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是一名战略顾问,如何支招俄乌政府打赢这场舆论战?
做战略,初级的是给客户做战略,高级的是给自己公司做战略,顶级的是为国家做战略。
假设你是俄罗斯或者乌克兰的国家战略顾问,你应该怎么帮助那个国家打赢这场仗?首先,交给大家一个基本战略常识:战略不是要解决全部问题,是解决一个关键问题,让其他问题不再是问题。想要“支招”俄乌战争,你得先明白,这场战争真正在打什么?
俄乌战争看似是一场军事战争、国际势力的政治博弈,其实就是一场舆论战。
你想啊,乌克兰不管是从军事上看、还是从经济上看,都不可能打赢俄罗斯,所以乌克兰的战略很简单,就是拉人下水,帮自己打俄罗斯。拉人下水的方法,就是在舆论上道德绑架对方。西方国家在国际上立的人设一直是“尊重人权”,人设不能崩啊,所以必须声援乌克兰;像FB、苹果这样的国际企业,立的人设一直是尊重每个用户的自由意志,人设也不能崩,所以也必须挺乌克兰。
反过来,如果俄罗斯想打赢乌克兰,战略也不复杂,就是要瓦解乌克兰的结盟,让他孤立无援。把泽连斯基描述成一个只会演戏的丑角,瓦解政府和人民对他的信任,制造乌克兰内部矛盾;传播乌克兰和美国的龌龊勾当,让声援乌克兰的国家,变成威胁全人类的帮凶。双方的战争焦点,一个是不停拉人下水,一个是拼命拽人上岸。双方用的根本不是军事武器,而是报纸、电视台和Twitter。
总结下来:这场战争,乌克兰取胜的关键叫“联盟”,俄罗斯取胜的关键叫“瓦解”。
我看了乌克兰的“联盟”策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找到了四类盟友:
联盟本国人民:俄军进入基辅后,乌克兰发起总动员:“想要取得武器,你只需要携带护照,并直接联系所在地区的防卫部队”、“歼灭俄罗斯占领者,荣耀归于乌克兰!”
联盟欧洲国家:在欧洲议会上,泽连斯基一次次展示乌克兰人民的伤亡:“他们击中了哈尔科夫,这里有20所大学,数十人被杀害。”最终,乌克兰在申请加入欧盟时,获得637票赞成票。
联盟人道主义支持者:泽连斯基在演讲中说:“数十万居民处于炮火之中。一天24小时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电。24小时没有通讯。这种状态已持续了数周。”
联盟国际大企业:在议会演讲上,泽连斯基呼吁企业制裁俄罗斯:“所有美国公司必须离开俄罗斯市场,因为那里充斥着我们的血液。我要求确保,俄罗斯人不能收到一分钱用来摧毁乌克兰人民,摧毁我们的国家,摧毁欧洲。”
而俄罗斯则在不断“瓦解”乌克兰的四类关系:
总统泽连斯基和本国政府的关系:揭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美国银行有13亿美元存款,在迈阿密有一栋价值3500万美元的豪宅。
政府和人民和关系:指责大量乌克兰军队躲进居民区、医院、学校,用乌克兰老百姓的身体当作肉盾,甚至有乌军掩藏在儿童卧室与俄军交火。
乌克兰和欧盟各国的关系:向外界透露,德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是2005年生产的武器,而且有9年未曾检修过。
美乌和欧盟各国的关系:提供美国在乌建立生物实验室、进行新冠病毒样本实验的证据,联合国际社会对美乌进行声讨。
俄乌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场舆论战。谁能利用舆论争取到更多的朋友,谁就能成为赢家。商业舆论战和国家政治舆论战的底层逻辑是互通的。假设你是俄乌的战略顾问,从这场舆论战中,你可以学到哪些舆论战方法呢?我梳理出4个关键方法:
争夺事件命名权;
利用个体故事,获得大众认同;
选择性事实,争夺“叙事主导权”;
去“传播化”攻击,封杀舆论阵地。
1. 争夺事件命名权
普京说,俄罗斯要对乌克兰发起一场“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的军事行动。这说法很有讲究:“去军事化”意思就是,只打军队、不打平民,让乌克兰的人民放心,也符合国际人道主义原则;“去纳粹化”其实是给乌克兰政府戴帽子,把他们定义为军国主义的恶人。
普京为什么要提出“去军事化、去纳粹化”的口号呢?因为战争本身是罪恶的,除非是以正义之名的战争。这个军事口号就是为了让俄罗斯“师出有名”,堵住国际舆论的悠悠之口。
对于任何一个舆论事件,事件的“命名权”往往决定了事件的走向。这是古往今来任何一场战争中,战斗双方在开战前必须要拿下的一块堡垒。
我们举个相似的例子。2020年3月,新冠全球爆发时,美国因为特朗普消极抗疫,导致病毒快速扩散,引发美股4天2次熔断。以往这种时候,人们顶多把这事叫“2020金融危机”,可这次被媒体戏称为“特朗普股灾”。
“2020金融危机”和“特朗普股灾”指的都是美股的2次熔断,区别在于“特朗普股灾”点明了这次事件的肇事者是特朗普,把这位总统钉在了罪恶的十字架上。未来,当美国人回忆起这场股灾时,大家埋怨的不是凶猛的疫情,而是他们的总统。
为什么给一个事件命名,会产生这么大的威力?因为在一个多线索的新闻事件里,大部分人只是一个吃瓜群众,他们不可能把这件事的相关新闻都看完,所以,90%的人只拿到了事件里的一小块拼图,事件的名字就是读者理解这个事情的最小单元。我们怎么命名事件,直接决定了事件的舆论走向。
再举个例子。假设黑龙江哈尔滨市出现了大面积疫情,这条新闻起名叫《哈尔滨疫情爆发》和《黑龙江疫情爆发》,舆论的影响力就会完全不一样。前者,舆论压力会给到市长;后者,舆论压力会给到省长。所以,舆论的第一枪,一定是争夺事件的命名权。
2. 个体故事,获得大众认同
3月18日的时候,乌克兰向外界公布了一段电话音频。
电话里,一位俄罗斯大兵和妈妈说:“许多俄罗斯士兵在找乌克兰的子弹来射伤自己,或者和同胞互相射击,这样就可以因为受伤而被送回家。”
听到大兵的话,妈妈很激动地表示,要向国家申请把自己的儿子送回国。可大兵悲哀地说:“如果拒绝服役,我要吃8年的牢饭。而且,俄罗斯的“敢死队”还会追杀叛逃的士兵……”
很多人因为这个音频而伤心流泪,开始谴责俄罗斯的残暴行径。
那一天,乌克兰还发了一条新闻:“俄军有14200名士兵丧生,另有450辆坦克、93架战机、112架直升机、72组多管火箭等武器遭到摧毁……”但这条新闻并没有被大家热议,大家关心的反而是那个回不去家的俄罗斯大兵,仿佛那14200名丧命的俄罗斯士兵只是一串数字,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明明第二条新闻才是更大的灾难,为什么没有在舆论上激起浪花呢?因为第一条新闻讲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唤醒了大家的同理心。在舆论世界里中,任何宏大叙事都是传播的消音器,任何个体故事都是传播的催化剂。
就像我们看《人世间》一样,你明明知道里面的故事都是假的,但当你还是会忍不住落泪。
这一点伊朗就比较聪明。伊朗在进行反恐教育时,没有使用教条性的宣传片,而是根据现实改编了一部爱情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家乡之歌》,讲述了一名穆斯林男子和一名基督徒女子的爱情故事,正当两人感情升温时,女主角被IS恐怖组织绑架,男主角发誓要把女主角救回来。这部电影用个体的微观视角突出恐怖组织的可怕之处,让我们立刻把自己代入情境,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当你想让一件事有更大的传播能量,记得把大事变成一件小事,找到一个承载这件事的主人公,用他的命运传达你的思想。
3. 选择性事实,争夺“叙事主导权”
舆论战中决定“生死”的部分,是对“叙事主导权”的争夺。拿俄乌首轮谈判来说,当时双方都想聊聊停火的问题,但俄罗斯到谈判地点时,乌克兰没到。
原因是,俄罗斯要求乌克兰同意以“先放下武器、不参加北约、不向顿巴斯方面发动攻击”为前提,来参加谈判。而乌克兰先是同意了和谈,又屡次要求变更谈判地点,导致双方矛盾升级。
乌克兰对外声称:俄罗斯要求我们必须先放下武器,才能参加和谈,没有和谈的诚意。
俄罗斯对外声称:乌克兰拒绝和谈。我们人都到和谈地点了,乌克兰却没有出面。俄乌双方都没有说谎,只是他们都选择了对自己有利的事实进行陈述。事实的真相是一个多面体,你向受众展示哪一面,他们就会相信哪一面。
英国《卫报》曾经刊登了一支广告,这支广告从三个拍摄视角向我们呈现出了三种真相:
第一个拍摄视角:一个光头男人正在逃离一辆驶来的汽车;
第二个拍摄视角:光头男人向朝一个商人跑去,看起来是想偷走他的旅行包;
第三个拍摄视角:有一批建筑材料正在从商人头顶掉落,光头男人把他拉到旁边,在货物落地之前挽救了他的生命。
这三个视角呈现的都是事实,但别人看到第一和第二个视角下的事实,会认为光头男是“坏人”,看到第三个视角下的事实,才会认为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在现实中,我们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第一和第二视角下,只看到了碎片化的真相。只有选择性地呈现事实,让局面变得对你有利,你才能掌控叙事主导权,占据胜利的先机。
4. 去“传播化”攻击,封杀舆论阵地
我们在不同的媒体上看俄乌战争,看到的事实可能截然相反。
在国内媒体上,我们看到的是俄乌你打我一枪,我还你一拳,双方战火还在胶着状态。但如果你去外网看俄乌局势,会以为乌克兰马上要把坦克开到俄罗斯老家了。这是因为乌克兰联合西方国家,封杀了俄罗斯的国际舆论阵地。美国的推特、脸书、YouTube,先后封杀了俄罗斯的官方账号,或者对俄罗斯内容限流。俄罗斯的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卫星通讯社、塔斯社(Tass)等媒体已经被欧美国家全面封禁。就连今日俄罗斯应用都被苹果商店下架了。
图|今日俄罗斯主编脸书账号被封
这相当于你要做饭时,别人把你锅砸烂了。即便厨艺再好,客人吃不到你做的饭,也没办法给你点赞。封杀敌人的舆论阵地,进行“去传播化”的攻击,要比炸毁另一个国家的城市更有威胁。因为信息一旦断了,就没法再凝聚人心。
特朗普是推特治国的“典范”,他在推特上拥有八千多万粉丝,每次国家要颁布什么新政策,都是公文还没出来,特朗普就先发在推特上了。
在总统大选战败后,特朗普开始在推特上发布选举舞弊的言论,号召民众推翻这一届的总统选举。后来,特朗普的推特账号被平台以煽动暴力为由,无情地封禁了。当特朗普在推特上被雪藏后,他基本上在网络上消音了。
“去传播化”攻击是从源头遏制对手的舆论影响力,当对手的信息无法到达受众面前时,你就赢得了舆论引导权。
深受后世诟病的秦始皇焚书事件,本质上也是一场对儒家文化的“去传播化”攻击。那个年代,书籍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焚毁儒家书籍,意味着团灭了儒家传播阵地。焚书之后,秦朝占据了舆论主权,大肆推崇《秦纪》,阶段性维护了国家统一。
向对手发起“去传播化”攻击,不仅仅是堵住对方的信息出口,更重要的是要在对手“失声”的时候,把自己的信息铺出去,引导受众相信你。你和对手之间拉开信息落差越大,挺你的人就会越多。
结语
舆论战是争夺多数人的心智之战,当大部分人主动为你站队时,人群背后的资源之舟也会向你倾斜。如果你真的遇上舆论战,可以试试这四个方法:
争夺事件命名权;
利用个体故事,获得大众认同;
选择性事实,争夺“叙事主导权”;
去“传播化”攻击,封杀舆论阵地。
作者公众号:梁将军(liangjiangjunisme)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