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飞翻译机抢镜背后,跨语种沟通迈入全新时代

原创 收藏 评论
举报 2022-08-10

67a8d34ba5fe49c29075773a242b7850_noop.jpg实现跨语言无障碍沟通,从古至今都是人们的梦想,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对外开发力度的加大,基于无障碍沟通的需求更加旺盛。然而能熟练掌握外语的群体毕竟是有限的,因此面对面对话有障碍、外语邮件看不懂、外国口语听不懂等问题,至今仍在我们的跨语言沟通中广泛存在。

所幸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AI等新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正在逐渐被更加智能的翻译设备所克服。而翻译设备市场也在众多因素的共同助力之下,日渐站上行业风口。

翻译设备赛道迎来风口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翻译机市场的规模,将从2020年的27.7亿增长至5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6.5%,较高的复合增速吸引了各路玩家的入场参与,翻译设备行业也受各种因素影响迅速站上行业风口。

从需求侧来看,伴随着RCEP的签订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地,全球区域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跨语言沟通翻译需求暴增,为国内翻译机市场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今年6月份海关总署公布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RCEP)实施半年以来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RCEP成员国贸易额同比增长了5.6%,远高于国内经济总体增速,展现出比较强的外部张力;同时期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到了6.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17.8%,占比提高到了31.9%。在中外经贸往来频繁、外部合作交流空前紧密的大背景下,基于“跨语言沟通”的翻译机市场正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代。

从供给侧来看,翻译人员的“非标性”,极大地限制了语言翻译的供给量和供给能力,导致人力成本一路飙升,拥有强大技术加持的“标品化”翻译设备的出现,则很好地缓解了这一矛盾。在“跨语言沟通”语境中,翻译人员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不同,翻译水准也是各有差异,导致翻译人员的翻译水准很难“标化”,同时急速增长的翻译需求与翻译人才漫长的成长周期之间的“不平衡”更加剧了这一矛盾。而一些拥有先进技术加持的翻译设备的出现,则为缓解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性。

从宏观政策来看,AI设备产业受到了多方面的政策鼓励。实际上,我国早在2014年起就陆续出台了诸多政策支持促进AI产业的发展。比如,在研发投资方面,国家通过学科扶持,以及建立高校国家科学实验室(如深度学习研究国家工程实验室)等方式全面参与到AI的产业化研究之中;在配套产业支持方面,国家在政策上放开了实验室跨国数据流通的限制,并加大了集成电路的支持力度,以全面支持中国AI产业的做大做强。以上种种,都为智能翻译设备行业的大爆发奠定了良好基础。

赛道热背后的用户痛点

然而,用户的跨语言沟通需求,至今为止似乎依旧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市面上的很多翻译设备,仍存在着翻译语种单一、速度缓慢、功能复杂、网络限制多等问题,制约着用户跨语言翻译体验的提升。

其一,功能场景单一,难以满足用户多场景、多层次的应用需求。比如,很多翻译机只能应对单一场景、翻译功能比较简单,对用户在多场景下的翻译需求则体察不足。在细节处理上,很多翻译设备“极为粗糙”,几乎不太关注语言翻译的停顿和节奏问题,对于其是否方便使用也很少关注,导致用户使用体验很差。

其二,是技术实力不足,交互体验差、反应迟缓。近年来随着翻译市场需求的爆发,很多翻译机产品纷纷借助营销包装来打开市场,其真实技术实力则严重不足,很难满足用户对于产品交互体验的要求。比如一些翻译机开机时间长,开机之后语言录入半天不显示具体的内容,整体反应迟钝、效率低下,很难满足用户对于翻译设备的“即时性”需要。

其三,内容储存资源有限,网络支持不足,难以满足多语言翻译的“专业”需要和网络支持条件。作为一款翻译工具,除了场景覆盖能力要广、技术实力要强之外,其本身的内容资源储备、网络支持能力,都对设备本身的“专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个条件并不是所有翻译机厂商都能做到。

比如,一些翻译机要么无联网功能或者网络支持模式单一,要么就没有离线模式,很难满足用户对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翻译需求。凡此种种,都为以产品力著称的科大讯飞破圈奠定了基础。

寻求品质破圈的讯飞翻译机

与其他玩家不同,早在2012年就已经进入机器翻译领域的科大讯飞,自2016年才推出晓译翻译机1.0,之后在2018年和2019年分别推出2.0和3.0,在2021年一举推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双屏翻译机,由此开启了跨屏翻译时代;而8月5日发布的讯飞翻译机4.0,则面对国内涉外交流的人群、海外务工和生活的华人,提出了更自然高效的面对面沟通解决方案……

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让其每一代翻译机产品的功能和设计都能做到极致,它也因此赢得了众多用户的青睐,其销量长期雄踞各个电商平台的行业销冠位置就是最好的证明。最新推出的讯飞翻译机4.0则是其最新技术的集大成,同时也是科大讯飞追求极致产品的又一力作。

在翻译能力方面,讯飞翻译机4.0凭借强大的专业能力,帮助用户轻松化解海外各种场景下的翻译难题。它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具备多语种翻译、多民族语音、口音翻译的超级实力,可以帮助用户解决“多语种翻译”的难题,尤其是令人头疼的小语种翻译;二是它具备多行业专业翻译能力,可以满足用户更具专业性的翻译需求;三是它具备碎片化场景覆盖能力,可以帮助用户低门槛的识图互译。

据了解,目前讯飞翻译机4.0版本可以支持83种语言在线即时翻译,其中60种外语可与中文互译,不乏波斯语、泰米尔语、乌尔都语、马拉地语等小语种语言,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对小语种“翻译”的需求;同时,它支持5种中文方言(东北话、四川话、河南话、粤语、山东话)与英语互译,以及藏语、维吾尔族语与普通话互译,其中粤语和英语、普通话均能实现互译,还支持包括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语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5种外语口音,保障用户能够“听得懂”外语。

在行业翻译方面,讯飞翻译机4.0覆盖包括医疗、金融、计算机、体育、法律、能源、电力、化学化工、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船舶、道路、文艺传媒等在内的16种行业,并可以实现中英文在线翻译,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行业进行个性化翻译。此外,其对一些相对碎片化的翻译场景如图片文字、邮件、菜单、指示牌等,也可以通过拍照翻译,4.0支持 32 种语言(中文和 31 种)的在线拍照翻译,其中,中文和英语、日语可以离线拍译,足够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外语图文信息获取诉求。

在翻译技术支持方面,科大讯飞多年积累的AI技术、云服务技术等,都很好地为讯飞翻译机的用户体验保驾护航。它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强大的智能识别技术,使讯飞翻译机能够做到译得准、反应快;第二,强大的软硬件协同能力和云端备份能力,可以有效防止遗漏;第三,它在细节处理上更加精确,保障了翻译过程中人讲话的节奏和停顿,更加人性化;第四,它网络支持全面,可以满足用户在不同网络环境下的翻译需求。

据悉,讯飞翻译机4.0不仅支持英文全文的识别和修改、调校,还能够储存原声并支持随时回听确认和原文编辑,这无疑极大地拓宽了翻译应用场景;在网络支持方面,它同时支持离线和在线两种模式,可以实现多种方式的全球联网,自由切换WiFi、共享热点、蓝牙、SIM卡、全球上网流量卡等网络形式,并支持购买全球122个国家与地区的上网流量卡,很好地扩大了翻译可用范围。

另外,用户在讯飞翻译机4.0上做过的翻译记录,会被保存在本地或者云端之上,可以很好地防止因遗漏、遗忘给用户造成的损失,便于后续查阅和使用。

另外,在用户操作层面,讯飞翻译机4.0也做了很多努力。它创新性地采用正面无按键设计,既保持了5.05英寸专业高清翻译大屏显示信息的优势性,也保证了机身造型的大气高级;并且它还独创免按键模式,翻译机4.0会通过人手持机器的姿态变化来进行自动收音、识别和翻译,可实现“拿起说,放下译”的快速信息传递。

同时,配合创新的灯光语言,语音翻译中灯光闪烁表示正在识别收音,能直观展示翻译机状态,对话双方都能更好掌控说话时机。如果面对面坐着,4.0有专属的分屏显示设计,一块屏幕双方共享,大家更能聚焦自己的信息。这些整体设计让用户面对跨语言沟通时,可以交流得更加从容、自然、高效。凭借这些优势,已经进行全新升级的讯飞翻译机4.0版本,有望继续成为同类产品中的领跑者。

助力跨语言沟通迈入全新时代

实际上,讯飞翻译机的再度更迭,不仅对推动传统翻译设备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对国际跨语言沟通交流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用户角度来说,科大讯飞凭借强大的AI技术实力,极大地降低了跨语言沟通的门槛,全方位地提升了用户跨语言翻译体验。长期以来,“跨语言沟通”受翻译人员的“非标化”所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跨语言沟通”需要。而科大讯飞则借助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内容资源,实现了“听得清、听得懂、译得准、发音美、够自然”的高水平翻译标准,全方位地提升了用户的跨语言沟通体验。

在服务场景上,其强大的内容资源和技术实力,使其基本可以覆盖到包括留学、旅游、商贸等众多场景中去,极大地满足了用户多元化的个性化诉求和场景需要。

从供给市场来看,以AI技术出圈的讯飞翻译机,不仅是对现有翻译设备市场供给端的有力补充,更是中国科技、中国产品、中国企业对外赢得尊敬和青睐的重要名片。

一直以来,国内翻译机市场的新机虽然层出不穷,但很多产品都比较同质化,技术水平和用户体验都很差,很难赢得口碑和尊重。而凭借产品实力破圈的讯飞翻译机,则有望给这个市场带来全新的变化,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选择。事实上,借助消费博览会等平台亮相世界的讯飞翻译机,早已经走出了国门,成为了多个国际重要场合的指定官方翻译用机,其凭借精湛的“技术”和卓越的品质,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科技、中国产品、中国企业的实力。

从社会效益来看,作为跨语言沟通的“隐形桥梁”,智能翻译设备还发挥着降低沟通成本、增加跨语言文化背景相互理解,促进世界各地文明文化交流的特殊作用。智能翻译设备的出现,部分缓解了现下翻译市场的供给不足问题,使中外交流门槛降低、文明对话进一步加强。

不难预见,随着国际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在AI翻译设备方面已经走到了行业前列的科大讯飞,有望赢得新发展,并助力跨语言沟通迈向全新时代。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权数英发表,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数英立场。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本文系数英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

    文明发言,无意义评论将很快被删除,异常行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