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 | 呢几条HK广告好叻叻!
下一站,香港广告
HONG KONG
提起香港,从港片到港乐
不同一代人拥有不同的一代回忆
但似乎都少了另外一样
极具代表性的香港文化产物——广告
广告,在一定程度上
能直观反馈当下社会的流行风貌
不如我们由头来过
在横跨两世纪的广告中
开启港味之旅
01
无厘头
VS
搞笑魔性
在香港文化中永恒不变的,只有各种不同的无厘头梗。
例如粟一烧广告,搭配“又係烧粟米咁桥?一早知你係粟一烧!”(又是烧玉米那么巧?一早知道你是粟一烧)的广告词
足可证明80-90年代,星爷对香港文化的影响力,称得上魔性十足!
又或是这张祛痘膏广告,让消费者成功顺着美女的搞怪眼神,聚精到脸上的痘痘,强调长痘对颜值的影响力,凭与众不同的风格在一众祛痘产品广告中脱颖而出。
就如一提起农夫山泉,是不是就有人忍不住在后头接一句“有点甜”?在香港,同样有着洗脑能力不逞多让的洗脑slogan。
例如“1234567,多劳多得。星期一至星期七,多劳多得”,这句对大陆同胞来说有些陌生的口号,却凭借一群在天台上喊口号的上班族,而深深烙印在了香港人的DNA中,这难道不是我们现在说的“社畜人群”吗?
02
中西文化融合
VS
网络热词
香港作为一座高度开放的国际化都市,广告中对于英文的使用可谓是司空见惯。而中西语言的融合,更是为广告语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03
港乐
VS
甜心教主王心凌
最近,39岁的“甜心教主”再次凭借经典老歌成功翻红,给一众网友带来一波“回忆杀”。不只是大陆,香港广告人也同样钟爱打“怀旧牌”。
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香港人成长的“港乐”,便是一张最好的“王炸”。当熟悉的经典歌词再次出现在大街小巷,面对这份穿越时空的感动,试问又有谁能够拒绝呢?
04
本土文化
VS
粤语文化
粤语作为一种区域性很强的语言,面对客群特征属性明显。为了更好地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香港广告人们普遍偏好使用口语化宣传手法,使消费者倍感亲切。
例如HKTV MALL地铁广告,通过讽刺亚电拖欠薪金、公屋铅水事件等时下热事,来引发消费者与品牌间的共鸣,提升消费者对品牌印象的好感度。
又或是维他柠檬茶在新年时出街的这张平面广告,通过巧用谐音梗,来传递真挚美好的祝福,同样具有浓浓的粤语风情。
05
以小见大
VS
鸡汤共鸣
香港从来不缺平凡人的小故事,也不缺奋斗图强的励志格言。
在香港这处人生竞技场上,上演过无数辛酸泪。但正如一句广告语所说:“明知会输,我地一定要赢。香港条路,从来都唔易行。但每一代人都有佢噶塞拉利昂精神。”
塞拉利昂,指的是连饭都吃不饱却还要坚持梦想,不放弃不认输的精神。而这,正是无数港人的真实写照。面对困难,绝不言弃。
因此,在广告中借小人物与消费者产生鸡汤共鸣,无疑迎合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为品牌带来积极效应。
06
食字
(谐音梗)
在前文所提的广告中,不难发现常有谐音梗出没。
的确,通过谐音梗可以巧妙地将看似毫无联系的事物轻而易举地联系在一起,满足广告人的表达需求。
而谐音梗自带的幽默气质,也正中鬼马搞怪的香港广告人下怀,使其逐渐演变成一种常用的广告文案创作思路。
最后,再分享一则来自2008年的广告——《tempo 纸巾-洗衣机篇》。
本则广告承接已有认知,打开新认知。以梗接卖点,降低观众们get梗的门槛。并将场景与卖点魔性化,强化其在消费者脑中的印象,使人见之难忘。
此外,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与互动性,增加消费者代入感的同时,也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成功在商业性与社会公益性中寻求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
在广告中
我们也能够浅浅窥见香港的风土人情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或许正是香港特别的本土文化
才能够孕育出这样一群“逗”破天际的广告人
*本文纯属有趣分享
图片及资讯皆源自网络
特别鸣谢东爷系广告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