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流量耗尽,天价雪糕将何去何从?
酷夏又到了,咬一口挂满冰茬的雪糕可以说是为身体降温的不二之选。
想到这,小编来到了公司门口的小超市,在冰柜里随手抓起两支不认识的雪糕。
出门时,小编不禁感叹:这不认识的雪糕……降温效果就是好,一结账心就凉了!
这往年那两块钱的雪糕都到哪去了?这小东西凭什么卖得这么贵?
小编趴在桌子上,将自己幻想成一名雪糕生产商,来思考雪糕奔向天价的原因……
1.生产商怎样才能赚钱?
通常来讲,生产商想赚钱的方法有两种——薄利多销or暴利适销。
首先,我们先把目光瞄向第一个方法。
这时,我们会遇到各行业生产商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同行的无底线竞争。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对手不再是同村的小作坊,而是全国根本数不清的大小厂商。
我薄利,可总有人比我更薄。
登上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看一看,某些用户都把利润都压低到什么程度了!你们都不要挣钱的吗?
我也想挣点钱。可如果我不把价格定到和他一样的价格,就肯定没人买我的呀!
怎么办?降吧!
看来,当全网的商家都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时,只要有一个商家把利润压到极致,就会让无数商家把利润压到极致。那么在庞大的基数下,就形成了一个破局概率为0的囚徒困境。
与此同时,我们雪糕行业还有几个独有的劣势。
(1)准入门槛低。低端雪糕行业几乎没有什么价格壁垒,导致供应商严重饱和。
(2)分流严重。你们以为和卖雪糕的竞争的只有买雪糕的吗?才不是呢!卖奶茶的、卖低温奶的、卖甜品的都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它们这些年都在发展壮大,而我们雪糕行业的年销量却是每况愈下。
(3)低频次。一个反常识的冷知识:雪糕属于低频消费品。受季节等因素影响,雪糕的年销量根本无法与奶茶等同类产品相比——每年的人均消费还不足3公斤。
我也想薄利多销,可是我很快就发现了:多销才能薄利,可薄利却不一定能多销!
什么?再薄?再薄就血亏了呀!
既然打价格战没有希望,我就只能把“暴利适销”当作更好的出路了。
2.要的就是“糕贵”
我把顾客分成两拨,A群体追求性价比,B群体追求流行性。
于是,在暴利适销”思想的指导下,我开始讨好B群体。
我把雪糕做的越来越好看,并和大厂搞联名,编写雪糕的幕后故事,找小红书的大佬发发图、种种草,说几句“不在某某时间吃一只某某雪糕,即使未来成为人中龙凤,都会为此遗憾”的话。然后,B群体就都过来了。
别看他们没A群体人多,但是肯花钱、嗓门大,不仅大把大把地付银子,还拍照发朋友圈,吸引了A群体的部分成员的光顾。
后来我知道,这叫营销,而经过营销的雪糕溢出来的价格,就叫做情感价值(品牌故事)和社交价值(发朋友圈得到的点赞)。
听说当年哈根达斯和DQ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毕竟在这个时代,物理属性早就不是商品的唯一价值了。
谁没有衣服穿?谁没有雪糕吃?
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我吃你的雪糕,你总得给我个非你不可的理由吧!
由于这种雪糕的售价很高,所以每卖出一根,我能分给经销商更多的利润,他们就将这种雪糕摆满了冰柜。
至于人多利薄的A群体怎么办……这是一家刚刚逃出倒闭危机的公司该考虑的吗?
3.当流量耗尽……
很快,我又遇到了新危机。
由于B群体是一个喜欢追求新鲜事物的群体,复购是不可能的,我必须寻找更多的新顾客。
可随着更多同行的涌入,高端雪糕赛道变得愈发拥挤,昂贵的推广费已经回不了本了!
我知道,流量洼地已经被填平,我和后来者们都不能再享受到流量的红利了。
于是,我把目光从流量移向了品牌。
流量,可以将产品立即送到特定的顾客眼前。它的优点是定位精准且立竿见影,缺点是没有积累。
品牌,春风化雨般影响顾客的潜意识。它的优点是能产生持续的影响,缺点是不够精准和时效性差。
品牌一旦成功建立,便可以成为能持续输出的流量源,去替代那日益昂贵的流量费。
我知道,想获得市场持续的认可,实现长期的盈利,就必须得完成流量向品牌的转化。
那么,到底该如何建立起一个经久不衰的品牌呢?
关注我,为你揭开品牌营销的奥秘。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