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在线求饶2.0】短片又来了,这次翅膀变硬了!
TA来了TA来了,
钉钉又来求饶了!
前几天,办公软件钉钉 “低调”上线了【钉钉本钉,在线求饶2.0】,推出了下班勿扰模式。
两年前,疫情之初,“打工人”居家办公,小学生们上网课,很多小学生把不愿意上学的怒气撒在了钉钉身上。轰轰烈烈,势如破竹的“一星分期计划”大军,出征各大应用商店里钉钉的评分区,所到之处,钉钉的评分可谓是:
“一落千丈"
“一言难尽”
“一塌糊涂”
......
反正评分几乎都从4.9跌成了1字开头。
面对危机,钉钉以一首《钉钉本钉,在线求饶》,撒娇卖萌地求小学生放过。“少侠们,请你们饶命吧!大家都是 我 爸 爸!”(最后这句洗脑程度不亚于“你 是 我 的 神!”)
两年后,卑微钉钉再次求饶,这次喊话的是职场人:“大侠们,求你们别骂了,大家都是我爸爸”。
我赶紧跑去看了眼现在的评分,钉钉在苹果AppStore的评分仍然仅仅只有2.4,又心酸又好笑。听说其他手机终端评分更惨,只有1.7或1.4。(欢迎评论区留言不同终端的钉钉评分)
我琢磨着,两年过去了,是不是有人分期分忘了?忘记给剩下的星了?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钉钉本钉,在线求饶2.0】,能否挽回这些“一意孤行”的评分。建议开着BGM阅读本文,效果更佳~
一
关于“死去的梗突然袭击我”这件事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2.0》中,钉钉宣布 “下班勿扰模式“上线。职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动设定开始时间和截止时间。模式一旦开启,手机将不再接受单聊、群聊等消息,只接受”叮“和音视频通话。
• “死去的梗”又活了?
钉钉的这次求饶,可谓猝不及防。就连B站的高赞评论都是:“死去的梗突然攻击我”。这种“猝不及防”的观感,来源于两次求饶的不同背景。
天下职场人苦钉钉久矣。
上次“求饶”的起点,是大规模群体情绪(主要是小学生)的突然爆发,需要钉钉及时、迅速、准确地给出回应。但在此之前,钉钉原就是(成人)线上办公协同软件,在疫情爆发初期“临危受命”上阵成为“网课软件”,只为了满足小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认真的)
使用钉钉的本体和主体,一直都是千千万万的职场人。
996ICU、007成为标配的大环境下,劳动者成为了满足企业生产利润的“单向度的人”。在职场人看来,钉钉成为了企业监视、控制他们的“午夜凶钉”。每天不间断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任务清单,模糊的上下班界限,难以平衡的生活与工作,让人苦不堪言。
当然,钉钉也只是个 背锅侠。问题的关键在于劳动者得不到相应尊重,在于无处不在的控制和无情的压榨。
这次 “求饶”和“下班勿扰功能”的开发,是钉钉对这种更长期的、显见的、负面情绪的回应:我们懂你的不容易,也接受你对我们的怨气,下班勿扰功能开发好啦,对不起我们来晚了!就像求饶歌2.0里面唱的:
“我也不想把钉钉带回家 烦到头皮发麻”
“下班模式已开发 还你清静假期 免打扰 都不在话下”
这样一来,“死去的梗”梅开二度,也就成为了必然。
• 这次求饶有什么新招?
不得不说,钉钉求饶歌1.0版本,是有一点洗脑的能力在的。 求饶歌2.0版本中,钉钉延续了之前“上头”的作曲和节奏调性,只是更换了歌词:
人气也有保质期 得到的会过去
流量就像块巧克力
苦涩而甜蜜
前年我在求饶 五星求一次付清
时隔两年 我再来 带来全新的钉钉
大侠们 求你们别骂了 大家都是我爸爸
我也不想把钉钉带回家 烦到头皮发麻
大侠们 是在下错了 下班模式已开发
还你清静假期 免打扰 都不在话下
救命,我真的只听了一次就能哼出来了????(有人和我一样吗?)
而且实不相瞒,我看到的第一反应是:怎么着,来催分期付款了?
钉钉求饶歌2.0中,钉三多再一次放下姿态,流泪滑跪。从创作呈现的角度来看,视频中配乐、歌词节奏采用了之前的版本。这样的方式节省了观众接纳信息的时间成本,一下子唤回了两年前的“快乐记忆”。
在歌词上,钉钉沿用了两年前的“老梗”。包括但不限于那一声声清脆的“大家都是我爸爸”,最后撒娇打滚式的“我求求你们了”,还有前面“贱兮兮”自夸VI设计,只为了看到大家的会心哈哈哈,不要再骂钉钉了。
《钉钉本钉,在线求饶》1.0版本,已然成为了危机公关下争取Z世代的示范动作。此次求饶歌2.0同样使用魔性鬼畜的洗脑视频,以调侃的方式,直面职场人的负面情绪,以自身的产品功能创新,共情了打工人心里说不出的苦。
那么问题来了,原来加班的时候还能骂钉钉。现在钉钉推出下班勿扰模式了,万一到点不能下班,连钉钉都不好意思骂了,怎么办?
总体而言,一以贯之的营销形式下,趣味化的表达强化了“俏皮”“幽默”的品牌观感,加速了产品新功能的传播。但是对于“下班勿扰模式”这一新功能而言,真正的职场人怎么看待呢?
二
下班勿扰功能,你真的会用/敢用吗?
当然,卖惨求饶只是形式。如果说前年的“五星保卫战”危机公关打得漂亮,那这次的视频传播目标,是推广“下班勿扰功能”。这个功能到底怎么使用,网友们都怎么看呢?
• 职场人士如何评价“下班勿扰”功能?
截至目前,话题#钉钉将上线下班勿扰功能#阅读量达2300万,网友们对这一功能的态度,大致呈现三个角度的分野。
有部分网友对这个功能的开发持非常积极的态度:“这个好这个妙,建议老板先用。”甚至向钉钉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建议:如果下班非要沟通,可以开通付款功能。
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该功能很鸡肋,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有人担心打开此模式后,会直接收到“毕业快乐offer”。“如果不是强制,又有什么用呢?”
还有一些网友看到了钉钉做产品的思路的变化:“贴着需求做功能,这次不看企业需求,而是打工人的需求了”。
无论网友敢不敢开、会不会开这个模式,话题本身的讨论都很有必要。面对下班后的工作消息该不该回这一问题,正如刘擎所说:如果我们一直接受实际的样子,那么它就永远会如此。改变的第一步很重要,无论效果如何,钉钉做出了“走出这一步”的尝试。
• 花式整活,各大品牌纷纷下场
和上次阿里全家桶出动不同。在B站求饶歌2.0视频下面,非阿里系的各大官博也纷纷跳出来,花式整活。
先是阿里系大哥出来定调:
然后,雪王驾到并发出了娇嗔:
不知为何,杭州联通在这里表起了衷心,网友纷纷质疑官方UP主收到了不明原因的威胁:
差点走错了片场的苏泊尔:
路过一位能看出已经在网课中徘徊良久的大学官方:
勉勉强强不情不愿地点了个赞的哇哈哈:
古茗也终于逮住机会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心:
时刻关注钉钉更新的4399游戏,激动地赋诗一句:
各方轮番登场,形成了一次次“破次元壁的狂欢”。这些品牌的互动,都在有意无意间为视频传播不断加温。
• “反复求饶”背后的营销看点:其实有点牵强
首先,钉钉延续了之前的公关营销打法,有利有弊。
诚然,两年前的危机公关是一场漂亮仗。这种差异化的营销方式运用在新功能营销上,也能节省受众的理解周期。
但弊端在于,用同样的公关打法做新品营销,提高了观众对新功能的期待,其实我观看完之后会有心理落差:哦,看完了,就只有宣传下班勿扰功能吗?(好吧,也能看出钉钉的努力)
其次,传播平台的选择上,目标受众并不聚焦。
这次视频仍然选择在B站主推,从评论互动来看,真情实感的品牌人设仍然吸引了众多学生群体的关注。
但其实视频的目标主体是职场人,从这个角度来看,B站上的职场人相对不那么聚焦,因此传播度和破圈度不如上一次高。倒是在微博上,取得了几千万次的话题阅读和讨论。
总而言之,钉钉这一波求饶的视频,创意打法有点牵强。传播的结果虽不及上一次“求饶”,但也具备了一定的量级。截至目前,“求饶歌2.0”版在B站的播放量达到225.7万,点赞21.1万,评论10660条,虽没有延续上一次千万级破圈传播的神话,但也形成了极大的传播势能。
虽然有点牵强,但钉钉这波,还是赢麻了。
三
钉钉打响“反内卷第一枪”?
在“下班勿扰”功能被开发之前,钉钉的许多功能,是为服务B端企业而存在。这就直接决定了钉钉的目标是效率、协同、收益和进步。
一句话总结,无论职场人还是小学生,都只是钉钉的用户,并不是钉钉的客户。
那为什么钉钉要开发“下班勿扰功能”,并开始面向C端用户进行产品功能设计和密集的品牌营销呢?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
• 服务品牌升级的需求:让进步发生
除了开始共情打工人,迭代“下班勿扰功能”之外,前阵子,钉钉“翅膀硬了”(换了LOGO),举办了6.5新版本发布会。我们发现,钉钉的许多新功能的设计思路均服务于此次品牌升级的主张:让进步发生。
什么是“让进步发生”?钉钉联合了几十家品牌发布联名海报,解释道:进步是接纳并改善自己的短板,进步是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在,进步是让信念成为前进的动力,进步是从做好基本的事开始…
于钉钉而言 ,摆脱高高在上的姿态,开始放下身段,及时回应各种舆论和情绪,并且在产品功能上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是钉钉的进步。
• 产品功能思路的转变:从效率为先到以人为先
在“下班勿扰功能”开发之前,许多企业进行了“反内卷”的尝试:如调整上下班时间,强制取消大小周,允许灵活办公模式等等。
作为有亿级体量用户规模的钉钉,开发“下班勿扰功能”,其实就是和打工人的握手言和,是给反复被社会毒打的职场人们的些许慰藉和希望。
这个功能,是产品功能思路从效率为先到以人为先的初步尝试。这也预示着,未来的很多产品功能,会越来越从上位者的视角,转变为普通人的视角。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的职场氛围,换来更良性的发展空间。
打工人们真的很好哄,只需要理解和尊重,就足够了。
钉钉现在每到周五18:00就固定打卡下班了。妥妥地“反内卷小达人”。
好啦,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准时下班,开心工作,愉快生活!我们下次见!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