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C风口下,聊聊它正在「告别」的中间商

原创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2-04-29

DTC,英文直译Direct to Consumer 直接面向消费者,即绕开第三方经销商、零售商或任何其他中间商,通过自有或直营渠道向消费者推广、销售商品

关于DTC的讨论,这两年被反复言说,又总有新论。此刻,身处行业变革期,我们决定重新审视这套话语:透过DTC之眼,尝试看公司运转底层逻辑,同时以多准多年来的行业积累,聊聊商业这点事。

本文是DTC专题系列的第一篇。知己需知彼,正式进入DTC前,先来了解与DTC相对应的传统经销商模式。


10年前,如果你想要买一双耐克的鞋子,可以在哪里买到?

对大部分人而言,无论身处一线城市还是四五线小县城,线下商场的耐克专卖店都是第一选择。如果你追求更高的性价比,奥特莱斯的折扣店不失为另一个好去处。甚者,你还能在耐克工厂店仓储式的货架上买到低到一两百的换季优惠款。

当然,如果你是一名资深网络弄潮儿,足不出户也可买到一双耐克鞋。2012年,正是耐克入驻天猫商城开设官方旗舰店的那一年。

和耐克一同被挂在消费者嘴边的,还有另一个运动品牌——阿迪达斯。有心的你也许已经发现,一家耐克店旁边,经常挨着一家阿迪达斯专卖店。

背后的原因,不仅由于它们竞争的是同一群消费者,还因为两家品牌很多时候是同一个经销商,买谁都是同一个老板赚钱,同时还方便统一管理、销售。


这里还要引入「零售商」的概念,零售商是介于品牌商和消费者之间,真正和消费者打交道的角色

零售商通常从分销商、批发商或制造商那里购买商品,卖给消费者以获取利润。而有的经销商本身就具备强大的零售网络,拥有许多直营门店,比如我们后文会提到的滔搏。

沃尔玛、星巴克、亚马逊,都是大家熟知的大型零售企业。对于多数人来说,零售简单到只是一个购买东西的场所,但支撑这套体系正常运转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商业活动。

回到耐克。也就是说,消费者最常接触到的运动品牌专卖店——耐克、阿迪达斯,还是这两年势头正猛的本土品牌安踏,大多数都不是品牌直营店,而是由经销商作为运营主体进行销售,只有很少一部分是直营渠道。



中间商赚差价

提到经销商,就不得不提到一家公司,滔搏。

作为最早一批代理海外运动品牌的国内经销商,滔搏1999年就与耐克针对大陆市场建立经销合作关系,2004年又与阿迪达斯建立零售合作。2006年被「鞋王」百丽收购,后分拆为旗下的运动业务于2019年在香港上市。

目前滔搏是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最大的零售合作伙伴及客户,并在过去十几年间一直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

截至2021年2月28日,滔搏拥有8006家直营门店,覆盖全国1-7线超过350个城市,大多数均为单一品牌门店。2019年招股书显示其中有6663家都来自两个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这两个品牌对滔搏销售贡献巨大。2019到2021财年,分别占到其货品销售收入的87.4%、88.3%、88%。


除两大主力品牌之外,滔搏也在寻求更多的合作对象。如今,滔搏拥有11个国际运动、潮流、户外品牌的经销权,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匡威、威富集团的品牌(即Vans、The North Face及添柏岚)、锐步、亚瑟士、鬼冢虎及斯凯奇。

在运动之风席卷中国大地时,国际品牌与经销商紧密合作,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快速扩张,耐克、阿迪达斯市场份额常年位居前二。
国内品牌自然也不甘落后。无论是李宁,还是「晋江系」的代表们——安踏、匹克、特步、鸿星尔克等,在粗放增长的年代,无一不是借助经销商的力量,通过比拼渠道和速度占据一席之地。

乘着时代的东风,体育用品行业保持着稳定且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变化也正在、且持续发生着


向DTC转向

2017年6月,Nike 提出新战略 Direct Customer Offense(直面用户进攻计划)。2020年6月,Nike 再次宣布加速,推出 Consumer Direct Acceleration initiatives (直面消费者加速计划),表示未来将更加统一地把资金投入电商、数字化科技领域,以及简化未来的消费者组成,加速DTC战略的执行。
2021年3月,adidas宣布了下一个五年(2021-2025)战略,将 Direct-To-Consumer(直面消费者策略)放在了五年计划中的重中之重。阿迪达斯针对DTC销售提出了明确的财务目标:预计到2025年,DTC业务将占公司收入的50%左右,贡献 80%以上的收入增长
安踏体育于2020年8月发布公告,安踏主品牌进行 DTC 转型,将原本线下分销商运营的门店(约35%)转型为直营模式。具体范围为中国11个地区,包括长春、长沙、成都、重庆、广东、昆明、南京、上海、武汉、西安及浙江开展混合运营模式,终止与地区经销商的合作,合计涉及门店约3500家,约占35%


头部品牌的转型,约等于行业趋势风向标。总结一下,运动品牌的DTC转型主要包含两块内容:

一是渠道结构变革,通过增加直营门店和线上渠道销售占比,打通人货场,提升运营效率;

二是数字化转型,在研发、生产、物流、运营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全链条数据和流程打通,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

新战略成果如何?从数据表现来看,市场给出了一些正反馈。

2021年耐克、阿迪达斯、安踏DTC营收占比已分别提升至39%、38%、35.6%(耐克、阿迪达斯DTC营收包含电商渠道,安踏不包含),相比下安踏前一年DTC营收还仅仅只占9.3%。


作为DTC的先行者,耐克从2017年提出之时便始终贯彻新战略的执行。一系列动作包括重组公司架构、收购科技公司、开发优化多款APP、加大会员计划投入等,都是为了打造良好的消费者体验,从而保障DTC营收的逐年增加。

从时间上看,阿迪达斯的脚步稍显缓慢,决心和动作却不小。分析其DTC资本开支数据会发现,渠道层面的变革是最重要的方向,它对直营、电商和经销商渠道的合计投入超过 60%,其次是数字化、供应链。

安踏则是DTC更直接的受益者,最新财报显示,其2021年整体营收493.3亿元,超越阿迪达斯中国成为第二名(耐克、阿迪达斯中国2021财年分别为510.2、343.4亿元),同比增加38.9%。

安踏明确表示电子商贸业务增长和DTC模式的采用,是安踏主品牌收益增长的主要原因,旗下另一张增长王牌FILA则一直都是直营模式。



危 & 机驱动变革

变革,产生于危机之时;而冰冻,非一日之寒。库存问题是鞋服企业的生产经营长期痛点,经营效率的提升优化则是解决库存问题的关键。

2008年奥运会后,过高预期下的供需失衡,导致后面几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发生了库存危机,这场危机倒逼行业由批发模式向零售模式转型。业内玩家意识到把握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的重要性,开始减少代理层级并增设直营店铺,并加强零售终端的反馈,管理模式也更扁平化。

图片来源:安踏年报

安踏也在这一时期完成自己从「品牌批发商」向「品牌零售商」的转型,这也被认为是后来在2020年提出DTC模式的雏形。用安踏创始人丁世忠的话来概括此次转型,就是「一种是货卖到经销商就算销售,一种是货卖到消费者才算销售,两者差别太大了。」

相比国内运动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对经销商的管理更细致且科学得多,也更重视零售终端的消费表现。加上优秀的品牌价值和产品创新力,最近十几年来,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一直稳步增长,不过增长因子有所变化。
一个行业共识: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已从过去以渠道扩张拉动收入的增长方式,转变为以线上渠道+线下店效提升为核心的增长方式。

渠道红利逐步褪去,电商在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随着线上渠道的销售占比逐年上升,品牌打通线上线下就变成必须。然而经销商模式很难与品牌商做到高度统一,比如数据互通、商品折扣、销售部署、门店风格等,这些都关乎消费者对品牌的心智认知。

由此引发的困境是,品牌对终端消费数据的感知变弱,就无法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做出及时反应。

对于已有知名度的成熟品牌而言,想要突破增长瓶颈,不断获得消费者的注意力,恰恰考验的是其消费者洞察、产品创新和营销能力,因此加速向DTC转型,势在必行。


孰优孰劣?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经销商的黯然退场。2022年1月2日,耐克在北京三里屯新开的高级别门店RISE概念店,合作方依然是滔搏,阿迪达斯DTC转型同样离不开多年的合作伙伴。
拥有中国最大且高度下沉的运动鞋服直营门店网络的滔搏,以及其他发展多年的渠道商,在区域深耕和终端周转效率的把控上有着品牌商所没有的优势。如何开展新合作,则是仍待求解的时代新命题。


不难发现,直营模式的优势恰恰是经销模式的劣势,反之亦是。间接说明任何模式都没有绝对性的优势,只有适合不同阶段的模式,和适合不同产品的模式,以及和成功与否息息相关的公司管理能力。


结语

运动品牌的DTC转型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关于DTC的实践其实更早就开始了,创立于1998年,自带DTC基因的瑜伽品牌Lululemon从一开始就选择与消费者在一起。
2010年美国眼镜电商平台Warby Parker的成立,掀起了一阵DTC浪潮。在中国,同样诞生了不少从0到1的DTC新品牌。在后续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讨论关于DTC的种种:

  • 在美国市场成熟发展的DTC,如何适应中国特色

  • 万物皆可DTC?哪些品类适合DTC模式

  • DTC品牌,会营销就够了吗

  • 当年爆火的DTC品牌,如今都怎么样了……


数据如何驱动电商生意增长,如何精细化会员运营,在社交媒体上如何与消费者沟通……这些都是DTC具体实践中绕不开的话题,也是多准的专业所在!
作者|逍遥生

多准是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集成商,通过大数据提供营销战略和运营落地。其使命是通过海量的电子商务和消费者数据的整合与分析,为客户提供具有远见卓识的业务增长机会,定位品牌问题与机会点,为客户的市场战略、媒介规划、实效营销落地和全链路运营提供支持。

多准为食品、服饰、运动、母婴、美妆和消费电子等15个行业的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涵盖10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DAOY 数英年度奖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