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创新体验中心一起了解大数据 ——绿色宁海

转载 收藏 评论
举报 2018-11-08

4.jpg

在未来,宁海将

发挥和放大生态优势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

       坚持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共生,生态经济化与经济生态化并举,以产城绿融合为引领,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速生态资源向生产力的深度转化,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提升发展生态经济

       做优大旅游产业。进一步挖掘放大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深入建设“大森林、大景区”,推进“5515”工程,实施“旅游形象、行业服务、公共设施”三大提升行动,打响“静城宁海”品牌,争取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大力发展山水休闲旅游、人文聚落旅游、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温泉旅游和海洋旅游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主题形象鲜明、功能联接紧密、客源市场清晰的现代时尚休闲旅游项目,策划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形成一批旅游消费新热点。加快旅游业与现代农业、生命健康、商务会展、通用航空、户外用品制造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旅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做大宁海旅游天猫旗舰店,构建旅游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快速便捷的智慧旅游信息网络。到2020年,旅游累计投资达百亿元以上,全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比2015年双翻番,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


旅游5515工程   



Ø 5大旅游板块:城市休闲板块、森林温泉板块、滨海运动板块、古镇文化板块、乡村旅游板块。

Ø 5大旅游度假区: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宁海湾旅游度假区、天河国际旅游度假区、东海云顶旅游度假区、胡陈港旅游度假区。

Ø 10个AAA级以上景区:争创森林温泉为AAAAA级景区,提升前童古镇、伍山石窟、许家山等4个AAA级以上景区,创建东山桃园、三麓潭等5个AAA级以上景区。

Ø 5个旅游特色小镇:重点在岔路、胡陈、深甽等区块打造以山水养生、户外运动、森林温泉等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5.jpg


图1  旅游产业集聚区分布图

       做强大健康产业。坚持“差异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原则,以宁波生物产业园等为载体,加快生物医药、健康医疗、健康养生、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五大领域发展,形成“一核一基地五区多节点”的空间格局,将大健康产业培育成为宁海新的主导产业和经济增长极,打造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一体化生物园”和“个性化健康城”。生物医药产业要加快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团队和项目,着重发展生物诊断、生物制药、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原料与配套装备等。健康养生产业要完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重点发展生态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亚健康人群保健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探索发展养生保健新业态。同步推进健康医疗、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等产业。争取“十三五”期间,大健康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6.jpg


图2  生命健康产业布局图

       发展大环保产业。以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发展。提升发展光伏产业,以农(渔)光互补为重点,拓展应用范围,发挥示范效应。依托产业配套基础优势,积极发展水环境设备、厨余垃圾处理设备等环保设备制造业。培育发展高效光源与节能灯具、高效节能家电、高效节能通用设备、先进环境保护设备以及节能环保服务业等产业。拓展应用风电、光伏发电,探索开发利用潮汐能,加快建成抽水蓄能电站,拉动环保产业市场有效需求。强化人才和项目引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促进大环保产业规模化发展。

全面建设森林宁海

       建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加快建设“美丽县城”和“花园城市”,以城市绿地为中心,主要交通干线绿化、溪流沿岸绿化为框架,村庄森林、城镇公园、单位(居住区)绿化为支点,农田林网为网络,加快城区绿化、水系地脉、花园绿地和景观建设,构建“一心四网五组团多点”的空间格局,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绿地、林地、湿地体系,形成“清雅田园、绿廊穿梭、绿树成荫”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宁海建设布局   



Ø 一心:指中心城区,继续扩大城市绿地规模,合理布局各项绿地单元,在城市中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绿地系统。

Ø 四网:指由甬台温铁路、甬台温高速公路、S214甬临线、S311象西线、S215盛宁线等各级道路构成的“道路绿化网”,由凫溪、杨溪、白溪、颜公河等河道构成的“河道绿化网”,由平原农区的沟渠、河岸、机耕路绿化构成的“农田林网”,从近海向内陆延伸的“沿海防护林网”。

Ø 五组团:指跃龙、桃源、梅林、桥头胡、黄坛五个组团的绿地系统,主要包括公园绿地、道路河道绿化、居住区绿化等。

Ø 多点:指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林业产业示范基地等。

       加强重点区域森林建设。强化双峰国家森林公园、南溪森林公园、桃花溪森林公园、白溪水库上游、西溪水库上游等生态区域的保护,加强国家生态公益林建设,努力增加森林碳汇。严格森林执法,禁止生态公益林采伐,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森林固碳能力“三增长”。

       健全森林宁海建设机制。推行全民义务植树行动,鼓励创建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公园和湿地资源保护区等。加大对森林资源富集区、生态敏感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全县域生态恢复与重建。探索研究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内碳汇交易机制,将丰富的森林资源科学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加强森林宁海宣传,弘扬森林文化,健全完善森林宁海创建模式。

深入发展循环低碳经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依托宁波南部滨海新区、科技园区,以新能源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产业基地为载体,完善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推动再制造产业规模化、集群化,深入发展工业循环经济。依托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三门湾西海岸特色农渔业区,大力示范推广种养结合技术、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循环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深化发展“县域大循环、产业中循环、企业(农户)小循环”的农业循环经济。完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体系,提高处置利用率。健全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提升网上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建成投用垃圾焚烧发电厂。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依托宁海物流园区、宁海湾循环经济开发区等载体,发展绿色低碳物流、节能环保装备、绿色建筑、清洁能源等低碳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低碳化。依托滨海休闲旅游区、森林养生旅游区、温泉度假旅游区、乡村生态旅游区等生态旅游资源,推进第三产业低碳化,凸显滨海旅游特色,构建一二三产融合的低碳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交通工具油改气、油改电等工程,加大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公共租赁电动车等投运量,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批充电桩和加气站,有效扩大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容量。实施低碳社区示范工程,加快绿色街区建设。推进消费结构低碳化,鼓励公众参与“低碳社会行动”,引导居民绿色出行,使低碳生活和消费成为公众自觉的生活方式。

       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能耗总量和强度管理,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禁止发展“三高一资”产业,淘汰转移落后产能。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积极采用节能技术产品,优化用能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运用节能环保产品,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和建筑节能工程,推广节能家用电器、办公设备、新能源汽车。运用能源互联网技术,建设新能源微电网,扩大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试点。以区域性、专业性能源管理系统为载体,运用设备级专业运营商数据,试点建设多功能能源综合性应用服务平台。全面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持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整治,加强源头管理,严控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等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

强化全域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水环境治理。以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为目标,以“五水共治”为引领,进一步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力度,强化白溪水库、西溪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全面改善饮用水质量。严格控制陆源污染,实施河道生态提升工程,推进村庄水环境整治,加强颜公河、凫溪、槐路河、长街一干线等小流域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清水治污”行动,全面改善河道水质。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以降低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排放量,提高空气质量为目标,全面推进工业废气、燃煤锅炉、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秸秆焚烧等“五气共治”,建立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烟煤锅炉等工业烟(粉)尘、城市周边粉尘污染控制,深入推进机动车污染、餐饮业油烟净化防治工作。全面完成燃煤(重油)锅炉和窑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和关停。完善制度标准,强化行业监管,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施工和城市道路扬尘。加强城区和城乡结合部裸露地面绿化,强化采矿粉尘和废弃矿山治理。禁止农村秸秆焚烧,切实做好农村废气污染治理。

       加强固体废物和土壤治理。提高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扩大分类收集覆盖面,实施垃圾转运设施技术改造,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与循环利用。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稳步建立综合利用为主、其他方式为辅的处置体系。深入推进清洁土壤行动,全面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和土壤修复工程,建立覆盖危险废物和污泥产生、贮存、转运及处置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全面强化污染场地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逐步推进污染企业原址土壤污染修复示范工程。实施农产品产地土壤监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加强对污染耕地的治理和修复。


生态环保领域重大项目   



Ø 生态环境整治:国华电厂燃煤机组烟气清洁排放改造、五市溪二期等小流域治理工程、河道绿化等水环境保护工程、长街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期等。

Ø 环保设施建设:环保垃圾焚烧发电厂、建筑渣土消纳厂、城南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西店地下管网整治等。

Ø 生态涵养建设:徐霞客大道延伸段景观绿化工程、宁海风景道绿色示范项目、天明湖公园二期、明港鸟类保护小区、白溪、茶院溪生态河道建设等。

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深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探索建立生态功能区考核机制,弱化经济指标考核,强化生态保护责任。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办法,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实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强化行政执法,依法打击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完善阶梯水价制度,建立地价形成机制和评估制度,健全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推进海域、海岛有偿使用。探索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逐步加大对生态红线区域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对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机制,积极参与用能权和碳排放权交易。推广绿色信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信贷发放力度。

宁海还将打造立体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宁海在成为宁波市首个“国家生态县”基础上,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目标,大力推进“三美”宁海建设(“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家园和“好空气、好风气、好福气”的美好生活),并在这一行动指引下实施系列生态环保信息化应用。一是形成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立体环境监测网络,全县建成7个空气站、52个自动气象站、10多个雪山监控点、2个水源地水质、15个地表水常规监测断面、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断面、6个入海口断面、35条重点河道、46条乡镇“三河”断面、18个自动雨量站、10个自动水位站等的监测点位,38家排污企业安装在线视监测点,30多个点位安装视频监控。二是通过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尾气监测系统、移动执法系统等应用,实现了企业排污、尾气排放等情况的实时监控,环境问题现场执法,以信息化手段有效支撑生态环保工作。三是县内建立四级网格化管理,将全县划分为多个单元网格,并设置网格长及每个网格的网格员,实现企业排污监控、环境要素监测等环保工作的精抓细管。

       以上是宁海大数据创新体验中心所展示的环保实时大数据,包括3部分:1.水质监测、2.空气监测、3.植被监控,根据监测点的数据时时进行更新。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