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菜热潮之下,生鲜电商的生存现状
作者:Kelly,来源:湃动商业评论
原标题:生鲜电商,没有赢家
上海居民稍微松了口气。
从4月9日开始,上海部分商超、药店、餐饮等商业网点在能开尽开的号召下,陆续恢复经营。许多商家会在各个小区建立购物群,居民们可以在网上直接下单。随着保供人员返岗,末端配送的矛盾也不再那么尖锐。总之,居民买菜的焦虑终于有所缓解。
这种焦虑从3月底开始滋生,随着封控政策一步步趋紧,被困在家的期限也比想象中漫长,这段时间里,大家首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该如何买到菜?除了政府提供的大礼包,加入社区团购、在生鲜APP上抢菜,成了上海居民的常态。
平心而论,能成功抢到菜,实在太难了。不少人早上设N个闹钟,购物车里到底有哪些能买到,纯属开盲盒。若是在一个APP上没抢到东西,就立马转战下一个,马不停蹄。有人总结抢菜指南,还有人写出自动化抢菜的插件,关于抢菜的梗层出不穷,也算是苦中作乐。
正是这波全民“抢菜潮”,让生鲜电商刷足了存在感。在一片低迷的中概股下,该板块却迎来逆势大涨,从4月1日到今天,叮咚买菜的股价上涨44%,每日优鲜的股价则上涨了15%。
然而,正如2020年的疫情使生鲜电商经历了井喷之势,之后却陷入低潮。如今,它再次走上舆论高点,而悬在头上的阴影仍然没有散去。
生鲜电商,日子过得并不好
从诞生之日起,生鲜电商就面临盈利难的问题。尤其是这两年,行业洗牌加剧,裁员、破产、烧钱等关键词成为许多玩家的噩梦。
宝能生鲜败走西安,25家店铺全部关门;
十荟团所有业务均已关停,公司进入善后阶段;
几经沉浮后,呆萝卜正式宣告停止运营;
美菜网和叮咚买菜接连被曝大裁员;
……
看起来,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去年接连上市,似乎成了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但在招股书和财报中,我们见到的却是生鲜电商平台“血亏”的真相。最新的财报显示,叮咚买菜Q4的GMV为60.04亿元,营收为54.84亿元,环比Q3,GMV下降了14.53%,营收下降11.47%,两大指标首次同步下降。
与此同时,Q4的净亏损为10.96亿元,相比2020同期的12.46亿元有所收窄,但并不表示情况好转了。在2021全年,叮咚买菜的净亏损达64.29亿元,比2020年的31.77亿元扩大了1倍有余,三年的累计净亏损额已近115亿元。
更糟糕的是日益拮据的现金流,从Q3的68亿元到年底的52.3亿元,叮咚买菜Q4的现金储备减少了约16亿元,可以烧的钱是越来越少了。
而在这个背景下,创始人在2月中旬发布Q4财报后表示:“2021年第4季度是我们成立以来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我们在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上”,多少有点掩耳盗铃的味道。
每日优鲜并不见得更好。财报显示,每日优鲜Q3的营收为21.22亿元,同比增长47.24%,与此同时,亏损为9.74亿元,同比扩大了101.69%。从2018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每日优鲜亏损金额也已经有99亿元。
除了亏损,持续下挫的股价也让人的信心难以提振。即便4月以来,两家公司稍微有点“回血”,但整体仍不乐观。
叮咚买菜发行价23.5美元,截至发稿前的5.26美元,缩水近8成。每日优鲜,开盘价的10.65美元成了它的巅峰,随后三天股价近乎腰斩,截至发稿前已经跌到1.19美元,在股民论坛里,有不少人无奈地调侃实在是“每日堪忧”。
△叮咚买菜股价走势图
△每日优鲜股价走势图
长期来看,生鲜电商何时能迎来盈利转折点,还是个未知数,而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却已经浮出水面。
生鲜电商,留不住用户
·生鲜电商不“生鲜”
3月17日,北京海淀市场监管官方发的一则消息把叮咚买菜推向风口浪尖,此前,媒体通过暗访,曝光了叮咚买菜某站点用死鱼冒充活鱼、擅自“翻包”换签、日常消毒流于形式等问题。受此影响,当日晚间叮咚买菜美股盘前跌幅一度超过20%。
这已经不是叮咚买菜第1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了,今年以来,叮咚买菜还曾因销售的鳊鱼、鲜活皮皮虾、鲟鱼等产品品质不合格,两度被处以罚款。即使平台第一时间发布致歉说明及整改汇报,但在新鲜度上栽了跟头,足以使消费者在下单之前三思了。
叮咚买菜并不是个例。在黑猫投诉网上,截至4月11日,每日优鲜收到了2877条投诉,盒马也有2998条投诉,原因不外乎食品质量问题、配送超时、优惠券使用、乱扣费、退款难等等。而在最近的封控期间,又有许多上海的消费者反映平台私自取消订单,拒绝送货之类的问题。
这些现象,相信每一个在电商平台上买过生鲜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经历。不难理解,生鲜产品天然就有易损耗,非标化的特性,再加上许多平台不稳定的品控,自然滋生用户的不信任感。
·把握不住的年轻人
或许正是出于对“鲜”的追求,大家买菜仍然喜欢去商超、菜场亲自挑选。据网经社“电数宝”数据,2021年生鲜电商的渗透率不过只有7.91%。
所有用户中,90后就占了四成。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生鲜电商可以说是不少年轻人的装机必备APP,毕竟买菜这种事,能线上解决的,就绝对不会劳烦出门一趟。
问题是,生鲜电商对于年轻人,也要把握不住了。一方面,被996掏空的年轻人,在业余时间只想躺平,哪里还有心思去做菜。而且,生鲜电商的同质化严重,用户就在不同的APP间横跳,就看哪个平台免运费额度低,产品价格合适,品质还过得去,忠诚度并不高。 面对用户增长瓶颈,生鲜电商同样走上打价格战、烧钱营销换流量的老套路。
去年年底盒马在上海推出“斩钉”价,APP上的生鲜果蔬、肉蛋禽、海鲜水产等价格都低于叮咚买菜的同类产品。此举引起不少网友猜测,这“斩钉”价实为“斩叮”价,是盒马针对叮咚买菜发起的价格战。随后,一边是盒马“辟谣”,另一边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也在朋友圈正面回应。
当然,对于叮咚买菜自身,也付出了大量获客成本。在一线城市增量放缓的背景下,叮咚买菜开始发力下沉市场,用户拉新主要以地推和线上广告投放为主,会赠送新用户一些农产品和现金抵扣券,有媒体测算,这种拉新成本高达166元,是普通社区店的8倍。
然而,无论是价格战还是营销补贴,烧钱是一方面,但这种形式是不可持续的,退补是迟早的事。在这之后,该拿什么来留住用户,则成为平台下一步的困境。
盈利模式仍不明朗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有超过 4000 家生鲜电商,仅 4% 盈亏平衡,亏损占到 88%,有 7% 巨额亏损,而最终盈利的仅有 1%。
正如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院陈虎东所言,“生鲜本质上是一个烧钱的行业,加上生鲜的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的匹配、区域性等诸多要求都非常高。”可以说,直到现在,生鲜电商还是没有探索出一个可以盈利的商业模式。
社区团购曾经是资本的香饽饽,但随着去年几个大平台接连收缩、转型甚至关停,俨然成了一个难啃的生意。
虽然在疫情下,社区团购似乎卷土重来,但毕竟这是在特殊时期的特有产物,形式也传统意义上的社区团购有所区别。一旦现实情况好转,或许很快就会湮灭。
关于生鲜电商,大家关注的重点,仍然是以每日优鲜、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模式,以及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店仓一体模式,不过,两种模式同样遭到不少诟病,都面临着模式重,品控难,投入大的问题。
·前置仓模式
所谓的前置仓模式,就是平台把仓库建到社区周围1-3公里内,根据大数据来配货,把商品从城市中心仓通过冷链配送到前置仓,消费者下单之后,再经由自建的物流团队送到他们手中。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快”。大家准备食材,通常都是在做菜当天,甚至是提前一两个小时才开始采购,因此,配送效率自然会成为商家的一个核心竞争优势。而叮咚买菜能够打出“最快29分钟”的口号,正是得益于其高密度的前置仓配置。
与此同时,前置仓无需考虑店面和流量问题,面积通常不大,因此选址更加灵活,加上更低的租赁成本,使前置仓更容易复制,实现快速扩张。然而,采用前置仓模式的玩家非但难以盈利,更承担着巨额亏损,最大的原因,就是该模式高企的履约成本。
为了维持高时效性的配送服务,前置仓的仓储、设备的建设维护、人工、运输等成本一个不能省,而且,每建设一个前置仓,这些环节的费用就要同步增加,边际成本基本没有递减。
2021年Q3,每日优鲜产品收入21亿元,产品成本19亿元,履约成本6亿元,占收入的37%;同期,叮咚买菜产品收入61亿元,产品成本51亿元,履约成本23亿元,占收入30.7%,收入与成本一减,离盈利还有很长的距离。
为了求生,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都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两个平台对前置仓的规模表示出同样的克制。每日优鲜作为前置仓的“带头人”,从2019年的1500个前置仓缩减到2021年Q2仅剩625个。叮咚买菜曾在前置仓的扩张中狂奔,去年也提出“效率优先,兼顾规模”的策略调整,前置仓新增数量从Q3的239个到Q4的25个,下降幅度达到89.5%。
叮咚买菜还通过发力单价较高的预制菜、自有品牌,来提高毛利。据统计,叮咚买菜已经孵化了叮咚王牌菜、叮咚大满冠、拳击虾、保萝工坊等20余个预制菜自有品牌。2021年,预制菜全线产品销量同比增长300%,包含预制菜的订单在整体订单的渗透率超过40%,可以说撑起叮咚买菜的第二曲线。
每日优鲜则转型B端,提出“(前置仓即时零售+智慧菜场) x零售云”的战略。试图通过每日优鲜成熟的智能网络平台RAIN,帮助超市、菜市场和本地零售商进行数字化改造。2021年Q3,已经在18个城市签约了73家菜场,其中52家已经开始运营,还与11家客户签订了零售云方面的合作协议。
然而,无论是叮咚买菜还是每日优鲜,对于前置仓模式仍然处于探索时期,到底如何才能盈利,仍然没有答案。
·店仓一体模式
相比前置仓模式,店仓一体除了承担“仓库”,配送功能,还通过开设线下门店,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因此,店仓一体在引流方面的效果要优于前置仓模式。
分析人士指出,店仓一体可以使人员和场地做到复用,提升了人效和坪效,加上省去传统仓库的入仓、出仓、装卸等环节,就减少了货品的损耗。当然,门店可以通过晚市打折,也可以对损耗做出更恰当的处理。
然而,店仓一体模式的缺憾同样非常明显。由于以线下实体店作为基础,因此店仓一体对店铺的选址、人工投入、装修、经营效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本压力同样不少,也更难进行复制和下沉。
今年3月,盒马鲜生同时关闭了5家门店,盈利难也成为这个模式的痼疾。
结语
4月的疫情,看似为生鲜电商争取了一口气,但如果仍然没有找到一个可行的盈利模式,这口气似乎撑不了多久。不少玩家已经黯然退场,而资本给予的期限终究有限,如何活下去,仍旧是摆在生鲜电商眼前一个最大的问题。
部分参考资料:
【艾瑞咨询】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研究报告
【东北证券】生鲜电商行业深度报告:前置仓的市场空间及竞争力几何
【网经社】2021年度中国生鲜电商市场数据报告(20220303)
【招商银行】生鲜电商行业之社区零售:前路可期,尚存近忧
【中泰证券】叮咚买菜(DDL):进窄门,走远路,见微光
【Fastdata极数】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报告
【燃次元】生鲜电商还有多久“跌破1美元”?
【商业数据派】薄利的买菜,撑不起生鲜电商们的梦想
【财经故事荟】叮咚买菜未过安全线
作者公众号:湃动商业评论(ID:paidongshangye)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