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创新体验中心一起了解大数据 ——智慧文教
建设宁海特色乡土文化、宗教文化、教育资源数据库,建立涵盖全面的智慧文教体系。
建设一站式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统筹构建县域教育资源管理统一服务平台。打造高质量的宁海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优质教育资源数据库,加强宁海县智慧博物馆、智慧图书馆、数字档案馆、智慧文化产业及公共文化场所信息化建设,开展移动电子课堂、交互式电子黑板等新技术、新产品示范试点,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扩展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进户渠道,利用数字机顶盒、移动APP等多媒体信息终端和平台入户。推进教育主动服务,如适龄儿童报名服务、提示学区房政策和名额等。
依据智慧宁海顶层规划设计,未来宁海——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均衡
提升教育服务品质。全面贯彻“质量立教”办学理念,构建城乡一体、有机衔接、覆盖终生的教育体系。扩大学前教育普惠面,完善政府投入、社会投资、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8%。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小学、初中小班化比例达到60%以上。优化办学机制,巩固集团化办学成果,深化城乡教育联合体建设,加大城乡网络教研联盟建设力度,探索托管办学模式,促进义务教育资源共享和有效管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巩固扩大中职教育优势,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级。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三年教育和高中段教育延伸,加快学习型社区创建,街道社区学校(乡镇成人学校)标准化率保持在100%。
优化教育基础设施布局。加快建设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实现广大幼儿就近入园,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的矛盾。加快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加大中小学新建、改扩建力度,启动并完成城关中学改扩建、正学小学等一批工程,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全覆盖。优化调整高中段学校布局,谋划新建1所以上普通高中。
推动品牌化开放化办学。依托宁海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社会资源和教师特长,充分挖掘校本课程元素,积极打造学校特色项目,开展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形成“一校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的办学格局。到2020年,省级优质特色高中达到4所以上。加大职业院校重点学科和专业建设,构建多元人才培养机制,争取引进落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积极谋划在宁波南部滨海新区建立市级高教园区和国际化教育平台。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进考试评价办法改革,建立完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创新中职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组建职业教育联盟6个。深入推进高中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建立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区域范围内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引导和鼓励高素质师资向农村薄弱学校流动。
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提升发展高端文化用品制造业和现代工业美术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培育发展现代传媒、文化演艺与影视制作、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和文化会展业。建立优质高端文化产业链,促进文化与旅游、商贸、会展、教育培训、健身休闲等行业融合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以上。
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实施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工程,着力发展重点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工程,改造提升大观文化园等现有文化集聚区,建设宁海非遗文化产业园、民俗文化产业园、温泉文化艺术村等基地,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形成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民俗文化等一批文化主导产业。
完善现代文化市场发展机制。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重点发展演艺娱乐、广播影视、工艺美术等产品市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电影院线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广线上交易与线下物流结合的文化产品流通模式。创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式,促进文化与资本市场对接。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培育和扶持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大力支持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发展。
文化发展重大项目
Ø 十里红妆博物馆二期
Ø 潘天寿艺术中心
Ø 宁海文化中心
Ø 温泉文化艺术村
Ø 得力电商园和精品文具园
Ø 宁海大剧院
Ø 宁海非遗文化产业园
Ø 民俗文化产业园
Ø 城隍庙古街区
Ø 文化创意公社一期
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
培育特色化品牌。推进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加强对原创性文化作品的扶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造地方特色文化活动品牌,办好中国徐霞客开游节、文化艺术节、戏剧节等文化节庆活动,提升前童元宵行会、许家山石头古村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水平,形成“一乡一节、月月办节”的文化节庆格局。放大徐霞客、方孝孺、葛洪等名人效应,丰富提升文化内涵和影响力。
特色文化品牌
Ø 特色节庆:中国徐霞客开游节、前童元宵行会、长街蛏子节、深甽“十月半”民俗文化节、一市白枇杷节、桑洲油菜花节、胡陈桃花节、茶院许家山石头古村文化节、越溪跳鱼节、西店江南銮驾婚庆节、岔路葛洪文化节等。
Ø 大型赛事:潘天寿艺术奖全国文具设计大赛、柔石小说奖、中国运动休闲大会、“千里走宁海”、山地马拉松、越野挑战赛等。
Ø 基层文化:“宁海之秋”群众文化艺术节、“宁海之夏”戏曲纳凉晚会、“宁海之春”春节联欢晚会、万场电影千场戏剧进农村、“天天演”文化惠民活动、方孝孺读书节、百姓大舞台等。 强化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人故居、古戏台保护力度,加强平调、乱弹等地方剧种保护,推进徐霞客游线申请世界线性文化遗产。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三位一体”保护体系建设,促进活态传承。鼓励十里红妆、泥金彩漆等文化遗产资源与市场结合,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建设宁海传统节日标志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Ø 国家级:传统戏剧“宁海平调”、民俗“宁海十里红妆婚俗”、民间美术“宁波泥金彩漆”、民俗“前童元宵行会”等。
Ø 省级:民间舞蹈“宁海狮舞”、传统技艺“清刀木雕”、民俗“西岙正月十八夜行大龙”等。
Ø 市级:传统戏剧“布袋木偶”、传统技艺“箍桶”、民间美术“刻纸”、传统舞蹈“龙舞”等。
建设互联网+教育:
建设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云平台,丰富互联网教育产品,提供在线学习、终身学习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