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人,4月在上海的10条启发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2-05-08





今天是我封控在家的第58天。

如果你在上海,那应该和我一样,过上了「去繁为简」的生活。每天储备粮食,开火做饭,工作学习,锻炼身心,以及和小区附近的人交流。

这个城市曾经提供给你很多附加选项,如今只剩下基础项目,而且你必须日复一日的练习。你一定很失望,但换个角度想想,有些启发只会在特殊环境下被激发,如果这样的体验只有一次,那索性别浪费了这场危机。他纵使刁钻,但也特别。

按照每月惯例,和你分享我在疫情期间的观察与思考。


1)“我是做广告的”,“我是做包装的”

朋友分享了一个故事:他们小区团购了大米,送到后发现大米是用蛇皮袋装的,于是有80%的人要求了退款。听完真是又气又好笑,品牌工作的价值倒是凸显了,但特殊时期,面子和里子咱就别两全了。

以前不知道怎么和亲朋好友解释自己的工作,现在终于可以在「我是拍广告的」的上面,更通俗易懂的再加一条「我是做包装的」。


(被退回去的大米,每包里都有生产合格证)


2)「66」 VS 「47+15」

小区里在同时开了2个麦当劳团,一样的套餐,不一样的文案标价,你们猜是A的生意好还是B?

A:麦辣鸡腿堡套餐,66元

B:麦辣鸡腿堡套餐,47元+15元跑腿费

答案显而易见是第二个团长,倒不是价格更优惠取胜,而是B团长让消费者看到了价格构成,以及产品的基础价格。

这可以用分标定价的概念解释,每个卖货的人,要将定价拆分为不同组成部分,用基础价格而不是打包价格来锚定消费者的价格认知,从而引导他们用基础价格与参考价格进行比较。

曾经有实验人员(Hossain and Morgan)用eBay拍卖功能验证过这个理论,他将A设置为起拍 $15,运费另外支付$2.99,B设置为$15包邮,最终前者吸引了更多的竞拍者。

我们小区的A团长虽然价格也包含了跑腿费,但66元的打包定价比起47元的基础价格,高出太多,这就把用户的价格认知也抬高了。PS:A团长只是开水团团长,B团长是个职业跑腿。


3)真的好吃吗?

疫情期间,如果你家是轮流做饭,可以观察一下:第一口是否总会吃自己做的那道菜,而且还会不自觉多吃两口。

这个现象可以用「宜家效应」来解释。自己亲手组装的产品,无论最终成果如何,都会特别在意它。因为投入的心血,已经让自己爱上了这个产品。(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对自己厨艺的不确定,需要反复试吃确认。)


4)我是13号304

最近,你的朋友圈应该出现过由「两行数字」构成的头像吧。是的,在上海生活的居民,已经逐渐失去姓名,改用楼栋号自称,比如我就叫13号304。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方便楼组长和居委工作人员记。越简单的东西,越记得住,越具有生命力。

没有叫错的外号,只有叫错的名字。产品名字是品牌的核心资产,一个能让用户记得住的名字,赛过千言万语的广告。她可以代表一个品类(席梦思),代表一种效果(神仙水)、代表一种技术(零度保鲜)。


(上次看到这么高浓度统一的头像,还是国庆期间的红旗????????)


5)“只团生活必须品”

疫情团购和电商直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提供需求解决方案。买东西就是买解决方案。东西买回来,解决不了问题,那就不买,或者晚点买。直播选品也一样,如果提供的商品无法解决用户的需求,那就占不了坑位。

都需要按照一定的组货逻辑。疫情期间开团的产品,是有先后顺序的。最先团蔬菜肉蛋禽,再团粮油速食和日用百货,然后是乳品饮料(主要是快乐水),紧跟水产海鲜和解馋零食。李佳琦直播也一样,双十一20多场直播,排在前面的肯定是覆盖面最大的美妆个护、零食日用,然后才是珠宝服饰、萌宠旅游和图书影像。


6)“此刻上海人民最想听到的”

疫情期间,一支「此刻上海人民最想听到」的短视频在朋友圈刷屏,里面涵盖了:全家罗森的进店音乐、迪士尼线的地铁播报声、美味不用等的叫号声、海底捞的生日快乐歌、美团外卖的敲门声、地铁和公交的到站声等司空见惯的声音。

为什么这支视频能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共鸣?

里面的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一个场景,这些场景恰好是此刻在上海的人最向往的地方。音乐激活了人的情绪,更复活了大脑记忆。

其中,被大家提及最多的就是全家的进门音乐。据说,有些小区的全家团购群里,只要有新人入群,群主就会播放“全家便利店”的进门音乐。全家的进店音乐,和前文提到的品牌名、品牌包装一样,都是品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资产在日复一日的沟通中,享受着确定性的复利、渠道的复利和时间的复利。


7)品牌为什么要运营私域

做了几次志愿者,发现每次团长在群里开团的时候,总会有人主动加团长微信。即使团长多次强调,有事直接在群里沟通,但仍有一部分人会去私聊团长或志愿者。我大概统计了下,最典型的提问就是:「东西什么时候到」、「东西坏了怎么办」以及「你这里是团什么的」。

这个观察发现,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重新理解了「品牌为什么要运营私域」。

首先,一对一的关系获取了确定性。疫情期间,经常有朋友吐槽「一口气团了太多东西,以至于不知道刚刚在哪个群团了什么东西」。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痛点,所以才会有团友加团长微信,并一键给团长名字备注成:鲜奶团团长。

其次,一对一的服务提供了安全感。当团长出现在你微信好友列表中时,你就可以安心的知道「万一东西坏了,可以找谁售后」,就像你可以问完美日记的小完子,黄皮肤的我用这个色号合适吗?

再者,可以更快的获得了解产品信息。完美日记的小完子、永璞咖啡的石端正、钟薛高的钟晓雪,这些在你微信好友列表里的品牌管家,就像朋友一样,每天发布着朋友圈,告诉你哪里有羊毛可以薅,怎么拍照才好看,时下最火的有哪些。疫情期间团长的作用也一样。


8)“不愧是硬通货“

小区里有个团长,会卖一些日常用品,对比了疫情前的物价,只能感慨,越在需求金字塔上面的,溢价越高。

鸡蛋0.84元/个,涨到了1.5元/个

洗洁精14元/瓶,涨到了15元/瓶

纸巾11元/条,涨到了15元/条

可乐原价2元/瓶,涨到了8元/瓶,


9)我对一瓶洗洁精的期待

一天,家里的洗洁精见底了,我每洗一个盘子,都会默念:

希望你,1滴就能洗3个盘子...

希望你,1秒就能去油,去污渍,去异味...

希望你,不要伤害我的手...

所以啊,品类决定了卖点的写法、决定了产品的价值构成、决定了消费者的决策逻辑。洗洁精是柠檬味还是蛋糕味,一点都不重要。


10)某小区连夜团了300个冰柜


网友说,北京朝阳的一个小区连夜团了300个冰柜。消息真假我不确定,但亲历了这次疫情,我最想换的就是冰箱。对消费者来说,冰柜的大小,决定了储存的空间。对品牌来说,冰柜的大小,决定了用户未来消费可能性的大小。


尤其对于中高复购率的产品,由需求所驱动的复购和品牌复购是存在一定比例的,因此品牌需要尽可能的填充用户未来的消费可能性,比如多件购买折扣和买一赠一,都是很好的抢市占,挤压竞品销售的营销手段。


祝每个营销人都能抓住新一波「家庭仓储消费」的机会。



未命名作品.jp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