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藏品—华语NFT的第一次表达
2021年,NFT如同风暴席卷全球。国内的互联网大厂、艺术圈和各类品牌都争相参与其中。只要是有追求创新突破理念的公司,都希望能通过NFT的新概念来为自己的品牌赋能,跻身次世代的殿堂。
巨大的传播周期到来时,大部分人都是以好奇和逐利的心态参与进去的,正如中期的加密货币一样,而NFT就在经历这个的阶段。
与此同时,在中国特殊的监管政策环境下,NFT进行了本土化的改变,以此适应中国的特殊市场。加上各类数字藏品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上线,形式的不统一和平台的繁杂让很多刚刚接触加密技术和NFT的品牌方和用户无从下手。
有别于十年前,在今天已经没有人会质疑加密货币的价值。同样地,NFT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在接下来的系列里,我会陆续为大家分析国内各类数藏平台的现状,结合NFT在中国本土化的特殊玩法,探讨品牌如何在其中落地应用并碰撞出火花。
QA的愿景是希望国内的数字藏品业态更好发展,通过借鉴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能和品牌有效融合。
让华语NFT和数字藏品能走出自己的特色,拥抱未来。
2021年6月23日,支付宝的蚂蚁链粉丝粒平台联名敦煌美术研究所,推出了著名的两款敦煌皮肤。各限量8000份,上线伊始便被抢购一空。随后,腾讯8月2日上线了国内首个NFT交易平台幻核,首期发行的NFT是名为“十三邀”的黑胶唱片。
这三个NFT的上线,将中国NFT的概念正式进入大家的视野。同年十月所有在蚂蚁链粉丝粒与幻核上出售的NFT正式更名为数字产品。
由此,NFT的中国本土化正式开始了。
受限于国内政策,目前国内合规区块链发展方向是以联盟链和私有链为主,均不可以发币,不能涉及token交易,token的意义在联盟链角度纯粹是为了记录。
联盟链:介于公有链与私有链之间的一种系统形态,它往往由多个中心控制。由若干组织一起合作维护一条区块链,该区块链的使用必须是带有权限的限制访问,相关信息会得到保护,如供应链机构或银行联盟。
私有链:某个区块链的写入权限仅掌握在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手中,数据的访问以及编写等有着十分严格的权限。同时这种系统仍保留着区块链真实性和部分去中心化的特性。
不管在哪条链上,都不允许发币,可以理解为监管剥离了数字藏品的交易属性,铸币的意义只在于记录区块链上的位置。
因此,很多人都唱衰国内的数字藏品,认为政策监管和token的限制给NFT带来了中心化的内容,有悖于区块链的初衷。
但我认为,正是这种强监管+金融属性的剥离,让国内数字藏品的艺术性和收藏性得到了充分表达,并让数藏市场在发展萌芽期避开了可能致命的金融风险。
数字藏品真的不能交易吗?是的,但也不是。
拿阿里巴巴的鲸探举例,用户在购买并生成数字藏品之后,有180天的锁定期,在这之后,持有者可以选择将藏品转赠给其他用户。
这也是为什么最初的敦煌飞天和九色鹿可以在咸鱼上被炒到成千上万,连带之后上线的数字藏品也被抢购一空,然后在灰色渠道被高价挂售。
有些人会说,既然开了这个口子,剩下不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了吗?
但我一直认为,流动性是NFT的生命。锁定的方式非常直接地限制了数字藏品持续投机炒作的可能性,转赠或许是一种特别的交易方式,但是会经过平台中心化的认证。换言之,也是在监管之下的,且由于转赠的条件很苛刻,因此参与转赠的藏品数量并不会很多,监管的密度就会相对比较高,交易可溯源性强。
同时,数字藏品定价权也牢牢得掌握在发行方的手中,大多采用统一售价,所以目前的数字藏品其实更加注重与文化价值的融合,而金融属性几乎不存在。
这也造就了和国外NFT市场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
海外的NFT市场已经比较成熟,发布和交易都相对简单,并且有流通的二级市场,哪怕是个人也可以制作并发布NFT。所以NFT的供给远大于需求,而也价格和项目热度、技术、视觉高度相关,是一种符合经济规律的买方市场。
而国内市场在这方面较为谨慎,用NFR来定义数字藏品更为准确。
NFR:非同质化权益(Non-FungibleRights, NFR)。它同样使用区块链技术,以计算机代码为基础创建,记录基础物理或数字资产的数字所有权,并构成一个独特的真实性证书。
《非同质化权益(NFR)白皮书——数字权益中的区块链技术应用》
首先,不允许个人铸造NFT,发行者必须是平台签约的艺术家或是公司。其次,不允许二级市场炒作,这是反洗钱、外汇等各类法律要求下的结果。我不敢说未来会不会适当开放,但是当前确实是管理数字藏品市场的最健康的手段。
与此同时,国内的购买群体又非常巨大,人们对于NFT的热情处于相对高位,形成了供小于求的卖方市场。无论什么样的藏品上架,基本都会被一抢而空。但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普通用户难以抢过借助“科技手段”的作弊者。
讨论这些是想告诉大家,国内NFT想要进一步发展,市场的问题是一定需要解决的。
如同面对30年前的互联网,如何顺应市场的变化,参与到发展中去,才是我们每个人真正需要思索的事情。
新艺术形式的催生
NFT和数字藏品的兴起,让很多艺术家看到自己灵感和创作的新出口,而非拘泥于过去画作、录音等形式。这不仅提高了人们整体的审美情趣,也给更多大众一个机会参与到艺术创作中。
同时,数字藏品给传统文化IP带来了新的活力,比如敦煌飞天和九色鹿,形成了一种巨大的粉丝效应,在传播和流通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艺术品的市场化先行
数字藏品的到来,正好打破了长久以来在艺术圈子里的利益垄断和认知垄断。当我们想到艺术,不再局限于贵族教堂红酒杯,或者是嘻哈街头涂鸦墙。数藏让这个行业真正融合到大众和经济生态之中,解放了创作者经济。
众所周知,NFT是构建元宇宙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不管未来元宇宙的发展形势如何,NFT都会在里面发挥确权和通证的重要功能,把它作为次时代的风口是完全正确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监管压力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各大公司仍在大力发行和探索数字藏品的可能形式,不断将其带入大众的视野,为之后NFT和与宇宙的繁荣做准备。
他对于企业的意义是非凡的,正如十年前的app大战,最终胜利的公司在这十年间重新瓜分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格局。
此时此刻,正如彼时彼刻,新一轮的洗牌正在进行。
国内数字藏品对于普通人的意义更大
对于过去没有参与过区块链的用户来说,数字藏品无疑是非常友好的。由于监管的存在,大家不用像面对过去P2P、炒币那样地提心吊胆,自己对艺术品的收藏需求同时又得到满足。其实普通用户比政府更怕洗钱、炒作、贿赂等非法情形的发生,所以我觉得目前的数藏,是一次面向大众的,NFT本土化探索。
预测未来会不会开放没有意义,至少在现在,数字藏品这样的发展是健康的。
最后和大家说点NFT和数字藏品之外的事情。
之所以分得到和失去两块内容,是想分享给各位一个视角,在加密行业里从来就没有好与坏,任何优劣势都可以互相转化。
国内的数字藏品虽然受到了严格的监管甚至可以说是阉割,但正是这样,才使得它作为版权、艺术品的特性得到了最纯粹的展现。
以市场需求趋于理性为前提,无疑是最适合我国发展NFT的道路,也未必不会成为全球NFT市场今后的发展思路。
Web3也好,NFT也好,其实说到底都是由人所掌控,人在博弈。
从比特币诞生到现如今过去了十几年,它的成功被人们所称道,但其实比特币并没有完成它最初的愿景,成为一种通用的支付货币,反而变成了一种价值储蓄货币。
当时谁也不会想到,区块链通用支付的职责,最后会被一个叫做USDT的东西完成。
同样的,非同质化代币诞生之初也并不是用来解决艺术品的,但是现在你和任何人说起NFT,一定会和各种藏品、艺术品密不可分,它未来会变成什么谁又能知道。
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哪怕变化这件事本身也在不断变化。
拥抱更多的变化,倾听更多的可能性,实现更多元的未来,才是这个行业令人着迷的地方不是吗?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