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靠手艺,花钱是学问
1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世道真的变了。
鼓吹消费主义的人,好像都消失了。
以前随便一刷朋友圈,流行的文案都是我好浪费,五千块买了一双拖鞋,穿两个礼拜就坏了。
现在谁再说这种话,不会有人觉得他好有钱,土豪我们做朋友,而是会觉得他真是个好韭菜,得从他身上骗点钱。
不能让机会溜走。
这年头,大家依然喜欢攀比,但攀比的内容已经变成了谁买的商品更便宜、更会省钱,谁在电商平台促销的时候做的功课更足。
花钱算啥本事,谁不会花钱。
会省钱,才是爸爸。
你五百块才能买到的东西我二百块就买到了,谁看了不得说一声好汉威武。
于是搞笑的事情发生了:
很多人从消费主义里走出来以后,陷入了另一个极端。
以前被消费主义洗脑,天天想着买什么东西就意味着你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买了一大堆华而不实的东西。
而现在,又被平台的促销活动洗脑,以为自己能占到便宜,一到购物节就冲冲冲,想尽办法凑满减,千方百计找折扣,对商品本身的质量、使用体验和实用性反而不在意了。
过去为了省钱网购,现在为了网购省钱。
看起来这是反消费主义,其实这是另一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消费主义,都是把花钱当成了目的。
但消费从来不是目的,获得更舒适的生活才是我们的目的。
说白了,反消费主义从来不是不买,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
该省省,该花花,要买得聪明、有性价比。
买什么,买不买,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复杂问题。
既不是便宜就一定要买,更不是有促销就一定要买。
一个明智的消费者,衡量买不买的标准既不是贵,也不是便宜,而是【值得】。
它的质量和用途,值不值得这个价钱?
给你带来的幸福感,值不值得你花时间精力去研究,乃至掏钱买下来?
符合以上条件,且经济实力允许,就可以买。
反之,就算再便宜,也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至于说各种促销活动,这些只是品牌冲销量的小技俩而已,并不是我们考虑问题的核心。
一句话,促销未必占便宜,值得才是真实惠。
对值得买的东西来说,有促销属于锦上添花,但对不值得买的东西来说,再怎么打折也配不上雪中送炭。
更何况所谓的打折,还可能是本身就虚标了几倍的价格。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在促销活动里努力凑到了最高额度的满减,结果却买了一堆看似便宜实际上毫无意义的垃圾,你真的会快乐吗?
就算在付款的时候爽到了,在拆快递的时候也会拆一个就后悔一次。
后悔的不是浪费了钱,而是我怎么这么傻,我为什么要花钱购买工业垃圾,我难道是赛博蜣螂。
2
明智消费需要理性,但理性不会自然产生。
都是被生活毒打出来的。
在被坑得足够惨之前,人人都是一样的天真。
就好像你小的时候跟爸妈去超市买东西,大概率不会理性考虑商品的性价比,因为你没经验啊。
小朋友决定要不要一个东西,纯粹是凭感觉,感觉一个东西顺眼,就会想要。
所以儿童类的产品喜欢把包装做得花花绿绿,就是为了从视觉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问题是,很多人表面上已经是成年人了,但在消费行为上和童年时代其实差不离,都是靠感觉来做消费决策。
很正常,谁还不是个过儿童节的二百斤大孩子了,嘤嘤嘤。
但你不长大不要紧,商家会帮你长大。
童年时他们在视觉上做文章,等你成年了他们就在定价上耍花样。
人家坑都已经挖好了,你还傻乎乎往里跳,这种行为不光对自己的钱包不负责,还是对人生的漠不关心。
别觉得我在危言耸听,人生其实一共就四件大事——
生、死、赚钱、花钱。
而消费同时涵盖了赚钱和花钱的范畴,毕竟省到也是赚到。
同时也涵盖了生死,没钱花我要死了。
一个占足了人生关键词的大事,难道还不值得好好规划、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吗?
消费者也是会进化的,当年我比所有消费主义入脑的人都更称得上花钱没数,后来还不是在认认真真规划自己的消费清单。
有钱怎么了,有钱也要规划啊,没有谁愿意一直当大冤种。
我辛辛苦苦舔甲方赚的钱,不是为了替别人买单。
而且还有基金这么一个消费大户呢。
基金才是新消费。
话说回来,规划其实就是一种匹配。
将自身需求和合适商品匹配到一起,需要的是知己知彼。
知道自己要什么很简单,但找到最合适的那个商品就不太容易了。
这不是一共也没几个选项的农业社会,身处工业社会,不同电商平台泾渭分明,各种产品浩如烟海,足以让任何人挑得眼花缭乱。
你没有充足的信源、没有独立的信息渠道,就只能被电商平台的信息流和算法推荐操控。
消费就像做卷子,你以为你是在做选择题,其实你没得选,ABCD都是人家安排好的陷阱,你选哪个都要掉坑。
除非,你有充分的信息作为参考,知道自己还可以选其他答案。
但反过来说,信息又并不是越多越好的。
一些错误的、有倾向性的信息,只会让你的决策越来越歪。
在这些东西的引导下,你可能确实没选ABCD中的任何一个,你最后选上的是OFO。
综合来看,商品信息不需要多,多了你也看不过来,但它需要快准狠,确保你能迅速找到关键的破局点。
而且你要能够笃定,这个信息没有问题,它值得被你信任。
信息值得,你买到的东西才值得,你花出去的钱才值得。
答应我,对你的钱包好一点。
3
从很多年前开始,我就是什么值得买的忠实用户了,买很多东西之前都会先上什么值得买看看有没有推荐榜单or专业测评,吹什么值得买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甚至没什么需要买的,我也会上去闲逛,毕竟上面的用户分享真的很好看,各种无修图无滤镜的用户分享,让你知道什么叫人间真实。
什么值得买上面聚集了大量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用户,通常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且有高频消费习惯。
但我一直在琢磨一个问题,这种用户一般都比较理智,但他们为什么都喜欢逛什么值得买,甚至于直接在什么值得买上面【抄作业】?
最后,我从自己身上找到了答案:
因为他们信任这个平台,信任上面的信息。
对一个平台来说,这是一份极高的赞誉了。
因为信了你的信息以后,我是真的要去用钱包投票,决定买或者不买一件东西的。
信任别的平台,我投入的可能只是时间,但信任什么值得买,我押上的却是真金白银。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无声的默契:
你给我提供好商品的信息,我给你提供日活和高价值用户。
好商品,是用户对什么值得买的诉求,也是什么值得买区别于其他平台的核心。
在今年618之际,它搞了一个618活动,叫【用好商品说话】。
在这个活动中,什么值得买主推了四个关键词,分别是【好商品】、【真内容】、【真用户】、【好价格】。
这几个词不是一时兴起的口号,而是什么值得买对自身优势的概括。它敢这么说,当然不是因为心理素质好,吹牛比较有技巧。
而是因为在漫长的时间里,它一直坚持着以下几点:
一、中立性。
什么值得买是一个第三方平台,看起来每个电商都是他的甲方。
但从本质上说,它唯一的甲方只有用户,用户就是它的基本盘。
因为只要有人信他,他就好。
如果没有人信它、用它,它就什么也不是了。
所以它不会对用户隐瞒商品信息,好坏都能自由评价,是它获得用户信任的基础。
而从品牌和商家的角度讲,正因为不吹不黑加兼收并蓄,它们反而更愿意和什么值得买合作了。很简单,今天你不会为了我去黑别人,明天自然也不会为了别人来欺负我。
只要平台不拉偏架,那问题其实就变得非常纯粹了,大家凭本事说话,各自展示商品优势就好。
在中立的平台上,商品的实际好坏永远是第一性。
二、专业性。
作为一个专业的消费导购网站,不得不承认,什么值得买在消费领域就是有超出普通用户很多的信息渠道和判断能力,足以为用户筛选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电商平台的临时活动,它基本都做到实时跟进;
隐藏太深的优惠券,它掘地三尺都能帮你挖出来;
算不过来的折扣、满减规则,它不光给极限凑单方案,还能一键购物车。
像这次【用好商品说话】活动,什么值得买就推出了大量PGC内容,由平台邀请的行业专家组以短视频形式,推荐了很多经过重重筛选的好商品。
三、真实性。
看信息不但要看好商品的推荐,还要看烂商品的吐槽,不但要看专家的专业判断,还要看普通用户的主观感受。而什么值得买上面,就有非常多的普通用户一直在提供主观且真实的体验分享。
这些来自普通用户的好商品分享和烂商品吐槽,成为了什么值得买的内容积淀。
每天都有无数人在什么值得买上面看KOL和KOC吐槽烂商品,推荐好商品,甚至演化出了一套规范化的评价格式:
达人清单、攻略、测评、短视频。
这一套东西,不但得到了什么值得买的用户认可,甚至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经常会辐射影响到外站用户,引发社交网络的广泛转载和讨论。
对平台来说,这种用户生态也是一个好事,为了鼓励用户分享消费攻略心得,什么值得买甚至专门设计了一套机制,比如全民爆料赏金挑战赛。
中立+专业+真实,才有了什么值得买在618活动中提出的【好商品】、【真内容】、【真用户】、【好价格】。
才有了,值得被用户信任的【什么值得买】。
4
有个说法,人这一辈子,能赚到的钱是有定数的,能花掉的钱也是有定数的。
而你花了钱能不能买到更值得、幸福感更高的东西,才真正决定了你的生命质量。
能赚多少钱,这是我们控制不了的,或者说不是你想控制就能控制的。
但至少在花多少、怎么花上面,我们可以尽可能以更低的成本做到更好。
现在这个时代,缺少的不是成功学,而是消费学。
有太多人想教你怎么赚钱——当然主要是通过教你赚钱来赚钱——却很少有人告诉你怎么花钱。
赚钱靠的是手艺,花钱需要的才是学问。
而我们有太多人只沉迷赚钱,对花钱的学问太漠不关心了。
是时候,让自己过的更合理一些了。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