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本“活”起来,原来教科书设计也可以这么美
作者:Sihan,来源:设计青年实验室
原标题:原来早就有人盯上了教科书的设计
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有数据统计说我们一生至少要花12760个小时和教科书为伴。长大后的我们开始讨论课本中潜藏的问题,但课本真正的使用者却还在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虽然美是主观的,很难有标准答案,但关于教科书的设计是否可以更有美感,其实已经有人开始关注并且行动起来了。
01. 给我们一本课本,我们给孩子一座美术馆
来自中国台湾的美感细胞团队,在2013年就发起了教科书再造计划。他们认为教科书陪伴孩子的上万个小时,相当于6000部电影、3000趟美术馆……所以把教科书式作为美感教育的载体,在视觉排版、内容编辑、甚至功能性上都一起重新设计。
当重新设计的本第一次发给孩子们的时候,印象中有一段对话特别深刻。一个小女生问:“你有没有发现,生字的排列方式不一样了,为什么?”小男孩思考了一下回答说:“他们可能是要让思想更自由、空间更开放,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是啊,其实孩子们是可以感知的到的。
小学一年级国文课本丨由南一书局和设计师洪绍元合作完成
不同年级课本的主题封面主题
在这个过程中,也推动了许多突破,比如在教科书使用的字体开放限制,关于教科书的设计费结算说明,出版社也开始寻找更多专业设计师合作。
以设计师颜伯骏操刀的小学三年级自然课本为例,以科学绘图呈现植物每个角度的细节,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力这本书就是一个起点。颜伯骏也表示:“只要换一个逻辑思维,就能改变教科书的样貌,是很软性但很有力道的改变。”
如果在小学能拥有一本这么精致的自然图鉴,肯定会很高兴。
设计师王艾莉设计
设计师方序中设计
设计师图文不符团队设计
难能可贵的是,教科书再造计划从发起至今已经将近十年,目前已经进行了三季,并且还在持续,在证明「美感可以改变未来」的路上坚定的走着。
02. 打开你的Adobe Illustrator,你的教科书便会与众不同
无独有偶,“把不好看的事物变得好看”绝不只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的想法,又或者说这样的做法本身就是有影响力的。在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中,也能看到「教科书再设计」的相似想法。
2017年广美的毕设展中,我们发现了以“教科书Re-Design”为选题的一个实验项目。不同于美感细胞团队的是,这件作品以大学课本为切入点,也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美学教育不足的一点反抗。
新版大学语文
新版大学英语
西方美术史
当然,这种再设计不是只停留在视觉层面,设计师表示自己从书的开本、组合,板块区分,信息逻辑等问题上都进行了思考和改造,也希望去引发更多人对“美感教育”的关注,对“审美培养”的重视,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03. 教科书和艺术家也可以梦幻联动
日本的教科书也经常与一些人气插画师进行梦幻联动,插画师 RieNakajima 和 げみGem 分别绘制了不同年级的国语课本,让人眼前一亮,并且都已经投入使用。
日本插画师 RieNakajima 绘制
日本插画师 げみGem 绘制
还有插画家中村佑介和微缩模型艺术家田中达也为高中音乐教材绘制了一系列封面创作。中村佑介延续了自己奇幻与现实交织的画面风格,依然以侧颜少女作为主元素,在构图的处理上也是十分独特。田中达也则是用自己标志性的模型建构出了一个奇幻的音乐场景。
日本微缩模型艺术家 田中达也 绘制
日本插画家 中村佑介 绘制
04. 结语
环境的影响是下意识的,但同时又是决定性的。我们是可以到一些地方寻找美,但落到生活日常却又是一片普遍的低美感常态。
有觉醒才能有改变,不管是教科书的改造还是再设计,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关部门、出版社、编辑、设计师、教师……让一个东西变好并不是靠一方就能完成,如果可以持续地串联起教育和设计还有各方的能量,有一些事情就一定会慢慢地开始改变。
作者公众号:设计青年实验室(ID:sjqn521)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