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IP很艺术:从沙州画院到敦煌画院
1655年前,乐僔在敦煌落下了开辟石窟的第一凿。
此后一千多年间,无数虔诚的人们来到这里开窟造像。
上起十六国,下至元代,其间有盛世太平,也有战火纷飞,无数的画师们在这里,将他们心中的世界绘于墙上。
张大千说:“敦煌壁画必是出自名手,而非工匠”。
然而敦煌石窟开凿历经千年,参与的画工、塑匠、经生数以百万计,但是能留下姓名可考的,仅有十余个。就是这些无名画师,一笔一笔绘出了让世界为之赞叹的敦煌壁画。
原壁画题有“甘州史小玉笔”
早期敦煌画师的组织结构尚不清楚,不过在敦煌文献中有不少五代宋时期的资料。
记载中,在曹氏执政敦煌之时,正值五代时期中原画院形成之重要阶段,沙州(敦煌,古称沙州)不仅已经出现了民间的“画行”,还建置了隶属官府的“画院”。
五代时期,沙州已是和南唐、后蜀交相辉映的另一处中国早期“画院”的滥觞地。从这里不难看出,画院是形成举世闻名的敦煌壁画的重要组成之一。
画师供养像 榆林窟 五代
宋初开凿的榆林窟35窟有一身供养人题名是『施主沙州工匠都勾当画院使归义军节度押衙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竺保一心供养』,由此画像及题记,知曹氏归义军时期(五 代、宋)沙州设有画院。
——《敦煌大辞典》(季羡林主编)
到了1993年,在敦煌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敦煌画院。
当然,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饱经风霜的敦煌壁画已经十分脆弱了,如今画院的的工作就不再是给敦煌艺术添砖加瓦,而是让敦煌艺术薪火相传,将千年壁画临摹保存下来,供后世长久学习观赏。
敦煌画院建院至今,为了还原最真实的壁画原貌,一直用一种最接近莫高窟壁画的临摹方式——泥板临摹。
敦煌画院泥板临摹<泥板-起稿-上色>的全过程
或许,也只有泥板这样坚实的载体,才能传达出敦煌壁画历史的厚重。
当画院老师们深厚纯熟的笔力加上极其还原的泥板,仿佛有人把一幅幅精美的壁画移出了洞窟。而这样的壁画,在敦煌画院已有2000多平尺。
敦煌画院馆藏壁画
当问及临摹的目的时,画院的老师们这样说道:只是为了让我们或后人无论何时走进这座城市,都能在这些壁画中看到我们中华民族内心深处那种向善守正的精神。同时,敦煌画院馆藏画作也可以走出敦煌,把敦煌文化艺术带到更多的城市,实现敦煌画院“移动的敦煌艺术”之理想。
目前,敦煌画院已在上海、北京、杭州、长沙等城市,成功主办“回到敦煌”系列画展、“看见不可思议的敦煌”公益画展等展览。
近年来随着敦煌IP受到越来越多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敦煌画院IP积极与品牌、媒体一起,通过品牌联名、线下活动等方式展开合作。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产品开发,用商业的力量传播敦煌文化,让敦煌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
敦煌画院IP部分合作案例
-
从五代到现代,从沙州画院到敦煌画院,变的是时代、名字,不变的是画师们的初心,一代代画师秉持着匠人精神,投身大漠,他们成就了壁画的不朽,壁画也见证了他们的定见与愿力。
也许,正是因为互相成就,才让敦煌得以延续千年吧。
未来,敦煌画院还将在传承、弘扬敦煌文化领域中更加努力,作出更多有趣的尝试,同时,敦煌画院也期待在传承、弘扬敦煌文化的路上遇到更多有趣的合作伙伴,一起让敦煌文化更好的融入当代生活,使古老的敦煌文明再次焕发光彩。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