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天空之下,那些激起青年共鸣的创意
当躺平、反内卷被年轻人反复讨论的时候,五四创意还有哪些直通年轻人心灵的可能?
要说近两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躺平”绝对名列前茅。去年6月,#年轻人选择躺平可耻吗#一度成为微博热门话题,收获2.2亿阅读量。
今年以来,在疫情反复下,累觉不爱的年轻人对“躺平”的关注度不降反增。百度指数显示,“躺平”一词从今年1月以来整体搜索量同比暴增491%,甚至屡屡超越肖战、LOL等热门话题。在知乎、豆瓣等社交媒体上,还一度延伸出了“躺平学”“躺平侠”等次生内容。
3月,魔方严选在微博发起了一则简单粗暴的招聘帖,招聘“不用工作就拿5万工资”的员工,当晚火爆出圈。看似一则简单的招聘,实则为官方微博在2天之内实现210万+次转发,收获50万+留言互动,涨粉200万+。其中的流量密码就在于把握住了当下年轻人的“躺平”心理,用“躺平就能拿工资”的噱头引发大众关注,继而利用公共平台的传播力量催生大规模转发互动,促进了活动出圈和粉丝增长。
当躺平、摸鱼、反内卷成为流量密码:
年轻人的共鸣需要被趣味化表达
事实上,躺平也好、摸鱼也罢,当代青年所追求的,不过是自己的情绪能够被社会所看到,进而收获来自外界的认可与共鸣。
躺平只是表象,核心是,更多元,以及更具个性化与趣味性的表达方式。
青年人群强烈的表达欲与创作欲促使各类表情包层出不穷,热度、讨论度、使用普遍度都极高。
在小红书上,搜索躺平就可以看到59万+的笔记,搜索摸鱼有108万+的笔记;在微博上更是有多种多样关于“躺平”的话题,获得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和讨论。
在躺平的底色下,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在坚持努力,更从未放弃自我表达。我们可以一起来看看在看似声势浩大的躺平声浪下,面向年轻人的品牌营销都在走什么样的路线。
创意内容的另一种可能
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各大平台纷纷以最能触及青年人群的视角,带来了新的创意内容与活动矩阵。
方式一:表达年轻的心声
2020-2021年,B站连续两年在五四青年节分别推出的《翻滚吧后浪》《我不想做这样的人》,以及21年五四青年节小红书播出的《知识新青年宣言》等内容,俘获大批量青年受众。
其中,《我不想做这样的人》在B站上的总播放量达到了935.7万,累计弹幕达3.1万条,而被网友刷起最多的一句弹幕这样写道——“你一定能够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从短片的表达方式中,不难发现,创意摒弃了过往的“表达品牌想表达的”,从而转向“表达年轻人想表达的”,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心声和共鸣。
今年,B站更是向年轻人发出了来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们写了一封特别来信:《不被大风吹倒》,信中回答普遍困扰年轻人的一个问题“如果人生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鼓励年轻人更有信心和力量面对自己的人生。
小红书《知识新青年宣言》
B站《不被大风追倒》
方式二:记录年轻人的故事
“将身边的故事重现”也成为了内容平台的创意方向之一,不少品牌通过讲述年轻人的故事引起青年们的共鸣,从而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2021年,特仑苏通过讲述父子三人之间的故事,用电影这种更加具象和趣味的方式诠释了年轻人态度,诠释了什么是「更好的青春」——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今年,优酷结合平台优势推出的“有为·无畏”五四特别节目,融合多种表演形式,用年轻面孔记录年轻故事。无论是在什么品类里,它们都在每一个年轻故事的背后,传递着“积极”“向上”“奋斗”等正向价值观。
方式三:让年轻人的创作被更多人看见
除了记录年轻故事之外,也有对青年个人创意与创作行为的鼓励的内容创意方式。腾讯QQ联合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共同发起的“向上吧,青年!”主题活动,这是一次“青春行动”,以“带动广大青年仰望天空、一起向上”为主题,邀请青年利用QQ-AR相机功能,“向上”对准天空拍摄属于自己的美好春天。
“向上”的核心概念,通过趣味的玩法得以传达和实现:通过QQ-AR相机扫描识别天空后,将生成五四元素与所拍摄的天空合成为独一无二的“五四青年纪念图”,可视化体现“五四”青春昂扬、向上向善的气氛,不仅寓意着每个中国青年都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同时也能够鼓励青年在疫情面前不畏挑战,主动发现和记录身边和自然的美好,进一步展现青年的积极姿态。
同样在这个五四,腾讯音乐也与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共同发起了《青年音乐文化发展计划》,开启“明日来信·五四青春歌曲征集活动”。用音乐为牵引拉近与青年的距离,鼓励年轻而用年轻的声音,表达年轻人的精神风貌,让更多人看见。
正能量×创作自主权×表达可视化,
当年轻人的正能量被看见
而纵观上述几个活动,不难发现,它们都有着总体相同但又各自鲜明的脉络,避免说教式的姿态,而是给年轻人提供表达自我的机会与平台,尽可能的提供青年所喜爱的互动化、可视化分享手段。
从“向上吧,青年!”活动中,简单却层出不穷的UGC中,让大众看到了年轻人对于创作自主权的渴望,以及当创意把创作自主权让渡给年轻人时,相应获得的巨大的裂变潜力。
而这也证明了,只有当青年的声音被听见,想法被看见,与青年的心灵对话才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也才能激起青年们的分享欲,以及不少优质作品的产生。
比好玩更近一步,
创意内容背后的青年情绪值得被深入理解
值得欣喜的是,目前社会对待“躺平”的认识正在慢慢从偏颇走向客观,尤其是随着《翻滚吧,后浪!》、刘耕宏《本草纲目》健身舞等内容的相继出圈,也让行业与大众认识到,年轻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躺平,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总体仍然积极。
所以,我们看到,在4月21日国新办《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会上,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就提到:“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青年口头语中的这种“躺平”“佛系”,更多还是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
毕竟,伴随当代青年成长的,不仅有中国经历改革开放、经济经历高速增长,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张以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也有社会分化不断加剧,社会阶层日益板结、疫情反复胶着的“残酷”现实。面对如此种种,青年需要更多的正能量来平复心情,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所以,无论是自我调侃也好,美景分享也罢,亦或是拿出手机拍一拍当下的蓝天,再看一看属于自己的“青春金句”,都不失为一个好的疏解方式。而对于品牌而言,积极引导年轻人的现实释放焦虑,培养年轻人积极向上的心态,也体现了品牌的社会责任感。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