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躺平,求变…疫情下的健身教练有多难
2022年3月,对全国健身业教练和从业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一个月。
从3月开始,深圳封控1周,上海3月28日以来封控管理已20余天,全国其他城市西安、广州、苏州、芜湖等地陆续有区域进入封控状态 。
本来作为健身服务员旺季的2至5月,却迎来了“倒春寒”,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
作为行业最大的从业群体,健身教练们普遍陷入了停工、服务量收缩的状态。而对于同时身兼工作室经营的教练创始人们,还要面对源源不断的租金,逐渐吃紧的现金流,疫情反复带来的消费意愿下降。
本期特辑,ATP便利点采访了十余位健身教练、培训师、工作室创始人,遍布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广州等地,希望能够记录当下健身教练群体所面临的困境、焦虑和思考。
“危”与“机”总是相伴而行,当疫情再次给数百万的同行按下暂停键,国内的健身教练们会选择如何应对呢?
作为刚创立不久的运动健身文化媒体账号,您的分享和推荐就是对ATP便利店内容创作最好的支持,感谢!
ATP便利店: Focus on wellness industry. Do well and have well.
聚焦当代运动健康文化 ,连接健康生活方式意见领袖和社群,为行业人士提供报道、观点和洞察。
????
1 未雨绸缪,教练收入多元化是必然趋势
“全职教练的收入,可能需要3个月才能恢复”
就职于上海知名连锁健身房的小伟教练从3月下旬回家后,再也没出来了。在停工之余,还去帮忙做了小区志愿者。
作为全职教练来说,之前每月收入大约在2-3万左右,但目前最担忧的就是手头的现金流,可能需要3个月才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收入。
“其实在那之前,私教的客户就少了,很多教练和用户在3月28日前就被封控在家了。3月28日上海宣布封控那天,初期想到也就4天嘛,然后变成4.5也还好就当放假,结果现在还会更久,非常担心自己现金流的问题,就算五月能复工,上课量也会很惨淡。“
“还好作为全职教练,公司这边会有底薪,但手头的现金流的话还是蛮惨的。目前把一些亏损不太厉害的基金给卖掉作为周转,够吃够房租。这次感觉比两年前的还糟糕,前半个月都还在为了温饱在努力团购物资、抢菜,让人非常疲惫,不太能够静下心来好好训练,学习计划也是零零散散。”
不过目前为止,小伟教练包括身边大部分的同事都没想过要转行,他们还是相信线下健身服务业的市场需求永远都在,只是暂时被影响。如果贸然放弃,大可不必。
对于线上课程,小伟了解到,大部分健身平台给出的课时费区间在100元左右不等。而且通常一天只能做一次直播课,对比线下授课收入来说九牛一毛,肯定是不能完全作为工作替代。
“如果认为做教练是自己的职业,建议做好收入多元化的规划”
山神老师是知名运动健康博主,同时也致力于运动科学的研究和培训工作,分享了自己对于教练职业发展和收入多元化的看法。
“疫情带来的收入断崖式下降确实很痛,但反过来想,也提醒了我们首先要扭转认知和习惯,究竟是把健身教练当做自己的工作,还是职业。”
“不少全职教练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被动工作模式。就是今天课排满了,我就去上一天课。回家后很累,来不及思考,明天再来上一天课。这种被动工作会导致一旦有一天歇下来了,会很焦虑,很慌张。一到像疫情这样的情况,就陷入到慌张的情绪里面,不知道要干嘛。”
“把教练当做工作,单纯去完成,当然从义务层面来说没有问题,但存在很多弊病。如果总是想着一辈子不操心,上课上到退休,攒钱养老。抱着这种想法,很多情况下就变得身不由己,天灾来了就得扛着,焦虑就得焦虑。“
”但如果是把教练当职业,比如像我这样要自谋生路的教练,那就要每天都去思考,怎么可持续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欧美健身行业职业路径的发展,也是经历了各种动荡期,最后才成型。疫情正好是一个刺激,逼迫大家停工的时候来思考教练职业化的事情。我认识的很多工作室老板,现在都在重新思考布局规划未来的工作走向。“
山神老师作为教练的同时也有很多斜杠身份,有培训师工作,自媒体网课,运营自己的工作室,为国家队和特种部队提供服务,还有合作的企业顾问工作。他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分享了教练收入多元化的应对方案。
“应对的方式就是在于教练收入多元化。以我自己收入举例来说,培训类占三成,自媒体占三成,工作室占三成,其他的占一成。疫情会导致一个方面可以停,但不会所有一起停。千万不要把教练身份当成整天上课的工具,未来健身教练的收入多元化是一个趋势。”
“虽然收入是多元化的,但也是统一和谐的,因为对我来说教练是最主要的身份,其次才是培训和自媒体,后两者都是建立在前者成功的基础上。”
“目前居家的时间,首先是把自己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你会发现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不说现在去报多少网课吧,至少可以看看书,查漏补缺。个人品牌方面可以趁着这段时间研究自媒体,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为自己设计定位等等,重要的是先注册账号,玩起来。”
山神老师推荐的基础知识书籍
“待疫情结束后,其他收入来源的渠道,也要积极谋划。比如企事业合作一开始没有资源,是不是可以尝试以公益的形式去做企业宣讲。慢慢的路子就出来了,会有很多人来找你做活动,产生收入。”
“品牌合作类的收入,包含范围更广,运动设备、服饰、食品补剂等等都会有此类需求。比如我在做的智能化训练设备顾问,品牌方会有发布会、交流的活动等等,会有顾问费。只要你有足够的专业水平,就可以和品牌共同成长发展,也会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居家期间多陪伴家人,不建议盲目跳槽”
阿东老师就职于上海知名的外资连锁健身品牌,如果说疫情有什么积极影响的话,就是终于有时间可以调整生活作息,充充电,多陪伴家人 。从业多年来,可能是阿东看到身边很多同事来来走走的例子,他不建议健身教练盲目跳槽。
“这几年实体行业经济都不好,不太建议盲目跳槽。以大多数团操教练的业务能力来说,即便去到别处也是温水煮青蛙。团操其实不管在哪里,晋升的天花板都不会太高。一线教练今后的发展无非就是创业、做培训。”
“但长期来看,我对健身行业比较有信心的。这两年开始健身已经在一,二线城市逐渐普及,随着健身普及,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健身和球类等各种运动项目。未来健身会更趋于平民化,普及化。
2 疫情是一次洗牌,但你能扛过去么?
大型商业健身房和连锁品牌,现金流充裕,还有资本支撑渡过疫情。但更多小型的健身房和工作室无疑面临大考。在压力之下,身兼经营者和教练的创始人们会选择如何应对呢?
“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意识帮我扛过两波疫情”
Nicolas教练是湖北人,从2019年离职上一家健身馆后,在朋友们的鼓励下,计划来到上海创立自己的健身工作室Ultrabase。12月底差不多装修好后回到湖北老家,正准备春节后来到上海正式开业,结果武汉爆发了第一波疫情,整个湖北都处在疫情的暴风眼当中。
“回湖北的第二天就通知要居家隔离了。居家隔离的三个月期间说实话很苦闷,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比如开通工作室的媒体账号等等。差不多我三月中旬才来上海,急匆匆筹备开业。”
”平稳经营了2年,万万没想到第二波疫情来了。这次上海区域的健身场所管控其实从3月中旬开始,已经长达1个月了,完美错过健身市场的黄金3、4、5月。不过幸运的是经过两年的稳抓稳打,客户群体、教练服务各方面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相信在后续解封后能够回复到正常的状态。”
“扛过这个疫情的话,我觉得成本控制意识很重要!”
“第一是我在筹划工作室的时候,定位就没有想着做街铺大店,而是做一个精品、私密、安静的工作室,只做私教服务。那在选址的时候要考虑务必要控制租金在3万以内,比如面积可以选200至300平的面积即可,商务写字楼均价比起居民楼会更划算。在和业主租赁沟通时,尽量争取免租期和优惠政策。比如在第一次疫情时,租赁业主方也在免租期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照。”
“装修和器械也是在保持品质感的同时,尽可能都控制,比如装修按照1200每平方计算,器械控制在小几十万以内。人力成本和营销费用我们也没有大张旗鼓。比如自己也会每天带教,教练团队全职和兼职人数控制在3-5人。没有把精力放在一定要招募多少全职,因为对于小工作室而言,优秀的教练是难招聘的。所以不如让和自由教练兼职合作,既可以带来一定的客户,也能为他们的工作提供一个服务场所。”
“最后就是风险意识,一定要留一部分的流动资金,比如10-20万元。用于应急,否则的话,现金流断裂不堪设想。”
在Nicolas看来,整个启动资金其实在行业内算中等。这样轻创业的模式,整体投入成本不会太高,加上自己在行业积累的人脉和客户资源,是一种更为稳妥的创业方式。虽然经历了两波疫情冲击,但所幸活了下来。然而很多小工作室可能面临的就是关店转让。
健身器械二手转卖互助群
“其实从2020年开始就不断的有一些工作室关门,然后卖器械。也很多二手器械群里面,每天都有非常多,而且都是贱卖。但是行业的洗牌其实在疫情前,每年都在反生。市场上也总有新的机会,更有能力的教练创业成功。健身服务业不可能完全消失,不断的有人进来,有人出去。疫情其实更像是加速器,只是加速了部分工作室被淘汰的速度。”
“非常能理解不少教练目前的想法,疫情之后,确实整体房租都会降,开店压力又小,成本又低,是一个创业时机。如果我还没有开店的话,也会有这个想法。但目前开健身房就像是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谁也不知道明年后年疫情会不会再次发生。”
-
“情绪上躺平,行动上积极”
和上海不同的是,深圳在3月经历1周的封控之后,已经全面解封。健身场所营业逐步恢复,但目前消费者前往健身场所,依然需要核酸。
James老师在深圳创立的AM9牛油果健身工作室,在疫情前正值深圳健身旺季,单店可以做到30万左右营收。疫情来了又走,心情也如过山车,春节后满心期待,封城后直线掉落,不停地开开停停,反反复复,情绪上也就已经“躺平”了,躺平不是躺下,而是选择用更平和的心态去应对疫情带来的一切。
“一方面是通过直播的形式,尽量保持用户的粘性,不能断。健身习惯一断,后面就很难拉回来。封控期间其他的真的做不了什么,太不可控了。第一次做直播课有点赶鸭子上架的这种感觉,只是在微信视频号里面做,所以也没有特别的要怎么去弄。
“另一方面对内,在封控解除后,我们保持内部的培训,让大家保持积极性,不能丧。内部培训都是回归到基础的健身内容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基础的三大项训练,训练原则等等,平时因为经常上课,太过机械化,很容易会忘记或者忽略一些细节。另外不建议大家因为临时情况就突然开发其他业务,我们依然专注在大众健身服务,私教课程上,专比散要好,业务太多,风险更高“
-
“除了居家健身,户外健身或许也是新的趋势”
北京在此轮疫情中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全城封控,但依然挡不住健身消费下滑的大趋势。
年轻的冠廷教练,怀抱着一腔热血,在2020年8月创立了工作室「健个身吧」,希望做一个不去迎合消费者,而是去引导正确健身观念的场所。在这一次的疫情中他也隐约感知到,线下健身房的消费意愿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了。
”跟去年同期比没有降低,因为我们的客户基数比去年高,所以比去年有增长。四月还没结束,目前来看就是新用户咨询和到店有影响。所以我们也在研究如果到时候真的封控了线上的课怎么能做到严谨一些。如果做线上课的话,刚开始也会先做老用户,因为对他们身体情况了解,训练起来问题不大。如果是新人的话,可能要考虑多机位,一个动作做正面,侧面,背面的多角度展示。”
“长期来看,影响还是用户习惯。我觉得除了居家健身,户外健身可能会是新的趋势。就算没有疫情我们也在做户外训练的课程。户外训练比较容易做成团体化,如果不是目的非常明确,天天自己闷头练多大部分人来说很难持续很久吧。不管是竞技运动还是大众运动,体育运动终究是多人的,这样给参与者带来的反馈才是丰富的。”
-
“用内部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成都的EVOLVE进化工厂创始人永正教练,从2020年4月创立工作室以来,通过2年的时间,做到了单店年销售额约为200多万,年授课数约 6000节。在疫情波及之下,成都的健身业也遭遇了半个多月的关停。
“整体来说,疫情对于我们门店在收入层面的影响,可以说是很少的。首先是我们单店营收在成都来说,已经是预期的极限了,不会再突破太多了。而且客源大部分来自转介绍。如果是依赖于线上的获客的工作室来说,那基本可以说降到冰点。”
“但是在长远的角度来说,外部的不确定性是常态,建立内部确定性来以不变应万变是古老的智慧结晶。内部的确定性我理解就是教练能力培养,现有客户资源的挖掘。“
“比如我们做了更多频次的会员活动,包括外部周边游,健身知识沙龙,会员体能比赛等等活动开设,增加会员间的互动,让粘性自然催生;实际且操作简单的会员转介绍激励机制;健身小周边推出,补全本来构建的消费及上课的积分商城,增加实用健身装备周边,增加客户出勤动力。
“在教练能力层面,我们赞助教练员参加健身比赛,提升教练个人能力,自信的同时,增加品牌宣传曝光。好身材,好卖课,这是最简单的道理。”
“短期来讲,当然是收入大幅减少,变得极不稳定。就算是依靠着大品牌,大流量池,也不一定靠得住了,因为疫情是无差别对待每个公司乃至每个人的。长期来讲,相信很多教练员会思考过后,更重视个人IP打造,或者是个人私域流量池的建立,以应对动荡。”
-
“抱团自救,健身同行们更加团结了”
不仅仅是上海,这一波的疫情对健身行业的影响远远超过想象。比如在成都的所有文娱场所包含健身房,从月日开始都陷入了停业状态。
宋教练和朋友们在2021年6月,一起在成都创业做了Golden Ratio LAB黄金比例健身工作室私教工作室。
成都虽然没有爆发严重像上海的疫情,但遭受了三轮疫情的冲击,分别是去年7、8月,11月成都本土疫情,以及现在遭受的最严重的4月疫情。对于才开了半年的新店,无疑是巨大打击。
“在三波疫情的冲击下,我们不断地在进行调整,当然更加坚定了我们创立之初的信念:品牌+社群+营销+正向激励,所以在工作室的品牌及教练个人品牌的塑造上,我们在不断地强化,遭遇疫情之后我们更是把品牌打造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也在不断鼓励教练强化个人品牌。“
“之前成都的几十家健身同行们,也在抱团自救。我们组织起来和体育局积极沟通和了解健身管控政策的变化,大家变得更团结了。虽然在给自己打气,但我也不得不承认相较于开店之初,我有了更多不确定:疫情还会不会再来?会持续多久?我如何在疫情之下照顾我们的工作伙伴?经济环境不好,健身消费者会不会受影响?一切都是未知数。”
3 兼职教练的背后,需要对精力和资金的精细管理
除了固定被聘用在健身机构下的全职教练,行业中还有一批自由执教的兼职教练,这里说兼职并不是说把教练作为副业,而是指通过和不同场馆合作,自由执教的教练群体。
通常能自由执教,意味着教练一般有了相对不错的专业能力和人脉资源。但没有了机构的HR、教练部等等部门的服务支持,教练需要对自己的精力和资金有更精细的管理。
在疫情的无差别影响之下,自由执教的老师们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疫情像是一个提醒:教练再赚钱的时候,也要有危机意识”
榛榛以前一直在上海做全职瑜伽老师 ,后面因为想要多多合作再决定后面要不要再签全职,便开始了自由执教,和不同的瑜伽馆和品牌合作。
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数字,但榛榛在做自由瑜伽老师后,通过努力的工作,关系的开拓,收入比全职更高了,换得了一段快乐的工作时光。然而疫情突然的暂停,也让榛榛措手不及。
“疫情之前总是觉得啊,我的钱够花就好啦。公司给我排多少工作,我就排多少工作,我也不愿意去赚更多的钱,对钱没有太大的企图心。但是疫情之后,我就觉得,哦不行,要更加努力的工作了,要参加更多的培训提升自己。“
”其实在上海瑜伽行业,像我这样的兼职自由执教的瑜伽老师是很多的。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危机,所以大家好像都没什么危机意识,反正就是说所有的钱都砸进去买培训,就觉得投资自己那是应该的嘛。“
”但是疫情来了之后才发现,好像只顾着去学习,没有给自己留后路。学习当然是好的,提升自己当然是好的。但是我不能把我所有的钱都拿去做培训。
所以从那个开那个时候开始,我就觉得啊,我们这代人可能活的太幸福了,疫情像是一个提醒,告诉你即便你再赚钱的时候,也要有危机意识,有储蓄的计划。”
“尤其是兼职教练们,一定要给自己缴纳好五险一金,有备无患,很多商业养老保险也可以多关注、多了解,千万不能不把这些当回事,也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会永远在高处,以为自己特别牛,其实都是时代、大环境、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这样想,等到低谷的时候,你也会太灰心丧气。就像现在的疫情,其实之后瑜伽、普拉提行业的需求依然是旺盛的,只要有专业性在,还是可以很快恢复。”
-
“越是缺课的时候,越是要维护好已有的客户”
阿宁教练在疫情前一直在上海以自由私教的身份工作,通过和不同工作室场地的兼职合作,收入可以稳定在壹两万。但其实从3月份以来课流量已经在逐渐减少,到月底的时候就只能一天一节课了。
“疫情期间实话实说,对于教练来说,就不用想着增肌减脂了,家里有什么吃什么,训练只能选择徒手训练,还好从店里拿了哑铃和弹力带回家,可以增加点力量训练。俯卧撑200个,引体200,深蹲200,其他加点辅助的训练,积极保持身体的训练状态。”
教练居家训练
“疫情结束后,反而不应该去发展新客户。打算先把重心放在已有会员的维护上,因为大家也都很久没训练,比较着急要恢复。积极维护,主动联系,做好本职工作,为每一位会员做好训练计划和时间安排。“
-
“被失业只是开始,最怕的是信心被打击”
蛋老师直言,自由执教的教练在当下等于直接被失业了。
虽然相信大部分教练都可以快速再找到工作,但行业整体信心上会很受打击,而且现在比较困难的就是健身行业发展速度一时半会也不太可能出现倍数增长 ,疫情一打击又让大家很困难,一直都在补坑的循环中。
“健身房一定是赚钱补坑的,非常有可能会尝试去赚快钱,或者说通过很多不良的销售手段,恶性竞争会出现,进一步造成市场的恶性循环。此外大品牌吃掉小品牌的现象也会逐步发生,会出现头部资源聚集的情况。
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利于教练的发展,让教练会处于非常劣势的位置。当然很多所谓的健身大品牌也到了检验企业真正实力的时候了, 很多虚的东西会被戳破。”
4 健身房停工,波及上下游
正所谓“唇亡齿寒”。作为消费场景的发生地,当线下健身服务业没有了好日子,自然也会波及到上下游的业务发展。
加上疫情对于物流、大型活动等等的限制,健身培训、器械商、运动赛事、运动鞋服等产业也面临诸多挑战。
“从疫情开始后,健身培训工作量近乎减半”
Sam李率铭老师身兼多个健身培训师角色,ARCA亚洲康复体能学院技术总监,NSCA中国区讲师,奥力来学院讲师。
从疫情以来,Sam的培训工作量近乎减半。身处培训一线的他,更早感受到行业的寒冬到来。
“疫情反复导致教练收入整体降低很多,所以参加培训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少。2019年将近40场(不包括展会);2020年影响不是很大,28场培训;2021年就少了很多了,大概是18场;2022年至今受疫情大规模影响,只做了2场,从疫情开始后,每一场的学员数要比疫情前少20%左右。”
“以往我们的课程都是全国线下开课,机构安排讲师出差进。但目前培训师出差很可能就会被隔离,因此线下培训基本也是停摆状态。对于机构来说,让教练适应线上学习,是主要的工作方向,毕竟有很多纯理论方面的课程,在线上是可以顺利进行的。”
在培训工作转型方面,Sam老师认为线上课程的开发以及线上工具的使用,势在必行。
同时从疫情后也开始通过个人的抖音账号向大众人群推广健身知识科普。
谈到教练个人学习计划,作为资深培训师,老师的建议是疫情期间教练可以通过多看书,多关注培训学院线上课的方式,先广泛涉猎,给自己搭建学习的进度和框架,等后续有时间和资金后再精准选择。
“书很便宜,多买多看,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找有兴趣的方向,帮助自己更好的深造,一个是陌生的方向,打开自己的认知,哪怕是一本不是健身行业相关内容的好书,也会对我们的职业和人生有很大的影响。”
“多关注业内的知名培训学院,因为现在大家似乎都在做一些线上的免费公开课,比如ARCA亚洲康复体能最近我们就准备了一系列从营养学基础课到应用实训课程,包含青少年运动表现、肩复合体评估等等,觉得有用的知识先种草。”
-
“健身赛事延期,备赛挑战重重”
刘樱桃老师除了在上海经营一家健身场馆,自己也是一名健体运动员。疫情前能够维持在10万多的月度现金流,由于房租不算高,疫情后情况一直都比较稳定的,没那么大压力。
但让刘教练头疼的是,几乎大部分健身比赛都延期到了下半年。甚至本来想比的在今年6月的奥赛,估计也会延期了。
“疫情封控带来的抢菜难题,也让备赛过程中买菜吃饭变得不方便。重重因素叠加,运动员备赛难度大大增加。一般备赛都需要经历三个月左右,很多选手已经经历了两个月,结果延期了,有的不得不放弃,有的继续干净饮食继续扛着。”
“目前我已经确定参加的比如6月底的常州奥赛和7月的三亚musclemania比赛,正在积极筹备战队伙伴,希望可以取得更好的名次吧。”
-
在采访过程中,大家都会开玩笑提到一个词“无业游民”。失业似乎成为了一种薛定谔的状态。失业了么,健身房和客户都还在。没有失业么,收入几乎归零。
疫情总会消散,健身业终究会迎来复苏。但问题是,到了一切恢复的那天,你打算用什么样的心态和准备去面对?
在朋友圈可以看到更多健身教练朋友们的真实经历,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展开:·坐标上海,健身房创业者,因为疫情装修延期整整一个月·厦门,瑜伽老师,因为疫情波及新客量逐步减少·西安,团课教练,再次迎来的临时管控停业收入锐减·广州,私教,反复的关停打乱了会员们的训练计划......欢迎健身教练朋友们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的感受。
*部分受访者使用了化名。
采访、撰文:Raymond
设计:CKY@Rising
本文编辑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