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料模式难延续,“计算影像”成中国手机产业“新赛道”

转载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2-05-09

终端产业链上的砍单消息以及消费层的疲软令一季度的中国手机市场大盘充满阴霾。

据调研机构IDC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7500万台,同比下降13.7%,远低于预期。

从2020年开始,影像能力几乎占据了新品发布会的高光时刻,产品营销的重心自然而然地向拍照倾斜。

同时摄像头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手机背面的开孔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四摄、长焦、微距、微云台、潜望镜头等新技术持续堆料,传感器的尺寸也越来越大,竭尽所能挖掘物理空间上的潜力。

到2022年,影像功能的内卷进一步加剧,原本属于旗舰级产品的创新纷纷被下放到中低端产品。

镜头、传感器等硬件方面的进步已经明显放缓,智能手机的物理空间有限,需要在硬件性能、空间和成本等要素间寻找平衡,也就意味着硬件上的加码势必会遇到瓶颈。

手机影像硬件堆叠走向内卷

影像能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摄像头模组、芯片和算法。

摄像头模组包括传感器、镜头等部分构成。芯片则主要体现在影像芯片、主芯片中CPU、GPU、NPU相应的处理能力等。

目前,硬件的竞争仍在继续,例如潜望镜头、多光谱传感器等,但总体而言,硬件的竞争已经进入瓶颈。

几乎每当一片新领域被开发出来,厂商们就会一拥而上,争相研发相关技术,唯恐被落下。

这也已经成为手机厂商们心照不宣的一种默认发展方向:

只要新技术跟进得够及时,参数够格,料堆得够多,看上去就是一款业界顶流的手机,而用户就会为此买账。

可以感知到,每个技术一旦探近成熟的极点,内卷的速度就会被加快,而影像内卷不过是这一过程具象化的体现。

一方面是出于成本和供应链配件堆积的考虑;另一方面由于手机物理空间有限,需要在硬件性能和空间、成本之间取得平衡,极端配置难以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然而,这样内卷的结果也导致手机并不具备真正的竞争力,一旦市场发生变动就可能被落下。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