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与女有瓜的广告
“她”,一个颠沛流离的字儿。古文读jiě,同姐。
1918年,在北大任教的刘半农首次提出:用“她”指代第三人称女性,一时轰动学界。在之前,有文学作品用“伊”字指女性,如鲁迅早期作品。
“她”字刚提出,即遭封建势力攻击:“没必要!第一人称没分男女,为何第三人称要分?”一些女性主义学家以新时代男女平等为由,痛骂刘半农。有人一度拒绝使用,直到1932年,“她”被教育部纳入常用字,争论结束。“她”,结束了第三人称的混乱,丰富了中国语言。“女也”选择了这个代表女性独立的字,并放大了女字旁。聊聊女字旁。
女字旁,指向美好——婵娟、婀娜、妩媚、娉婷、姝、婉、妍、娇。女字旁,也充满歧视。谭维维那首《小娟(化名)》,聚焦遭遇暴力的女性,有这样一句歌词:“奻姦妖婊嫖姘娼妓奴,耍婪佞妄娱嫌妨嫉妒。”18个带女字旁的贬义词,是语言对女性的污名化。它们不为女性专用,却都以女字旁出现。
女字旁贬义字很明显,但很多人不知道,一些常用字,也是从女性贬义而来。
不仅如此,妇,姐、姨、娘、婆、嫂,各种女性称谓都或多或少有被污名化,与之对应的哥、叔、爷、伯等男性称谓长久保持着本意,甚至时常作为尊称。而用来指代男性的字,如公、雄、汉等,几乎是彻底的褒义。与女字旁相对的单立人旁,也极少有贬义词性。
“女”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汉字之一。“姓”就从女,现代研究公认,“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最古老的姓全都带女字旁,如:姜、姬、姚、姒、妫 (gui)、嬴等。许多广告也注意到女字旁的特指性,纷纷在女子旁上展现创意,今天“女也”来盘点一下。
01 上海迪士“妮”
迪士尼在妇女节,简单改动了标牌上的“尼”,迪士尼乐园变成了迪士“妮”乐园,极富童趣。只是多加了一个女字旁,就令人眼前一亮。
02 芭比全球媖雄
2018年妇女节,芭比娃娃的制造商——美国美泰公司宣布全球17位著名女性作为“芭比全球媖雄”,推出17个女性限量纪念版芭比娃娃,以表彰她们在过去或现在改变了女孩们的世界。
英文名将hero改为了shero,中文译名为“英雄”的“英”加上了女子旁,都彰显出了女性自信自强的态度。中国有三名候选人入选,分别是唯一被《时代周刊》封为亚洲英雄的“芭蕾皇后”谭元元,身高192cm的女排队长惠若琪,以及年仅21岁的“国民闺女”关晓彤。
03 凯迪拉克 有话对妳说
凯迪拉克发起#谷爱凌有话对妳说#活动,联合《新周刊》摄制短片,邀请几位冬奥观赛的普通人,一起重读谷爱凌。以谷爱凌为代表的Cadillac Lady,以勇者特有的女性力,唤醒世界的更多可能。整部短片中的“你”全部改为“妳”,激励每一位女性勇敢、自信、展示自我力量。
04 潘“亭”
许多广告加上女字旁,潘婷却选择了去掉,变潘婷为“潘亭”。妇女节前夕,潘婷在其官微发布一支广告,对当下社会中有关于职场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偏见进行了讽刺。可是让潘婷翻车的,却是它的微博文案:“潘婷去’女’字旁变潘亭,寻找每一位闪耀的职场女性!征服职场,不必丢掉‘她’,也能闪耀如她!”网友不解,一面去掉“女”字旁;一面呼吁不必丢掉“她”,是否矛盾?
希望你看完这篇,对女字旁有更深的理解。
女字旁,
不是枷锁,也不是花朵;
不是利刃,也不是道德;
不是污名,也不是赞歌;
正视她,平视她,
如你如我,
同他同她。
更多关于女性内容多关注以下账号
女也 视频号:女也-ToHer
女也 小红书号: 女也-ToHer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