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文旅地产变中求存:转型“轻资产” 多业态趋势凸显

转载 1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2-05-22

日前,深圳市发改委公布《深圳市2022年重大项目计划清单》,共安排883个项目,重点投向现代产业、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领域。值得注意的是,文旅板块亦占有一席之地,融创华发冰雪文旅城项目、大鹏下沙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整体开发项目等被纳入其中。

今年以来,疫情影响持续,文旅市场处于缓慢恢复阶段,但期间也迸发出“冰雪经济热”“智慧旅游”等新热点。上市文旅企业中,2021年出现亏损与扭亏为盈的现象同存。

文旅地产领域,根据克而瑞《2021年至2022年中国文旅地产发展报告》,截至2021年12月,已有过半百强房企涉足文旅项目开发。不过,全国文旅地产项目数量的增长率自2016年以来均维持在2%~4%,行业进入“低增长、促提质”发展阶段。

文旅创新创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德欣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当前环境下,文旅行业的新机遇可从六个维度的创新上挖掘,包括平台、模式、产品、技术、玩法和人群。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认为,资产升值是文旅地产的原点,其运营的关键在于树立客户对项目的信心,“因此,需要将长期运营视为文旅地产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IP打造及商业、酒店、主题公园等业态的运营。”

打造IP及输送经验

日前,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000069.SZ,以下简称“华侨城A”)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其公布了2022年文旅业务发展计划,表示将推进全国各区域项目落地。

其中,在华南区域,华侨城A将推进中山欢乐海岸、茂名南海岛、湛江欢乐海湾、漳州欢乐美港等项目建设,并表示将“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级,带动价值增值,实现地产、文旅合作共赢”。

年报显示,2021年,华侨城A旅游综合业务收入433.17亿元,与2020年基本持平,毛利率为32%,同比降低10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过去一年,华侨城A在文化旅游业务上主要推进五项工作。其中,其继续强化在IP研发和应用上的投入,全面提升旗下项目的“旅游+IP”运用。自主IP培育方面,华侨城A旗下欢乐谷开启原创IP孵化之路,与腾讯原创馆合作举办活动;襄阳奇幻度假区打造“奇幻系”IP形象,自创形象IP、故事IP、活动IP。外界合作方面,欢乐谷通过联手英雄联盟、京剧猫等IP,结合B站、抖音、快手等多个传播路径提升其品牌价值观和感召力等。

关于打造IP相关支出方面,年报显示,华侨城A与江通传媒签订协议,江通传媒将“饼干警长”品牌及品牌形象的大型户外主题公园开发权授权华侨城A旗下所有“欢乐谷”主题公园永久使用,期限2016年12月31日至2029年12月31日,授权费3000万元,2030年起,华侨城A按每年400万元支付系列IP授权费。在此期间所有销售“饼干警长”系列衍生产品需支付9%的分成。

不过,江通传媒在其他非主题公园授权“饼干警长”,华侨城A可享受授权利益的20%,“饼干警长”在其他渠道的商业项目对华侨城A开放有限投资权,收益按照投资比例分成。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由文旅IP引起的热门话题不断。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迪士尼进入IP养成阶段。自2021年9月底亮相以来,迪士尼旗下IP“玲娜贝儿”成为微博热搜第一位共27次,超话聚焦3万粉丝,最高搜索量超23万次。

进入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则点燃了“冰雪经济”。而就在2021年末,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1918.HK,以下简称“融创”)旗下文旅集团将雪场运营经验以“轻资产”形式输送到吉林省。

2021年11月29日,融创文旅集团与桥山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及运营管理协议,双方宣布以北大湖滑雪度假区的丰富生态资源为基础,引入融创文旅的团队及运营经验,共同致力于将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滑雪度假区休闲区”。

需求向多维度延伸

打造IP、输送经验等,房企布局文旅业务的逻辑正在悄然发生转变。

根据克而瑞数据统计,2021年全国新增文旅地产项目数量总计212个,同比增长率仅1.1%。截至2021年末,全国文旅地产项目累计数量为9987个,2015年末已达8701个。

“重资产”投入势头趋向平稳。克而瑞指出,2021年,文旅地产行业开始在盘活存量、强化运营、数字化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稳步前行,“开发商重拾信心,加快调整的步伐。”

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20》,2019年国内旅游的最主要群体为25岁至34岁的青年人,占旅游者总量的30.3%。25岁至44岁的中青年旅游者合计占国内旅游者总量的52.2%。

袁帅对记者表示,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国内旅游产业遭受冲击后呈现缓慢恢复的态势。都市休闲游、乡村游已成为国内游客出游的热点之一。特别是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成为热门选择。

《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1》显示,2020年,中国旅游百强县市平均实现旅游总收入156.16亿元,恢复至疫情前的76.5%,比全国旅游总收入恢复率高出28.6个百分点。

产品类型方面,业态的持续创新延长了文旅的“生命曲线”。

以万科良渚文化村为例,该项目划分核心旅游区、小镇风情度假区和森林生态休闲区三大区域,配套良渚文化博物馆、玉鸟流苏文创园、创意文化街、剧院等设施,进一步推动小镇内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克而瑞报告指出,“文旅新十年”的产品创新将涉及酒店业态、主题乐园业态、内容生态以及国潮文化。观点指数报告显示,从游客及资本市场反映上看,文旅多业态发展成为盈利的重要手段。2021年,多个文旅创新运营商获得融资,投资机构重点投向包括智慧旅游、室内游乐、文旅制造、文旅科技等领域。

张德欣对记者表示,疫情倒逼文旅市场出现的重要变化,包括基于文旅融合和内循环情境下的品质升级、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及跨界融合。

其中,技术创新方面,《“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亦提及,推进智慧旅游发展。具体而言,综合应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智慧旅游公共服务模式。

多地出台旅游企业纾困措施

需求带动下的文旅项目精细化运营,考验企业多方面的能力水平。

袁帅表示,当前,文旅地产的三大主流派系分别为主题游乐型、文旅小镇型、景点依托型,各有优劣势。“对于房企而言,文旅地产多属机会型项目,如果可行性论证得以通过,可权衡考虑进行长远开发。但前提是需要充分考虑能否承受大规模、长周期的持续投入,方能在大棋局中谨慎布下这枚重量级的‘棋子’。”

资金,仍是摆在布局文旅业务的开发商面前的一道考题。

记者注意到,自今年以来,多地出台旅游企业的纾困措施。日前,文旅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第26条、29条和30条兼顾旅游业当前纾困和长远发展,通过各项举措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旅游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

4月13日,上清所数据显示,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拟发行2022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发行金额5亿元,拟用于偿还发行人即将到期的债务融资工具。

随后,在4月15日,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603099.SH)发布2022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募资5亿元,用于投资长白山火山温泉部落二期、长白山旅游交通设备提升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日前,华侨城A在接受机构调研时也表示,其一直不断尝试和创新融资方式,并于2012年12月发行欢乐谷主题公园入园凭证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是国内首单以入园凭证为基础资产的ABS项目。根据目前发改委、证监会相关政策,公募REITs试点区域和试点行业已扩容,其将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变化趋势及落地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旗下的文旅项目,开发商也在不断调整其规划。

1月17日,武汉融创武地长江文旅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股权发生变更,其运营的项目为武汉城建融创甘露山文创城。股权变更后,融创旗下子公司持有该标的的股权由50%降至15%,董事、监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发生相应变动。此前,珠海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600325.SH)旗下子公司出资12亿元,受让融创旗下子公司在昆明融创文旅城二期项目上的40%股权。

2021年12月,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600466.SH)转让全资子公司的100%股权以减少公司负债,该子公司共包含3个项目,其中的“天津小站”原计划为“稻米侠”主题乐园项目。(以上内容来源:中国经营网 记者 陈婷 赵毅 深圳报道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11.png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认为,2020年以来,由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旅游产业受到巨大冲击,国内旅游在经受巨大冲击后仍仅呈现缓慢恢复的态势。都市休闲游、乡村游已成为国内游客出游的热点之一。特别是以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为特点的“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成为很多人的热门选择。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优先发展的“绿色朝阳产业”。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由人文旅游资源所开发出来的旅游产业,是为满足人们的文化旅游消费需求而产生的一部分旅游产业。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文化旅游的“文化”是一种生活形态,“产业”是一种生产行销模式,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创意”。

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在后疫情时代,一些平台型互联网企业与文博机构、旅游景区合作,通过“会员模式”“流量转化模式”“体验付费模式”等方式,整合打造市场化的数字文旅消费平台,不断提升数字文旅产品的供给质量。同时,强化数字文旅体验和线上线下互动,将文化内容与数字娱乐充分融合,将文化场馆、旅游景区植入网络游戏、动漫、电影、直播等数字娱乐场景之中,采取“游戏+虚拟游”“动漫+云展”“电影+沉浸式体验”等方式,构建数字“虚拟文化空间”,带动由虚拟体验形成的周边产品消费。

引导线上用户转化为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的实地游览、线下消费,将用户、信息和消费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之间充分互动交融,实现游前线上虚拟体验、游中现场沉浸体验、游后数字回味体验的全体验流程。而数字文旅被视为文旅产业最具潜力的板块之一。

数字文旅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旅游发展的产业动能,它链接供给和需求,为业态赋能;它培育和扩大新消费市场,实现产品增值;它驱动产品和业态创新,重构产业格局。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数字文旅工业销售产业为5822亿元,同比增长22.9%。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化技术,正在加速对旅游业的渗透与变革,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游客的需求、行为与体验,解构着传统供应链下各类旅游企业的边界,大幅提升着文化和旅游的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效能。数字化正在带来规模巨大的下沉市场和新兴消费。

近年来各级文旅部门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上云”,发挥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作用,鼓励各类互联网平台开发文旅功能和产品,支持有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平台化拓展,一个数字文旅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形成,未来中国文旅产业将呈现从观光度假游向文化体验游转变、营销模式向运营模式转变、地产逐渐回归旅游本质、盈利模式由“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等大趋势。

22.jpeg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