢了。

4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08

Brief在变,Deadline不变。
工作在变,余额不变。
工位在变,忙碌不变。


4月初,蒙牛发布了一系列以“时代在变,要强不变”为主题的海报,借助世界杯的契机,强化品牌“天生要强,品质不变”的形象。同时,一组画风更为轻松的海报也在社交网络传开,引发许多人的共鸣。

同样是围绕“变”与“不变”,蒙牛将更为生活化、常态化的场景带入,brief,deadline,工作,余额......借助这些人们熟悉的比较物,拉近与人们的心里沟通距离,借助网友自发传播,“时代在变,要强不变”的主题也默默植入人们内心。

4月,印象最深的8句文案

本期分享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会!

过去一个月,你还发现什么印象深刻的文案呢?欢迎分享!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