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创新体验中心一起了解大数据——双创引领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导下,各级政府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目标,在深化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区域体系建设中,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政策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果。
宁海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创业创新之城。
坚持以提高经济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大众创业之县,构筑万众创新之城,打造活力创客之岛,造就人才集聚之地,努力提升居民成就感,着力建设创新型经济强县。
建设大众创业之县
实施更加积极的创业政策。建立更加完善的财政保障机制,公共财政进一步向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倾斜,减轻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企业税费负担,完善落实促进重点群体创业税收政策。健全实施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创新贷款发放机制,探索建立众创公益金和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以无偿资助、贷款担保、股权资助等多种形式择优支持创业者及创业项目。提高创业资金、高校毕业生促进就业创业资金的投入水平,提升创业就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完善公共创业就业服务。整合公共创业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统一的市场监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和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公共创业就业服务均等化,完善创业就业服务设施体系,加强乡镇创业就业基层服务。提高创业就业信息化水平,完善创业就业基础数据库,强化对重点创业人群的服务,探索推出创业环境指数。
稳定和扩大创业就业。以充分就业、踊跃创业为导向,实施创业就业优先战略,全面深化充分就业县创建。完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公共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和失业救济制度,提高劳动者创业和再就业能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服务工作。稳妥推进职工工资分配、低收入人群税收减免等工作。深化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引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到2020年,新增创业实体2万家、创业大学生1500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8万人,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8万个,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
构筑万众创新之城
培育创新主体。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大力培育各类创新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创建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加快培养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成长企业。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家,培育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500家,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家,争创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家以上。
搭建创新平台。加大政府主导型平台建设力度,强化科创中心孵化培育功能,完善孵化器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集聚能力,“十三五”期间入驻企业数争取达到150家。发挥各类产业基地的平台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等平台建设,切实提升产业研发孵化能力。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型平台建设,整合全县科技服务机构功能,积极开展技术难题解决、科技信息咨询等相关服务,促进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到2020年,新引进建设创新研究院所5家以上。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实施五大“科技+”工程,加快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协同创新体系,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路径和商业化网络,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服务链的集成。鼓励企业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通用航空、现代农业等领域,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推动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技术攻关和成果推广工作,构建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产学研联盟。
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强化财政资金的整合、统筹和优化配置,健全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优惠政策,加强对共性技术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完善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到2020年,科技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3.5%。加强科技与金融的互动,设立种子基金,发展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加快构建“专业孵化+创业导师+天使投资”的服务模式。扩大产业引导基金规模,提高财政资金引导效应,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撬动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领域。
打造活力创客之岛
建设创客空间。坚持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基本原则,以“工业+创客”为主导,以众创空间为引领,加速建设标准化办公楼宇、标准厂房,提升发展大学生创业园、科技孵化器,健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集聚一批创客服务机构和人才。以市场为主导,建设一批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到2020年,建成3个省市级众创空间、8个县级众创空间和20个创客服务中心。依托宁波南部滨海新区、科技园区,引进和转化一批高精尖项目,吸纳更多创业创新团队。高起点建设智能汽车等特色小镇,集聚创新要素,构建创新生态链,将其打造成为集聚智力与资本要素、激发创业创新活力的重要平台。推动建立青年创业基地,激励大学毕业生、农村年轻劳动力、创二代等重点群体的创业热情,全力营造创业创新环境。
搭建创客服务平台。积极构建优质创业服务载体,支持发展创业服务业,打造低成本、高效率、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服务生态圈,培育和建立一批专业的创业服务机构。积极引进信息、类金融产品、文化创意等高端现代服务业的呼叫、研发、培训中心,吸引更多的创新机构、创新人才、创新产业。打造一批基层创新平台,切实发挥金融对创业创新的支撑作用,吸引一批创业投资、天使投资机构集聚。加快培育创客人才、创业导师队伍。
培育创客精神。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市,开展创业进园区、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努力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业创新氛围。大力培育创客文化,积极举办创新创业大赛,争取引进知名创业赛事落户宁海。依托主流媒体,树立创客典型人物,推广创业故事和成功经验,建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舆论导向。搭建创业项目对接平台,构建政府激励、大众参与的创业创新环境。
造就人才集聚之地
加大引才引智力度。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5111”工程,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海外引才力度,谋划建立海外人才联络站,建设引才大使队伍,着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探索项目引才途径,推行捆绑式开发科研项目、股份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大宁波“千人计划”产业园生命健康宁海园支撑作用,进一步集聚各类创新团队和海内外高端人才。充分利用在外宁海人和已落户宁海的各类人才资源,推进浙商创业创新和“返乡创业”,争取更多在外英才回乡创业。到2020年,全县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引进和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1000人,其中国家省“千人计划”和市“3315计划”专家35人。
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以优化人才结构为导向,进一步提升育才水平,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增强技能型人才培养能力。建立健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争取引进1所以上高等院校。加大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实践实训基地,谋划建设生物制药、机电模具、旅游会展等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鼓励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培育技术创新团队、建设海外技术研究所,增强技术人才支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人才自主培训、自主评价,最大限度激发企业人才活力,吸引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宁海工作。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围绕建设人才生态特区,全面落实人才发展新政20条,着力优化人才发展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创业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加快建设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生活配套等人才服务平台,为人才干事创业、成就事业提供优质便利服务。优化聚才环境,加强人才政策与产业、科技、财政、金融等政策的有机衔接,形成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用才留才的政策链。进一步优化人文环境,大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创业创新六六工程
Ø 六大创新平台: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宁波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科创中心综合性创新平台、东方蓝色慧谷、电商产业园、大学生创业园、农业协同创新中心。Ø 六大人才培育工程:以生命健康为引领的千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以模具产业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倍增工程、以企业家为龙头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以名师名医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工程、以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的民间优才“千人计划”、以智力回流为特点的宁海学子返乡工程。
在大数据创新体验中心,我们还可以过创新影片,一起感知宁海在创新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对未来的发展!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论一下吧!
全部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