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18,为什么不火?
6.18对于商家来说是一年一度的年中大促,对于消费者来说也是一年一度的扫货季。但今年的618明显感觉不如往年火爆。
那么 618难道是商家不重视了吗?当然不是。下面啊我就试着为大家分析一下这背后的深层原因,首先说明纯个人观点,一家之言。认同的,帮忙点个赞,不认同的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疫情影响,经济不景气,消费力下降
首先,“6.18”的沉寂,离不开一个经济大背景,那就是疫情影响下,当前就业形势严峻,行业变得不景气,很多人的收入锐减,消费者口袋里没钱了。
据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47亿,同比下降6.7%。而4月份同比下降11.1%。
按零售业态分,1—5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的超市、便利店、专业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0%、4.7%、1.2%,百货店、专卖店分别下降10.3%、7.6%。
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49604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2718亿元,增长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6.0%、6.3%,穿类下降1.6%。
促销力度不大,套路花样多,消费者躺平了
其二,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每年面临的营销套路都似曾相识,久而久之,人们开始认清套路。面对五花八门的满减政策,消费者直呼“烧钱更烧脑”,最后赢家依旧是平台和商家。比如促销节前统一把价格提升,到了节日再打折扣,给消费者一种打折错觉。
购物渠道多,直播带货火,购物时间分散
其三,随着拼多多,抖音直播带货的崛起,以京东、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平台正在经历一场去中心化的大变局。
妙手、俗手、本手,6.18你又该从哪下手?
换言之,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用户囊中羞涩,选择了躺平,市场消费预期下降,商家也从“冲销量”变为“保利润”,继续选择躺平。
世事如棋,商业更是如此。懂围棋的人不多,但懂商业的人一定不少。透过现象看本质,妙手、俗手、本手,面对6.18你又该从哪下手?
关注,有话郝说,一分钟商业洞察!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