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姐对谈喵四:我和人生第一个合伙人之间的爱、纠缠、放手
本期推送为——播客《温柔一刀》Vol.16文字精选版,总字数为4695,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上周,我写了一封信给三年前的自己。
创业三年,我经历了从怀疑否定自己,到开始接受自己的平凡和不完美的蜕变。见证了这一切的,不只有我自己,还有三年来一直和我并肩作战的合伙人喵四。
大家应该对喵四不陌生,她虽然很少公开露面,但经常出现在我的各种文章里。2019年初,我创立了刀法(当时叫女子刀法),年末喵四就被我拐进了刀法。
初遇时,我是衣二三的市场负责人,她是乐纯酸奶增长运营,我曾经想挖她来衣二三但没成功;但我一无所有开始创业时,她却雪中送炭成为了我的合伙人。
刀法就这样从“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长了出来。
创立刀法后,我拼命做内容,她拼命搞运营。在团队看来,我在前方举大旗打鸡血,她在后方稳住盘子把握节奏,无论何时她都不会出错。但其实,她也在不断地与自己斗争,不断地改变与成长。
最近,喵四将离开刀法,开启人生新篇章,所以我邀请她做客温柔一刀,聊一聊她从未公开说过的脆弱时刻与心路转变。
刀姐 “觊觎”喵四:发现乐纯有一个nb的运营;
创业中,感情好是一把双刃剑,要拎清情分和本分;
创业是借假修真的过程,前提是要知道自己修什么。
一、喵四初印象:乐纯有一个很厉害的运营
刀姐doris:
很久以前,我还在衣二三工作的时候,想要给自己“挖”一个厉害的互联网的运营。那时乐纯的运营在业内是出了名的厉害,而喵四刚好在乐纯做运营,我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觊觎”喵四。
喵四:
我和doris认识的契机是,当时衣二三和乐纯有一个campaign合作,我负责说服衣二三和乐纯合作。
我一直都是doris公众号的粉丝,见到她之前还很激动,结果她一进来就问我:“你要不要来衣二三?”把我直接问懵了,我委婉地拒绝了她。之后,她就施展了她的“分享大招”:先挖人,挖不到人就邀请TA去公司分享。她邀请我去衣二三分享工作方法和心得,我也想趁这个机会梳理一下自己的在乐纯的工作经验,于是就同意了。其实,这也推动了我第一次体系化地梳理自己的运营方法论。
刀姐doris:
后来我离开了衣二三,开始自己创业。喵四找到我说,她可以业余时间帮助我,用感情先投资我。我被这种“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行为感动到了,后来给自己找合伙人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喵四。
喵四是2019年11月加入的刀法,到今天为止,已经过去两年多快三年了。其实她之前创业过,也在不同的大厂小厂工作过。
喵四:
2015年我从国外回到天津,赶上14、15年的那一波互联网创业热潮,做了一系列跟创业相关的事情,甚至还当过一小段时间的投资人。
在见证了创业浪潮之后,我发现,人只能赚自己认知范围以内的钱。而我一个刚刚研究生毕业的人去指导其他人的项目怎么做,让我感到非常的心虚,所以我选择做一个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沙拉创业。
这是我第一次创业,在整个过程中体验到了非常多的艰辛,365天都在“打仗”,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后期,我和我的创业合伙人对经营模式产生了一些分歧,就退出加入了酸奶品牌乐纯,负责用户增长。
我在乐纯做了很多尝试,现在看起来都非常超前。乐纯当时就从各个部门抽调人手成立了growth team(增长团队),并且用了神策、growing IO这样的数据分析软件去分析用户行为。它还有一个分层模型——“1990模型”,把用户分为90%沉默的用户、9%品牌分享者、1%品牌的超级用户。此外,它会依据用户购买频率,对用户进行分层,每一层都会写不同的推文,推不同的产品矩阵。
乐纯算是中国DTC的鼻祖。当年微信是它的主阵地,包括裂变、订阅、品牌的社群活动都在微信展开。那时,海外的DTC也才刚开始兴起,乐纯把DTC模式带进国内,利用了国内的数字化工具,又结合了国内互联网增长和消费品的特性。
对于我自己而言,做运营积攒了一定的经验之后,就不再想不花钱,而是想试试花大钱,所以我想去所谓的大厂看看。
我的第一家大厂互联网是滴滴。由于我此前只有创业公司背景,面试没有很顺利。但我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于是在网上约到了滴滴的业务负责人,假意跟他学习,实际上是向他“推荐”我自己。这个过程中他也了解到,我对运营是有所思考、有所实践的,于是他邀请我进入了滴滴顺风车工作。
从滴滴出来后,我又去了贝壳。贝壳和滴滴不一样,滴滴是重复消费平台,贝壳则是刚需消费平台,它需要用户进来之后尽快转化。在贝壳做C端运营的掣肘非常多,我们在用户需求上能做的激发很少,更多地是看经纪人专不专业。所以后来贝壳的C端除了在内容上发力外,还在做产品上的优化,帮助经纪人更好地去做转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运营就像是不断地孵蛋,运营方式成熟之后,就会逐步产品化,因为这样效率更高。
二、创业进行中:团队要拎清情分和本分,创业要化被动为主动
刀姐doris:
喵四的经历有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从消费品到互联网平台,第二个转变则是从互联网运营来刀法做营销内容创业。
在刀法创业的这三年, 你有遇见过哪些困难呢?
喵四:
从大厂运营转变为创业者之后,我面临的困难是:
作为创业者,容易陷在细节里。
作为一个业务运营出身的创业者,我很难从细节里拔出来。因为我安全感的来源,就是一件细节的事情、具体的业务的落地。所以开始创业之后,我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要能从上方管理,还要能在下方落地。
但其实,要享受创业早期的混沌无序,过早优化细节是万恶之源。
时常忘记需要成就团队。
我刚开始犯过一个错,就是把团队业务能力的标准制定到和我一样高。然后内心又会抱怨,他们怎么持续做不到我想要的那个标准。
后来我发现,我忽略了团队也在成长,我们要接受团队有成长周期这件事情。而且,团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梯子,而不是当他们做不到时,我拨开他们,亲自干。
刀姐doris:
后来,我们就在培养团队上走了两个极端,要么是“老母鸡式培养”,抓得特别细,要么是“彻底放手式培养”,让团队自由发挥。而且我们没有想过如何让工作高效,更多地是和自己抗争,出于感情地觉得一定要把团队培养好。
其实,我们俩的合伙人关系就是出于感情开始的。创业的时候讲感情,既有好也有坏。好在于,因为大家都是一起苦过来的,你会更愿意培养你的团队;坏就在于,在培养的过程中,你会忘记你想要拿到的结果。
这时,我们之间就会有一种奇怪的紧密感,但又不是很健康。
喵四:
这是因为,我们把本分和情分混在一起了。
本分,指的是团队里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和本职,要清楚自己能创造什么价值;情分,则是介于本分之上,平时大家感情很好地背靠背合作,当有人遇到困难时,大家愿意站出来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健康的关系。
如果创业时没有拎清本分和情分,就会导致边界感模糊。首先,当你为对方解决问题的时候,内心就会有所不甘,会怀疑“这个事情是我的工作吗?”其次,刚开始创业时会用情感去绑住团队,根本问题还是没有清晰的目标,所以才会用情感来给自己安全感。
刀姐doris:
除了上面提到的困难外,你还有其他的心态上的变化吗?
喵四:
心态上的变化主要是,被动化为主动。
被动者创业是在解决问题,主动者创业是在塑造东西。被动者总是在等待问题来临,虽然解决问题能够促进自己不断地提升和变强。但与此同时,我会活在深深的恐惧和不安之中,因为我可能预判不了下一个问题是什么。主动者则大概知道自己在塑造什么,因此他不惧怕自己将会面对的问题,整个人由内而外地散发能量和坚定感。
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是,创造型的人像一棵树,被动型的人像藤蔓。藤蔓需要依附在一个树上,把主动权交给别人,因此“藤蔓”们会更加在意环境和其他人的看法。
我是在刀法创业一年之后,才认识到自己是藤蔓型的人。经常是doris有问题来找我,我给她解决,但是我很少去主动找她,时间长了我觉得自己好像公司的顾问。
刀姐doris:
喵四的这种“被动”心态我很理解,我了解到好几家公司的二号位或多或少都会有这种心态上的纠结。
这也是因为公司创始人和二号位角色定位有差异。二号位通常需要稳住公司盘子,但他吸收的信息没有创始人多,所以经常会有抱有一种内疚感。
喵四:
关于二号位我也更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二号位和创始人并不是完全互补关系。
二号位和创始人不是阴和阳的关系,而是加强关系。当出现某个缺口时,谁擅长谁就来补,而不是创始人放大自己,二号位只能去补创始人的缺。我原来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变成与你相嵌的那个角色,能直接咬合上,现在我认识到,这太难为自己了,甚至有些反人性。
其次,二号位是稳住盘子的角色。
创始人带大家去往彼岸,二号位要保证船不能沉。创始人通常会接收很多信息,所以会去构思公司后面三步棋,甚至五步棋的走法,二号位则负责把脱缰的野马拴住,把握好公司发展的节奏感。只有这样,两个人才能密切配合。
最后,二号位是个承上启下的角色。
二号位需要懂创始人,把创始人的想法,以团队能理解的方式传递下去;与此同时,他还得看到团队的问题,再把团队的声音用不耽误创始人精力的方式,反馈上来。
三、借假修真的前提:打开自己,接受自己
刀姐doris:
从创业的角度出发,你在刀法的这三年,认识到了培养团队要拎清情分和本分,也学会了创业要化被动为主动。那从个人的角度,我们来聊一些走心的话题。在工作中,你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喵四:
我最大的困难是,对自己不确定。
创业是一个借假修真的过程,前提是要知道自己修什么,才能知道自己借什么,不然就会有毁灭性的打击。
创业本身又有环境不确定性,而我对自己也不确定,当两个不确定撞在一起的时候,怎么可能知道自己要“修”什么呢?
刀姐doris:
借假修真,换句话说就是,装着有自信心,直到成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它能让你不断变强,但也会使你持续地怀疑自己。你是如何在“借假修真”中保持清醒的呢?
喵四:
其实,我也没做到一直清醒,也有过迷茫期。但我的解法是,打开自己、接受自己。
我以前是一个不接受自己的人。具体表现在,我甚至不愿意复盘自己,而只是复盘事情。因为当我复盘我自己的时候,就要面对自己的弱点,和不尽我意的事情。并且,当我无法突破自我的时候,我会考虑这个环境是否还适合我,而不是自己的原因。
不接受自己还会导致自己既很敏感,又很顿感。敏感在于,我很在意别人的反馈,比如别人一撇嘴,我就会认为是对我不满。顿感则是因为,我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弱点,很多时候会选择掩盖掉自身问题,慢慢地自己就变得越来越顿。
还记得,去年doris休孕产假,我担任刀法代理CEO的那段时间。那个时候,公司其实是出了很多问题的,做的一些大活动,整体结果也没有达到目标。之后我们开复盘会议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在事情上做复盘,回避了对自己的不满意。因为我不太想去探究这件事情反映了我底层的什么问题,我宁愿给我扣工资就得了。
直到后来我和doris在全家进行了一场深夜谈话,我们都哭成狗,我才真正地打开自己、接受自己。
接受自己之后,我开始对过去的惯性思维做出改变。
第一,我会把事和人分割开。我不再把他人对我的感受,和对事情的评价混为一谈。事情不满意,我们就交流、优化;我自身有问题,我也会承认、改进。
第二,我把自身的问题看作是我的一部分。它会是一个待提升的点,而不是一个需要被掩盖住的东西。
刀姐doris:
喵四在学会接受自己的这段时间,我其实也在经历着同样的蜕变。
上周,我给自己录了一个单口播客,向听众讲述了我的成长与转变,主题是“写给29岁的自己的信”。如果你现在可以穿越时空见到25岁的自己,你会对她说什么?
喵四:
如果见到 25 岁的自己,我有几点想对她说:
希望她能不随波逐流,更早地通过解码自己的技能点,建立自己的底层逻辑。那具体可以操作的方法是:
第一,多思考自己的决定是不是别人影响你的。因为有时候他人的观点,会伪装成你的想法存在你的脑子里,所以在做决定前,我们要多问问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
第二,多跟一些前辈聊聊。前辈不仅能给我们启发,他们还像一面镜子,帮助你审视自己。
然后,我希望她明白,有的路必须要走,有的坑必须要踩。
不用为年龄感到焦虑,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时区。所以,错过的事情就让它流走,想体验的事情就及时抓住,人生可以尝试的经历还很多,做什么都不晚。
其次,我希望她学会珍惜身边的人。
家人、伙伴、甚至是对手,是我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相处与珍惜的角色。反正人生到最后,也是他们围绕在我的身边,无论我们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会留下。
最后,我希望她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对于所有人、所有事都有敬畏之心,而不是预先判断与质疑。因为敬畏之心可以保证我们一生都能接受新事物。
转载请在文章开头和结尾显眼处标注:作者、出处和链接。不按规范转载侵权必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作者本人,侵权必究。
本文禁止转载,侵权必究。
授权事宜请至数英微信公众号(ID: digitaling) 后台授权,侵权必究。
评论
评论
推荐评论
全部评论(2条)