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卖电商匍匐前行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2-03-15

2008年成立,至今仍活跃于电商市场,唯品会可算是电商行业里的“老前辈”。十四年的时间很漫长,电商市场涌现出了越来越多挑战唯品会“品牌特卖”权威的垂直电商平台。
 2012年正值电商行业高速发展阶段,唯品会凭借“品牌特卖”的差异性优势实现了扩张。也是在这一年,唯品会成功在纽交所上市,并且创造了上市至今持续正向盈利的神话,十年间市场环境突变,电商渠道增多、用户需求跃升,唯品会面临重重挑战。 电商市场是个“肥羔羊”,实现盈利的电商平台不在少数,但能够保持近十年都盈利的电商屈指可数。唯品会2021全年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总净收入同比增长14.9%至1171亿元,上年同期收入1019亿元;Non-GAAP净利润60亿元,上年同期63亿元。公司全年GMV同比增长16%至1915亿元。 唯品会业绩稳健增长的背后,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隐忧。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关键指标下滑 唯品会是一家做特卖的平台,收入主要由自营商品收入、其它收入两部分构成,评判其最新发展状况的标准是商品成交量、用户活跃度以及净利润等等,过去一年唯品会的成绩单可圈可点。 数据显示,唯品会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341亿元的营收,同比减少5%,净利润为14.2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4.48亿元,骤降42%。同时,唯品会毛利率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滑,第四季度毛利润同比下滑14.5%至67亿元,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21.9%下滑至本季度的19.7%。 毛利率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唯品会营收、净利润、毛利率等多项指标下滑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直接原因是,用户流失导致GMV和订单总量的下滑,造成营收下降。据财报数据,唯品会2021年活跃用户数达9390万,全年净增1000万同比低于2020年1490万的净增。2021年第四季度,订单数同比下滑5%至2.17亿元,GMV 同比下降4%至570亿元,活跃用户数则同比减少逾7%至4920万。此外,在“双十一”、“双十二”、“年货节”等全民大促活动频繁的第四季度,唯品会用户流失较多。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品牌特卖”的核心优势失效,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下降。 一来,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综合电商大打价格战,唯品会低价竞争力不足;二来,内容社区小红书开设电商业务,其多元化、丰富度高的穿搭内容吸引大批女性用户,进一步挤压唯品会的生存空间;三来,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高举直播带货大旗,优质主播为“正品”背书,消费者更愿意相信带货主播。 唯品会的失利是整个品牌特卖电商市场走下坡路的体现,在得物(主打正品低价)、抖音快手(直播带货)、综合电商(百亿补贴)、小红书(“女向”内容)等平台的冲击下,品牌不再是稀缺资源,正品保障服务也越做越好,低价则成为常规。 对于新客来说,特卖电商还有吸引力吗? “正品”失去独特性 作为特卖模式的优秀代表,唯品会即特卖电商的代名词,从唯品会的发展情况可窥视特卖电商市场的景气度。 众所周知,唯品会品牌特卖生意的逻辑是:与各大品牌商建立供货联系,低价获取合作品牌库存商品,随后以平台价格卖给消费者获取中间差价。得益于各大品牌商的鼎力支持,以及唯品会对货品源头、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质检的把控,特卖电商树立起了“100%正品”的形象,奠定了好口碑基础。 不过,新一代消费者对平台商品品质、消费服务体验提出更高要求,加剧了电商行业“正品”的竞争,特卖电商的正品的优势被弱化。 首先,潮流网购社区得物通过鉴别证书、防伪扣、包装盒、品牌胶带组成的“防伪四件套”,加深平台正品好货的标签,得到了新一代消费者的肯定。官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得物App超过88%的用户为90后、00后。 似乎比起对一个特卖电商平台的供应体系忠诚,消费者更愿意相信鉴定机构的鉴定单。换句话说,和特卖电商的溯源码相比,潮流网购社区检验正品的流程和技术更受90后、00后认可,得物、识货、nice等具备专业鉴定中心的电商平台强势崛起,必将对特卖电商造成冲击。 其次,电商产业链趋于成熟,各类用户权益保护、正品保障服务越来越完善,假货横行的时代已经远去,特卖电商的“正品红利”消逝。 电商发展初期,电商市场鱼龙混杂、假货屡禁不止,特卖电商凭借独特的“正品保障”服务建立起差异化优势。而今消费渠道的升级,消费者购买大品牌的渠道越来越多,“品牌特卖”模式不再吃香。 再有,Z世代年轻人成为新的消费主流群体,他们不止对“正品”有要求,还对新奇的黑科技服务感兴趣,例如“AR虚拟试穿”、智能客服机器人。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更多技术融入购物环境中,起到提高服务水平的作用,特卖电商也需要使用新奇科技的手段提升用户体验,吸引Z世代消费群体。 总而言之,越来越多电商平台完善高标准的品控服务,特卖电商“正品”的标签失去了独特性。不仅如此,电商平台低价竞争愈加激烈,特卖电商的“特卖”策略也失去了吸引力。 “特卖”失去竞争力 拼多多、淘宝、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把补贴做成了长期生意,直播带货、工厂直卖等销售模式将低价做到了极致,“特卖模式”的竞争力日渐式微。 一方面,拼多多、京东、淘宝在“百亿补贴”领域拼刺刀,特卖电商平台上喜爱低价的客群被分流。 拼多多主攻下沉市场平台商品价格一向偏低,“百亿补贴”活动更是进一步放大其低价特惠的标签,在砍一刀、拼团等方式的传播下,“特惠拼多多”声名远扬。无独有偶,除了折扣、满减、优惠券满天飞的“双十一”、“618”,淘宝还上线特价版APP,京东推出京喜APP,将低价策略进行到底。 综合电商平台的另一杀手锏是高品质产品和高品质服务。京东的自建物流优势和3C产品口碑,撑起了5.5亿活跃用户,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活动强调正品大牌,树立了“好货”的标签,相比之下特卖电商的竞争力较弱。 另一方面,直播带货、工厂直卖等销售渠道的兴起,丰富了消费场景让消费体验更佳,减少了中间环节给出更低价格,特卖电商被“降维打击”。 相比传统销售渠道,带货主播在直播间试用商品、比货比价与消费者沟通,营造出热热闹闹的促销氛围,大大提高了粉丝们的消费欲望。在淘宝直播、抖音、快手等平台的耕耘下,直播带货已成为年轻消费群体主流的购物渠道,特卖电商在直播带货布局上晚了一步。 另外,阿里旗下1688平台崛起,“批发式购物”成Z世代年轻人消费新趋势,工厂直卖渠道迎来了第二春。1688平台产品品类多、无中间环节、价格低,这些优势是其他电商平台无法比拟的。 以往“低价策略”创造了很多商业奇迹,外卖市场、出行市场、在线旅游市场均靠补贴带来大量用户和成交额,通过“补贴大战”决出行业地位。今时不同往日,电商行业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平台之间的较量从烧钱抢市场,变成产品、服务、供应链等综合实力的比拼。 综合电商老新玩家贯彻“低价策略”争夺价格敏感型用户,以及直播带货渠道的兴起,给特卖电商带来了沉重的竞争压力。面对其他平台的冲击,品牌特卖电商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 探索特卖电商最优解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高,年轻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提出了高要求,特卖电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空间。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特卖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6万亿元,消费者购物观念更加理性化,“好品牌、好品质、高性价比”将成为中国消费的一大趋势。 在此趋势下,特卖电商的代表唯品会提出持续聚焦核心品牌和高价值客户的目标,也就是坚定走品牌特卖的路线,寻找特卖电商的最优解。 一来,持续聚焦好货战略,强化“正品”标签。俗话说“人好不怕贬,货好不怕选”,唯品会通过与全球品牌商开展深度合作,获得授权链确保货源品质,同时基于大数据算法寻找具备爆款品质的产品后进行储备,通过大规模提供爆款产品吸引高价值客户。 二来,不断优化用户服务体验,提高用户的存留率。客服和物流是最能体现电商用户服务质量的两个环节,为了提高物流满意度,唯品会携手顺丰开展免费退换和上门换货服务,解决了用户退换货难题。 不仅如此,唯品会还组建了专业的客服团队,满足消费者的问询需求。据唯品会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唯品会建立近2000人的专业客服团队,及时解决用户的诉求和建议,在24小时内解决客户问题比率达到97%以上。 三来,开拓线下门店,满足新一代消费者全场景购物的需求。2019年,唯品会斥资29亿元人民币收购实体折扣店运营商杉杉奥特莱斯,正式摸索线下市场。根据天眼查的数据,唯品会目前在独立的杉杉品牌下运营着至少10家线下门店。 电商市场没有好做的买卖,唯品会在特卖电商领域的一系列的创新与探索,或将拓宽和延长特卖电商的“护城河”…… 文/蛇眼财经,公众号ID:sheyancaijin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